减振结构、减振安装组件、机头、机座及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698发布日期:2019-03-30 09:2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减振结构、减振安装组件、机头、机座及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结构、减振安装组件、机头、机座及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为了降低电机等引起的其它物体的振动时,一方面是通过金属弹簧隔振器,金属橡胶隔振器,空气弹簧隔振器等被动减振结构来进行减振,但这种减振方式往往只能起到隔振的作用,耗能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也有通过高阻尼的材料制成的阻尼件来进行阻尼减振的,但高阻尼的材料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结构简单且减振效果好的减振结构及包括上述减振结构的减振安装组件和食物处理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结构的减振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结构的机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结构的机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结构或上述机头或上述机座的食物处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设置在振动体与待隔振件之间,所述减振结构包括:连接体,安装在所述振动体与所述待隔振件之间,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摩擦结构;减振体,所述减振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振动体,所述减振体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摩擦结构配合;其中,所述振动体振动时,所述减振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且能够与所述摩擦结构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设置在振动体与待隔振件之间,能够对振动体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以降低传递到待隔振件上的振动能量。具体而言,比如可设置在电机和电机安装结构之间,以降低电机传递到电机安装结构上的振动,或可设置在压缩机和压缩机安装结构之间,以降低压缩机传递到压缩机安装结构上的振动。而减振结构包括连接体和减振体,其中,连接体安装在振动体与待隔振件之间,而减振体的一端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振动体,减振体的另一端可直接与连接体上的摩擦结构进行配合安装。而这里,可优选将减振体设置为弹性结构,比如设置为弹性柱或设置为包括弹簧等的结构,这样减振体在振动体振动时,便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实现阻尼耗能,同时,由于减振体在振动体振动时还能够与摩擦结构发生相对摩擦运动,这样便能够通过摩擦耗能的方式消耗一部分振动能量,以实现摩擦阻尼减振。该种减振结构在工作时能够利用减振件自身的弹性变形实现阻尼耗能,又能够依靠该减振件自身的结构实现摩擦阻尼耗能,而相对摩擦运动会消耗很多能量,从而可提高该结构的耗能能力,这样便能够使该结构在减振时能够消耗掉较多的能量,从而可确保减振结构的耗能能力,提高减振结构的整体减振效果。同时,该种结构在通过连接体和减振体的自身结构实现较高的阻尼耗能效果,提高耗能能力和整体减振效果时,其并没有且也无需刻意选择高阻尼材料,因此,并不会增加其成本,这样便能够在增加阻尼耗能,提高减振效果的同时,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因而能够更利于减振结构的应用推广。

同时,由于该减振结构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因此通过在振动体与待隔振件之间设置减振结构后,便可把振动体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转换成阻尼能而消耗掉,以有效衰减振动能量,这样振动体的振动通过连接体和减振体组成的减振结构后便会急剧衰减,从而便可降低传递到待隔振件上的振动能量,起到减振的作用,进而便可有效降低待隔振件上的振动幅度,以大大降低因振动而对待隔振件产生的作业干扰。具体地,比如,可将该减振结构用于食物处理机中,以降低电机传递到机座的振动,这样便能够减少食物处理机的机座在工作时的振动,从而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以及防止机座振动而对其它零部件产生干扰。

其中,这里减振体即可依靠减振体的弹性变形实现与摩擦结构的相对摩擦运动,也能够依靠自身的运动实现与摩擦结构的相对摩擦运动。

其中,优选地,所述振动体为压缩机,所述待隔振件为压缩机安装结构。该结构可以降低压缩机传递到压缩机安装结构上的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振体为弹性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减振体可优选为橡胶或硅胶体等弹性件,这样可利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件易变形且可恢复变形以及高摩擦系数的性能,提高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此外,橡胶或硅胶为比较常见的材质,从而能够降低减振结构的成本。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减振体也可为包括弹簧的结构,此时,可通过弹簧的变形来确保减振体的弹性变形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的第一摩擦面,所述减振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摩擦面配合的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能够在所述振动体振动时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连接体上设置第一摩擦面,而在减振体设置第二摩擦面,这样可通过两个摩擦面的相互摩擦实现摩擦减振,而通过面面摩擦可确保摩擦面积,因而可确保摩擦减振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均为倾斜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均为倾斜面,这样可进一步增大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的面积,增强摩擦减振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振动体,和/或所述减振体能够在所述减振体的弹性变形过程中与所述摩擦结构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减振体固定连接至振动体,即并不将减振体滑动安装,这样使得减振体只能够在振动体的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而并不能够相对振动体进行刚性移动,这样便能够利用弹性变形实现摩擦结构与振动体的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而该种设置,由于并不需要减振体进行刚性移动,因此可简化产品的结构,缩小产品的尺寸,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因而可将其应用在比较狭窄的场合,比如豆浆机、榨汁机等小家电中,从而可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的摩擦凸筋,所述减振体包括第一减振体,所述第一减振体包括:基座,安装在所述连接体上,与所述振动体连接,所述基座靠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摩擦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能够在所述振动体振动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体上的摩擦凸筋,而减振体包括第一减振体,第一减振体包括基座,且基座安装在连接体上并与振动体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减振体上的基座将振动体与连接体进行连接,从而使得振动体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第一减振结构衰减后再传递到待隔振件。而在基座靠近连接体的一侧上设置第一凹槽,并且摩擦凸筋位于第一凹槽内,这样振动体在振动时,摩擦凸筋便会与第一凹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从而实现摩擦减振。同时,由于振动体振动时,减振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属于振动体的第一减振体在振动体振动时也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这样摩擦凸筋便能够在振动体振动时发生弹性变形,同时与第一凹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即第一减振体便能够边发生弹性变形边通过第一凹槽与摩擦凸筋的配合发生摩擦,以进行摩擦耗能,从而便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以确保产品的耗能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凸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空气缓冲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摩擦凸筋的端部与第一凹槽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第一空气缓冲腔,这样在振动体振动时,便能够引起空气缓冲腔内的空气振动,这样即相当于在摩擦凸筋的端部与第一凹槽的底壁之间形成了一空气弹簧,从而便能够通过空气的振动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这样振动体的振动能量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进行多次消耗,从而在传递到待隔振件时,振动能量就会很微弱了,进而便可避免待隔振件发生剧烈振动。同时,该种设置,由于摩擦凸筋的端部与第一凹槽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第一空气缓冲腔,这样摩擦凸筋与第一凹槽的底壁并没有直接接触,因而可减少二者之间相互抵触而造成的干涉,从而还能够使减振结构的刚度更低。

此外,第一空气缓冲腔内的空气层是由摩擦凸筋与基座预压围成的,且由于基座为相对较软或很软的弹性体,因此第一空气缓冲腔中的空气在受到较大压力时能够逃逸,因此,该种设计不仅提供了空气弹簧的作用,还有利于将刚度做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定位槽或定位孔,所述第一减振体还包括:定位柱,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定位安装在所述定位槽或所述定位孔内;其中,所述摩擦凸筋沿所述定位槽或所述定位孔的周向方向设置呈环形,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定位柱的周向设置呈环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连接体上设置一个定位槽或定位孔,同时在第一减振体上设置一个定位柱,这样便可将定位柱插入到定位槽或定位孔中,以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或定位孔的配合将连接体与减振体定位安装在一起,而摩擦凸筋沿定位槽或定位孔的周向呈环形设置,且第一凹槽沿定位柱的周向呈环形设置,这样可使摩擦凸筋能够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度较高,且环形的第一凹槽和摩擦凸筋能够使两者挤压时产生的摩擦力和空气缓冲腔内产生的缓冲力均匀分布在减振结构的周围,避免发生一侧减振效果强而另一侧减振效果弱的现象。

当然,也可将第一凹槽与摩擦凸筋设置为非环形,比如可将第一凹槽设置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凹槽,将摩擦凸筋设置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筋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至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逐渐增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使第一凹槽的槽宽从槽口至槽底逐渐减小,这样能够使第一凹槽的开口大致呈喇叭口,这样摩擦凸筋与第一凹槽发生相对摩擦运动时,可使摩擦凸筋伸入第一凹槽越深,产生的摩擦效果越强,从而产生的阻尼效应也就越强,同时,该种设置使得摩擦凸筋在逐渐伸入第一凹槽时,会产生使空气容纳腔体积缩小得更快的作用,会使空气容纳腔内的空气加速压缩,从而使得空气容纳腔内的空气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可以更快地产生较强的缓冲力。同时,第一凹槽的槽宽从第一凹槽的底壁至第一凹槽的槽口逐渐增大,可增大第一凹槽与摩擦凸筋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基座靠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向所述容纳槽外倾斜延伸,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并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伸出到所述容纳槽外,所述定位柱为直形柱,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容纳槽的壁和所述定位柱围成;其中,所述摩擦凸筋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基座靠近连接体的一面上设置容纳槽,并将定位柱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这样可使定位柱的侧壁与容纳槽内侧壁形成环形的第一凹槽,从而便可利用第一凹槽与摩擦凸筋进行摩擦配合。而这种结构,一方面容纳槽的设置能够使基座的材料用量更少,变形能力更强,从而既可降低材料成本,又能够提高第一减振体的变形能力,以提高第一减振体的减振性能。另一方面第一凹槽能够由容纳槽的壁和定位柱自然围成,能够使第一凹槽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从而还能够降低第一减振体的加工难度,简化第一减振体的加工工序。而容纳槽的侧壁从槽口向槽底逐渐向内倾斜设置,且定位柱为直形柱,这样可使形成的第一凹槽的槽口宽,槽底窄,而这种槽口宽,槽底窄的第一凹槽可使第一凹槽的侧壁面积较大,从而能够增大第一凹槽与摩擦凸筋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其中,基座的外侧壁面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优选向容纳槽外倾斜延伸,但在其它方案中,基座的外侧壁面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也可向容纳槽内倾斜延伸,即基座的外侧壁面与容纳槽的槽口所在面之间的角度β既可为锐角,也可为钝角。

其中,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外侧壁面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优选向容纳槽外倾斜延伸,即是说容纳槽的外侧壁面与容纳槽的槽口所在面之间的角度γ为锐角,且优选地,0.17≤sinγ≤0.98。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在基座上设置容纳槽,而直接在基座上绕定位柱设置一圈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体内的摩擦孔或摩擦槽,所述减振体包括第二减振体,所述第二减振体包括:减振柱,安装在所述摩擦孔或所述摩擦槽内,并与所述振动体连接,能够在所述振动体振动时,与所述摩擦孔的侧壁或所述摩擦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连接体上设置一个作为摩擦孔或摩擦槽的摩擦结构,并同时设置一个能够与摩擦孔或摩擦槽进行摩擦配合的第二摩擦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摩擦孔或摩擦槽与第二摩擦结构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具体地,比如在摩擦结构为摩擦孔或摩擦槽时,第二减振体优选为包括减振柱的结构,而通过将第二减振体的减振柱安装在摩擦孔或摩擦槽内,并与振动体连接,这样在振动体振动时,减振柱随振动体的振动会与摩擦孔或摩擦槽发生相对摩擦运动,进而通过该摩擦作用,能够对传递到连接体上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便能够使传递到待隔振件上的振动强度得到降低。同时,由于振动体振动时,减振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属于振动体的第二减振体在振动体振动时也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这样减振柱能够在振动体振动时发生弹性变形,同时与所述摩擦孔的侧壁或所述摩擦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即第二减振体便能够边发生弹性变形边通过摩擦孔、摩擦槽等与减振柱的配合发生摩擦,以进行摩擦耗能,从而便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以确保产品的耗能能力。

其中,既可单独通过第一减振体与连接体的摩擦配合来实现减振,也可单独通过第二减振体与连接体的摩擦配合来实现减振。当然,优选地,可同时通过第一减振体与连接体的摩擦配合以及第二减振体与连接体的摩擦配合来进行双重减振,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体内的摩擦孔或摩擦槽,所述减振体还包括第二减振体,所述第二减振体包括:减振柱,安装在所述摩擦孔或所述摩擦槽内,并与所述振动体连接,能够在所述振动体振动时,与所述摩擦孔的侧壁或所述摩擦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其中,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从靠近所述振动体的一侧延伸至远离所述振动体的一侧,所述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摩擦孔或所述摩擦槽由所述支撑筋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振动体的一端围成;所述摩擦凸筋设置在所述连接体靠近所述振动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减振体设置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所述第二减振体安装在所述支撑筋上,并位于所述支撑筋远离所述振动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减振体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减振体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连接体上设置一个作为摩擦孔或摩擦槽的摩擦结构,并同时设置一个能够与摩擦孔或摩擦槽进行摩擦配合的第二摩擦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摩擦孔或摩擦槽与第二摩擦结构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具体地,比如在摩擦结构为摩擦孔或摩擦槽时,第二减振体优选为包括减振柱的结构,而通过将第二减振体的减振柱安装在摩擦孔或摩擦槽内,并与振动体连接,这样在振动体振动时,减振柱随振动体的振动会与摩擦孔或摩擦槽发生相对摩擦运动,进而通过该摩擦作用,能够对传递到连接体上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便能够使传递到待隔振件上的振动强度得到降低。

同时,还可将第一减振结构与第二减振结构进行结合使用,以便能够同时第一减振结构和第二减振结构来同时进行减振。此时,可优选将第一减振体设置在连接体和振动体之间,而将摩擦凸筋设置在连接体靠近振动体的一侧上,这样第一减振结构便能够设置在连接体靠近振动体的一方,比如在振动体与待隔振件上下设置,且振动体位于待隔振件的下方设置时,第一减振结构便能够被设置在连接体的下方。而与此同时,可在连接体上设置一通孔,并在通孔的侧壁上设置一支撑筋,这样支撑筋与通孔远离振动体的一端便能够自动围成一摩擦孔或摩擦槽,这样便能够将第二减振体安装在支撑筋与通孔形成的摩擦孔或摩擦槽内。同时,可将第二减振体通过一连接件与第一减振体连接,这样可将第一减振体与第二减振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可确保第一减振体与第二减振体与连接体之间安装可靠性。当然,第二减振体与第一减振体也可独立设置。该种结构,第一减振结构设置在下方,而第二减振结构设置在上方,振动体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第一减振结构传递至连接体,然后通过第二减振结构与连接体的配合作用而被进一步衰减,最后再传递到待隔振件上,而由于振动体产生的振动在传递到待隔振件之前,已经通过第一减振结构与连接体的配合,以及连接体与第二减振结构的配合进行多次耗能和衰减了,因此,传递到待隔振件时,振动能量已经很微弱了,因此,振动体的振动不会引起待隔振件的剧烈振动,因此,通过该减振结构,能够消耗大部分振动能量,避免待隔振件产生剧烈振动。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将第二减振体设置在连接体靠近振动体的一方,而将第一减振体设置在连接体靠近待隔振件的一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减振柱接触的面从远离所述振动体的一方至靠近所述振动体的一方由所述通孔的外侧向所述通孔的内侧倾斜延伸。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筋与减振柱接触的面从远离振动体的一方至靠近振动体的一方由通孔的外侧向通孔的内侧倾斜延伸,即是说,支撑筋的上表面从上至下逐渐向通孔的内侧设置,这样能够使支撑筋与通孔围成的摩擦孔或摩擦槽从上至下呈逐渐缩小的结构。这样一方面能够支撑筋托住减振柱,以实现对减振柱的支撑,另一方面,可增大摩擦孔或摩擦槽的侧壁面积,以增大摩擦孔或摩擦槽与减振柱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筋与所述摩擦凸筋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支撑筋与摩擦凸筋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降低支撑筋与摩擦凸筋之间受力分离的可能性,增强支撑筋与摩擦凸筋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筋一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摩擦凸筋一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该种设置能够使支撑筋、摩擦凸筋在基座上设置的更加稳固,从而可防止支撑筋、摩擦凸筋从机座下掉落。当然,支撑筋和摩擦凸筋也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基座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筋和/或所述摩擦凸筋呈环形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支撑筋和/或摩擦凸筋设置为环形,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筋和/或摩擦凸筋的面积最大,从而可增大摩擦面积,以增强摩擦效果,此外,该种设置还可使支撑筋和/或摩擦凸筋的整体结构更加对称,从而可避免一端承受力强而另一端承受力弱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减振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减振柱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减振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减振体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定位安装在所述减振柱远离所述振动体的一面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振动体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第二减振体上设置贯穿减振柱的第一安装孔,在第一减振体上设置贯穿第一减振体的第二安装孔,这样便可使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将第一减振体与第二减振体连接起来,而连接件的一端定位安装在减振体远离振动体的一面上,另一端与振动体连接,这样便可将第一减振体与第二减振体一起连接在振动体上,加上受支撑筋与第一凹槽的限位作用,连接体也一起被间接连接在振动体上,从而可通过减振体与连接体的配合实现减振。同时,设置连接件可起到控制第一减振体与第二减振体预压缩距离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体与所述减振柱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减振体、所述减振柱和所述通孔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空气缓冲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第一减振体与减振柱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这样便能够使第二间隙与通孔的侧壁围成一第二空气缓冲腔。而该种结构,在振动体振动时能够引起第二空气缓冲腔内的空气振动,这样即相当于在第一减振体与减振柱之间形成了一空气弹簧,从而便能够通过空气的振动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这样振动体的振动能量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进行多次消耗,从而在传递到待隔振件时,振动能量就会很微弱了,进而便可避免待隔振件发生剧烈振动。同时,该种设置,由于第一减振体与减振柱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这样第一减振体与减振柱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因而可减少二者之间相互抵触而造成的干涉,从而还能够使减振结构的刚度更低,以进一步增强减振结构的弹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呈阶梯连接的第一阶梯段和第二阶梯段,所述第一阶梯段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阶梯段固定在所述振动体内,所述第一阶梯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段的直径,所述第一阶梯段与所述第二阶梯段形成的阶梯面贴合在所述振动体靠近所述减振体的一面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使连接件包括呈阶梯连接的第一阶梯段和第二阶梯段,第一阶梯段位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用来连接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而第二阶梯段固定在振动体内,用来将减振体与振动体连接,而第一阶梯段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段的直径,这样可避免插入振动体内的连接件过大,从而避免更大程度地破坏振动体,而第一阶梯段与第二阶梯段形成的阶梯面贴合在振动体靠近减振体的一面上,这样可通过该阶梯面实现连接件的定位,以便能够简单精确地确定好连接件的安装位置。

其中,所述连接件为轴位螺钉,而通过轴位螺钉能够更好地控制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之间的预压缩距离,以控制第一减振体和第二减振体之间的预紧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减振体还包括:第一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减振柱相对设置的两端中的一端上;和/或第二安装柱,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减振柱相对设置的两端中的另一端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二减振体还包括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其中第一安装柱设置在减振柱相对设置的两端中的一端上,第二安装柱相对第一安装柱设置在减振柱的另一端。而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一方面可以帮助第二减振体分担振动压力,另一方面可用来对第二减振体进行定位安装。

当然,在具体过程中,可根据承载物的质量改变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的高度,而如果振动幅度非常小时,第一安装柱与第二安装柱的高度也可以为零,即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安装柱与第二安装柱。

其中,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的高度优选在2mm到5mm之间,而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中较小的宽度优选为3mm-8mm,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中的另一个的宽度优选比3mm-8mm大1-5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振柱的高度在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40mm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摩擦孔或所述摩擦槽呈锥形,且所述摩擦孔或所述摩擦槽的横截面积从所述连接体的内部至所述连接体的端部逐渐增大,所述减振柱的形状与所述摩擦孔的形状相互适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摩擦孔的或摩擦槽设置成锥形,且摩擦孔或摩擦槽的横截面积从连接体的内部至端部逐渐增大,且减振柱的形状与摩擦孔或摩擦槽的形状适配,也即减振柱也为与摩擦孔的或摩擦槽相互适配的锥形结构,而减振柱为锥形时,减振柱的侧壁面与减振柱的底面(减振柱较大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夹角α应为锐角,即α应该为小于90°的角,而进一步优选地,减振柱的侧壁面与减振柱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可为30°-60°或0.17≤sinα≤0.98。该种结构摩擦孔或摩擦槽与减振柱通过倾斜的侧壁面进行接触摩擦,从而可增大摩擦孔或摩擦槽的侧壁面积,以增大摩擦孔或摩擦槽与减振柱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减振体为弹性件,所述第二减振体能够在所述振动体振动时发生弹性变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二减振体优选为弹性件,这样第二减振体能够在振动体振动时,既通过减振柱与摩擦孔或摩擦槽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又能够通过第二减振体的弹性变形,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从而实现阻尼减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安装组件,包括待隔振件;振动体,安装在所述待隔振件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所述减振结构安装在所述待隔振件和振动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安装组件,包括待隔振件和振动体,其中,待隔振件用于将振动体安装在待隔振件内。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安装组件,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减振安装组件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振动体可以为驱动电机或压缩机,所述待隔振件可以为安装座或壳体或安装底盘;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安装在所述安装座或所述壳体或所述安装底盘上,所述减振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或所述壳体或所述安装底盘和所述驱动电机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减振安装组件用于空调,比如可将减振结构安装在空调的底盘与压缩机之间,以降低压缩机传递到底盘的振动,也可以将减振安装组件用于豆浆机、原汁机等食物处理机,比如可将减振结构安装在豆浆机的机头的壳体和壳体内的电机之间,以降低机头的电机传递到壳体上的振动,再比如,可将减振结构安装在原汁机或榨汁机的机座外壳和外壳内的电机之间,以降低机座外壳内的电机传递到外壳上的振动。当然,减振安装组件也可用于其它产品,比如用于其它包括电机或压缩机的产品中,以降低其它产品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头,所述机头包括壳体、第一电机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减振结构,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减振结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该减振结构用于豆浆机的机头,以对豆浆机的机头内的第一电机进行减振,而机头包括壳体、第一电机和上述减振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对机头进行减振,以降低第一电机传递到壳体的振动,避免机头在工作时剧烈振动。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座,所述机座包括外壳、第二电机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减振结构,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减振结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该减振结构用于原汁机、榨汁机等食物处理机的机座,以对食物处理机的机座进行减振,而机座包括外壳、第二电机和上述减振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对机座进行减振,以降低第二电机传递到外壳的振动,避免机座在工作时剧烈振动。

其中,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安装孔的尺寸优选为3mm-8mm,定位柱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后的壁厚优选在1mm-5mm之间。所述第一减振体的高度为5mm-30mm,第一凹槽的槽深优选在5mm-2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或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或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或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或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或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或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而言,在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时,可将食物处理机设置成豆浆机,而在食物处理机具有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时,可将食物处理机设置成榨汁机或原汁机或破壁机。

其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为豆浆机、原汁机或榨汁机或破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可为豆浆机、原汁机、榨汁机和破壁机之外的其它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一减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一减振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一减振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一减振体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一减振体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的第二减振体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减振结构,10连接体,100摩擦凸筋,102定位孔,104摩擦孔,106通孔,108支撑筋,12第一减振体,122基座,1222第一凹槽,124定位柱,126第二安装孔,14第二减振体,142减振柱,144第一安装孔,146第一安装柱,148第二安装柱,16连接件,162第一阶梯段,164第二阶梯段,18第一空气缓冲腔,19第二空气缓冲腔,2振动体,3待隔振件,4壳体,5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减振安装组件、机头、机座及食物处理机。

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1,设置在振动体2与待隔振件3之间,减振结构1包括连接体10和减振体(如第一减振体12和第二减振体14),连接体10安装在振动体2与待隔振件3之间,连接体10上设置有摩擦结构(如摩擦凸筋100或摩擦孔104)减振体的一端连接至振动体2,减振体的另一端能够与摩擦结构配合;其中,振动体2振动时,减振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且能够与摩擦结构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设置在振动体2与待隔振件3之间,能够对振动体2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以降低传递到待隔振件3上的振动能量。具体而言,比如可设置在电机和电机安装结构之间,以降低电机传递到电机安装结构上的振动,或可设置在压缩机和压缩机安装结构之间,以降低压缩机传递到压缩机安装结构上的振动。而减振结构1包括连接体10和减振体,其中,连接体10安装在振动体2与待隔振件3之间,而减振体的一端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振动体2,减振体的另一端可直接与连接体10上的摩擦结构进行配合安装。而这里,可优选将减振体设置为弹性结构,比如设置为弹性柱或设置为包括弹簧等的结构,这样减振体在振动体2振动时,便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实现阻尼耗能,同时,由于减振体在振动体2振动时还能够与摩擦结构发生相对摩擦运动,这样便能够通过摩擦耗能的方式消耗一部分振动能量,以实现摩擦阻尼减振。该种减振结构1在工作时能够利用减振件自身的弹性变形实现阻尼耗能,又能够依靠该减振件自身的结构实现摩擦阻尼耗能,而相对摩擦运动会消耗很多能量,从而可提高该结构的耗能能力,这样便能够使该结构在减振时能够消耗掉较多的能量,从而可确保减振结构1的耗能能力,提高减振结构1的整体减振效果。同时,该种结构在通过连接体10和减振体的自身结构实现较高的阻尼耗能效果,提高耗能能力和整体减振效果时,其并没有且也无需刻意选择高阻尼材料,因此,并不会增加其成本,这样便能够在增加阻尼耗能,提高减振效果的同时,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因而能够更利于减振结构1的应用推广。

同时,由于该减振结构1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因此通过在振动体2与待隔振件3之间设置减振结构1后,便可把振动体2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转换成阻尼能而消耗掉,以有效衰减振动能量,这样振动体2的振动通过连接体10和减振体组成的减振结构1后便会急剧衰减,从而便可降低传递到待隔振件3上的振动能量,起到减振的作用,进而便可有效降低待隔振件3上的振动幅度,以大大降低因振动而对待隔振件3产生的作业干扰。具体地,比如,可将该减振结构1用于食物处理机中,以降低电机传递到机座的振动,这样便能够减少食物处理机的机座在工作时的振动,从而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以及防止机座振动而对其它零部件产生干扰。

其中,这里减振体即可依靠减振体的弹性变形实现与摩擦结构的相对摩擦运动,也能够依靠自身的运动实现与摩擦结构的相对摩擦运动。

其中,优选地,振动体2为压缩机,待隔振件3为压缩机安装结构。该结构可以降低压缩机传递到压缩机安装结构上的振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减振体为弹性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减振体可优选为橡胶或硅胶体等弹性件,这样可利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件易变形且可恢复变形以及高摩擦系数的性能,提高减振结构1的减振效果。此外,橡胶或硅胶为比较常见的材质,从而能够降低减振结构1的成本。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减振体也可为包括弹簧的结构,此时,可通过弹簧的变形来确保减振体的弹性变形能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摩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连接体10上的第一摩擦面(如摩擦凸筋100的外表面),减振体上设置有与第一摩擦面配合的第二摩擦面(如第一凹槽104的侧壁面),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连接体10上设置第一摩擦面,而在减振体设置第二摩擦面,这样可通过两个摩擦面的相互摩擦实现摩擦减振,而通过面面摩擦可确保摩擦面积,因而可确保摩擦减振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均为倾斜面。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均为倾斜面,这样可进一步增大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的面积,增强摩擦减振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减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振动体2,和/或减振体能够在减振体的弹性变形过程中与摩擦结构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减振体固定连接至振动体2,即并不将减振体滑动安装,这样使得减振体只能够在振动体2的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而并不能够相对振动体2进行刚性移动,这样便能够利用弹性变形实现摩擦结构与振动体2的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而该种设置,由于并不需要减振体进行刚性移动,因此可简化产品的结构,缩小产品的尺寸,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因而可将其应用在比较狭窄的场合,比如豆浆机、榨汁机等小家电中,从而可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体10上的摩擦凸筋100,减振体包括第一减振体12,第一减振体12包括:基座122,安装在连接体10上,与振动体2连接,基座122靠近连接体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222,摩擦凸筋100位于第一凹槽1222内,并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与第一凹槽1222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体10上的摩擦凸筋100,而减振体包括第一减振体12,第一减振体12包括基座122,且基座122安装在连接体10上并与振动体2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减振体上的基座122将振动体2与连接体10进行连接,从而使得振动体2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第一减振结构1衰减后再传递到待隔振件3。而在基座122靠近连接体10的一侧上设置第一凹槽1222,并且摩擦凸筋100位于第一凹槽1222内,这样振动体2在振动时,摩擦凸筋100便会与第一凹槽1222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从而实现摩擦减振。同时,由于振动体振动时,减振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属于振动体的第一减振体12在振动体振动时也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这样第一减振体12便能够边发生弹性变形边通过第一凹槽1222与摩擦凸筋100的配合发生摩擦,以进行摩擦耗能,从而便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以确保产品的耗能能力。

其中,第一减振体12为弹性结构,此时,第一减振体12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既通过第一凹槽1222与摩擦凸筋100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又能够通过第一减振体12的弹性变形,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从而实现阻尼减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摩擦凸筋100的端部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空气缓冲腔18。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摩擦凸筋100的端部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第一空气缓冲腔18,这样在振动体2振动时,便能够引起空气缓冲腔内的空气振动,这样即相当于在摩擦凸筋100的端部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之间形成了一空气弹簧,从而便能够通过空气的振动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这样振动体2的振动能量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1进行多次消耗,从而在传递到待隔振件3时,振动能量就会很微弱了,进而便可避免待隔振件3发生剧烈振动。同时,该种设置,由于摩擦凸筋100的端部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第一空气缓冲腔18,这样摩擦凸筋100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并没有直接接触,因而可减少二者之间相互抵触而造成的干涉,从而还能够使减振结构1的刚度更低。

该空间的空气层由于只是被结构B和结构D预压围成的,且结构B为相对较软或很软的弹性体,因此该空间中的空气在受到较大压力时就能够逃逸,这样设计不仅提供了空气弹簧的作用,还有利于将刚度做低。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连接体10上设置有定位槽或定位孔102,第一减振体12还包括:定位柱124,安装在基座122上,并定位安装在定位槽或定位孔102内;其中,摩擦凸筋100沿定位槽或定位孔102的周向方向设置呈环形,第一凹槽1222沿定位柱124的周向设置呈环形。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连接体10上设置一个定位槽或定位孔102,同时在第一减振体12上设置一个定位柱124,这样便可将定位柱124插入到定位槽或定位孔102中,以通过定位柱124与定位槽或定位孔102的配合将连接体10与减振体定位安装在一起,而摩擦凸筋100沿定位槽或定位孔102的周向呈环形设置,且第一凹槽1222沿定位柱124的周向呈环形设置,这样可使摩擦凸筋100能够与第一凹槽1222的配合度较高,且环形的第一凹槽1222和摩擦凸筋100能够使两者挤压时产生的摩擦力和空气缓冲腔内产生的缓冲力均匀分布在减振结构1的周围,避免发生一侧减振效果强而另一侧减振效果弱的现象。

当然,也可将第一凹槽1222与摩擦凸筋100设置为非环形,比如可将第一凹槽1222设置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凹槽,将摩擦凸筋100设置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筋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凹槽1222的槽宽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至第一凹槽1222的槽口逐渐增大。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使第一凹槽1222的槽宽从槽口至槽底逐渐减小,这样能够使第一凹槽1222的开口大致呈喇叭口,这样摩擦凸筋100与第一凹槽1222发生相对摩擦运动时,可使摩擦凸筋100伸入第一凹槽1222越深,产生的摩擦效果越强,从而产生的阻尼效应也就越强,同时,该种设置使得,摩擦凸筋100在逐渐伸入第一凹槽1222时,会产生使空气容纳腔体积缩小得更快的作用,会使空气容纳腔内的空气加速压缩,从而使得空气容纳腔内的空气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可以更快地产生较强的缓冲力。同时,第一凹槽1222的槽宽从第一凹槽1222的底壁至第一凹槽1222的槽口逐渐增大,可增大第一凹槽1222与摩擦凸筋10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9所示,基座122靠近连接体10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的侧壁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向容纳槽外倾斜延伸,定位柱124安装在容纳槽的底壁上,并从容纳槽的槽口伸出到容纳槽外,定位柱124为直形柱,第一凹槽1222由容纳槽的壁和定位柱124围成;其中,摩擦凸筋100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222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基座122靠近连接体10的一面上设置容纳槽,并将定位柱124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这样可使定位柱124的侧壁与容纳槽内侧壁形成环形的第一凹槽1222,从而便可利用第一凹槽1222与摩擦凸筋100进行摩擦配合。而这种结构,一方面容纳槽的设置能够使基座122的材料用量更少,变形能力更强,从而既可降低材料成本,又能够提高第一减振体的变形能力,以提高第一减振体12的减振性能。另一方面第一凹槽1222能够由容纳槽的壁和定位柱124自然围成,能够使第一凹槽1222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从而还能够降低第一减振体12的加工难度,简化第一减振体12的加工工序。而容纳槽的侧壁从槽口向槽底逐渐向内倾斜设置,且定位柱124为直形柱,这样可使形成的第一凹槽1222的槽口宽,槽底窄,而这种槽口宽,槽底窄的第一凹槽1222可使第一凹槽1222的侧壁面积较大,从而能够增大第一凹槽1222与摩擦凸筋10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其中,基座122的外侧壁面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优选向容纳槽外倾斜延伸,但在其它方案中,基座122的外侧壁面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也可向容纳槽内倾斜延伸,即基座122的外侧壁面与容纳槽的槽口所在面之间的角度β既可为锐角,也可为钝角。

其中,优选地,容纳槽的外侧壁面从容纳槽的底壁至容纳槽的槽口优选向容纳槽外倾斜延伸,即是说容纳槽的外侧壁面与容纳槽的槽口所在面之间的角度γ为锐角,且优选地,0.17≤sinγ≤0.98。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在基座122上设置容纳槽,而直接在基座122上绕定位柱124设置一圈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体10内的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减振体包括第二减振体14,第二减振体14包括:减振柱142,安装在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内,并与振动体2连接,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与摩擦孔104的侧壁或摩擦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连接体10上设置一个作为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摩擦结构,并同时设置一个能够与摩擦孔104或摩擦槽进行摩擦配合的第二摩擦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摩擦孔104或摩擦槽与第二摩擦结构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具体地,比如在摩擦结构为摩擦孔104或摩擦槽时,第二减振体14优选为包括减振柱142的结构,而通过将第二减振体14的减振柱142安装在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内,并与振动体2连接,这样在振动体2振动时,减振柱142随振动体2的振动会与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发生相对摩擦运动,进而通过该摩擦作用,能够对传递到连接体10上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便能够使传递到待隔振件3上的振动强度得到降低。同时,由于振动体振动时,减振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属于振动体的第二减振体14在振动体振动时也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这样第二减振体14便能够边发生弹性变形边通过摩擦孔、摩擦槽等与减振柱142的配合发生摩擦,以进行摩擦耗能,从而便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以确保产品的耗能能力。

其中,既可单独通过第一减振体12与连接体10的摩擦配合来实现减振,也可单独通过第二减振体14与连接体10的摩擦配合来实现减振。当然,优选地,可同时通过第一减振体12与连接体10的摩擦配合以及第二减振体14与连接体10的摩擦配合来进行双重减振,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摩擦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体10内的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减振体还包括第二减振体14,第二减振体14包括:减振柱142,安装在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内,并与振动体2连接,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与摩擦孔104的侧壁或摩擦槽的侧壁发生相对摩擦运动;其中,连接体10上设置有通孔106,通孔106从靠近振动体2的一侧延伸至远离振动体2的一侧,通孔106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筋108,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由支撑筋108与通孔106远离振动体2的一端围成;摩擦凸筋100设置在连接体10靠近振动体2的一侧上,第一减振体12设置在连接体10和振动体2之间,第二减振体14安装在支撑筋108上,并位于支撑筋108远离振动体2的一侧,且第二减振体14通过一连接件16与第一减振体12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连接体10上设置一个作为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摩擦结构,并同时设置一个能够与摩擦孔104或摩擦槽进行摩擦配合的第二摩擦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摩擦孔104或摩擦槽与第二摩擦结构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具体地,比如在摩擦结构为摩擦孔104或摩擦槽时,第二减振体14优选为包括减振柱142的结构,而通过将第二减振体14的减振柱142安装在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内,并与振动体2连接,这样在振动体2振动时,减振柱142随振动体2的振动会与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发生相对摩擦运动,进而通过该摩擦作用,能够对传递到连接体10上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便能够使传递到待隔振件3上的振动强度得到降低。

同时,还可将第一减振结构与第二减振结构进行结合使用,以便能够同时第一减振结构和第二减振结构来同时进行减振。此时,可优选将第一减振体12设置在连接体10和振动体2之间,而将摩擦凸筋100设置在连接体10靠近振动体2的一侧上,这样第一减振结构便能够设置在连接体10靠近振动体2的一方,比如在振动体2与待隔振件3上下设置,且振动体2位于待隔振件3的下方设置时,第一减振结构便能够被设置在连接体10的下方。而与此同时,可在连接体10上设置一通孔106,并在通孔106的侧壁上设置一支撑筋108,这样支撑筋108与通孔106远离振动体2的一端便能够自动围成一摩擦孔104或摩擦槽,这样便能够将第二减振体14安装在支撑筋108与通孔106形成的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内。同时,可将第二减振体14通过一连接件16与第一减振体12连接,这样可将第一减振体12与第二减振体14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可确保第一减振体12与第二减振体14与连接体10之间安装可靠性。当然,第二减振体14与第一减振体12也可独立设置。该种结构,第一减振结构设置在下方,而第二减振结构设置在上方,振动体2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第一减振结构传递至连接体10,然后通过第二减振结构与连接体10的配合作用而被进一步衰减,最后再传递到待隔振件3上,而由于振动体2产生的振动在传递到待隔振件3之前,已经通过第一减振结构与连接体10的配合,以及连接体10与第二减振结构的配合进行多次耗能和衰减了,因此,传递到待隔振件3时,振动能量已经很微弱了,因此,振动体2的振动不会引起待隔振件3的剧烈振动,因此,通过该减振结构1,能够消耗大部分振动能量,避免待隔振件3产生剧烈振动。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将第二减振体14设置在连接体10靠近振动体2的一方,而将第一减振体12设置在连接体10靠近待隔振件3的一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支撑筋108与减振柱142接触的面从远离振动体2的一方至靠近振动体2的一方由通孔106的外侧向通孔106的内侧倾斜延伸。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筋108与减振柱142接触的面从远离振动体2的一方至靠近振动体2的一方由通孔106的外侧向通孔106的内侧倾斜延伸,即是说,支撑筋108的上表面从上至下逐渐向通孔106的内侧设置,这样能够使支撑筋108与通孔106围成的摩擦孔104或摩擦槽从上至下呈逐渐缩小的结构。这样一方面能够支撑筋108托住减振柱142,以实现对减振柱142的支撑,另一方面,可增大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侧壁面积,以增大摩擦孔104或摩擦槽与减振柱14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支撑筋108与摩擦凸筋10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支撑筋108与摩擦凸筋10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降低支撑筋108与摩擦凸筋100之间受力分离的可能性,增强支撑筋108与摩擦凸筋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支撑筋108一体设置在基座122上,摩擦凸筋100一体设置在基座122上。该种设置能够使支撑筋108、摩擦凸筋100在基座122上设置的更加稳固,从而可防止支撑筋108、摩擦凸筋100从机座下掉落。当然,支撑筋108和摩擦凸筋100也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基座12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支撑筋108和/或摩擦凸筋100呈环形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支撑筋108和/或摩擦凸筋100设置为环形,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筋108和/或摩擦凸筋100的面积最大,从而可增大摩擦面积,以增强摩擦效果,此外,该种设置还可使支撑筋108和/或摩擦凸筋100的整体结构更加对称,从而可避免一端承受力强而另一端承受力弱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第二减振体14上设置有贯穿减振柱142的第一安装孔144,第一减振体12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减振体12的第二安装孔126,连接件16的一端定位安装在减振柱142远离振动体2的一面上,连接件1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44和第二安装孔126与振动体2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第二减振体14上设置贯穿减振柱142的第一安装孔144,在第一减振体12上设置贯穿第一减振体12的第二安装孔126,这样便可使连接件16穿过第一安装孔144与第二安装孔126,将第一减振体12与第二减振体14连接起来,而连接件16的一端定位安装在减振体远离振动体2的一面上,另一端与振动体2连接,这样便可将第一减振体12与第二减振体14一起连接在振动体2上,加上受支撑筋108与第一凹槽1222的限位作用,连接体10也一起被间接连接在振动体2上,从而可通过减振体与连接体10的配合实现减振。同时,设置连接件16可起到控制第一减振体12与第二减振体14预压缩距离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减振体12与减振柱14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一减振体12、减振柱142和通孔106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空气缓冲腔19。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第一减振体12与减振柱142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这样便能够使第二间隙与通孔106的侧壁围成一第二空气缓冲腔19。而该种结构,在振动体2振动时能够引起第二空气缓冲腔19内的空气振动,这样即相当于在第一减振体12与减振柱142之间形成了一空气弹簧,从而便能够通过空气的振动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这样振动体2的振动能量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1进行多次消耗,从而在传递到待隔振件3时,振动能量就会很微弱了,进而便可避免待隔振件3发生剧烈振动。同时,该种设置,由于第一减振体12与减振柱142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这样第一减振体12与减振柱142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因而可减少二者之间相互抵触而造成的干涉,从而还能够使减振结构1的刚度更低,以进一步增强减振结构1的弹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16包括呈阶梯连接的第一阶梯段162和第二阶梯段164,第一阶梯段162位于第一安装孔144和第二安装孔126内,第二阶梯段164固定在振动体2内,第一阶梯段162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段164的直径,第一阶梯段162与第二阶梯段164形成的阶梯面贴合在振动体2靠近减振体的一面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使连接件16包括呈阶梯连接的第一阶梯段162和第二阶梯段164,第一阶梯段162位于第一安装孔144和第二安装孔126内,用来连接第一减振体12和第二减振体14,而第二阶梯段164固定在振动体2内,用来将减振体与振动体2连接,而第一阶梯段162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段164的直径,这样可避免插入振动体2内的连接件16过大,从而避免更大程度地破坏振动体2,而第一阶梯段162与第二阶梯段164形成的阶梯面贴合在振动体2靠近减振体的一面上,这样可通过该阶梯面实现连接件16的定位,以便能够简单精确地确定好连接件16的安装位置。

其中,连接件16为轴位螺钉,而通过轴位螺钉能够更好地控制第一减振体12和第二减振体14之间的预压缩距离,以控制第一减振体12和第二减振体14之间的预紧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9所示,第二减振体14还包括:第一安装柱146,设置在减振柱142相对设置的两端中的一端上;和/或第二安装柱148,相对第一安装柱146设置在减振柱142相对设置的两端中的另一端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二减振体14还包括第一安装柱146和第二安装柱148,其中第一安装柱146设置在减振柱142相对设置的两端中的一端上,第二安装柱148相对第一安装柱146设置在减振柱142的另一端。而第一安装柱146和第二安装柱148一方面可以帮助第二减振体14分担振动压力,另一方面可用来对第二减振体14进行定位安装。

当然,在具体过程中,可根据承载物的质量改变第一安装柱146和第二安装柱148的高度,而如果振动幅度非常小时,第一安装柱146与第二安装柱148的高度也可以为零,即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安装柱146与第二安装柱148。

其中,第一安装柱146和第二安装柱148的高度优选在2mm到5mm之间,而第一安装柱146和第二安装柱148中较小的宽度优选为3mm-8mm,第一安装柱146和第二安装柱148中的另一个的宽度优选比3mm-8mm大1-5m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减振柱142的高度在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40mm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摩擦孔104或摩擦槽呈锥形,且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横截面积从连接体10的内部至连接体10的端部逐渐增大,减振柱142的形状与摩擦孔104的形状相互适配。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摩擦孔104的或摩擦槽设置成锥形,且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横截面积从连接体10的内部至端部逐渐增大,且减振柱142的形状与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形状适配,也即减振柱142也为与摩擦孔104的或摩擦槽相互适配的锥形结构,而减振柱142为锥形时,减振柱142的侧壁面与减振柱142的底面(减振柱142较大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夹角α应为锐角,即α应该为小于90°的角,而进一步优选地,减振柱142的侧壁面与减振柱142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可为30°-60°或0.17≤sinα≤0.98。该种结构摩擦孔104或摩擦槽与减振柱142通过倾斜的侧壁面进行接触摩擦,从而可增大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侧壁面积,以增大摩擦孔104或摩擦槽与减振柱142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增大摩擦效果,以增强减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减振体14为弹性件,第二减振体14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发生弹性变形。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二减振体14优选为弹性件,这样第二减振体14能够在振动体2振动时,既通过减振柱142与摩擦孔104或摩擦槽的摩擦实现摩擦减振,又能够通过第二减振体14的弹性变形,消耗掉部分振动能量,从而实现阻尼减振。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安装组件,包括待隔振件3;振动体2,安装在待隔振件3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减振结构1安装在待隔振件3和振动体2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安装组件,包括待隔振件3和振动体2,其中,待隔振件3用于将振动体2安装在待隔振件3内。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安装组件,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减振安装组件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振动体2可以为驱动电机或压缩机,待隔振件3可以为安装座或壳体或安装底盘;其中,驱动电机能够安装在安装座或壳体或安装底盘上,减振结构1安装在安装座或壳体或安装底盘和驱动电机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减振安装组件用于空调,比如可将减振结构1安装在空调的底盘与压缩机之间,以降低压缩机传递到底盘的振动,也可以将减振安装组件用于豆浆机、原汁机等食物处理机,比如可将减振结构1安装在豆浆机的机头的壳体4和壳体4内的电机之间,以降低机头的电机传递到壳体4上的振动,再比如,可将减振结构1安装在原汁机或榨汁机的机座外壳和外壳内的电机之间,以降低机座外壳内的电机传递到外壳上的振动。当然,减振安装组件也可用于其它产品,比如用于其它包括电机或压缩机的产品中,以降低其它产品的振动。

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头,机头包括壳体4、第一电机5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减振结构1,第一电机5安装在壳体4内,减振结构1安装在壳体4的内壁和第一电机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该减振结构1用于豆浆机的机头,以对豆浆机的机头内的第一电机5进行减振,而机头包括壳体4、第一电机5和上述减振结构1,这样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1对机头进行减振,以降低第一电机5传递到壳体4的振动,避免机头在工作时剧烈振动。

其中,优选地,减振结构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减振结构1间隔设置在壳体4的内壁和第一电机5之间。这样可同时通过多个减振结构1来进行减振,从而可提高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座(图中未示出),机座包括外壳、第二电机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减振结构1,第二电机安装在外壳内,减振结构1安装在外壳的内壁和第二电机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该减振结构1用于原汁机、榨汁机等食物处理机的机座,以对食物处理机的机座进行减振,而机座包括外壳、第二电机和上述减振结构1,这样便能够通过减振结构1对机座进行减振,以降低第二电机传递到外壳的振动,避免机座在工作时剧烈振动。

其中,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安装孔126的尺寸优选为3mm-8mm,定位柱124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6后的壁厚优选在1mm-5mm之间。第一减振体12的高度为5mm-30mm,第一凹槽1222的槽深优选在5mm-2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图中未示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或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或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或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或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结构1或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或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而言,在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头时,可将食物处理机设置成豆浆机,而在食物处理机具有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机座时,可将食物处理机设置成榨汁机或原汁机或破壁机。

其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为豆浆机、原汁机或榨汁机或破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可为豆浆机、原汁机、榨汁机和破壁机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