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防渗漏排污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3485发布日期:2019-04-30 18:2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防渗漏排污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防渗漏排污管,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住宅人们最头疼的是排污管渗漏问题,影响了环境,也带来了危险因素。塑料管与管件连接后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弯曲或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密封效果,而极易产生渗漏现象。目前柔性塑料管路系统螺纹式连接管件采用的是通过螺母与管件本体的相互连接,密封作用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防渗漏排污管。

一种高层建筑防渗漏排污管,接管的内腔一侧有上阻水凸起环和第一环状挡水套管,接管的内腔另一侧有下阻水凸起环和第二环状挡水套管,第一管道插进接管的第一环状挡水套管中,第二管道插进接管的第二环状挡水套管中,第一管道的外圆周与上阻水凸起环为过渡配合,第二管道的外圆周与下阻水凸起环为过渡配合。

上阻水凸起环及下阻水凸起环的数量超过2个。上阻水凸起环及下阻水凸起环的形状为弧形、倒三角形或者矩形。上阻水凸起环及下阻水凸起环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的外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迷宫式结构,通过第一环状挡水套管、第二环状挡水套管、上阻水凸起环及下阻水凸起环的结构使得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实现防渗漏,密封作用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高层建筑防渗漏排污管,含有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接管3,第一环状挡水套管4,第二环状挡水套管5,上阻水凸起环6,下阻水凸起环7。

接管3的内腔一侧有上阻水凸起环6和第一环状挡水套管4,接管3的内腔另一侧有下阻水凸起环7和第二环状挡水套管5,上阻水凸起环6及下阻水凸起环7的数量超过2个,上阻水凸起环6及下阻水凸起环7的形状为弧形、倒三角形或者矩形,第一管道1插进接管3的第一环状挡水套管4中,第二管道2插进接管3的第二环状挡水套管5中,第一管道1的外圆周与上阻水凸起环6产生挤压,第二管道2的外圆周与下阻水凸起环7产生挤压,或者上阻水凸起环6及下阻水凸起环7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管道1及第二管道2的外径尺寸。通过第一环状挡水套管4、第二环状挡水套管5、上阻水凸起环6及下阻水凸起环7的结构使得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的连接实现防渗漏。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