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157发布日期:2019-04-12 23:5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磨煤机是火力发电的核心设备,直接关系着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为防止中速磨煤机一次风室中一次风和粉尘向外泄露,在机座传动盘处通常会设置密封装置,所述传动盘上设置有突出部。

现有密封装置如图1所述,包括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所述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通过第六螺栓固定装置16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密封圈14与突出部接触的地方通过一整体式环形密封圈17进行密封,第二密封圈15靠近传动盘一侧的下方连接有炭精环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整体式环形密封圈17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密封圈14上的,它与传动盘接触的地方是存在间隙的,一次风室的煤粉会穿过该间隙造成漏粉;2、炭精环密封装置位于第二密封圈15下方,与传动盘之间存在4mm左右的缝隙,灰和煤粉会在这个缝隙中储存,造成炭精环与传动盘之间的磨损和煤粉泄漏到磨煤机外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现有密封装置存在的易漏粉、造成炭精环与传动盘磨损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环、阻风环和炭精环装置,所述阻风环安装在所述密封环的上部外侧,所述炭精环装置安装在所述密封环的内侧下方;所述阻风环与机座的传动盘突出部相对应的位置内安装有呈环形状的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的顶端抵触机座的传动盘突出部;所述密封环的内侧位于炭精环装置上方通过第一固定环安装有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抵触机座的传动盘外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环包括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的下端和下密封环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装置连接成一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风环通过第四螺栓固定装置和第五螺栓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上密封环的上部外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螺栓固定装置的螺栓依次沿着阻风环和上密封环侧方垂直安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螺栓固定装置的螺栓沿着阻风环底部向机座的传动盘突出部方向旋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炭精环装置通过第六螺栓固定装置与所述密封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炭精环装置包括炭精环和固定环座,所述固定环座通过第六螺栓固定装置与所述密封环连接,固定环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炭精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环的内侧位于第一固定环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和固定环座通过第七螺栓固定装置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在密封环的上部外侧设置有阻风环,阻风环上安装有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通过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与磨煤机传动盘上接触面处紧密接触,与阻风环形成动静密封挡住外漏的密封风,阻止煤粉向外通过,使其密封腔室压力不外泄,使用寿命长,后期更换方便;将炭精环装置由下连接改成内侧连接,炭精环装置在密封环的压实下与传动盘紧密结合,消除原有密封装置存在4毫米缝隙的缺点,不会造成煤粉泄漏到磨煤机外部,通过设计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与传动盘紧密接触,即阻止了粉尘的泄漏,又防止了炭精环和传动盘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密封装置与传动盘的配合使用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与传动盘的配合使用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密封环、2.阻风环,3.炭精环装置,4.传动盘,41.突出部,5.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6.第一固定环,7.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111.上密封环,122.下密封环,311.炭精环,322.固定环座,8.第一螺栓固定装置,9.第二螺栓固定装置,10.第三螺栓固定装置,11.第四螺栓固定装置,12.第二固定环,13.第五螺栓固定装置,14.第一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6.第六螺栓固定装置,17.环形密封圈,第一上密封环体111a,第二上密封环体111b,第三上密封环体111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改进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包括密封环1、阻风环2和炭精环装置3,所述阻风环2安装在所述密封环1的上部外侧,所述炭精环装置3安装在所述密封环1的内侧下方;所述阻风环2与机座的传动盘4突出部41相对应的位置内安装有呈环形状的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5的顶端抵触机座的传动盘4突出部41,通过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5与磨煤机传动盘上接触面处紧密接触,与阻风环2形成动静密封挡住外漏的密封风,阻止煤粉向外通过,使其密封腔室压力不外泄,使用寿命长,后期更换方便。

所述密封环1的内侧位于炭精环装置3上方通过第一固定环6安装有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7,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7抵触机座的传动盘4外壁;所述炭精环装置3通过第四螺栓固定装置11与所述密封环1连接;所述炭精环装置3包括炭精环311和固定环座322,所述固定环座322通过第四螺栓固定装置11与所述密封环1连接,固定环座322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炭精环311。将炭精环装置3由下连接改成内侧连接,炭精环装置3在密封环1的压实下与传动盘紧密结合,消除原有密封装置存在4毫米缝隙的缺点,不会造成煤粉泄漏到磨煤机外部,通过设计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7与传动盘紧密接触,即阻止了粉尘的泄漏,又防止了炭精环311和传动盘的磨损。

聚四氟乙烯盘根由纯聚四氟乙烯纤维经编织设备编织而成的,不经PTFE乳液及润滑油脂处理。因是由实心编织而具有柔韧可调性,所以与轴,填料箱能很好的配合有卓越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自润滑性和防粘贴性。可用于化工、食品、医药、造纸、化纤、精细化工等不允许有污染的操作场。由于第一聚四氟乙烯盘根5和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7为软体环,其密封风压在密封压环上,自动形成了密封,这样既阻止了密封风外泄又利用了密封风的压力来增加密封性,从而使其密封效果达到最好。并且由于阻风环2的磨损较小,从而避免了阻风环2的磨损,节约设备维修成本,节约劳动成本,维护时间缩短,进一步提高电厂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所述密封环1包括上密封环111和下密封环122,所述上密封环111的下端和下密封环122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装置8连接成一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上密封环111和下密封环122的紧密结合。所述上密封环111包括第一上密封环体111a、第二上密封环体111b和第三上密封环体111c,所述第一上密封环体111a和第三上密封环体111c通过第二上密封环体111b连接成一体,第一上密封环体111a与下密封环122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装置8连接成一体。

所述阻风环2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装置9和第三螺栓固定装置10安装在所述上密封环111的上部外侧。

所述第二螺栓固定装置9的螺栓依次沿着阻风环2和上密封环111侧方垂直安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阻风环2与上密封环111沿侧方紧密接触在一起。

所述第三螺栓固定装置10的螺栓沿着阻风环2底部向机座的传动盘4突出部41方向旋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阻风环2顶部与机座的传动盘4突出部41紧密接触在一起。

所述密封环1的内侧位于第一固定环6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12,所述第二固定环12、第一固定环6和固定环座322通过第五螺栓固定装置13连接成一体。通过该技术方案,将第二固定环12、第一固定环6和固定环座322实现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再通过第四螺栓固定装置11将该一体与密封环1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第二固定环12与第一固定环6、第二聚四氟乙烯盘根7的配合使用,对炭精环装置3形成双层防护,防止煤粉泄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