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854发布日期:2019-10-19 03:1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充气用品的充气阀。



背景技术:

需要充气的设备如充气床、充气船和充气帐篷等都设有充气阀,使用时,通常需要大流量进气和快速充气展开,充气完成后,阀门关闭,使囊内气体不会泄露。

经查,申请号为CN201220406033.2(公开号为CN2027466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同时具有充气和排气功能的充气阀,充气单向阀芯组件在外力作用下下移并偏转以搁置在筋条的下端面上使阀口保持常开。当需要对具有多个不同的独立气室的待充气设备充气或者需要同时对多个待充气设备充气时,使用此种充气设备就需要对单个独立气室或待充气设备依次充气,难以实现快速充气,时间耗费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多个独立气室快速充气或排气的充气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阀,包括阀壳和位于所述阀壳内启闭阀口的充气单向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阀壳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上气室、中气室和下气室,所述第一阀口连通上气室和中气室,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中气室和下气室,所述中气室设有能够对内部囊体充气的充气端,所述下气室设有能够对外部囊体充气的充气端,所述充气单向阀芯组件能够同时启闭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壳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螺纹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凹腔内;所述第一阀口设置在所述内壳中部的变径处,所述第二阀口设置在所述内壳底部边缘。将阀壳分为内壳和外壳,有利于将外部气囊安装囊体在内壳和外壳的螺纹连接处,密封性好,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左右两端分别成型有与所述中气室贯通的第一充气口和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和所述第二充气口均通过连接套连接有通气管。此种设计可以对两个独立的充气端口同时进行充气,加快充气的速度,通气管与待充气设备连接方便。

所述内壳周壁与所述第一充气口和所述第二充气口重合的位置处环向设置有呈栅格状的第二轴向条形孔;位于所述下气室中的所述外壳周壁底部环向设置有呈栅格状的第一轴向条形孔。此种设计能有效阻隔细线、碎片等杂质进入气阀内。此处还可以将外壳周壁底部设计成网格状、网孔状等其他能够有效过滤杂质的结构,或者单独在开放的外壳周壁底部添加过滤片等。

进一步设计,所述充气单向阀芯组件包括阀杆和设置在阀杆底面的阀座,所述上气室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连接筋连接在所述内壳内壁上,所述阀杆活动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且底部成型有第一阀片;所述阀杆上套设有使所述阀杆保持上移趋势的弹簧,所述阀杆表面设置有圆珠笔式旋压定位机构,所述圆珠笔式旋压定位机构能够将所述阀杆单一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阀杆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所述弹簧和所述圆珠笔式旋压定位机构的配合作用能够在阀口启闭的状态下锁定所述阀杆在所述通孔中的位置;所述阀座上端成型有与第一阀片连接的搁板,所述阀座下端成型有第二阀片,所述搁板和所述第二阀片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当需要充排气时,推动阀杆下移,第一阀片完全离开第一阀口,同时,第二阀片完全离开第二阀口,同步性好,且通过阀口的气流量大,充排气效率高,充排气方便;另外,采用弹簧和圆珠笔式旋压定位结构的结合,只需要一个下压动作,就可以将阀杆定位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启闭的状态,可以解放双手,操作方便。

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阀片和所述搁板之间内嵌有能与第一阀口的内孔壁密切配合的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阀片的外周设有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内设有能与第二阀口的内孔壁密切配合的第二密封环。这样设计可以使充气阀在未使用时阀片能够良好的封堵住阀口,防止囊体内部的气体逸出。

进一步设计,所述阀杆包括呈中空的上杆部,和插设在所述上杆部中的下杆部以及环形限位盖,所述下杆部顶部成型有凸于所述上杆部上端面的凸出部,所述限位盖套在所述凸出部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盖和所述通孔之间;所述限位盖内壁成型有限制所述下杆部相对于所述限位盖轴向移动的台阶部,所述凸出部表面设有与所述台阶部匹配的变径部;所述上杆部包括横截面呈方形的连接孔,所述下杆部表面成型有与所述连接孔匹配的方形杆部,所述连接孔能够限制所述下杆部相对于所述上杆部的圆周运动。将阀杆分成上杆部和下杆部便于成型加工阀杆,节约制造成本;通过限位盖控制所述上杆部和下杆部的轴向上的同步移动,通过方形连接孔控制所述上杆部和所述下杆部圆周方向的同步转动,使所述阀杆传动更加灵敏。此处轴向和圆周的限位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凸环与凹槽、销轴和孔或者其他带有折线形的截面等结构。

进一步设计,所述圆珠笔式旋压限位结构包括轴向间隔设置在下杆部周壁的下部的深槽部和浅槽部,和轴向设置在上杆部周壁的底部的凸筋部,以及套设在下杆部下部的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内壁成型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能在所述深槽部和所述浅槽部内滑移;每个深槽部或者浅槽部的上方对应有一个凸筋部,各凸筋部的底面为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能将定位柱引导至下一个相邻的浅槽部,或者将定位柱从浅槽部引导至下一个相邻的深槽部内;当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深槽部内时,所述充气单向阀芯组件关闭所述阀口,当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浅槽部内时,所述充气单向阀芯组件开启所述阀口。通过定位柱交替进入在下杆部表面成型的间隔设置的深槽和浅槽,有效实现阀口规律性的启闭,且定位准确。

进一步设计,所述环形件被套设在所述通孔外周的压盖压制在所述通孔下边缘。采用单独设置压盖固定环形件,能够简化生产模具,安装方便。

为防止充气阀在未充气状态下,杂质进入阀壳内,所述上气室内还可脱卸地连接能将所述上气室遮蔽的阀盖,所述阀盖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上成型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卡住所述连接筋从而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多个充气端口,能够同时对三个独立的囊体尤其是具有内外部结构的囊体进行充气,加快充气速度,节省充气时间;通过充气单向阀芯组件控制两个阀口的同时启闭,无需多套阀门控制系统,精简充气阀结构且阀门启闭同步性好;中气室和下气室并不是完全暴露在待充气设备中,充气口处阀壳壁设置成栅格状,既能保证足够的通气量,还能有效阻隔细线、碎片等杂质卷入阀口卡在阀片处而导致充气阀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壳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盖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口关闭时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口开启时的剖面图;

图6为图4中的阀杆(去掉压盖)的立体图;

图7为图5中的阀杆(去掉压盖)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杆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状态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充气阀,如图1-3所示,一种充气阀,包括阀壳1和位于所述阀壳1内启闭阀口的充气单向阀芯组件以及阀盖9。阀壳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外壳11和内壳12通过螺纹连接。阀口包括第一阀口21和第二阀口22,第一阀口21设置在内壳12中部的变径处,第二阀口22设置在内壳12的底部边缘处。阀壳1内部从上而下依次为上气室101、中气室102和下气室103,第一阀口21连通上气室101和中气室102,第二阀口22连通中气室102和下气室103。外壳11左右两端分别成型有与中气室102贯通的第一充气口111和第二充气口112,第一充气口111和第二充气口112均通过连接套31连接有通气管32。内壳12周壁与第一充气口111和所述第二充气口112重合的位置处环向设置有呈栅格状的第二轴向条形孔120。位于下气室103中的外壳11周壁底部环向设置有呈栅格状的第一轴向条形孔110。上气室101中设置有通孔121,通孔121通过连接筋122连接在所述内壳12内壁上。阀盖9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壁91,环形壁91上成型有两个卡槽911,通过卡槽911卡住连接筋122从而使阀盖9与内壳12固定连接。

如图4-8所示,充气单向阀芯组件包括阀杆5和设置在阀杆5底面的阀座6。阀杆5包括上杆部51,下杆部52和环形限位盖53。上杆部51呈中空,且包括横截面呈方形的连接孔510,下杆部52插设在上杆部51中,下杆部52表面成型有与连接孔510匹配的方形杆部520,连接孔510能够限制下杆部52相对于上杆部51的圆周运动。下杆部52顶端成型有凸于上杆部51上端面的凸出部521,限位盖53套在凸出部521上,限位盖53内壁成型有限制所述下杆部52相对于所述限位盖53轴向移动的台阶部531,凸出部521表面设有与台阶部531匹配的变径部522。阀杆5穿过通孔121且在下杆部52的底部成型有第一阀片50,阀座6上端成型有与第一阀片50连接的搁板61,所述阀座6下端成型有第二阀片60,隔板61和第二阀片60之间通过连接管62连接。第一阀片50和所述搁板61之间内嵌有能有第一阀口21的内孔壁密切配合的第一密封环81,第二阀片60的外周设有环形嵌槽,环形嵌槽内设有能与第二阀口22的内孔壁密切配合的第二密封环82。

如4-7所示,阀杆5上还套设有使所述阀杆保持上移趋势的弹簧7,弹簧7位于限位盖53和通孔121之间。阀杆5表面设置有圆珠笔式旋压定位机构,圆珠笔式旋压限位结构包括轴向间隔设置在下杆部52周壁的下部的深槽部523和浅槽部524,和轴向设置在上杆部51周壁的底部的凸筋部511,以及套设在下杆部52下部的环形件4。每个深槽部523或者浅槽部524的上方对应有一个凸筋部511,各凸筋部511的底面为引导斜面512。环形件4内壁成型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柱40,且通过穿过阀杆5的压盖54压制在通孔121下边缘。定位柱40能在深槽部523和浅槽部524内滑移,定位柱40能在引导斜面512作用下从深槽部523移动至下一个相邻的浅槽部524,或者从浅槽部524移动至下一个相邻的深槽部523内。当定位柱40位于所述深槽部523内时,阀口关闭,当所述定位柱40位于所述浅槽部524内时,阀口开启。

如图9所示,使用时,将第一充气口111和第二充气口112的通气管32挤入内部囊体01中,将下气室103外周壁从充气口挤入外部囊体02中,然后将内壳12旋进外壳11内,便可开始充排气。上述使用方式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方式,也可以将第一充气口111和第二充气口112的通气管32以及下气室103外周壁从充气口挤入囊体中使用。

该充气阀的工作原理为:如图4-9所示,在正常状态下,定位柱40处于深槽部523中,此时,位于阀杆5由于受到弹簧7的作用始终保持上移趋势,第一阀片50封闭第一阀口21,第二阀片60封闭第二阀口22,上气室101、中气室102和下气室103各自封闭。当需要充气或者排气时,取下阀盖9,充气设备会顶开阀杆5,使阀杆5克服弹簧7的弹性作用下移,第一阀片50离开第一阀口21,第二阀片60离开第二阀口22,定位柱40离开深槽部523,会与上杆部51周壁的底部轴向设置的凸筋部511接触,经引导斜面512引导至下一个相邻的浅槽部524。此时,松手后,定位柱40搁置在浅槽部524中,第一阀片50和第二阀片60稳定在相应位置,阀口保持开启状态,上气室101、中气室102和下气室103相通,实现充气和排气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