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温度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437发布日期:2020-07-29 02:45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温度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温度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水时必不可少的卫浴洁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各式各样的能够调节水温的水龙头,现有的能够调节水温的水龙头大多数是通过手动调节,使用起来不方便。也有部分采用电子方式自动出热水冷水,但是往往难以把水调到合适温度,不是过冷就是过热,不能自动对水温进行调节,性能表现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温度的水龙头,不需要手动调节即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调节温度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水龙头本体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出水腔连通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进水腔分隔为冷水腔和热水腔,所述冷水腔连通冷水管道,所述热水腔连通热水管道;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冷水腔与出水腔的第一通水孔,所述第一隔板上还开设有连通热水腔与出水腔的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所述第一通水孔、第二通水孔、第三通水孔中分别穿设有第一活塞轴、第二活塞轴和第三活塞轴,所述第一活塞轴、第二活塞轴、第三活塞轴位于所述进水腔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活塞轴位于所述出水腔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水孔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二活塞轴位于所述出水腔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通水孔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三活塞轴位于所述出水腔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三通水孔的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下端面相抵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的下端面相抵设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出水口下端依次设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均为红外线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朝向第一通水孔一侧的端面上贴合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朝向第二通水孔一侧的端面上贴合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朝向第三通水孔一侧的端面上贴合有第三密封圈。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具体使用时,当用户需要冷水时,只需将手移至第一传感器前,第一传感器感应到并发送电信号至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接收命令打开阀门释放第一气缸中的压缩气体,将第一气缸中的气体压力转化为第一活塞轴的机械能,第一活塞轴向下运动带动第一环形凸台向下移动,第一通水孔打开,冷水腔内的水进入出水腔并通过出水接头流出;当用户需要温水时,将手移至第二传感器前,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并发送电信号至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接收命令打开阀门释放第二气缸中的压缩气体,将第二气缸中的气体压力转化为第二活塞轴的机械能,第二活塞轴向下运动带动第二环形凸台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环形凸台向下移动,第二通水孔和第一通水孔均打开,冷水腔内的水通过第一通水孔进入出水腔,热水腔内的水通过第二通水孔进入出水腔,相结合形成温水流出;当用户需要热水时,将手移至第三传感器前,第三传感器感应到并发送电信号至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接收命令打开阀门释放第三气缸中的压缩气体,将第三气缸中的气体压力转化为第三活塞轴的机械能,第三活塞轴向下运动带动第三环形凸台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环形凸台和第一环形凸台向下移动,第一通水孔、第二通水孔、第三通水孔均打开,冷水腔内的水通过第一通水孔进入出水腔,热水腔内的水通过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进入出水腔,相结合形成热水流出。本装置可自动调节水温,手靠近传感器时自动出水,需要升降水温时只需将手放到相应的传感器前,可将水的温度划分为冷水、温水、热水,更具实用性和智能化,可广泛用于公共场所洗手间、厨房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龙头本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进水腔;41、冷水腔;411、冷水管道;42、热水腔;421、热水管道;5、出水腔;6、第一通水孔;7、第二通水孔;8、第三通水孔;9、第一活塞轴;91、第一环形凸台;10、第二活塞轴;101、第二环形凸台;11、第三活塞轴;111、第三环形凸台;12、第一气缸;13、第二气缸;14、第三气缸;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第三电磁阀;18、控制器;19、第一传感器;20、第二传感器;21、第三传感器;22、出水接头;23、第一密封圈;24、第二密封圈;25、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调节水温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所述水龙头本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水龙头本体1分隔为进水腔4和出水腔5,所述出水腔5连通出水口;所述进水腔4内设有第二隔板2,所述第二隔板2将所述进水腔4分隔为冷水腔41和热水腔42,所述冷水腔41连通冷水管道411,所述热水腔42连通热水管道421;所述第一隔板2上开设有连通冷水腔41与出水腔5的第一通水孔6,所述第一隔板2上还开设有连通热水腔42与出水腔5的第二通水孔7和第三通水孔8;所述第一通水孔6、第二通水孔7、第三通水孔8中分别穿设有第一活塞轴9、第二活塞轴10和第三活塞轴11,所述第一活塞轴9、第二活塞轴10、第三活塞轴11位于所述进水腔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3和第三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3、第三气缸14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和第三电磁阀17;所述第一活塞轴9位于所述出水腔5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水孔6的第一环形凸台91,所述第二活塞轴10位于所述出水腔5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通水孔7的第二环形凸台101,所述第三活塞轴11位于所述出水腔5的一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三通水孔8的第三环形凸台111;所述第一环形凸台9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01的下端面相抵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0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111的下端面相抵设置;还包括控制器18,所述控制器18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和第三电磁阀17;所述出水口下端依次设有第一传感器19、第二传感器20和第三传感器21,所述第一传感器19、第二传感器20、第三传感器21与所述控制器18的输入端电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器19、第二传感器20、第三传感器21均为红外线传感器,使用时只需将手移至传感器前无需接触即可触发感应。

如图1所示,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接头22,水进入出水腔5后通过出水接头22流出。

所述第一环形凸台91朝向第一通水孔6一侧的端面上贴合有第一密封圈23,保证第一环形凸台91与水龙头本体1间的密封。

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01朝向第二通水孔7一侧的端面上贴合有第二密封圈24,保证第二环形凸台101与水龙头本体1间的密封。

所述第三环形凸台111朝向第三通水孔8一侧的端面上贴合有第三密封圈25,保证第三环形凸台111与水龙头本体1间的密封。

具体使用时,当用户需要冷水时,只需将手移至第一传感器19前,第一传感器19感应到并发送电信号至第一电磁阀15,第一电磁阀15接收命令打开阀门释放第一气缸12中的压缩气体,将第一气缸12中的气体压力转化为第一活塞轴9的机械能,第一活塞轴9向下运动带动第一环形凸台91向下移动,第一通水孔6打开,冷水腔41内的水进入出水腔5并通过出水接头22流出;当用户需要温水时,将手移至第二传感器20前,第二传感器20感应到并发送电信号至第二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6接收命令打开阀门释放第二气缸13中的压缩气体,将第二气缸13中的气体压力转化为第二活塞轴10的机械能,第二活塞轴10向下运动带动第二环形凸台101向下移动,由于第一环形凸台91的上端面与第二环形凸台101的下端面相抵,因此第二环形凸台101会带动第一环形凸台91向下移动,第二通水孔7和第一通水孔6均打开,冷水腔41内的水通过第一通水孔6进入出水腔5,热水腔42内的水通过第二通水孔7进入出水腔5,相结合形成温水流出;当用户需要热水时,将手移至第三传感器21前,第三传感器21感应到并发送电信号至第三电磁阀17,第三电磁阀17接收命令打开阀门释放第三气缸14中的压缩气体,将第三气缸14中的气体压力转化为第三活塞轴11的机械能,第三活塞轴11向下运动带动第三环形凸台111向下移动,由于第二环形凸台101的上端面与第三环形凸台111的下端面相抵,因此第三环形凸台111会带动第二环形凸台101和第一环形凸台91向下移动,第一通水孔6、第二通水孔7、第三通水孔8均打开,冷水腔41内的水通过第一通水孔6进入出水腔5,热水腔42内的水通过第二通水孔7和第三通水孔8进入出水腔5,相结合形成热水流出。本装置可自动调节水温,手靠近传感器时自动出水,需要升降水温时只需将手放到相应的传感器前,可将水的温度划分为冷水、温水、热水,更具实用性和智能化,可广泛用于公共场所洗手间、厨房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