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塞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7244发布日期:2020-08-07 20:3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孔塞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是关于孔塞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特开2013-155805号公报,公开了被安装在形成在被安装部件(门内板doorinnerpanel)的安装孔(贯通孔)的孔塞。此孔塞包括插入到安装孔的筒状的外周壁部(侧周壁部)、堵塞外周壁部内的堵塞部(底部)、从与外周壁部的插入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向径方向外侧伸出的环状的凸缘部(伸出部)。此凸缘部的外周部被设为与凸缘部的基部相比为壁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顺带一提,有将孔塞插入到分别形成在重合的多个板部件的安装孔而安装的情形。在孔塞的插入时,在凸缘部背面抵接到大径的安装孔的缘部的状态下,若进一步压入孔塞,则有凸缘部翘曲的疑虑。关于此凸缘部的翘曲,特开2013-155805号公报的孔塞也是同样。

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将提供在向分别形成在重合的多个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插入孔塞时抑制凸缘部翘曲的孔塞的安装构造设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孔塞的安装构造包括:第一被安装部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第二被安装部件,形成有被设为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比为大径的第二安装孔,在将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准的状态重合所述第一被安装部件;以及孔塞,包含:向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插入的筒状的外周壁部;架设在所述外周壁部的内侧,堵塞所述外周壁部内的堵塞部;从与所述外周壁部的插入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向所述外周壁部的径方向外侧伸出,覆盖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周围部的环状的凸缘部;及从所述外周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端部侧向所述径方向外侧突出,卡合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的爪部;其中在所述凸缘部的背面分别抵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状态中,所述凸缘部的抵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被设为与抵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相比为壁厚。

发明效果

本公开能够提供在向分别形成在重合的多个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插入孔塞时抑制凸缘部翘曲的孔塞的安装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孔塞的安装构造的,孔塞的剖面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孔塞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孔塞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孔塞的4-4线剖面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孔塞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孔塞向安装孔压入的状态的,孔塞的一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孔塞以压入治具向安装孔压入的状态的,孔塞的一部分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图7说明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孔塞的安装构造s。本实施方式的孔塞的安装构造s包括被安装部件12、被安装部件14、以及孔塞20。

如图1所示,被安装部件12包含板状部12a,在此板状部12a形成有贯通孔13。此贯通孔13被设为与形成在后述的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5相比为大径。具体而言,贯通孔13的径d1被设为比贯通孔15的径d2大。另外,被安装部件12是,例如,车辆的板部件(主体板等)。又,本实施方式的被安装部件12是本公开的第二被安装部件的例子,贯通孔13是本公开的第二安装孔的例子。

被安装部件14包含板状部14a,在此板状部14a形成有贯通孔15。又,被安装部件14在将被安装部件12的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对准的状态,被安装在被安装部件12。另外,被安装部件14是,例如,被安装在车辆的板部件的支架(bracket)等。

又,本实施方式的被安装部件14是本公开的第一被安装部件的例子,贯通孔15是本公开的第一安装孔的例子。

如图1所示,孔塞20是被安装在被安装部件12以及被安装部件14,堵塞贯通孔13以及贯通孔15的部件。另外,图1~图7的一部分的图式所示的箭头x表示孔塞20的插入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塞插入方向″。),箭头y表示孔塞20的径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塞径方向″。),箭头z表示孔塞20的周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塞周方向″。)。又,符号cl表示孔塞20的中心线。另外,塞径方向内侧指的是沿着塞径方向接近中心线cl的侧,塞径方向外侧指的是沿着塞径方向远离中心线cl的侧。

如图2~图4所示,孔塞20包括外周壁部22、堵塞部24、凸缘部26、爪部28、以及槽3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孔塞20是以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型品。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外周壁部22被设为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筒状),被插入到被安装部件12的贯通孔13以及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5。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说的圆筒状,包含剖面形状为正圆以及椭圆。又,本实施方式所说的圆环状,包含正圆以及椭圆。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堵塞部24架设在外周壁部22的内侧,堵塞外周壁部22的内侧。因此,在孔塞20的爪部28卡合到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5的缘部15a的卡合状态(以下,适当记载为″爪部卡合状态″。)中,藉由堵塞部24堵塞贯通孔15。此堵塞部24包括从外周壁部22的塞插入方向的端部22b向塞径方向内侧伸出的圆环状的伸出部32、从伸出部32的内周端部向与塞插入方向为相反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壁部34、以及架设在内周壁部34的塞插入方向和相反侧的端部间的面板部36。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凸缘部26是从外周壁部22的与塞插入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22a向塞径方向外侧伸出,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环状)。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26在无负载状态中,前端部26a的径d3被设为与被安装部件12的贯通孔13的径d1相比为大径。因此,在孔塞20的爪部28卡合到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5的缘部15a的爪部卡合状态中,藉由凸缘部26覆盖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5的周围部以及被安装部件12的贯通孔13的周围部(参照图1)。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26的表面26c,形成有沿着塞周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隆起部38。形成有此隆起部38的区域(以下,适当记载为″形成区域″。)被设为与凸缘部26的未形成有隆起部38的区域(以下,适当记载为″非形成区域″。)相比为壁厚。又,隆起部38形成在凸缘部26的前端部26a与基端部26b之间。

又,如图6所示,在凸缘部26的背面26d分别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与贯通孔15的缘部的状态(以下,适当记载为″凸缘部的抵接状态″。)中,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的部分被设为与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的部分相比为壁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26的抵接状态中,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的部分在隆起部38的形成区域内,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的部分在隆起部38的形成区域外(非形成区域内)。因此,在凸缘部26的抵接状态中,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的部分被设为与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的部分相比为壁厚。另外,这里说的″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在隆起部38的形成区域内″指的是从凸缘部26的背面26d的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的部分在相对于背面26d垂直的直线l1上形成有隆起部38。又,这里说的″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在隆起部38的形成区域外″指的是从凸缘部26的背面26d的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的部分在相对于背面26d垂直的直线l2上未形成有隆起部38。

如图4所示,爪部28是从外周壁部22的塞插入方向的端部22b侧朝向在塞径方向外侧并且与塞插入方向为相反侧突出。又,爪部28是沿着外周壁部22的外周连续形成,被设为圆环状。此爪部28的前端的径d4被设为在无负载状态下与贯通孔15的径d2相比为大径。在此,在孔塞20(外周壁部22)向贯通孔15插入时,爪部28的外周面抵接到贯通孔15的内周面,爪部28向缩径方向变形。若缩径状态的爪部28从贯通孔15拔出,则爪部28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并且,由于爪部28的前端的径d4被设为与贯通孔15的径d2相比为大径,若相对于贯通孔15拔去方向(与插入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孔塞20,则爪部28卡合(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15a,拔去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参照图1)。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槽30是在凸缘部26的基端部26b的表面在塞周方向(与凸缘部26的周方向为相同的方向)隔着间隔形成多个。此槽30是,如图4所示,从外周壁部22朝向凸缘部26延伸。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孔塞的安装构造s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孔塞的安装构造s中,对分别形成在重合的被安装部件12与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安装孔塞20的情况,一边按压堵塞部24一边将外周壁部22向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插入。若外周壁部22向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插入,则爪部28卡合到贯通孔15的缘部15a。由此,防止孔塞20从贯通孔15与贯通孔13拔出。又,在爪部28的卡合状态中,由于外周壁部22与堵塞部24堵塞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并且凸缘部26覆盖贯通孔13的周围部,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被孔塞20遮挡视线以及止水。

在此,在孔塞20中,在凸缘部26的抵接状态中,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的部分被设为与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的部分相比为壁厚。因此,在孔塞20中,例如,与将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的部分设为抵接到贯通孔15的缘部的部分以下的壁厚的构成相比,即便在凸缘部26的抵接状态进一步将孔塞20向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压入,也由于凸缘部26的抵接到贯通孔13的缘部为壁厚,藉由此壁厚部分的反作用力抑制凸缘部26的翘曲。

又,在孔塞的安装构造s中,在凸缘部26的表面26c形成沿着塞周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隆起部38,将凸缘部26的形成有隆起部38的形成区域设为与凸缘部26的未形成有隆起部38的非形成区域相比为壁厚。因此在孔塞的安装构造s中,藉由此壁厚部分的反作用力,抑制向贯通孔13与贯通孔15压入孔塞20的时候的凸缘部26翘曲。又,在孔塞的安装构造s中,例如,与在凸缘部26的背面26d形成隆起部38相比,孔塞20的成形是容易的。

此外,在孔塞的安装构造s中,将隆起部38形成在凸缘部26的前端部26a与基端部26b之间。因此,在孔塞的安装构造s中,例如,与将隆起部38形成在凸缘部26的基端部26b的构成相比,凸缘部26容易在扩展的方向上变形。由此,能够减低向贯通孔13以及贯通孔15插入孔塞20时的插入力,同时抑制凸缘部26的翘曲。

又,如图7所示,在向贯通孔13以及贯通孔15插入孔塞20的外周壁部22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压入治具42压入堵塞部24。在此,藉由在凸缘部26的抵接状态以隆起部38抵接到压入治具42的方式设定隆起部38的高度(从表面26c起的高度),隆起部38接触到压入治具42将凸缘部26压回,藉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凸缘部26的翘曲。另外,工作人员压入堵塞部24的情况是隆起部38接触到工作人员的手指而凸缘部26被压回。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爪部28从外周壁部22的端部22b侧(与外周壁部22的塞插入方向的中央相比为端部22b侧)突出,但本公开不限定为此构成。例如,爪部28也可以从外周壁部22的端部22b突出。

又,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爪部28形成为圆环状,但本公开不限定为此构成。也可以将爪部28设为在外周壁部22的外周面在塞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多个的构成。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孔塞20堵塞被安装部件12的贯通孔13与被安装部件14的贯通孔15,但本公开不限定为此构成。例如,也可以是以孔塞20堵塞三个以上的被安装部件的各贯通孔的构成。

以上,虽然针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为上述,在不脱离此主旨的范围内即便在上述以外也可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附记。

(附记1)

一种孔塞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被安装部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

第二被安装部件,形成有被设为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比为大径的第二安装孔,在将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准的状态重合所述第一被安装部件;以及

孔塞,包含:向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插入的筒状的外周壁部;架设在所述外周壁部的内侧,堵塞所述外周壁部内的堵塞部;从与所述外周壁部的插入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向所述外周壁部的径方向外侧伸出,覆盖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周围部的环状的凸缘部;及从所述外周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端部侧向所述径方向外侧突出,卡合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的爪部;其中,

在所述凸缘部的背面分别抵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状态中,所述凸缘部的抵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被设为与抵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相比为壁厚。

在附记1的孔塞的安装构造中,对分别形成在重合的第一被安装部件与第二被安装部件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安装孔塞的情况,一边按压堵塞部一边将外周壁部向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插入。若外周壁部向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插入,则爪部卡合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由此,防止孔塞从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拔出。又,在爪部的卡合状态中,由于外周壁部与堵塞部堵塞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并且凸缘部覆盖第二安装孔的周围部,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被孔塞遮蔽视线以及止水。

在此,在上述孔塞中,在凸缘部的背面分别抵接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与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状态(以下,适当记载为″凸缘部的抵接状态″。)中,凸缘部的抵接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被设为与抵接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相比为壁厚。因此,在上述孔塞中,例如,与将凸缘部的抵接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设为抵接到第一安装孔的缘部的部分以下的壁厚的构成相比,即便在凸缘部的抵接状态下进一步将孔塞向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压入,也由于凸缘部的抵接到第二安装孔的缘部为壁厚,藉由此壁厚部分的反作用力抑制凸缘部的翘曲。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孔塞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部的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凸缘部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的隆起部;

所述凸缘部的形成有所述隆起部的区域被设为与所述凸缘部的未形成有所述隆起部的区域相比为壁厚。

在附记2的孔塞的安装构造中,在凸缘部的表面形成沿着凸缘部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的隆起部,由于将凸缘部的形成有隆起部的区域设为与凸缘部的未形成有隆起部的区域相比为壁厚,藉由此壁厚部分的反作用力,抑制向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压入孔塞的时候的凸缘部的翘曲。又,在上述孔塞的安装构造中,例如,与在凸缘部的背面形成隆起部相比,孔塞的成形是容易的。

(附记3)

根据附记2所述的孔塞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前端部与基端部之间。

在附记3的孔塞的安装构造中,由于将隆起部形成在凸缘部的前端部与基端部之间,例如,与将隆起部形成在凸缘部的基端部的构成相比,能够减低向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插入孔塞时的插入力,同时抑制凸缘部的翘曲。

另外,本说明书参照2017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5222号的公开全文而援用其内容。

本说明书中参照在本说明书记载的全部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而援用其内容,参照而援用各个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是与具体地且单独地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