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液力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8321发布日期:2019-08-27 21:5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液力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液力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设置有包括减振装置的离合器装置和液力变矩器。为了降低燃料消耗,在液力变矩器设置有规定的转速以上且用于以机械的方式传递扭矩的锁止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包括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锁止装置。专利文献1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包括惯性环、多个离心件以及多个凸轮机构。惯性环能相对于传递扭矩的轮毂法兰相对旋转,离心件由于轮毂法兰和惯性环的旋转而受到离心力。凸轮机构具有形成于离心件的表面的凸轮和与该凸轮接触的凸轮从动件。

在该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在由于扭矩变动而在轮毂法兰与惯性环之间产生了旋转方向的偏移的情况下,凸轮机构受到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而工作,将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转换为轮毂法兰与惯性环之间的偏移变小的方向的圆周方向力。通过该圆周方向力抑制扭矩变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离心件由单一构件形成。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11所示,在离心件上配置滚柱的情况下,需要在离心件上形成槽部(卡合部),因此不易将具有与滚柱的厚度相应的宽度的槽部形成于作为单一构件的离心件。另外,在将离心件通过切割等形成单一构件时,离心件的制造成本有可能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

(1)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是抑制扭矩变动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具有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离心件以及凸轮机构。第二旋转体配置成能相对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离心件受到由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

离心件配置成能相对于第一旋转体移动。离心件具有能与第一旋转体卡合的卡合部。离心件包括多个部件。凸轮机构在离心件移动时产生将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移位减小的圆周方向力。

在本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离心件配置成经由卡合部与第一旋转体卡合并通过离心力能相对于第一旋转体移动。这样动作的离心件包括多个部件,因此能容易地形成离心件的卡合部。即,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2)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部和凸轮部。凸轮从动件部设置于第二旋转体。凸轮部设置于离心件,与凸轮从动件部卡合。多个部件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卡合部。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是分体的。第二部件具有凸轮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该情况下,与第二部件分体的第一部件具有卡合部,因此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3)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凸轮部设置于第二部件。

在该情况下,卡合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凸轮部设置于第二部件。由此,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4)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凸轮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在该情况下,卡合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凸轮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此,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5)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卡合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与第一卡合部相对配置的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设置于一对第一部件中的一方。第二卡合部设置于一对第一部件中的另一方。

能通过该构成容易地形成离心件的卡合部。即,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6)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卡合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与第一卡合部相对配置的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设置于一对第一部件的每一个。

能通过该构成容易地形成离心件的卡合部。即,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7)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第二部件配置于一对第一部件之间。

能通过该构成容易地形成离心件的卡合部。即,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而且,无需特别准备凸轮用的部件,因此能减少部件数量。

(8)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部和凸轮部。凸轮从动件部设置于第二旋转体。凸轮部设置于离心件,与凸轮从动件部卡合。

多个部件具有第三部件和与第三部件分体的第四部件。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分别具有卡合部。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中任一方具有凸轮部。

能通过该构成容易地形成离心件的卡合部。即,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9)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凸轮部一体地设置于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中任一方。

根据该构成,能无需特别准备凸轮用的部件,因此能减少部件数量。

(10)优选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卡合部具有第三卡合部和第四卡合部。第四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相对配置。第三卡合部设置于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中任一方。第四卡合部设置于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中另一方。

能通过该构成容易地形成离心件的卡合部。即,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11)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液力变矩器是配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包括:输入侧旋转体,其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输出侧旋转体,其向变速器输出扭矩;减振器,其配置于输入侧旋转体与涡轮之间;以及(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即使这样构成,也能得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12)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飞轮、离合器装置以及(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飞轮具有:第一惯性体,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第二惯性体,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与第一惯性体相对旋转自如;以及减振器,其配置于第一惯性体与第二惯性体之间。离合器装置设置于飞轮的第二惯性体和变速器之间。即使这样构成也能得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能容易地构成离心件。另外,在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能降低离心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轮毂法兰和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正面局部图。

图3是图2的箭头a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离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支承滚子的轴部的立体图、局部放大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凸轮机构的工作的图。

图8是表示转速和扭矩变动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离心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离心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1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2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3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4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5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6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7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8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9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力变矩器

11:输入侧旋转体

12:轮毂法兰

122:凹部

14:扭矩变动抑制装置

20:惯性环

201:第一惯性环

202:第二惯性环

21、121、221、321:离心件

22:凸轮机构

23:支承部

24:多个部件

24a1、24a2、124a1、124a2:第一部件

24b、124b:第二部件

224a:第三部件

224b:第四部件

29:卡合部

29a、129a、229a:第一卡合部

29b、129b、229b:第二卡合部

30:滚子

31c、231b:凸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装配于液力变矩器1的锁止装置4时的示意图。在图1中,o-o是液力变矩器的旋转轴线。

[整体构成]

液力变矩器1具有前罩2、液力变矩器主体3、锁止装置4以及输出轮毂5。扭矩从发动机输入到前罩2。液力变矩器主体3具有与前罩2连结的叶轮7、涡轮8以及定子(未图示)。涡轮8与输出轮毂5连结。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能通过花键与输出轮毂5的内周部卡合。

[锁止装置]

锁止装置4具有离合器部或利用液压工作的活塞等,能取得锁止启动状态和锁止中止状态。

在锁止启动状态下,输入到前罩2的扭矩不经由液力变矩器主体3而经由锁止装置4传递到输出轮毂5。另一方面,在锁止中止状态下,输入到前罩2的扭矩经由液力变矩器主体3传递到输出轮毂5。

锁止装置4具有输入侧旋转体11、轮毂法兰12、减振器13以及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

输入侧旋转体11包括在轴向上能移动的活塞,在前罩2侧的侧面固定有摩擦构件16。该摩擦构件16被前罩2按压,由此,扭矩从前罩2传递到输入侧旋转体11。

轮毂法兰12与输入侧旋转体11在轴向上相对配置,能与输入侧旋转体11相对旋转。轮毂法兰12与输出轮毂5连结。轮毂法兰12也是构成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构件。

减振器13配置于输入侧旋转体11与轮毂法兰12之间。减振器13具有多个扭簧,将输入侧旋转体11与轮毂法兰12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结。扭矩通过该减振器13从输入侧旋转体11传递到轮毂法兰12,并且扭矩变动被吸收而衰减。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

图2是轮毂法兰12和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主视图。此外,图2将一个(跟前侧)惯性环拆下后示出。图3是从a方向观看图2时的图,图4是图2的外观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在圆周方向上按相等间隔设置于4处。

如图2所示,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是抑制扭矩变动的装置。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包括上述的轮毂法兰12(第一旋转体的一例)、惯性环20(第二旋转体的一例)、离心件21以及凸轮机构22。

具体地,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具有:轮毂法兰12,其具有支承部23;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其构成作为质量体的惯性环20;4个离心件21;以及4个凸轮机构22。

(轮毂法兰)

如图2所示,轮毂法兰12形成为圆板状,如上所述内周部与输出轮毂5连结。在轮毂法兰12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外周侧进一步突出、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4个突起部12a。在突起部12a的圆周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作为规定宽度的收纳部的凹部122。凹部122以向径向外方打开的方式形成,具有规定的深度。

轮毂法兰12具有支承部23。支承部23设置于凹部122。支承部23支承离心件21且离心件21能移动。具体地说,支承部23支承离心件21且离心件21能在径向上移动。后述支承部23的详细内容。

(第一惯性环和第二惯性环)

惯性环20的例如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配置成能相对于轮毂法兰12进行相对旋转。

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分别是形成为连续的圆环状的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如图3所示,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隔着轮毂法兰12并空出规定的间隙配置于轮毂法兰12的轴向两侧。

即,轮毂法兰12与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具有与轮毂法兰12的旋转轴相同的旋转轴。

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构件例如铆钉相互固定。由此,第一惯性环201相对于第二惯性环202在轴向、径向以及旋转方向上不能移动。另外,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能相对于轮毂法兰12相对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孔201a、202a。并且,在孔201a、202a中配置轴部204。在轴部204的外周部配置滚子30。滚子30能绕轴部204旋转。

(离心件和支承部)

离心件21受到由轮毂法兰12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离心件21配置成能相对于轮毂法兰12移动。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离心件21配置于轮毂法兰12的凹部122,能通过由轮毂法兰12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在径向上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离心件21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如图3所示,在离心件21的两端部设置槽21a、21b。槽21a、21b的宽度大于轮毂法兰12的厚度。在槽21a、21b的内部配置轮毂法兰12的例如支承部23。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和第二引导用滚子26b经由销27装配于离心件21。销27支承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和第二引导用滚子26b且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和第二引导用滚子26b能旋转。销27插通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和第二引导用滚子26b。销27的两端部装配于离心件21(后述的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

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和第二引导用滚子26b分别配置于离心件21的两端的槽21a、21b。两引导用滚子26a、26b具有外周侧滚子和配置于其内周侧的内周侧滚子。

第一引导用滚子26a能与凹部122的第一侧壁122a抵接后滚动。第二引导用滚子26b能与凹部122的相反侧的第二侧壁122b抵接后滚动。即,凹部122的第一侧壁122a和第二侧壁122b作为支承离心件21且离心件21能在径向上移动的支承部23发挥功能。

如图4和图5所示,离心件21包括多个部件24。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部件24具有第二部件24b和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

如图5所示,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分别具有主体部32a1、32a2和凸轮支承面32b1、32b2。

主体部32a1、32a2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长的板状。凸轮支承面32b1、32b2形成于主体部32a1、32a2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凸轮支承面32b1、32b2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在凸轮支承面32b1、32b2配置后述的凸轮形成部31b。

如图4和图5所示,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还分别具有卡合部29。卡合部29构成为能与轮毂法兰12的例如支承部23卡合。

如图5所示,第一部件24a1的卡合部29具有一对第一卡合部29a。一对第一卡合部29a分别设置于主体部32a1的两端部。

第一部件24a2的卡合部29具有一对第二卡合部29b。一对第二卡合部29b分别设置于主体部32a2的两端部。第二卡合部29b与第一卡合部29a相对配置(参照图3)。

第一卡合部29a中的一个第一卡合部29a和一对第二卡合部29b中的一个第二卡合部29b形成槽21a的壁部。在这些第一卡合部29a和第二卡合部29b的轴向之间配置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另外,在这些第一卡合部29a的前端部和第二卡合部29b的前端部的轴向之间配置轮毂法兰12的例如支承部23(第一侧壁122a)。

一对第一卡合部29a中的另一个第一卡合部29a和一对第二卡合部29b中的另一个第二卡合部29b形成槽21b的壁部。在这些第一卡合部29a和第二卡合部29b的轴向之间配置第二引导用滚子26b。另外,在这些第一卡合部29a的前端部和第二卡合部29b的前端部的轴向之间配置轮毂法兰12的例如支承部23(第二侧壁122b)。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部件24b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是分体的。第二部件24b配置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之间。其中,第二部件24b配置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的轴向之间。第二部件24b具有凸轮面31c(凸轮部的一例)的至少一部分。

具体地说,第二部件24b具有主体部31a和凸轮形成部31b。主体部31a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长的板状。主体部31a配置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的轴向之间。

凸轮形成部31b形成于主体部31a的外周部。例如,凸轮形成部31b形成于主体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凸轮形成部31b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凸轮形成部31b配置于凸轮支承面32b1、32b2上(参照图4)。

凸轮形成部31b具有凸轮面31c。凸轮面31c形成为向内周侧凹陷的圆弧状。在凸轮形成部31b配置于凸轮支承面32b1、32b2上的状态下,凸轮面31c配置于凸轮支承面32b1、32b2的径向外侧。凸轮面31c作为凸轮机构22的凸轮发挥功能。

在具有上述的构成的离心件21中,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分别经由孔部205并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方法固定到第二部件24b。其中,多个(例如两个)孔部205设置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主体部32a1、32a2)的每一个。多个孔部205在轴向上贯通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各者。

(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22在离心件21移动时产生将轮毂法兰12和惯性环20的相对移位减小的圆周方向力。如图2和图4所示,凸轮机构22包括设置于惯性环20的滚子30(凸轮从动件部的一例)和与滚子30卡合的凸轮面31c。如上所述,凸轮面31c设置于第二部件24b。

滚子30形成为圆筒状。滚子30作为凸轮从动件发挥功能。凸轮面31c设置于离心件21。滚子30能旋转地配置于轴部204的外周部。具体地说,滚子30能旋转地支承于轴部204的主体部。此外,优选滚子30能旋转地装配于轴部204的主体部,但也可以装配于轴部204的主体部且不能旋转。

在此,如图6的(a)所示,轴部204具有主体部204a和一对装配端部204b。主体部204a设置于一对装配端部204b之间。主体部204a形成为圆柱状。在此,示出了主体部204a形成为圆柱状时的例子,但主体部204a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

如图6的(b)所示,一对装配端部204b分别装配于惯性环20的例如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一对装配端部204b分别形成为非圆形状。

具体地说,在一对装配端部204b分别形成缺口部204c,由此,一对装配端部204b分别形成为非圆形状。此外,在此示出了分别在一对装配端部204b形成缺口部204c时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在一对装配端部204b中任一个装配端部204b形成缺口部204c。

一对装配端部204b分别配置于孔部201b、202b,孔部201b、202b分别以非圆形状设置在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由此,限制轴部204分别相对于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的旋转。

如图4和图5所示,凸轮面31c如上所述设置于凸轮形成部31b。凸轮面31c是滚子30所抵接的圆弧状的面,当轮毂法兰12与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时,滚子30沿着该凸轮面31c移动。

详细后述,在由于滚子30与凸轮面31c的接触而在轮毂法兰12与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之间产生了旋转相位差时,产生于离心件21的离心力转换为旋转相位差变小的圆周方向的力。其中,将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之间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位量记载为“旋转相位差”。

[凸轮机构的工作]

使用图2和图7说明凸轮机构22的工作(扭矩变动的抑制)。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第一惯性环201和第二惯性环202仅记载为“惯性环20”。

在锁止启动时,传递到前罩2的扭矩经由输入侧旋转体11和减振器13传递到轮毂法兰12。在扭矩传递时没有扭矩变动的情况下,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轮毂法兰12和惯性环20旋转。在该状态下,凸轮机构22的滚子30与凸轮面31c的最内周侧的位置(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抵接,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的旋转相位差是“0”。

如上所述,将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之间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位量称为“旋转相位差”,但上述内容在图2和图7中表示离心件21和凸轮面31c的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与滚子30的中心位置的偏移。

其中,若在扭矩传递时存在扭矩变动,则如图7所示,在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θ。图7示出在+r侧产生了旋转相位差+θ1的情况。

如图7所示,在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之间产生了旋转相位差+θ1的情况下,凸轮机构22的滚子30沿着凸轮面31c相对地移动到图7的左侧。此时,由于离心力作用于离心件21,因此形成于离心件21的凸轮面31c从滚子30受到的反作用力为图7的p0的方向和大小。由于该反作用力p0,产生圆周方向的第一分力p1和使离心件21向内周侧移动的方向的第二分力p2。

并且,第一分力p1成为经由凸轮机构22和离心件21使轮毂法兰12移动到图7的左方向的力。即,将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的旋转相位差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轮毂法兰12。另外,通过第二分力p2使离心件21抵抗离心力而移动到内周侧。

此外,在向相反方向产生了旋转相位差的情况下,滚子30沿着凸轮面31c相对地移动到图7的右侧,但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如上所示,在由于扭矩变动而在轮毂法兰12与惯性环20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由于作用于离心件21的离心力和凸轮机构22的作用,轮毂法兰12受到将两者的旋转相位差减小的方向的力(第一分力p1)。通过该力抑制扭矩变动。

以上的抑制扭矩变动的力根据离心力、即轮毂法兰12的转速而变化,还根据旋转相位差和凸轮面31c的形状而变化。因而,通过适当地设定凸轮面31c的形状,能将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特性设为与发动机规格等相应的最佳的特性。

例如,凸轮面31c的形状能设为在相同的离心力起作用的状态下第一分力p1按照旋转相位差以线形变化的形状。另外,凸轮面31c的形状能设为第一分力p1按照旋转相位差以非线形变化的形状。

[特性的例子]

图8是表示扭矩变动抑制特性的一例的图。横轴是转速,纵轴是扭矩变动(旋转速度变动)。特性q1示出未设置用于抑制扭矩变动的装置的情况,特性q2示出设置有不具有凸轮机构的现有的动态减振装置的情况,特性q3示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情况。

如根据该图8可明确的,在设置有不具有凸轮机构的动态减振装置的装置(特性q2)中,仅能针对特定的转速区域抑制扭矩变动。另一方面,在具有凸轮机构22的本实施方式(特性q3)中,能在所有转速区域中抑制扭矩变动。

<第一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离心件21中第二部件24b具有凸轮面31c时的例子。但也可以代替该情况而如图9所示构成离心件121。

在该情况下,在离心件121中,分别由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和第二部件24b形成凸轮面31c。凸轮面31c具有凸轮面31c1、31c2、31c3。

例如,凸轮面31c1、31c2分别设置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凸轮面31c3设置于第二部件24b。即,凸轮面31c的例如凸轮面31c1、31c2、31c3作为上述的凸轮机构22的凸轮发挥功能。

在该情况下,能在将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和第二部件24b相互固定后形成凸轮面31c1、31c2、31c3,并形成一对第一卡合部29a和一对第二卡合部29b。由此,能容易地形成离心件121。即使这样构成离心件121,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离心件121动作。

<第二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离心件21中第二部件24b配置于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的轴向之间时的例子。也可以代替该情况而如图10所示构成离心件221。

在该情况下,在离心件221中,具有凸轮面31c的第二部件124b配置于一对第一部件124a1、124a2的圆周方向之间。一对第一部件124a1、124a2分别固定于第二部件124b的两端部。

一对第一部件124a1、124a2分别形成槽21a、21b。一对第一部件124a1、124a2分别具有固定部132a1、132a2和卡合部129。固定部132a1、132a2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方法分别固定于第二部件124b的两端部。

卡合部129具有第一卡合部129a和与第一卡合部129a相对配置的第二卡合部129b。第一卡合部129a和第二卡合部129b从固定部132a1突出。另外,第一卡合部129a和第二卡合部129b从固定部132a2突出。

在第一部件124a1的第一卡合部129a和第二卡合部129b的轴向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第一引导用滚子26a。在第一部件124a2的第一卡合部129a和第二卡合部129b的轴向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第二引导用滚子26b。即使这样构成离心件221,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离心件221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除了离心件321的构成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实质上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的构成,省略其说明。在此省略的说明以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为准。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离心件21包括由一对第一部件24a1、24a2和第二部件24b构成的3个部件24时的例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离心件321具有第三部件224a和作为与第三部件224a分体的第四部件224b。即,离心件321包括多个部件24的例如两个部件224a、224b。

第三部件224a具有主体部232a1、一对第一卡合部229a以及凸轮支承面232b1。第三部件224a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24a1、24a2的构成实质上相同。因此,在此省略第三部件224a的说明。

第四部件224b具有主体部232a2、一对第二卡合部229b以及突出部231a。主体部232a2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长的板状。一对第二卡合部229b分别个别地设置于主体部232a2的两端部。第二卡合部229b与第一卡合部229a相对配置。

突出部231a在一对第二卡合部229b之间设置于主体部232a2。其中,突出部231a与主体部232a2一体地形成。突出部231a从主体部232a2向第三部件224a(主体部232a1)突出。突出部231a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方法固定到第三部件224a(主体部232a1)。

第四部件224b还具有凸轮面231b(凸轮部的一例)。凸轮面231b形成于主体部232a2和突出部2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凸轮面231b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离心件321包括第三部件224a和第四部件224b这两个部件。即使这样构成离心件321,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离心件321动作。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离心件21、121、221、321通过焊接等固定方法将多个构件相互接合时的例子。也可以代替该情况而是离心件21、121、221、321通过铆钉等固定手段将多个构件相互接合。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引导用滚子具有外周侧滚子和内周侧滚子的例子,但引导用滚子也可以包括1个滚子。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槽21a、21b中配置了引导用滚子,但也可以配置树脂圈或底座等减少摩擦的其它构件。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减小摩擦的构件通过施力构件按压到轮毂法兰12的凹部122。

(4)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用滚子,也可以使用所谓的滚柱轴承。在该情况下,能进一步减小滚柱轴承与支承部23之间的摩擦。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收纳离心件21、121、221、321的收纳部而设置有向外周侧打开的凹部122,收纳部只要是能收纳离心件21、121、221、321且使离心件21、121、221、321在径向上移动自如的形状即可,其形状等不受限定。例如,收纳部也可以是外周侧被封闭的开口。

[应用例]

在将以上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应用于液力变矩器1或其它动力传递装置的情况下,能进行各种配置。以下使用示意图说明针对液力变矩器1或其它动力传递装置的具体的应用例。

(a)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液力变矩器的图,液力变矩器具有输入侧旋转体41、轮毂法兰42、以及设置于输入侧旋转体41与轮毂法兰42之间的减振器43。输入侧旋转体41包括前罩、驱动板以及活塞等构件。轮毂法兰42包括从动板、涡轮轮毂。减振器43包括多个扭簧。

在该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构成输入侧旋转体41的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者中设置有离心件48,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b)图14所示的液力变矩器在构成轮毂法兰42的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者中设置有离心件48,并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c)图15所示的液力变矩器除了图13和图14所示的构成以外还具有另一减振器45和设置于两个减振器43、45之间的中间构件46。中间构件46与输入侧旋转体41和轮毂法兰42相对旋转自如,使两个减振器43、45以串联的方式起作用。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在中间构件46设置有离心件48,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针对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d)图16所示的液力变矩器具有浮子构件47。浮子构件47是用于支承构成减振器43的扭簧的构件。浮子构件47例如形成为环状,以覆盖扭簧的外周和至少一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浮子构件47与输入侧旋转体41和轮毂法兰42相对旋转自如且通过与减振器43的扭簧的摩擦而与减振器43联动转动。即,浮子构件47也旋转。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浮子构件47设置有离心件48。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针对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e)图17是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飞轮50,其具有两个惯性体51、52;以及离合器装置54。即,配置于发动机与离合器装置54之间的飞轮50具有:第一惯性体51;第二惯性体52,其配置成与第一惯性体51相对旋转自如;以及减振器53,其配置于第一惯性体51与第二惯性体52之间。此外,第二惯性体52还包括构成离合器装置54的离合器盖。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构成第二惯性体52的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者中设置有离心件48,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f)图18是在与图17同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第一惯性体51设置有离心件48的例子。并且,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g)图19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除了具有图17和图18所示的构成以外,还具有另一减振器56和设置于两个减振器53、56之间的中间构件57。中间构件57与第一惯性体51和第二惯性体52相对旋转自如。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在中间构件57设置有离心件48,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h)在上述的(e)~(g)中示出了在第二惯性体52设置离合器装置54时的例子。也可以代替该情况而在第二惯性体52还弹性地连接第三惯性体,并在该第三惯性体和变速器之间设置离合器装置54。

(i)图20是在飞轮61设置有离合器装置62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0中,由飞轮61和离合器装置62的离合器盖构成惯性体51。在该例中,在构成惯性体51的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者中设置有离心件48,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j)图21是在与图20同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离合器装置62的输出侧设置有离心件48的例子。并且,设置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48的离心力工作的凸轮机构22。关于凸轮机构22能应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