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815发布日期:2019-05-11 01:1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空调内外机连接都是采用接管螺母和管接头配合来连接蒸发器和室外机配管。然而,由于接管螺母为六面体结构,存在被用户自行拆卸的可能,会导致冷媒的泄漏,灌有可燃制冷剂的机型如果泄露则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普遍采用棘轮结构的螺母达到防拆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加工困难、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管螺母容易出现误拆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防拆机构用于设置在与管接头相连接的接管螺母的外侧,连接管防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防拆单元,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可拼接地设置,以将接管螺母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

进一步地,防拆单元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用于设置在接管螺母的周向外表面;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本体部上;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凸起,第二连接部为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沿本体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本体部的轴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沿本体部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本体部的径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相连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防拆单元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其中,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为卡槽,第四连接部为卡扣;或,第三连接部为卡扣,第四连接部为卡槽。

进一步地,当至少两个本体部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卡扣与卡槽相卡接,卡扣伸入到卡槽内的长度为a,其中,0.6mm≤a≤1.1mm。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连接部沿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四连接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四连接部沿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三连接部与至少两个第四连接部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防拆单元还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用于设置在接管螺母的周向外表面;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一卡接部沿本体部的轴向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一卡接部沿本体部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二卡接部沿本体部的轴向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卡接部沿本体部的径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卡接。

进一步地,防拆单元还包括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接管螺母,以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至少两个容纳腔形成用于包裹接管螺母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防拆单元还包括:定位筋,定位筋设置在容纳腔内,定位筋用于与接管螺母限位接触,以防止防拆单元相对于接管螺母转动。

进一步地,定位筋包括多个子定位筋,多个子定位筋沿防拆单元的周向方向设置,以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时,接管螺母夹设在至少两个相对的子定位筋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子定位筋中的至少两个子定位筋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筋为多个,多个定位筋沿防拆单元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定位筋中的至少两个定位筋用于与接管螺母限位接触。

进一步地,多个定位筋中的一个定位筋位于防拆单元的中心位置,其他的定位筋以位于中心位置的定位筋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防拆单元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与容纳腔相连通,以使容纳腔内的积水通过排水孔排出。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防拆单元之间具有对接间隙,对接间隙与排水孔间隔设置,以使容纳腔内的积水通过对接间隙和排水孔中的至少之一排出。

进一步地,排水孔为多个,多个排水孔间隔设置;其中,多个排水孔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的水平高度或对接间隙的水平高度低于接管螺母的最低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防拆机构、管接头和接管螺母,连接管防拆机构为上述的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防拆机构包裹在接管螺母上;或,连接管防拆机构包裹在接管螺母和管接头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连接管组件,连接管组件为上述的连接管组件。

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可以将接管螺母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避免了接管螺母暴露在外界,从而可以防止接管螺母出现误拆卸。在具体安装时,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的周向方向拼接,从而将接管螺母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避免了接管螺母暴露到外界,从而可以防止接管螺母出现误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管螺母容易出现误拆卸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实施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一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两个防拆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两个防拆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第一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第二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第二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排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与接管螺母的配合结构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与接管螺母的配合结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与接管螺母的配合结构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与接管螺母的配合结构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一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一个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二个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防拆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24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24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管接头;20、接管螺母;30、本体部;31、第一连接部;311、第一凸起;312、第二凸起;313、第一导向斜角;314、第二导向斜角;32、第二连接部;321、第一凹槽;322、第二凹槽;33、第三连接部;34、第四连接部;341、第三导向斜角;35、容纳腔;36、定位筋;37、排水孔;38、第一卡接部;39、第二卡接部;40、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管防拆机构,请参考图1至图27,连接管防拆机构用于设置在与管接头10相连接的接管螺母20的外侧,连接管防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防拆单元,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可拼接地设置,以将接管螺母20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

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可以将接管螺母20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避免了接管螺母20暴露在外界,从而可以防止接管螺母20出现误拆卸。在具体安装时,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从而将接管螺母20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避免了接管螺母20暴露到外界,从而可以防止接管螺母20出现误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管螺母容易出现误拆卸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即可以理解为:接管螺母20具有一个中心轴,而周向方向为沿着中心轴形成的一个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于包裹接管螺母20的至少两个防拆单元的结构均一致,即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意选择任意的防拆单元,不用考虑会有不匹配的问题,不仅加工方便而且会减少装配时间。

针对防拆单元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7所示,防拆单元包括:本体部30,本体部30用于设置在接管螺母20的周向外表面;第一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31设置在本体部30上;第二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2设置在本体部30上;其中,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30用于设置在接管螺母20的周向外表面,即多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外表面形成了一个环形腔,而接管螺母20位于这个环形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是沿本体部30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结构,即当两个本体部30拼接时,第一个本体部30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个本体部30的第二连接部32相连接,从而将相邻的两个本体部30连接起来。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设置在接管螺母20的周向外表面的本体部30为至少两个,即最终至少两个本体部30依次拼接后形成了用于放置接管螺母20的环形腔。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31为凸起,第二连接部32为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本体部30依次拼接时,第一个本体部30的凸起与第二个本体部30的凹槽相配合。

为了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适配,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31包括第一凸起311,第一凸起311沿本体部30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包括第一凹槽321,第一凹槽321沿本体部30的轴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凸起311与第一凹槽321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一凸起311与第一凹槽321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第一个本体部30的第一凸起311与第二个本体部30的第一凹槽321相配合,当本体部30为两个时,一个本体部30的第一凸起311和第一凹槽321分别与另一个本体部30的第一凹槽321和第一凸起311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1的背离第一凹槽3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角313,即在第一凸起311上切出一个斜面,第一导向斜角313可以使得相邻的第一凸起311与第一凹槽321很容易的实现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1和第一凹槽321的设置可以减少两个本体部30扣合后二者之间的间隙,一方面限制上下两个本体部30之间(一个方向上的)相互错位,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从缝隙破坏零件,提高产品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相邻两个本体部30发生轴向错位,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31还包括第二凸起312,第二凸起312沿本体部30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包括第二凹槽322,第二凹槽322沿本体部30的径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二凸起312与第二凹槽322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二凸起312与第二凹槽322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第一个本体部30的第二凸起312与第二个本体部30的第二凹槽322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30为弧形结构,即其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可以解释为弧形结构具有的两个延伸方向。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具体连接后,第一凸起311和第一凹槽321可以防止两个本体部30发生径向错位,而第二凸起312与第二凹槽322可以防止两个本体部30发生轴向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312背离第二凹槽322的一侧也设置有第二导向斜角314,即在第二凸起312上切出一个斜面,第二导向斜角314可以使得相邻的第二凸起312与第二凹槽322很容易的实现配合。

优选地,第一凸起311与第二凸起312相连接,第一凹槽321与第二凹槽32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1与第二凸起312一体成型,相应地,第一凹槽321与第二凹槽322一体成型。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相邻两个本体部30的连接稳定性,如图3和图4所示,防拆单元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3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上;第四连接部34,第四连接部34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上;其中,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3设置在本体部30上,第四连接部34设置在本体部30上,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相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上,第四连接部34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上,即当第二连接部32为凹槽时,第四连接部34隐藏在凹槽内部,在第一个本体部30的第三连接部33与第二个本体部30的第四连接部34连接后,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均为内藏式结构。

优选地,第三连接部33为卡槽,第四连接部34为卡扣;或,第三连接部33为卡扣,第四连接部34为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相互卡接,在相邻两个本体部30连接后,第一凸起311和第一凹槽321可以防止两个本体部30发生径向错位,第二凸起312与第二凹槽322可以防止两个本体部30发生轴向错位,其中此处的轴向与径向均在水平方向。而第三连接部33与第四连接部34可以限制两个本体部30发生竖直方向的错位。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当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卡扣与卡槽相卡接,卡扣伸入到卡槽内的长度为a,其中,0.6mm≤a≤1.1mm。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伸入到卡槽内的长度即为从卡槽的槽口为起点到卡扣伸入到卡槽内的最底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暗藏式卡扣,卡扣干涉量为0.9mm,即卡扣伸入到卡槽内的长度为a为0.9mm。连接管防拆机构的外侧不可见卡扣,无法从外侧破坏卡扣,满足防拆卸要求,扣合可靠。

优选地,第三连接部3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连接部33沿第一连接部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四连接部34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四连接部34沿第二连接部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三连接部33与至少两个第四连接部34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卡扣上具有第三导向斜角341,即在卡扣上切出一个斜面,第三导向斜角341可以使得相邻的卡扣与卡槽很容易的实现配合。卡扣采用双边加高导向(具有第三导向斜角341),能保证在0.9mm或以上干涉量的结构上顺畅、简便的具有导向性的安装,即安装便利,导向性强,容易实现盲装。

针对防拆单元的一个具体结构,如图23至图27所示,防拆单元还包括:本体部30,本体部30用于设置在接管螺母20的周向外表面;第一卡接部38,第一卡接部38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一卡接部38沿本体部30的轴向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一卡接部38沿本体部30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卡接部39,第二卡接部39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二卡接部39沿本体部30的轴向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卡接部39沿本体部30的径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卡接部38与第二卡接部39相适配,以在至少两个本体部30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相邻的第一卡接部38与第二卡接部39相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8和第二卡接部39均设置在本体部30上,且第一卡接部38和第二卡接部39均成对的设置,由于二者均成对设置,故在实现连接时,在轴向方向上就会形成两个方向的相互约束,从而可以防止本体部30出现轴向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8为卡扣,成对的两个第二卡接部39沿本体部30的轴向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即两个卡扣的勾体部分朝向相反,第二卡接部39为卡口,成对的两个第二卡接部39沿本体部30的轴向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即两个卡口的开口部分朝向相反;或,第一卡接部38为卡口,第二卡接部39为卡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8沿本体部30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卡接部39沿本体部30的径向方向延伸,即第一卡接部38与第二卡接部39相卡接后,二者相接触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延伸方向为径向方向。

为了能够将接管螺母20设置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如图3所示,防拆单元还包括容纳腔35,容纳腔35用于容纳接管螺母20,以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至少两个容纳腔35形成用于包裹接管螺母20的容纳空间。

为了能够对接管螺母20进行限位,如图3和图6所示,防拆单元还包括:定位筋36,定位筋36设置在容纳腔35内,定位筋36用于与接管螺母20限位接触,以防止防拆单元相对于接管螺母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纳腔35内设置有定位筋36,在具体安装完成后,定位筋36用于与接管螺母20限位接触,从而可以防止防拆单元相对于接管螺母20转动,以避免接管螺母20出现误拆卸。

优选地,定位筋36包括多个子定位筋,多个子定位筋沿防拆单元的周向方向设置,以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时,接管螺母20夹设在至少两个相对的子定位筋之间。

优选地,多个子定位筋中的至少两个子定位筋间隔设置。

优选地,定位筋36为多个,多个定位筋36沿防拆单元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定位筋36中的至少两个定位筋36用于与接管螺母20限位接触。

优选地,多个定位筋36中的一个定位筋36位于防拆单元的中心位置,其他的定位筋36以位于中心位置的定位筋36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防拆单元内部设置有多个定位筋36,而每个定位筋36由于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定位筋组成,即在与接管螺母20配合时,可以保证接管螺母20的周向外表面均压设有子定位筋,且沿接管螺母20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筋36。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接管螺母20为六角螺母,即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拼接后,内部的子定位筋也形成了一个内六角形限位筋,以此防止接管螺母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筋36的设置原则:中间一组居于防拆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中点,另外各组以中间一组对称设置,且无论防拆单元正反放置于接管螺母20上均能保证至少两个定位筋36能作用于接管螺母20上。

考虑到管接头10与接管螺母20之间会出现冷凝水,如图13至图17所示,防拆单元上设置有排水孔37,排水孔37与容纳腔35相连通,以使容纳腔35内的积水通过排水孔37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管防拆机构包裹连接管接头处,而连接管处由于温差容易生成冷凝水,故设置多个通孔作为排水孔37,防止内部积水腐蚀铜管40或接管螺母20。排水孔37设置原则:保证各个旋转角度均能保证排水孔37水平高度不高于接管螺母20外周的最低点。

优选地,相邻两个防拆单元之间具有对接间隙,对接间隙与排水孔37间隔设置,以使容纳腔35内的积水通过对接间隙和排水孔37中的至少之一排出。

优选地,排水孔37为多个,多个排水孔37间隔设置;其中,多个排水孔37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37的水平高度或对接间隙的水平高度低于接管螺母20的最低点。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铜管40在使用时会有不同的位置,即接管螺母20的位置也不固定,相应地,连接管防拆机构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为了能够保证连接管防拆机构内的冷凝水排出,多个排水孔37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37的水平高度或对接间隙的水平高度低于接管螺母20的最低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7所示,当图14中的防拆单元的位置定义为水平放置时,此时图15至图17中的防拆单元的位置依次倾斜30度、45度以及60度,此时,排水孔37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37的水平高度低于接管螺母20的最低点。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37为4个。

在本实施例中,防拆单元具有圆滑的外形,能够实现外观无缺陷,使得表面无着力点,难以通过常规工具破坏,满足不可拆卸要求。另一方面,圆筒防拆单元的内径等于接管螺母20的对角长度,实现最大限度地压缩空间,保证有限的安装空间最大限度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拆单元为两个时,位于上方的防拆单元以轴心旋转180°即为位于下方的防拆单元,即上下两个防拆单元为同一个零件。在具体安装时,不需区分上下防拆单元,操作防呆,取出两个同样规格的防拆单元即可满足安装。一套模具即可生产完整的防拆单元,减少了模具开制及维护费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同的两个零件(防拆单元)相互扣合锁固使得接管螺母和管接头接合处不外露;零件内六角结构与接管螺母六角契合,防止转动;零件扣合后外围为圆柱形,无孔无结构缺口,无法使用工具进入内部破坏连接管接头或零件本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防拆机构、管接头10和接管螺母20,连接管防拆机构为上述的连接管防拆机构,连接管防拆机构包裹在接管螺母20上;或,连接管防拆机构包裹在接管螺母20和管接头10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连接管组件,连接管组件为上述的连接管组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管防拆机构可以将接管螺母20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避免了接管螺母20暴露在外界,从而可以防止接管螺母20出现误拆卸。在具体安装时,至少两个防拆单元沿接管螺母20的周向方向拼接,从而将接管螺母20包裹在至少两个防拆单元内,避免了接管螺母20暴露到外界,从而可以防止接管螺母20出现误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管螺母容易出现误拆卸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