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及包括该制动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9939发布日期:2020-11-25 17:4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制动装置及包括该制动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是,一方面,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装置,特别是用于尾门的保持功能。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括该制动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从ep3037289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特别用于车辆尾门,其中尾门可相对于车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尾门的开关通过例如主轴驱动布置实现,该布置包括电机、主轴和布置在主轴上的螺母,其中通过借助于电机旋转主轴,主轴螺母可沿着主轴移动,以实现尾门开关。

为使尾门保持在特定位置下,通常还提供可选的制动装置(借助于摩擦力),以实现尾门的保持功能。但是,目前的制动装置存在以下缺点。制动装置内存在游隙(如德国博泽公司生产的扭簧制动装置),导致操作不平顺;制动装置的部件随着时间流逝发生磨损,导致摩擦力降低;摩擦产生的噪声较大(如德国博泽公司生产的永久制动装置和扭簧制动装置),特别是对于永久制动装置,其中摩擦制动在尾门开/关运动的整个行程上起作用。而且,永久制动装置还存在发热问题,特别是在较高速度下操作时。

此外,由于磨损,在使用寿命期间,目前的制动装置所产生的摩擦力具有相当大的公差,这是不希望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是克服至少一些以上的缺点。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例如用于尾门的主轴驱动布置,以实现尾门的保持功能。

根据第一方面,制动装置用于制动第一车辆构件相对于第二车辆构件的运动,以使第一车辆构件相对于第二车辆构件保持在特定位置(如车辆尾门的打开或关闭位置)。制动装置包括支承壳体,其具有内孔并限定纵向轴线;摩擦元件,其布置在内孔中;滑块,其与摩擦彼此协作配合;和弹簧,其被构造用以沿纵向轴线向滑块施加偏压力,以使得滑块能够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沿摩擦元件在纵向轴线上滑动,其特征在于,滑块和摩擦元件沿纵向轴线具有彼此压靠的锥形配对表面,其被构造用以将弹簧的偏压力转换为径向力传递到摩擦元件,使得摩擦元件与支承壳体或连接到支承壳体的组件摩擦接触。以此布置,在摩擦元件的材料磨损而使摩擦力降低时,由于偏压力的作用,滑块沿摩擦元件在纵向轴线上滑动,这使滑块和摩擦元件的锥形配对表面更加彼此压靠,从而加大摩擦元件与支承壳体或连接到支承壳体的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所以可以补偿降低的摩擦力。此外,通过弹簧的偏压力变化,可以改变所产生的摩擦力。根据本发明,摩擦力可以在200n-400n之间改变。

优选的是,摩擦元件为环形构件,滑块在外周设有环形凹部,摩擦元件装配在该环形凹部上。进一步优选的是,环形凹部沿周向设有凸起,摩擦元件在相应的位置设有凹槽。以此布置,避免摩擦元件脱离滑块。

根据实施例,弹簧为压簧或波形弹簧。

根据实施例,弹簧为锥形,柱形,或部分为锥形而部分为柱形。

根据实施例,第一车辆构件为尾门,第二车辆构件为车体。尾门可以是手动尾门或电动尾门。

根据实施例,制动装置沿纵向轴线具有第一端侧和相对的第二端侧,滑块安装于第一端侧,弹簧沿纵向轴线定位于第二端侧和滑块之间。

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分别构造为电机接口部和主轴接口部,用于分别与主轴驱动布置的电机和主轴相接合。优选的是,电机接口部和/或主轴接口部设有夹爪,以便于接合电机和/或主轴。以此布置,在主轴驱动布置操作期间,摩擦元件由于电机致动或手动操作主轴驱动布置而旋转,而支承壳体则保持静止,由此摩擦元件和支承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力。

优选的是,电机接口部和主轴接口部分别构造为单独的部件,两个部件彼此相接合。以此布置,可以采用与已有制动装置相同的接口部件来与电机和主轴相接合,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是,电机接口部上设有凸起部,其沿纵向轴线延伸,滑块上则设有相配合的凹槽。也可以是滑块上设置凸起部,而电机接口部上设置配合凹槽。以此布置,有利于引导滑块沿摩擦元件的滑动运动,使得操作平顺。

根据实施例,制动装置还包括支承架,其固定于第一端侧上并顶抵摩擦元件。优选的是,支承架具有沿纵向轴线延伸的部分,该部分定位于支承壳体和摩擦元件之间。以此布置,避免制动装置的操作期间摩擦元件相对于第一端侧移动。

根据实施例,电机接口部插入穿过主轴接口部,其中制动装置还包括压紧垫圈,其安装在电机接口部穿过主轴接口部的部分上。以此布置,防止电机接口部和主轴接口部彼此脱离接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制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能够补偿摩擦元件的磨损而导致的摩擦力降低。而且,制动装置可采用与已有制动装置相同的接口部件来与主轴驱动布置的部件相连,因此容易用于现有的驱动布置,节省制造成本。此外,与已有的制动装置相比,摩擦表面可以做得较大,故较少有发热问题。还有,容易通过变化弹簧力来改变所产生的摩擦力,而且容易装配。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本发明的实施例被以简化方式示出。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指代相同的部分。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支承壳体的透视图;

图3是滑块的透视图;

图4是弹簧的透视图;

图5是主轴接口部的透视图;

图6是支承架的透视图;

图7是电机接口部的透视图;

图8是压紧垫圈的透视图;和

图9是摩擦元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制动装置1用于制动车辆尾门相对于车体的运动,以使尾门相对于车体保持在打开或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该制动装置1包括支承壳体10,其具有内孔(见图2,未标出)并限定纵向轴线x;滑块20;弹簧30;主轴接口部40,用于与主轴驱动布置的主轴相接合;支承架50,固定于电机接口部60上并顶抵摩擦元件80;电机接口部60,用于与主轴驱动布置的电机相接合;压紧垫圈70;和摩擦元件80,其布置在内孔中。

滑块20和摩擦元件80沿纵向轴线x具有彼此压靠的锥形配对表面21和81(参见图3和图9),使得滑块20与摩擦元件80彼此协作配合,用以将弹簧30的偏压力转换为径向力传递到摩擦元件80。

弹簧30沿纵向轴线x定位于主轴接口部40和滑块20之间,以沿纵向轴线x向滑块20施加偏压力,使得滑块20能够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沿摩擦元件80在纵向轴线x上滑动。

本例中,主轴接口部50和电机接口部60均构造为单独的部件,电机接口部60插入穿过主轴接口部40彼此相接合。压紧垫圈70为环形元件(参见图8),其安装在电机接口部60穿过主轴接口部40的部分上,以防止两个部件彼此脱离。

如图3和图9所示,摩擦元件80为环形构件,滑块20则在外周设有环形凹部22,摩擦元件80装配在该环形凹部22上。此外,环形凹部22沿周向设有凸起23,摩擦元件80在相应的位置设有凹槽82。

如图4所示,弹簧为锥形螺旋压簧。本例中,弹簧线径为1.8毫米,无加载状态下的长度为98mm。在加载状态(已装配)下,弹簧长度为17.5mm时产生400n偏压力,弹簧长度为16mm时产生420n偏压力。

如图5所示,主轴接口部40在欲与主轴相接合的地方设有夹爪41,以利于接合主轴。

如图6所示,支承架50包括沿纵向轴线x延伸的纵向延伸部51,其定位在支承壳体10和摩擦元件10之间。

如图7所示,电机接口部60上设有凸起部61,其沿纵向轴线x延伸,滑块20上则设有相配合的凹槽24(参见图3)。此外,类似于主轴接口部40,电机接口部60也设有夹爪(不可见),以利于接合电机。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讨论的和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在实施例中,制动装置用于尾门主轴驱动布置的保持功能,但是制动装置也可以用于其它车辆构件。在一些情形中,在本发明中公开的特征可以与其它特征无关地使用。另一方面,当有必要时,可以组合在本发明中公开的特征以提供各种组合。

附图标记列表

1制动装置

10支承壳体

20滑块

21锥形配对表面

22环形凹部

23凸起

24凹槽

30弹簧

40主轴接口部

41夹爪

50支承架

51纵向延伸部

60电机接口部

61凸起

70压紧垫圈

80摩擦元件

81锥形配对表面

82凹槽

x纵向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