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1197发布日期:2020-05-29 14:1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水龙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龙头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冷热水混合阀和净水滤芯的水龙头装置。冷热水混合阀配置在水龙头装置的上侧,净水滤芯在水龙头装置的下侧与冷热水混合阀分开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41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的水龙头装置中,冷热水混合阀与净水滤芯分开配置,向冷热水混合阀和净水滤芯供水的一次侧流路和将从冷热水混合阀和净水滤芯流出的水向排水口排出的二次侧流路变长,水龙头装置尺寸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尺寸变小的水龙头装置。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冷热水混合阀;净水滤芯;一次侧流路,其向所述冷热水混合阀和所述净水滤芯供给水;二次侧流路,其将从所述冷热水混合阀流出的混合水和从所述净水滤芯流出的净水向排水口排出;在所述冷热水混合阀与所述净水滤芯之间配置有所述一次侧流路和所述二次侧流路的至少任一方。

根据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由于一次侧流路或二次侧流路的至少一方配置在冷热水混合阀与净水滤芯之间,因此能够缩短一次侧流路和二次侧流路。因此,能够使水龙头装置变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排水装置安装于台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使基部为透明,表示本体部与水供给管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水龙头本体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给水软管插入水龙头本体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a是从通水部件的第一收纳部侧看到的侧视图。

图5b是从通水部件的第二收纳部侧看到的侧面立体图。

图5c是通水部件的底视图。

图6是表示水龙头装置的通水部的示意图。

图7是在第二收纳部中收纳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8是表示净水滤芯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将水龙头本体从净水滤芯拆下的分解图。

图10是通过图3所示的a-a线剖切第二收纳部,省略净水滤芯的一部分而观察开闭阀周边的剖视图,表示的是开闭阀关闭的状态。

图11是通过图3所示的a-a线剖切第二收纳部,省略净水滤芯的一部分而观察开闭阀周边的剖视图,表示的是开闭阀打开的状态。

图12是通过图3所示的a-a线剖切第二收纳部,省略净水滤芯的一部分而观察开闭阀周边的剖视图,表示的是拆下净水滤芯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水龙头装置;

10…水龙头本体;

11…基部;

21…通水部;

23…第一收纳部;

34…给水软管;

40…冷热水混合阀;

50…开闭阀;

60…净水滤芯;

63…改质部;

64…被收纳部;

65…端面;

70…排出管(排出部);

75…排水口;

127…第二收纳部;

211…一次侧流路;

212…热水侧流路;

213…二次侧流路;

214…分支部;

215…水供给路;

216…原水供给路;

217…混合水流出路;

218…净水流出路;

219…合流部;

651…流入口;

652…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中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中,在安装于被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冷热水混合阀和所述净水滤芯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冷热水混合阀与净水滤芯靠近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短一次侧流路和二次侧流路,能够使水龙头装置变小。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可以具备收纳所述冷热水混合阀的第一收纳部和收纳所述净水滤芯的第二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是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的两端面开口而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的构造简单而使水龙头装置变小。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可以具备安装于被安装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延伸而在前端侧具有所述排水口的排出部,所述基部在内部配置有所述一次侧流路、所述二次侧流路、向所述冷热水混合阀供给热水的热水侧流路以及将所述二次侧流路与所述排水口连接的给水软管,所述排出部在内部具有滑动自如的所述给水软管,对所述给水软管进行保持,以使得能够将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给水软管一起自如地抽出。

在这种情况下,供从冷热水混合阀流出的混合水流通的二次侧流路与供从净水滤芯流出的净水流通的二次侧流路在给水软管合流而与排水口连接,因此能够将流路合并,使水龙头装置变小。并且,由于排水口能够自如地抽出,因此能够使水龙头装置的使用更为方便。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可以在所述冷热水混合阀与所述净水滤芯之间配置有使所述一次侧流路分支而与通往所述冷热水混合阀的冷水供给路和通往所述净水滤芯的原水供给路连接的分支部。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通往冷热水混合阀的冷水供给路与通往净水滤芯的原水供给路在分支部之前合并为1个流路,能够使水龙头装置变小。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可以在所述冷热水混合阀与所述净水滤芯之间配置有使来自所述冷热水混合阀的混合水流出路与来自所述净水滤芯的净水流出路合流而与所述二次侧流路连接的合流部。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来自冷热水混合阀的混合水流出路和来自净水滤芯的净水流出路从合流部起合并为1个,能够使水龙头装置变小。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可以进一步具备水龙头本体,该水龙头本体具有使水流通的通水部、与所述通水部连通的收纳部以及对所述通水部与所述收纳部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开闭阀,所述净水滤芯具有相对于所述收纳部拆装自如地收纳的被收纳部以及从所述收纳部露出而对所述开闭阀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并且内置有将流入所述收纳部的原水改质为净水的改质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净水滤芯具有对开闭阀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部,因此不需要在水龙头本体配置操作部,能够使水龙头装置变小。

在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中,所述被收纳部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状,并且所述被收纳部以中心轴为轴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在这种情况下,圆柱形状的被收纳部以中心轴为轴旋转,因此通过使收纳部成为与被收纳部为相同中心轴的圆柱形状,能够使收纳部变小。

在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中,所述净水滤芯可以在外周侧具有使原水从所述通水部流入的流入口,在内周侧具有使净水从所述改质部流出的流出口。

在这种情况下,流出口处于净水滤芯的中心轴侧,因此能够使通水部的构造简单,能够使水龙头本体变小。

在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中,所述改质部可以横跨所述被收纳部的内部和所述操作部的内部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改质部不仅配置在被收纳部的内部,也配置在从水龙头本体的收纳部露出的操作部的内部,因此能够增大改质部的容积、延长净水滤芯的寿命等而使净水滤芯的性能提高。并且,通过将改质部也配置在操作部的内部,能够使被收纳部变小从而使水龙头本体变小。

接着,使用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是图1至图4、图6、图7、图9所表示的方向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是图3、图6、图7所表示的方向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图4所表示的左侧为前侧、以右侧为后侧。在相对于使用者进深方向中,图1所示的左侧为近前侧、右侧为里侧。

并且,将流向冷热水混合阀流动的水称为水、将流向净水滤芯的水称为原水而进行说明,但它们均为从相同供水源供给的相同成分的水。并且,冷热水混合阀通过对冷水和热水的混合比率进行调节而能够仅使冷水流出或仅使热水流出,但将从冷热水混合阀流出的水称为混合水而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的水龙头装置1安装于被安装部即水槽的台面的上表面。台面的上表面是水平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水龙头本体10、净水滤芯60以及排出管70,将冷水与热水混合而成的混合水和从原水中除去了氯和浑浊物等的净水排出。

水龙头本体10具有在台面的上表面设置的基部11、内置了通水部件20的本体部12以及对排出管7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3。水龙头本体10整体形成为十字形状。

基部11的外观为向上方延伸的圆柱形状,基部11的下端面111设置于台面的上表面。在基部11的下侧的外周具有与上侧的外周相比向周向扩径的扩径部112,从而使基部11的下端面111与台面的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大。如图2和图3所示,在基部11的内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管收纳部113,管收纳部113对冷水供给管31、热水供给管32、流出管33以及给水软管34进行收纳。基部11具有未图示的安装部件,通过使用安装部件来夹住台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将水龙头装置1固定于台面。

本体部12的外观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本体部12与基部11的上侧连接。如图3所示,在本体部12的两端面形成有开口121,126,在内部形成有分隔两个空间的壁部124。在壁部124的右侧的空间配置有通水部件20,该通水部件20具有供水流通的通水部21。通水部件20的右侧的端面形成有与本体部12的开口121连通的开口22,在内部形成有收纳冷热水混合阀40的第一收纳部23。第一收纳部23与通水部21连通。在壁部124的左侧的空间形成有对净水滤芯60的一部分进行收纳的第二收纳部127。在通水部件20与净水滤芯60之间配置有后述开闭阀50。在本体部12的两端侧分别配置有操作部,在右侧配置有用于对冷热水混合阀40进行操作的混合阀用操作部42,在左侧配置有用于对开闭阀50进行操作的净水用操作部66。

保持部13的外观为圆柱形状,保持部13从本体部12的外周面129的上侧向上方延伸地形成。在保持部13的内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空间131,并且插入有排出管70的基端部71。如图4所示,在保持部13的外周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贯通的螺钉孔132,螺钉孔132处于面向在排出管70的基端部71的外周形成的槽72的位置。在螺钉孔132螺纹结合有螺钉部件81。螺钉部件81向保持部13的内周侧突出,螺钉部件81的端部811插入到排出管70的槽72。由此,在排出管70要向上方移动时,排出管70的槽72卡止于螺钉部件81的端部811,阻止排出管70向上方的移动。

如图1所示,将混合水和净水排出的排出部即排出管70的外观成为从基端部71向上方垂直地延伸,在中间部弯曲,前端部73朝向斜下方的所谓的鹅颈形状。如图4所示,排出管70的基端部71插入保持部13,排出管70从基部11向上方经由本体部12和保持部13地延伸连接。排出管70以管轴为旋转轴转动自如地保持于本体部12。在排出管70的内部滑动自如地收纳有从台面的下方延伸的给水软管34。如图1所示,在排出管70的前端部73拆装自如地保持有排水头74。排水头74与给水软管34连接,从排出管70的前端部73与给水软管34一起抽出自如,将从给水软管34供给的混合水和净水从在前端面形成的排水口75排出。排水头74的前端部76以管轴为旋转轴转动自如,具有向外周方向突出的抓按部77。使用者通过握住抓按部77对前端部76进行旋转操作而将从排水口75排出的混合水和净水切换为花洒模式或水柱模式。

接着,对水龙头本体10的内部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通水部件20的左侧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在内部具有供水流通的通水部21。如图2和图5c所示,在通水部件20的左侧的下表面形成有与通水部21连通的3个开口。在右侧的近前形成的开口是与冷水供给管31连接的冷水侧入口221。在右侧的里部形成的开口是与热水供给管32连接的热水侧入口222。从冷水侧入口221和热水侧入口222的中间位置向左侧形成的开口是与流出管33连接的二次侧出口223。冷水供给管31和热水供给管32分别与未图示的冷水源和热水源连接。流出管33在台面的下方与给水软管34连接。

如图4所示,在通水部件20的后方侧的外周面25与形成本体部12的右侧的空间的内周面123之间形成有间隙,给水软管34沿着间隙向后方侧弯曲地插入。通水部件20的后方侧的外周面25和本体部12的内周面123成为给水软管34滑动时的引导面。

通水部件20的右侧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在内部形成有第一收纳部23。如图5a所示,在第一收纳部23的底面230形成有与冷水侧入口221连通的冷水供给口231、与热水侧入口222连通的热水供给口232以及与二次侧出口223连通的混合水流出口233。

在第一收纳部23中收纳的冷热水混合阀40分别连接有冷水供给口231、热水供给口232以及混合水流出口233,对从冷水供给管31供给的冷水与从热水供给管32供给的热水的混合比例进行调节,并且对向流出管33流出的混合水的流出量进行调节。如图3所示,在本体部12的右侧的开口121,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122。在内螺纹部122连接有固定部件82,固定部件82的端面821与冷热水混合阀40抵接。固定部件82通过与内螺纹部122连接而将冷热水混合阀40向第一收纳部23的底面230压接从而水密地固定。

如图3所示,冷热水混合阀40具有从本体部12的开口121突出的操作轴41。操作轴41与对冷热水混合阀40进行操作的混合阀用操作部42连接。如图1所示,混合阀用操作部42的外观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混合阀用操作部42的外周面421具有在与本体部12的外周面129连续的同一面上形成并且向径向延伸的操作杆422。冷热水混合阀40在操作杆422朝向上方的位置时,与冷水相比增大热水的混合比例,随着操作杆422向近前方向r1移动,冷水的混合比例变大。并且,冷热水混合阀40在操作杆422朝向与本体部12的径向相同的方向的位置时闭阀,在操作杆422向倒向右侧的方向z移动时开阀,随着移动量变大,从排水口75的流出量增大。

如图5b所示,在通水部件20的左侧的端部24形成有与通水部21连通的2个开口。在近前侧形成的开口是与冷水侧入口221连通的原水供给口241。以避开原水供给口241的方式形成的大的开口是与二次侧出口223连通的净水流出口243。

如图5和图6所示,通水部21在第一收纳部23与第二收纳部127之间具有向垂直方向延伸的流路和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流路。与冷水侧入口221连通的一次侧流路211向上方延伸而在上端部分支。分支部214是分支为向冷热水混合阀40侧延伸而与冷水供给口231连通的冷水供给路215和向后述净水滤芯60侧延伸而与原水供给口241连通的原水供给路216的部分。与热水侧入口222连通的热水侧流路212向上方延伸而在上端部向冷热水混合阀40侧弯曲而与热水供给口232连通。与混合水流出口233连通的混合水流出路217向水平方向延伸而与连通于净水流出口243的净水流出路218合流。在合流部219的下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而与二次侧出口223连通的二次侧流路213。

如图3所示,通水部件20与本体部12的壁部124的右侧侧面连接。如图7所示,壁部124在中央侧形成有2个开口部,分别与原水供给路216和净水流出路218连通。

在壁部124的左侧侧面配置有开闭阀50,该开闭阀50对通水部21即原水供给路216与收纳后述净水滤芯60的一部分的第二收纳部127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开闭阀50具有圆盘形状的可动阀51和环形状的固定环52。

如图7所示,可动阀51在外周侧贯穿地形成有与原水供给路216连通的原水用开口部511、在中央侧贯穿地形成有与净水流出路218连通的净水用开口部512,在周缘的一部分切口地形成有一对切口部513。

固定环52的外周面是沿着第二收纳部127的内周面的形状。在固定环52的内周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固定部521。固定部521具有与固定环52相等的厚度,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522。在固定环52的内周面中不存在固定部521的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一阶部523和第二阶部526,以使得不使可动阀51和净水滤芯60从第二收纳部127脱落。第一阶部523具有第一台阶面524,该第一台阶面524相对于固定环52的端面中、本体部12的壁部124侧即右侧端面,从靠近净水滤芯60侧即左侧的位置立起与可动阀51的厚度相当的长度,并且与可动阀51的净水滤芯60侧即左侧面相对。第一阶部523的周向两端部525与固定部521的周面相连。第二阶部526具有第二台阶面527,该第二台阶面527相对于第一台阶面524,从靠近净水滤芯60侧即左侧的位置立起与后述净水滤芯60的径向突出部654的厚度相当的长度,并且与径向突出部654的左侧面相对。在第二阶部526,在周向上形成有切口出与径向突出部654的周向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切口部528。第一阶部523在从固定部521向周向分开的位置且第二阶部526的切口部528的附近位置具有向径向内侧延伸从而覆盖第二台阶面527的一部分的固定环侧突起部529。

在可动阀51被夹在本体部12的壁部124和固定环52的第一台阶面524之间的状态下,平头螺钉83插入并贯通固定环52的贯通孔522,通过与在本体部12的壁部124形成的外螺纹部125连接从而使可动阀51配置在第二收纳部127的底部128。如图3所示,可动阀51的面内方向朝向垂直方向,相对于本体部12的壁部124在周向上滑动自如地连接。本体部12的壁部124作为固定于水龙头本体10的固定阀53发挥作用,与可动阀51一起构成对原水供给路216与第二收纳部127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开闭阀50。

接着,对净水滤芯60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净水滤芯60的外观为圆柱形状,具有容器本体61、盖部件62以及改质部63。如图3所示,容器本体61在内部内置改质部63,与盖部件62连接而密封。净水滤芯60是在通过改质部63将规定量的原水改质为净水时,改质性能逐渐恶化,在经过规定的使用时间而达到寿命时,如图9所示地从第二收纳部127拆下而更换的更换部件。

如图3所示,净水滤芯60中、中心轴方向的右侧部分是收纳于第二收纳部127的被收纳部64。如图7和图8所示,在被收纳部64的端面65形成有在中心轴方向贯通的2个开口。在端面65的外周侧形成的开口与本体部12的原水供给路216和可动阀51的原水用开口部511连通,是供原水流入的流入口651,在中央侧形成的开口与本体部12的净水流出路218和可动阀51的净水用开口部512连通,是供净水流出的流出口652。

在被收纳部64的端面65形成有外径比被收纳部64的外径小的小径部653。小径部653成为能够插入固定环52的内周侧的大小,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突出的径向突出部654。径向突出部654相对于被收纳部64的外周侧的端面,以与固定环52的第二阶部526的厚度相同的长度空出间隔形成。径向突出部654的外形是能够插入于固定环52的切口部528的形状,具有能够与固定环52的第二台阶面527相对的对置面655。径向突出部654在周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多个径向突出部654中、至少一个径向突出部654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滤芯侧突起部656。

在被收纳部64的端面65形成有向中心轴方向突出的轴向突出部657。轴向突出部657的外形为矩形形状。轴向突出部657在被收纳部64收纳于第二收纳部127的状态下插入于在可动阀51上形成的矩形的贯通孔514,轴向突出部657的外周面与可动阀51的贯通孔514的内周面卡合,由此净水滤芯60与开闭阀50相连结。

如图1和图3所示,净水滤芯60中、中心轴方向的左侧部分从水龙头本体10的第二收纳部127露出,成为对开闭阀50进行开闭操作的净水用操作部66。如图8和图9所示,净水用操作部66具有从外周向径向突出的肋部661,并且被罩部件90覆盖。在罩部件90的开口端部91形成有使肋部661插入并贯通的槽部92,罩部件90相对于容器本体61在中心轴方向上拆装自如地安装。罩部件90的外周面93在被收纳部64收纳于第二收纳部127的状态下形成与本体部12的外周面129连续的同一面。

如图3所示,改质部63具有形成有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的贯通流路631的、多孔质陶瓷制的芯材632,在芯材632的外周具有成型为圆筒形状的活性炭633。改质部63在容器本体61的内部遍及中心轴方向的大致全长地配置,并且横跨被收纳部64的内部和净水用操作部66的内部配置。在改质部63的外周面634与容器本体61的内周面611之间形成有间隙67,流入口651与间隙67连通。改质部63的贯通流路631与流出口652连通。由此,从流入口651流入的原水在间隙67中流动而从改质部63的外周面634向内部浸透。此时原水在改质部63中被除去氯和浑浊物而成为净水,通过贯通流路631而从流出口652流出。

接着,对净水用操作部66和开闭阀50的动作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7所示,净水滤芯60的被收纳部64以被收纳部64的中心轴为轴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本体部12的第二收纳部127。在被收纳部64收纳于第二收纳部127的情况下,净水滤芯60的轴向突出部657的外周面与可动阀51的贯通孔514的内周面一直卡合,净水滤芯60的流入口651和流出口652分别与可动阀51的原水用开口部511和净水用开口部512连通。

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旋转时,净水滤芯60整体相对于水龙头本体10旋转,并且轴向突出部657的外周面卡止于贯通孔的内周面,可动阀51也一起旋转。因此,净水滤芯60的流入口651和流出口652分别维持与可动阀51的原水用开口部511和净水用开口部512连通的状态。

净水滤芯60的流出口652、可动阀51的净水用开口部512以及本体部12的净水流出路218在被收纳部64的中心轴上排列。因此,流出口652、净水用开口部512以及净水流出路218一直连通,即使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旋转的情况下也维持连通状态。

如图10所示,可动阀51的原水用开口部511在开闭阀50关闭的状态下处于从本体部12的原水供给路216的位置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原水供给路216被可动阀51的固定阀53侧侧面切断,不与原水用开口部511连通,原水不向净水滤芯60侧流动。

净水滤芯60的径向突出部654夹在固定环52的第二台阶面527与可动阀51之间。因此,即使用者将净水滤芯60向旋转轴方向拉拽,径向突出部654的对置面655卡止于第二台阶面527,不能将净水滤芯60从水龙头本体10拆下。

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如图1所示地向近前方向r2旋转时,可动阀51与净水滤芯60一起旋转,如图11所示,可动阀51的原水用开口部511与本体部12的原水供给路216连通。由此,原水从原水供给路216通过可动阀51的原水用开口部511向净水滤芯60侧流动。

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向近前方向r2旋转时,可动阀51的切口部513卡止于固定环52的固定部521的外周面。由此,净水用操作部66向近前方向r2的旋转被限制。

在开闭阀50打开的状态下,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如图1所示地向进深方向r3旋转时,如图10所示,原水供给路216被可动阀51的固定阀53侧侧面切断,开闭阀50处于关闭的状态。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向进深方向r3旋转时,滤芯侧突起部656卡止于固定环侧突起部529。由此,净水用操作部66向进深方向r3的旋转被暂时限制。

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进一步向进深方向r3旋转时,滤芯侧突起部656发生弹性变形而越过固定环侧突起部529,向进深方向r3的旋转限制被解除。在使用者使净水用操作部66进一步向进深方向r3旋转时,如图12所示,可动阀51的切口部513卡止于固定环52的固定部521的外周面,向进深方向r3的旋转被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净水滤芯60的径向突出部654从旋转轴方向看与固定环52的切口部528的位置,径向突出部654的对置面655不与固定环52的第二台阶面527相对。因此,在使用者向旋转轴方向拉拽净水滤芯60时,径向突出部654的对置面655不卡止于第二台阶面527,能够将净水滤芯60从水龙头本体10取下。

在这样的净水滤芯60被从水龙头本体10取下的状态下,原水供给路216持续被可动阀51的固定阀53侧侧面切断,因此开闭阀50处于关闭状态。

接着,对实施例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具备:冷热水混合阀40;净水滤芯60;一次侧流路211,其向冷热水混合阀40和净水滤芯60供给水;二次侧流路213,其将从冷热水混合阀40流出的混合水和从净水滤芯60流出的净水向排水口75排出;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配置有一次侧流路211和二次侧流路213。

根据这样的水龙头装置1,一次侧流路211和二次侧流路213配置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因此能够缩短一次侧流路211和二次侧流路213。因此,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安装于台面的状态下,冷热水混合阀40和净水滤芯60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靠近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短一次侧流路211和二次侧流路213,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具备收纳冷热水混合阀40的第一收纳部23和收纳净水滤芯60的第二收纳部127,第一收纳部23和第二收纳部127是使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的本体部12的两端面开口而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构成第一收纳部23和第二收纳部127的本体部12的形状简化,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收纳部23通过与本体部12的右侧的开口121连通的通水部件20的开口22而形成于通水部件20。第二收纳部127通过本体部12的左侧的开口126而直接形成于本体部12。

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基部11,其安装于台面;排出管70,其为从基部11经由本体部12和保持部13延伸并且在前端侧具有排水口75的排出部;基部11在内部配置有一次侧流路211、二次侧流路213、向冷热水混合阀40供给热水的热水侧流路212以及将二次侧流路213与排水口75连接的给水软管34,排出管70在内部具有滑动自如的给水软管34,对给水软管34进行保持,以使得能够将排水口75与给水软管34一起自如地抽出。

在这种情况下,供从冷热水混合阀40流出的混合水流通的二次侧流路213和供从净水滤芯60流出的净水流通的二次侧流路213在给水软管34合流而与排水口75相连,因此能够使流路合并,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并且,由于排水口75能够自如地抽出,因此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的使用更为方便。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配置有使一次侧流路211分支而与通往冷热水混合阀40的冷水供给路215和通往净水滤芯60的原水供给路216连接的分支部214。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通往冷热水混合阀40的冷水供给路215和通往净水滤芯60的原水供给路216在分支部214之前合并为1个流路,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配置有对原水供给路216进行开闭的开闭阀50。

在这种情况下,开闭阀50配置在净水滤芯60附近,因此能够缩短原水供给路216,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开闭阀50具有固定阀53和滑动自如地与固定阀53接触的板状的可动阀51。

在这种情况下,与使开闭阀50通过圆筒形状的圆筒状阀等构成相比能够变薄,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安装于台面的状态下,可动阀51的面内方向是垂直的。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变小进而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配置有使来自冷热水混合阀40的混合水流出路217与来自净水滤芯60的净水流出路218合流而与二次侧流路213连接的合流部219。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来自冷热水混合阀40的混合水流出路217和来自净水滤芯60的净水流出路218从合流部219起合并为1个流路,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水龙头本体10,其具有使原水流通的原水供给路216、与原水供给路216连通的第二收纳部127以及对原水供给路216与第二收纳部127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开闭阀50;净水滤芯60,其具有相对于第二收纳部127拆装自如地收纳的被收纳部64以及从第二收纳部127露出而对开闭阀50进行开闭操作的净水用操作部66,并且内置了将流入第二收纳部127的原水改质为净水的改质部63。

根据这样的水龙头装置1,净水滤芯60具有对开闭阀50进行开闭操作的净水用操作部66,因此仅通过在水龙头本体10配置第二收纳部127就能够对开闭阀50进行操作,不需要在水龙头本体10配置第二收纳部127和净水用操作部66这两者。因此,能够使水龙头本体10变小进而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被收纳部64的外形为圆柱形状,该被收纳部64以中心轴为轴旋转自如地收纳于第二收纳部127。

在这种情况下,圆柱形状的被收纳部64以中心轴为轴旋转,因此通过使第二收纳部127成为与被收纳部64为相同中心轴的圆柱形状,能够使第二收纳部127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净水滤芯60在外周侧具有使原水从原水供给路216流入的流入口651,在中心轴侧具有使净水从改质部63流出的流出口652。

在这种情况下,流出口652处于净水滤芯60的中心轴侧,因此即使净水滤芯60以中心轴为轴旋转,流出口652也不在周向上移动。因此,通过使可动阀51的净水用开口部512以及本体部12的净水流出路218在同轴上排列配置,能够简单地使净水所流通的流路连通,能够缩短使净水流通的流路,因此能够使水龙头本体10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净水滤芯60在被收纳部64的端面具有流入口651和流出口652。

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口651和流出口652均处于被收纳部64的端面,因此能够减小净水滤芯60的径向尺寸、使通水部21缩短进而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净水用操作部66中,被收纳部64的中心轴为旋转轴,在以开闭阀50关闭的状态的位置为基准向近前方向操作净水用操作部66时,开闭阀50打开,在向进深方向操作净水用操作部66时,净水滤芯60处于从该第二收纳部127卸下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净水滤芯60从第二收纳部127拆下时,开闭阀50维持关闭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原水从第二收纳部127排出。并且,在将净水滤芯60从第二收纳部127拆下时,开闭阀50的操作部也从水龙头本体10拆下,因此在净水滤芯60的更换中能够防止对开闭阀50进行误操作。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开闭阀50配置于第二收纳部127的底部12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闭阀50和第二收纳部127靠近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短原水供给路216和净水流出路218,使水龙头本体10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开闭阀50具有:固定阀53,其为水龙头本体10的壁部124;板状的可动阀51,其滑动自如地与固定阀53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与使开闭阀50通过圆筒形状的圆筒状阀等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变薄,因此能够使水龙头本体10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开闭阀50和净水滤芯60在可动阀51具有贯通孔而作为卡止部,在净水滤芯60具有与贯通孔的内周面卡止的轴向突出部657。

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将净水滤芯60收纳于第二收纳部127,轴向突出部657插入贯通孔而卡合,开闭阀50与净水滤芯60相连结,因此能够使连结构造简单并且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在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中,改质部63横跨被收纳部64的内部和净水用操作部66的内部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改质部63不仅配置在第二收纳部127的内部,也配置在从水龙头本体10的第二收纳部127露出的净水用操作部66的内部,因此能够使改质部63的容积比第二收纳部127大,能够延长净水滤芯60的寿命等进而使净水滤芯60的性能提升。并且,通过将改质部63配置在净水用操作部66的内部,能够使被收纳部64变小,从而使水龙头本体10变小。

实施例1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覆盖净水用操作部66的罩部件90。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升净水用操作部66的外观设计空间。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通过上述描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中。

(1)水龙头装置1可以不安装于水平的台面而是安装于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台面、垂直立起的壁面。

(2)实施例1的一次侧流路211和二次侧流路213均配置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也可以是仅任一方配置在它们之间,因而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变小。

(3)冷热水混合阀40和净水滤芯60在水龙头装置1安装于被安装部的状态下可以不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而是在高度方向或水龙头本体10的周向上错开配置。

(4)实施例1的本体部12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但不对形状进行特别的限制,也可以是矩形形状。

(5)实施例1的冷热水混合阀40和净水滤芯60均收纳于本体部12,但冷热水混合阀40和净水滤芯60只要与一次侧流路211和二次侧流路213连接即可,冷热水混合阀40和净水滤芯60可以从水龙头装置1露出地配置。

(6)实施例1的分支部214和合流部219均配置在冷热水混合阀40与净水滤芯60之间,但也可以是仅一方配置在它们之间、另一方配置于其他位置。

(7)实施例1的排出管70以从基部11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连接,但也可以不从基部11向垂直方向延伸,而是排出管70相对于水龙头本体10斜向延伸或从相对于基部11的中心轴在径向上错开的位置延伸。并且,排出管70可以以不相对于本体部12转动的方式固定,排出管70与保持部13的保持构造不限于对螺钉部件81进行螺合而卡止的构造。

(8)二次侧流路213可以不与给水软管34连接,也可以是二次侧流路213不向台面的下方延伸而与排水口75连接,排水口75固定于排出部的结构。

(9)开闭阀50不限于具有板状的可动阀51的结构,也可以是圆筒状阀、能够对净水的排出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调节阀、切换通水部的路径的切换阀。

(10)净水滤芯60的改质部63不限于活性炭和陶瓷膜,也可以使用中空纤维和离子交换树脂而将原水改质为软水。

(11)实施例1的净水滤芯60在从水龙头本体10露出的部分具有净水用操作部66,但净水用操作部66也可以设置于水龙头本体10。

(12)实施例1的改质部63横跨被收纳部64的内部和净水用操作部66的内部地配置,但也可以仅配置在被收纳部64的内部,或者仅配置在净水用操作部66的内部。

(13)净水滤芯60可以在水龙头装置1安装于被安装部的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拆装自如地收纳,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拆装自如地收纳于水龙头本体10。

(14)净水滤芯60的流入口651可以不在被收纳部64的端面65,而是在净水滤芯60的外周面形成流入部。

(15)净水滤芯可以在容器本体61的外周面形成开口,使改质部63的一部分在外观上露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净水滤芯的外周与水龙头本体的净水滤芯的收纳部之间成为通水部。

(16)实施例1的开闭阀50对原水供给路216进行开闭,但也可以对净水流出路218进行开闭、对原水供给路216和净水流出路218双方进行开闭。

(17)净水滤芯60与开闭阀50的连结构造不限于实施例1的卡止部的构造,也可以是流出口652从净水滤芯60的端面65突出而与开闭阀50卡止连结的构造。

(18)实施例1的净水用操作部66的旋转方向被固定环52限制,但是也可以不限制旋转方向,例如,在每使净水用操作部66旋转90度时对开闭阀50进行开闭操作。并且,净水用操作部66是通过旋转操作的操作部,但也可以是通过按压操作的按钮。

(19)实施例1的净水滤芯60通过净水用操作部66的操作而整体旋转,但也可以是仅净水滤芯60的一部分动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