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流量调节功能的按压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9006发布日期:2020-03-17 18:4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流量调节功能的按压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流量调节功能的按压阀芯。



背景技术:

龙头是供水管路中重要的组件,用于启闭水路以及调节流量,现有的龙头为了实现启闭水路的功能,普遍采用的都是左右旋转或上下旋转开启的阀芯,这类阀芯不仅需要安装配套的手轮或者把手以带动阀芯开启,导致成本上升,而且在启闭水路时,阀芯容易磨损,缩短了阀芯的使用寿命。

加上水量调节方面的设计其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常常将水量的调节与龙头的开关结合一体,在开关之间旋转实现水量之大小,因此无论开关或是水量调节都要磨损相关的阀芯零件,使得阀芯零件容易受损,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安装方便,开关与水量调节分开进行的损耗较小的带流量调节功能的按压阀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带流量调节功能的按压阀芯,由阀芯上座与阀芯座上下组装而成,其中阀芯座底部与进水端导通,其特征在于:穿过阀芯上座中心其上方设有一按压切换装置,该按压切换装置可通过按压实现停靠于阀芯上座内之上下停靠点的切换,一中心栓顶靠于按压切换装置下方并随按压切换装置实现上下位置点之切换;一可弹性形变之止水腔位于阀芯上座与下方阀芯座之间;所述中心栓穿过止水腔中心进一步穿过阀芯座中心,中心栓可通过切换上下位置点与止水腔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且中心栓相对应止水腔的栓体上呈现有上缩径和下缩径;中心栓位于上位置点时,下缩径与止水腔之间形成向止水腔内导通之水路,中心栓非缩径处堵塞止水腔之其他部位,使得止水腔内充水实现向外形变并密封抵靠于阀芯座的顶部出口,阀芯座内水路被止水腔堵死无法向外导通,水路关闭;中心栓位于下位置点时,上缩径与止水腔之间形成向止水腔外导通之水路,中心栓非缩径处堵塞止水腔其他部位,使得止水腔内水向外排出,止水腔从形变状态恢复原状态,离开阀芯座,阀芯座内水路得以向外导通,实现水路开放。

进一步,所述阀芯座下方固设有一止水垫片,所述止水垫片上设有进水窗;进一步于阀芯上座内设有可受力转动之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中心栓联动,且可带动中心栓转动;所述止水垫片上方设有一与中心栓套合的转动片,该转动片受中心栓带动而与止水垫片发生相对转动,所述转动片与止水垫片紧密贴合;转动片上设有调节窗,进水窗与调节窗之间之重叠面积大小受转动片与止水垫片之相对转动的程度控制。

进一步,所述阀芯上座内设有转动定位腔,该转动定位腔之侧壁横向设有一弧形镂空槽,所述之定位套其侧壁固设一拨杆,该定位套置于转动定位腔内且拨杆通过弧形镂空槽延伸出转动定位腔外,拨动拨杆可带动定位套在转动定位腔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中心栓穿设于定位套内,所述中心栓顶部固定套合一中心栓定位环,且中心栓定位环同时与定位套内腔套合只可于定位套内腔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阀芯上座之转动定位腔下方设有一支撑腔,其内密封固设有一支撑座,所述中心栓穿过该支撑座,该支撑座向上抵靠于定位套底部用以支撑定位套。

进一步,所述定位套内置一弹簧,中心栓穿过该弹簧,弹簧上端顶靠于中心栓定位环,弹簧下端顶靠于支撑座,受支撑座挤压,在定位套内呈现挤压形变状态。

进一步,所述阀芯上座其转动定位腔之上方设有按压限位腔,所述按压切换装置设于该按压限位腔内;所述按压切换装置由按压杆和转动杆套合而成,按压杆和转动杆套合进而与按压限位腔侧壁的间隔限位条以及顶靠于转动杆下方的中心栓和定位套内之挤压变形状态弹簧形成圆珠笔伸缩机构,用以实现中心栓之上下位置点之停靠切换;所述按压杆的按压部位外露于阀芯上座。

进一步,所述阀芯上座之转动定位腔外可转动的套置有一流量调节阀,该流量调节阀呈圆筒状,其内壁设有一拨杆凹槽,所述之定位套其侧壁之拨杆通过弧形镂空槽延伸出转动定位腔且拨杆的外端顶置于该拨杆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止水腔由上方密封座和下方可弹性形变之密封垫密封拼合而成,且上方密封座和下方可弹性形变之密封垫皆设有与中心栓尺寸相适应的中心圆孔,以供中心栓穿过;所述密封座其中心圆孔两侧设有溢流缺口,进而沿着密封座外部还设有溢流缺口。

进一步,所述密封垫为一片式垫圈,所述与中心栓尺寸相适应的中心圆孔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心一向上延伸的空心柱,围绕空心柱设有一圈凸圈,该凸圈与空心柱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沉槽,凸圈向外延伸一环形支撑圈,该环形支撑圈为薄片状,环形支撑圈进一步向外连接一圈用于安装的装配圈;所述空心柱其内部设有上环状凸缘和下环状凸缘。

进一步,所述空心柱顶靠于上方密封座之中心圆孔,空心柱的上环状凸缘和下环状凸缘之间的中段部,在此中段部侧壁上穿设有一对对应的横向导孔;中心栓对应位置设有一横向穿孔,当中心栓位于上位置点时,中心栓的横向穿孔与空心柱中段部侧壁的一对对应横向导孔相互导通。

进一步,所述阀芯座其上方设有与阀芯上座固定装配之装配环,下方为一进水腔,所述阀芯座位于装配环下方之侧壁设有若干镂空槽;所述进水腔上部出口为一环形凸沿,所述止水垫片设于进水腔底部,在进水腔内的转动片紧密贴合于止水垫片;中心栓经由进水腔的上部出口穿入,进一步穿过转动片和止水垫片,所述止水垫片中心有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与穿过之中心栓没有联动关系,转动片中心设有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与下位置点时穿过之中心栓相套合联动。

进一步,所述转动片与进水腔内上壁之间设有一耐磨圈。

采用上述方案后,因利用其中可弹性形变之止水腔,加上合理的结构设计,依赖其弹性形变实现水路的开关,避免使用硬性摩擦的开关切换,减少了磨损;且在调节水量时,止水垫片可以采用橡胶材质,转动片不锈钢材质,加上合理的结构配合,止水垫片和转动片之间的转动损耗小,产品耐用性高。该产品整体使用灵活方便,装配亦简单,水路的开关与水量的大小调整可分别独立实现功能,互不干扰,使得损耗较小,产品寿命长,解决了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阀芯上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阀芯上座的立体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栓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横截面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垫的立体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阀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阀芯座的立体剖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横截面示意图二;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关闭水路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关闭水路切换至打开水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打开水路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0图所示,一种带流量调节功能的按压阀芯,由阀芯上座1与阀芯座2上下组装而成,其中阀芯座2底部与进水端91导通,如图4所示,所述阀芯上座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按压限位腔13、转动定位腔11、支撑腔12;一按压切换装置6设于该按压限位腔13内,该按压切换装置6可通过按压实现停靠于阀芯上座1内之上下停靠点的切换;按压限位腔13侧壁设有限位槽131用以限制按压切换装置6不随意转动。

一可受力转动之定位套3沿阀芯上座1之转动定位腔11的内壁设置,该转动定位腔11之侧壁横向设有一弧形镂空槽111;所述定位套3为一中空圆柱,所述之定位套3其侧壁向外固设一拨杆31,该定位套3置于转动定位腔11内且拨杆31通过弧形镂空槽111延伸出转动定位腔11外,拨动拨杆31可带动定位套3在转动定位腔11内转动;所述阀芯上座1之转动定位腔11外可转动的套置有一流量调节阀8,该流量调节阀8呈圆筒状,其内壁设有一拨杆凹槽81,所述之定位套3其侧壁之拨杆31通过弧形镂空槽111延伸出转动定位腔11且拨杆31的外端顶置于该拨杆凹槽81内。

一支撑座121密封固设于支撑腔12内,该支撑座121向上抵靠于定位套3底部用以支撑定位套3,如图2所示。

如图12-13所示,所述阀芯座2其上方为与阀芯上座1固定装配之装配环22,下方为一进水腔23;上方装配环22向上设有四个凸柱221,其中一对相对凸柱221其柱身向外设有三角块222,该三角块222其底部为平面、斜边朝外;所述进水腔23上部出口为一环形凸沿231,所述阀芯座2位于装配环22下方之侧壁设有若干镂空槽24,该镂空槽24与进水腔23的上部出口相通;如图1、2所示,一止水垫片21固设于进水腔23底部,在进水腔23内进一步设有一紧密贴合于止水垫片21的转动片5,转动片5与进水腔23内上壁之间设有一耐磨圈9;

所述止水垫片21中心设有第一穿孔212,围绕第一穿孔212均分为四个扇形腔体213,其中一对对角的扇形腔体213为镂空窗,此镂空窗为进水窗211;如图7所示,转动片5的中心设有第二穿孔52,以第二穿孔52为中心设有一对对角的扇形调节窗51;

一可弹性形变之止水腔7夹持于阀芯上座1与下方阀芯座2之间;

如图1、2所示,一中心栓4顶靠于按压切换装置6下方并随按压切换装置6实现上下位置点之切换,且该中心栓4自按压切换装置6的底部一直穿过转动定位腔11(定位套3)、支撑腔12(支撑座121的中心)、止水腔7进而穿设于阀芯座2内(经由进水腔23的上部出口穿入,进一步穿过转动片5之第二穿孔52和止水垫片21之第一穿孔212)。

所述中心栓4穿设于定位套3内,所述中心栓4顶部固定套合一中心栓定位环43,且中心栓定位环43同时与定位套3内腔相固定套合;如图5所示,所述中心栓定位环43其向外设有一对拴柱431、中心为一栓孔,所述栓孔为一底部带有一圆形通孔433的沉槽432,沉槽432之形状非圆形,该沉槽432之形状与中心栓4顶部的外部形状一致,如图9所示,中心栓4的顶部设有一栓头44,该栓头44的形状与中心栓定位环43的沉槽432形状一致;中心栓4底部穿过该沉槽432之底部圆形通孔433,使中心栓4顶部与沉槽432相套合;所述定位套3之内腔侧壁设有一对与中心栓定位环43之拴柱431对应的栓槽33,如图6所示,中心栓定位环43之拴柱431置于此对应栓槽33内,实现中心栓定位环43与定位套3内腔套合且可于定位套内腔上下移动;

所述定位套3还内置一弹簧32,中心栓4穿过该弹簧32,弹簧32上端顶靠于中心栓定位环43,弹簧32下端顶靠于支撑座3的上端面,受支撑座121挤压,在定位套3内呈现挤压形变状态,使得中心栓定位环43可以与中心栓4同步顶靠于压切换装置6下方;所述按压切换装置6由按压杆61和转动杆62套合而成,按压杆61和转动杆62套合进而与按压限位腔13侧壁的间隔限位条132以及顶靠于转动杆62下方的中心栓4和定位套3内之挤压变形状态的弹簧32形成圆珠笔伸缩机构,用以实现中心栓4之上下位置点之停靠切换;所述按压杆61的按压部位外露于阀芯上座1的上方;

所述之支撑座121依赖一密封圈1211密封设置于支撑腔12内;

所述止水腔7由上方密封座71和下方可弹性形变之密封垫72密封拼合而成,受阀芯上座1与下方阀芯座2夹合实现密封拼合,阀芯上座1的外部设有一对装配条14,所述装配条14上皆设有一装配孔141,阀芯上座1与阀芯座2将上述所有结构装配于其中并实现拼合,其中阀芯上座1的装配条14之装配孔141扣于三角块222上,此为较好的装配方式;

上方密封座71和下方可弹性形变之密封垫72皆设有与中心栓4尺寸相适应的中心圆孔,以供中心栓4穿过;所述密封垫72为一片式垫圈,所述与中心栓4尺寸相适应的中心圆孔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心一向上延伸的空心柱721,围绕空心柱721设有一圈凸圈722,该凸圈722与空心柱7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沉槽723,凸圈722向外延伸一环形支撑圈724,该环形支撑圈724为薄片状,薄片状的环形支撑圈724利于密封垫72的弹性形变和恢复;环形支撑圈724进一步向外连接一圈用于安装的装配圈725;所述空心柱721其内部设有上环状凸缘727和下环状凸缘728;所述密封座71其中心圆孔呈现突出状,中心圆孔两侧设有溢流缺口712,进而密封座71外部四周亦设有溢流缺口712;所述空心柱721顶靠于上方密封座71之中心圆孔,空心柱721的上环状凸缘727和下环状凸缘728之间的中段部,在此中段部侧壁上穿设有一对对应的横向导孔726;所述中心栓4穿过上方密封座71之中心圆孔进而穿过空心柱721;

所述中心栓4相对应于止水腔7的栓体上呈现有上缩径41和下缩径42,如图17所示,中心栓4随着按压切换装置6之切换位于上位置点时,下缩径42位于密封垫72中心空心柱721的下环状凸缘728处,下缩径42与下环状凸缘728之间形成向止水腔7内导通之水路421,中心栓4非缩径处堵塞了密封垫72中心空心柱721的上环状凸缘727处,水流通过水路421流入止水腔7内,通过中心栓4的横向穿孔与空心柱721中段部侧壁的一对对应横向导孔726相互导通,使得水流均匀的充满止水腔7内,充水的过程中密封垫72受重力影响向下形变并密封抵靠于阀芯座2的环形凸沿231,导致进水腔23被关闭,阀芯座2内进水腔23被止水腔7堵死无法向外导通,水路关闭;

如图18、19所示,中心栓4随着按压切换装置6之切换位于下位置点时,上缩径41与上环状凸缘727之间形成向止水腔7外导通之水路411,中心栓4非缩径处堵塞了密封垫72中心空心柱721的下环状凸缘728,使得止水腔7内水沿着水路411向外排出,沿着密封座71其中心圆孔两侧的溢流缺口712排出,进而沿着密封座71外部四周的溢流缺口712排出,止水腔7内部失水并在水压作用下使得密封垫72发生变形,离开阀芯座2之进水腔23上部出口的环形凸沿231,所述阀芯座2之上部出口打开,使得水流通过该上部出口流通于阀芯座2之侧壁的若干镂空槽24向外流出,阀芯座2内水路得以向外导通,实现水路开放。

所述中心栓4穿过转动片5之第二穿孔52且与第二穿孔52呈现转动联动,如图9所示,中心栓4穿过转动片5的第二穿孔52之栓体其横截面呈现非圆形,同时如图7所示,第二穿孔52之形状与该横截面一致,中心栓4穿过第二穿孔52时两者相匹配套合,使得转动片5可由中心栓4带动转动;中心栓4与止水垫片21之第一穿孔212无联动关系,如图2所示,第一穿孔212大于穿过其中心栓4之腔体处横截面。

在水路开放的情况下,转动流量调节阀8,以此拨动拨杆31进而带动定位套3在转动定位腔11内转动,由于联动关系,定位套3带动中心栓定位环43,中心栓定位环43进一步带动中心栓4转动,而中心栓4协同其下方的转动片5一起转动,因转动片5与止水垫片21紧密贴合,且底部止水垫片21固设于进水腔23底部,因此,随着转动片5的转动,止水垫片21的进水窗211(固定)与转动片5的扇形调节窗51(转动)其相互重叠的程度受转动片5转动的影响,利用此可以控制水流从进水窗211流过扇形调节窗51的大小,从而实现水流大小的调整和控制。

使用者利用此专利产品,可以轻易的通过按压实现水路的开关,还可以通过转动外部流量调节阀8来达到控制水流大小的效果,使用灵活方便,又减少了内部零部件的摩擦,减少了磨损产生的损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