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无人机立体测绘遥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710发布日期:2019-09-17 20:1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无人机立体测绘遥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无人机立体测绘遥控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无人机测绘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力补充,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无人机与数码测绘仪技术的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数字航摄技术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无人机与航空摄影测量相结合使得“无人机数字低空遥感”成为航空遥感领域的一个崭新发展方向。

地形测绘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无人机测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无人机测绘仍是需要无人机本体的飞行来调整不同角度,这样不仅使得测绘效率无法提高,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动力资源,减少无人机的有效飞行时间和飞行行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无人机立体测绘遥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无人机立体测绘遥控的装置,包括相机,还包括安装于无人机下方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空心支架,驱动装置位于空心支架内部;所述空心支架外活动连接有环形的相机固定架,相机固定架上端设置有被动轮;所述空心支架内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主动轮转动,且主动轮的中心线与被动轮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传动机构的中部贯穿空心支架,且传动机构的中部活动连接于空心支架内,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于主动轮和被动轮相啮合;所述相机包括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第一相机安装于被动轮下方的相机固定架外,第二相机安装于空心支架的下端。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分别安装于传动轴两端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主动轮匹配啮合,第二传动轮与被动轮匹配啮合,传动轴的中部贯穿空心支架。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轴对应的空心支架内外均设置有凸块,且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与对应的凸块之间均存在间隙。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主动轮、被动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为斜齿轮。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空心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位于其外侧的环形凹槽,相机固定架的内侧配合安装于环形凹槽内。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相机通过螺钉安装于相机固定架外。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空心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通过螺钉连接于空心支架上,第二相机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驱动装置带动主动轮转动,方便进行远程遥控驱动装置,从而实现遥控测绘,主动轮在动传动机构转动,转动结构再带动被动轮转动,被动轮带动相机固定架转动,这样就可以带动第一相机旋转拍摄,无人机不需要转动即可实现外景的360°拍摄,这样既提高了拍摄效率,又减少了因为调整角度造成的能源损耗,少量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行程即可完成拍摄工作;第二相机的设置和第一相机的角度不同,与第一相机相互配合,更加容易实现更加立体的全景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2-空心支架;3-相机固定架;4-被动轮;5-主动轮;6-第一相机;7-第二相机;8-传动轴;9-第一传动轮;10-第二传动轮;11-凸块;12-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无人机立体测绘遥控的装置,包括相机,还包括安装于无人机(本实施例的图1中并未画出无人机)下方的驱动装置1、传动机构和空心支架2,驱动装置1位于空心支架2内部;所述空心支架2外活动连接有环形的相机固定架3,相机固定架3上端设置有被动轮4;所述空心支架2内设置有主动轮5,主动轮5与驱动装置1固定连接,通过驱动装置1带动主动轮5转动,且主动轮5的中心线与被动轮4的中心线相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空心支架2内部是圆形孔,圆形孔的中心线也与中心线相重合;所述传动机构的中部贯穿空心支架2,且传动机构的中部活动连接于空心支架2内,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于主动轮5和被动轮4相啮合,传动机构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两个,两个传动机构对称的设置于两侧,这样可以使得连接更加稳定;所述相机包括第一相机6和第二相机7,第一相机6安装于被动轮4下方的相机固定架3外,第二相机7安装于空心支架2的下端。第一相机6和第二相机7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可,其具体型号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因此于此不做详细陈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驱动装置1带动主动轮5转动,方便进行远程遥控驱动装置1,从而实现遥控测绘,主动轮5带动传动机构转动,转动结构再带动被动轮4转动,被动轮4带动相机固定架3转动,这样就可以带动第一相机6旋转拍摄,无人机不需要转动即可实现外景的360°拍摄,这样既提高了拍摄效率,又减少了因为调整角度造成的能源损耗,少量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行程即可完成拍摄工作;第二相机7的设置和第一相机6的角度不同,与第一相机6相互配合,更加容易实现立体的全景拍摄。而远程遥控则利用现有无人机中设置的无线通讯装置和处理器,与无人机本体的飞行翼的驱动电机相同的,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连接处理器,实现远程控制即可,此技术在现有无人机领域中已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8以及分别安装于传动轴8两端的第一传动轮9和第二传动轮10,第一传动轮9与主动轮5匹配啮合,第二传动轮10与被动轮4匹配啮合,传动轴8的中部贯穿空心支架2。利用传动轴8穿过空心支架2,可以减小空心支架2上开孔的孔径,缩减成本,第一传动轮9和第二传动轮10则可以在同向进行同步转动,实现主动轮5和被动轮4之间力的传递。

本实施例中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传动轴8对应的空心支架2内外均设置有凸块11,且第一传动轮9与第二传动轮10与对应的凸块11之间均存在间隙,存在间隙是为了避免影响第一传动轮9与第二传动轮10的转动,凸块11也可以限制第一传动轮9与第二传动轮10,防止传动轴8出现滑动造成两端无法匹配啮合的现象。优选的,所述主动轮5、被动轮4、第一传动轮9和第二传动轮10均可以但不仅仅限制于为斜齿轮,主动轮5和被动轮4也可以为圆柱齿轮,第一传动轮9和第二传动轮10为与圆柱齿轮配合安装的齿轮即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驱动装置1为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主动轮5固定连接。电机采用现有电机即可,例如可以采用型号为M206-001的现有电机。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空心支架2的下部设置有位于其外侧的环形凹槽,相机固定架3的内侧配合安装于环形凹槽内,即相机固定架3的部分结构配合安装于环形凹槽内,另一部分结构位于环形凹槽外,而被动轮则位于相机固定架3设置于环形凹槽外的部分结构的上端,或者被动轮的内圈可以与相机固定架3的上端的外端面固定连接。环形凹槽可以对相机固定架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相机固定架3从空心支架2上滑落,并保证第一相机6可以稳定的旋转拍摄。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相机6通过螺钉安装于相机固定架3外,第一相机6的固定可以在相机外设置现有的相机架,然后通过相机架连接在相机固定架3即可,具体的相机架是根据相机来选择的,现有技术中有很多配套的设备,采用现有装置即可,也并非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技术,因此于此处不做详细描述。在空心支架2的下部也可以设置弹性加紧装置,利用螺栓来调节弹性加紧装置的夹紧力,以此加固第二相机与空心支架2之间的稳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空心支架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通过螺钉连接于空心支架2上,第二相机7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12的中部。螺钉可以穿过空心支架2,然后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12上,同理,第二支架12和第二相机7之间的连接与第一相机6和相机固定架3之间的连接类似,此处不做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