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卸的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3320发布日期:2019-11-12 23:4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拆卸的管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易于拆卸的管扣。



背景技术:

电缆进行埋地时,需要在其外周套上电缆保护管,以免电缆受损。当保护管长度不够时,需要对保护管进行接驳,此时就需要利用管扣来使得两条保护管的连接处稳定连接。管扣包括上扣体和下扣体,常见的管扣均采用螺丝来连接上扣体和下扣体,当需要更换损坏的保护管时,要利用螺丝批转动良久才能拆卸管扣,导致拆卸管扣耗时较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拆卸的管扣,有效降低拆卸管扣耗费的时间,并提高管扣的拆卸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拆卸的管扣,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通管槽,所述本体包括上扣体、下扣体、连接杆、与上扣体连接的第一阻挡板、与下扣体连接的第二阻挡板、设置于连接杆一端的球体以及设置于连接杆另一端的限位件,所述下扣体设有用于与所述球体活动连接的连接槽以及用于容纳连接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阻挡板和下扣体之间设置有供连接杆通过的第一限位槽,所述上扣体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杆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阻挡板和上扣体之间设置有供连接杆通过的第二限位槽,连接槽、第一凹槽、第一限位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二限位槽之间均连通,连接杆进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后,限位件与第一阻挡板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本体设有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外周套设有多个加固块,多个加固块沿本体的轴向依次间隔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位于相邻两个加固块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限位件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的外周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下扣体上设置可移动的连接杆并在连接杆上设置用于与上扣体卡接的限位件,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拆卸管扣,减少拆卸管扣所需的时间,提高拆卸管扣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球头与限位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上扣体;11、第一阻挡板;12、第二凹槽;2、下扣体;21、第二阻挡板;22、连接槽;23、第一凹槽;3、连接杆;31、球体;32、限位件;321、防滑纹;4、通管槽;5、圆角;6、加固块;7、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易于拆卸的管扣,包括本体7,所述本体7设有通管槽4,所述本体7包括上扣体1、下扣体2、连接杆3、与上扣体1连接的第一阻挡板11、与下扣体2连接的第二阻挡板21、设置于连接杆3一端的球体31以及设置于连接杆3另一端的限位件32,所述下扣体2设有用于与所述球体31活动连接的连接槽22以及用于容纳连接杆3的第一凹槽23,所述第二阻挡板21和下扣体2之间设置有供连接杆3通过的第一限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扣体1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杆3的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阻挡板11和上扣体1之间设置有供连接杆3通过的第二限位槽(图中未示出),连接槽22、第一凹槽23、第一限位槽、第二凹槽12以及第二限位槽之间均连通,连接杆3进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后,限位件32与第一阻挡板11卡接。

在锁闭状态下,连接杆3穿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且限位件32与第一阻挡板11卡接,使得上扣体1和下扣体2无法分离。当需要拆卸上扣体1和下扣体2时,转动连接杆3,使得连接杆3进入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12,随后再次转动连接杆3使得连接杆3退出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12并与下扣体2垂直,从而使得上扣体1和下扣体2能够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扣体2上设置可移动的连接杆3并在连接杆3上设置用于与上扣体1卡接的限位件32,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拆卸管扣,减少拆卸管扣所需的时间,提高拆卸管扣的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7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本体7设有圆角5。三角形稳定性高,抗冲压能力强,而圆角5有效防止本体7的角划伤其它物体。

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7的外周套设有多个加固块6,多个加固块6沿本体7的轴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加固块6相当于在本体7外设置了加强筋,有效增强本体7的抗压性能。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3位于相邻两个加固块6之间,不会相对于加固块6突出,有效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占用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者能够通过拉动限位件32来使得连接杆3转动,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限位件32转动连接,便于使用者利用限位件32对连接杆3进行施力。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件32的外周设有防滑纹321,有限防止抓握限位件32时打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