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393发布日期:2019-10-15 18:49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终端设备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终端设备通过前端的RF模块或传感器模块等感知环境的变化,经过计算,决策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体积大小不一,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会在其底部增加滚轮便于其移动,但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则不便于携带,双手抱住该设备长距离移动则较为不便(双臂变酸且不便于休息),单手则无法很好的握住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包括安装在放置座上的终端设备,所述放置座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凹槽、两个第一放置腔、两个第二条形凹槽、两个第二放置腔、一个卡槽和一个卡腔,且卡槽和卡腔相互连通,且第二放置腔与相应的第二条形凹槽连通,且第一条形凹槽与相应的第一放置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放置腔上均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条形板;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一个阶梯槽,两个所述阶梯槽上均放置有一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部分均开设有一个通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安装有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一体成型有一个把手,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通孔并螺纹连接有一个固定块。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所述条形板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条形凹槽上,且第一条形凹槽的槽宽大于条形板的宽度。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槽宽略大于条形板的宽度且同时小于第一条形凹槽的槽宽。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所述卡槽的槽长等于卡腔的槽长,所述卡腔的槽长等于固定杆的宽度。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所述卡槽与卡腔的槽深之和等于把手高度与固定块宽度二分之一之和。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固定杆的宽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需要移动该设备时,将第一固定板从第一放置腔中抽出,然后使得第一固定板穿过第二条形凹槽、第二放置腔,然后固定杆安装到两个第二固定板上,再将两个固定块安装到固定杆的两端,最后握住把手即可带动整体设备进行移动。

2:移动到所需位置时,可将固定杆从第二固定板上拆卸下来从下卡合到卡槽、卡腔上,再将第一固定板卡合到第一放置腔中。

3:第一条形凹槽的槽宽大于条形板的宽度,便于使用时用手从第一条形凹槽中对条形板施加一个作用力,进而将第一固定板从第一放置腔中抽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但不便于单手携带的设备可进行便携,只需单手握住把手即可,移动过程中双手可交替进行休息,便于更好的携带该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终端设备、2放置座、3第一条形凹槽、4第一放置腔、5第一固定板、6条形板、7第二条形凹槽、8第二放置腔、9阶梯槽、10限位块、11第二固定板、12通孔、13卡槽、14卡腔、15把手、16固定杆、17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便携式物联网终端设备,包括安装在放置座2上的终端设备1,放置座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凹槽3、两个第一放置腔4、两个第二条形凹槽7、两个第二放置腔8、一个卡槽13和一个卡腔14,且卡槽13和卡腔14相互连通,且第二放置腔8与相应的第二条形凹槽7连通,且第一条形凹槽3与相应的第一放置腔4连通。

两个第一放置腔4上均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板5,两个第一固定板5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条形板6,条形板6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条形凹槽3上,且第一条形凹槽3的槽宽大于条形板6的宽度,便于使用时用手从第一条形凹槽3中对条形板6施加一个作用力,进而将第一固定板5从第一放置腔4中抽出。

第二条形凹槽7的槽宽略大于条形板6的宽度且同时小于第一条形凹槽3的槽宽,因为无需将手放入第二条形凹槽7中对条形板6施加一个作用力。

两个第一固定板5上均开设有一个阶梯槽9,两个阶梯槽9上均放置有一个限位块10,两个限位块10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板11,两个第二固定板11的上端部分均开设有一个通孔12。

两个第二固定板11之间安装有一个固定杆16,固定杆16上一体成型有一个把手15,卡槽13与卡腔14的槽深之和等于把手15高度与固定块17宽度二分之一之和,(如图5示状态)把手15和固定杆16卡合在卡槽13、卡腔14上,卡槽13的槽长等于卡腔14的槽长,卡腔14的槽长等于固定杆16的宽度。

固定杆16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通孔12并螺纹连接有一个固定块17,通孔12的宽度大于固定杆16的宽度,便于将固定杆16安装到两个第二固定板11之间(图3状态)。

进一步说明,上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本实用新型中,初始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5放置在第一放置腔4上,需要移动该设备整体时,用手从第一条形凹槽3中对条形板6施加一个作用力,进而将第一固定板5从第一放置腔4中抽出,然后使得第一固定板5穿过第二条形凹槽7、第二放置腔8(形成图2所示状态),再将把手15、固定杆16从卡槽13、卡腔14中抽出,然后先向上拉起一个第二固定板11,将固定杆16的一端穿过该通孔12,然后再拉起另一个第二固定板11,使得固定杆16的另一端穿过该通孔12,再将两个固定块17安装到固定杆16的两端,最后握住把手15即可带动整体设备进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