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乳生产线的进料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1890发布日期:2019-11-06 00:2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炼乳生产线的进料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乳生产线的进料控制阀。



背景技术:

炼乳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较好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炼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配置好的糖液和经过真空浓缩的原料乳混合搅拌,之后再经过冷却结晶最终制备获得炼乳,其中,糖液和原料乳需要在搅拌桶内混合搅拌,糖液经过一条输送管送入到搅拌桶内,原料乳经过另一条输送管也送入到搅拌桶内,上述结构存在的缺陷是:每条输送管与搅拌桶之间都需要设置控制阀以便控制糖液以及原料乳的尽量,进而保证二者之间混合的比例,这样不仅使得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设置两个控制阀也不能精准地控制糖液和原料乳的比例,无法满足厂家的生产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单一的控制阀就可以实现糖液和原料乳精准地按照比例输送到搅拌桶内的炼乳生产线的进料控制阀。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

炼乳生产线的进料控制阀,包括外阀体,所述外阀体两端分别与后盖和前盖螺纹连接,所述外阀体内部设有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内分别可滑动地设有联动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内部均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空腔分别与其底部的开口连通,在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侧壁处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侧开口,在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侧壁处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二侧开口,所述第一侧开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开口的长度,第一、第二移动块的顶部与弹性件的一端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顶板相抵,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前盖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前盖紧压所述顶板,所述后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后盖紧压所述后底板。

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之间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可以通过后盖上的两个第四通孔分别与糖液和原料乳的输送管连接,随着糖液和原料乳被液泵打入到控制阀的内部,第一、第二移动块受到糖液和原料乳的挤压而压缩弹性件,使得第一、第二移动块侧壁的第一、第二侧开口从后底板上的第一通孔内脱出,这样就可以实现糖液和原料乳的通入,而且通孔控制第一、第二侧开口的长度,就可以精准地控制糖液和原料乳通入的比例,而且在通入泵体的过程中就实现了二者的混合,更加利于后续二者的搅拌混合,相较传统设置两个独立的控制阀的结构,其结构也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炼乳生产线的进料控制阀,包括外阀体3,外阀体3两端分别与后盖15和前盖2螺纹连接,外阀体3内部设有阀芯组件,阀芯组件包括后底板12,后底板12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3,两个第一通孔13内分别可滑动地设有联动的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7,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7之间通过连接臂9固定连接。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7的内部均设有空腔,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7的空腔分别与其底部的开口连通,在第一移动块10的侧壁处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侧开口11,在第二移动块7的侧壁处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二侧开口8,第一侧开口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开口8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开口11的长度是第二侧开口8长度的1.8倍,第一、第二移动块的顶部与弹性件6的一端相抵,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采用弹簧。弹性件6的另一端与顶板5相抵,顶板5上设有供糖液和原料乳流过的第二通孔4,前盖2上设有供糖液和原料乳流出控制阀的第三通孔1,前盖2紧压顶板5,后盖15上设有两个与第一通孔13对应的第四通孔14,第四通孔14的孔径小于第一通孔13,后盖15紧压后底板12,通过设置后盖15和前盖2,将阀芯组件紧压在外阀体3的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后盖15上的两个第四通孔14分别与糖液和原料乳的输送管连接,随着糖液和原料乳被液泵打入到控制阀的内部,第一、第二移动块受到糖液和原料乳的挤压而压缩弹性件,使得第一、第二移动块侧壁的第一、第二侧开口从后底板上的第一通孔13内脱出,这样就可以实现糖液和原料乳的通入,而且通孔控制第一、第二侧开口的长度,就可以精准地控制糖液和原料乳通入的比例,而且在通入泵体的过程中就实现了二者的混合,更加利于后续二者的搅拌混合,相较传统设置两个独立的控制阀的结构,其结构也更加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