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油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9933发布日期:2020-02-07 21:5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喷油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喷油呼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呼吸器已经广泛运用在矿用机械和工程机械设备设施上,可以为润滑轴承、润滑齿轮等内部润滑提供通气功能,并能过滤空气中的粉尘、杂质、水蒸汽等,保障轴承内部润滑油脂的质量。但是设备在运行时内部的润滑油脂温度会升高变成油蒸气且发生油脂飞溅现象,飞溅的油脂和油蒸气会进入到呼吸器内部,造成呼吸器堵塞,阻碍设备内外联通,造成设备内部油脂高温,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呼吸器被油脂污染后,会与外界的粉尘等结合丧失呼吸功能,造成设备内部润滑油脂污染,加大部件间的磨损。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实用新型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喷油呼吸器,包括:

呼吸器(1);

直管(2),其与所述呼吸器(1)连接;

防溅室(3),其与所述直管(2)连接,内部设置有防溅挡板(4);

连接管(5),其与所述防溅室(3)连接。

上述防溅挡板(4)呈倒v字形或倒u字形。

上述防溅挡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溅室(3)的中间位置,正对连接管(5)上方。防溅挡板可以有效防止油脂飞溅进入到呼吸器造成堵塞。油蒸气进入到防溅室遇冷变成油液可以通过连接管(5)顺流回到设备油箱,从而避免呼吸器喷油现象的发生。

上述防溅挡板(4)两侧与所述防溅室(3)内壁留有间隙。

上述连接管(5)用于连接设备,可直接通过连接管(5)安装在设备上。

上述呼吸器(1)内部设置有过滤介质。呼吸器可以采用空气滤芯或者其他材质作为过滤介质,必须具有通气、阻挡粉尘颗粒和水蒸气的作用。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喷油呼吸器,可广泛运用在振动筛、破碎机、皮带减速机等各类矿用机械设备中,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内部润滑并与外部联通的设备设施上。该呼吸器上连接有防溅室,既能对设备内部飞溅出的油脂进行阻挡,防止油脂进入呼吸器造成污染,又能使蒸发的油蒸气遇冷变成油脂,然后顺着连接管回到设备油箱内部。该呼吸器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内部油脂高温造成的喷油现象,可以使油脂自流回到设备内,既不影响设备的呼吸作用,又能避免呼吸器喷油造成堵塞;该呼吸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久耐用、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喷油呼吸器,可改善设备的润滑质量,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其优点是:一、可以安装到机械设备上,对需要内部润滑的设备起到呼吸通气作用;二、呼吸器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内部油脂高温造成的喷油现象,可以使油脂自流回到设备内,既不影响设备的呼吸作用,又能避免呼吸器喷油造成堵塞;三、该呼吸器构造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喷油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喷油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喷油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喷油呼吸器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呼吸器;2-直管;3-防溅室;4-防溅挡板;5-连接管;6-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附图1-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防喷油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防喷油呼吸器包括:呼吸器1、直管2、防溅室3、防溅挡板4、连接管5。呼吸器1与直管2相连,直管2与防溅室3相连,防溅室3与连接管5相连。防溅挡板4固定设置在防溅室3内部,可位于防溅室3内部中间位置,呈倒v字形或倒u字形,开口正对连接管5的上方,两侧与防溅室3内壁留有间隙,防溅挡板4可以有效防止油脂飞溅进入到呼吸器造成堵塞。油蒸气进入到防溅室遇冷变成油液可以通过连接管5顺流回到设备油箱,从而避免呼吸器喷油现象的发生。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喷油呼吸器时,连接管5可直接安装在设备6上。由于设备6运行时内部润滑油温度变高油蒸气及油脂飞溅,会进入到呼吸器1内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防溅室3,其中设置的防溅挡板4可以有效防止油脂飞溅进入到呼吸器1造成堵塞。油蒸气进入到防溅室3遇冷变成油液可以通过连接管5顺流回到设备6油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