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2040发布日期:2020-05-20 02:0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



背景技术:

在航拍领域中,用户通常将显示设备安装在遥控器支架上,从而能够通过显示设备看到航拍拍摄的图像画面。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遥控器支架使用不方便,例如,在用户需要遥控器支架时,用户要将遥控器支架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在用户使用完遥控器支架后,用户又需要将遥控器支架的各个部件进行拆卸,遥控器支架的组装和拆卸造成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遥控器支架包括底座组件、转轴组件和夹子组件,所述夹子组件包括夹持空间,所述转轴组件均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夹子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夹子组件与所述底座组件能够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至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底座组件收容在所述夹持空间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底座组件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子组件能够相对所述转轴组件分别绕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转动,在所述夹子组件相对所述转轴组件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夹子组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转轴组件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在所述夹子组件相对所述转轴组件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所述夹子组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转轴组件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小对应发生改变;所述转轴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组件绕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平行,所述第二转轴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所在的直线相交或交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外壳及底座内壳,所述底座外壳内形成收容腔,所述底座内壳能够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移动,所述底座内壳能够移动至所述收容腔外或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壳上并跟随所述底座内壳移动;所述底座外壳包括结合部,所述底座内壳在所述收容腔内移动至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结合部结合时,所述限位件能够限定所述底座内壳的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所述底座内壳在所述收容腔内移动时,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结合部结合时,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限位件为弹性限位件,在所述第三状态与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限位件均处于受压状态,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三状态下的受压力度大于在所述第四状态下的受压力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部开设有结合孔,所述底座内壳开设有容置槽与通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体及结合体,所述弹性体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结合体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表面上,所述结合体能够凸出所述通孔外且能够卡设在所述结合孔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内壳包括限位部及卡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合部间隔,所述卡合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弹性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及第三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通槽结合,所述第三弹片与所述结合体固定;所述底座内壳在所述收容腔内移动时,所述卡合部及所述限位部能够共同限定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容置槽内移动的范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外壳包括导轨,所述底座内壳的朝向所述导轨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导轨对应的轨道,所述轨道的表面形成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朝所述导轨的侧面的方向凸出,所述底座内壳能够沿所述导轨来回移动;

所述导轨包括导轨本体及导轨凸块,所述导轨本体固定在所述收容腔的底面,所述导轨凸块固定在所述导轨本体的朝向所述轨道的表面,所述导轨凸块位于所述导轨本体的靠近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的一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结构、第二转轴结构及第三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结构相对所述夹子组件转动。所述转轴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结构相对所述夹子组件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结构与所述第一转轴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转轴结构相对所述底座组件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结构均与所述第一转轴结构、所述第二转轴结构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转轴壳体,所述第一转轴结构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外,所述第二转轴结构与所述第三转轴结构均部分地收容在所述转轴壳体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定体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二定体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定体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与所述第一转轴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第二定体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结构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三定体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三定体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内,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子组件包括夹子主体和夹持部,所述夹子主体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夹子主体的两端,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夹子主体共同围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夹持部包括前夹体和后夹体,所述后夹体固定在所述夹子主体上;所述前夹体包括相连接的前夹盖及连接架,所述前夹盖位于所述容纳槽外,所述连接架收容在所述容纳槽内,并且所述连接架能够在所述容纳槽内移动并带动所述前夹盖移动以改变所述夹持空间的大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部;所述夹子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部结合,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架移动并带动所述前夹盖移动以扩大所述夹持空间的大小;所述驱动件为弹性驱动件,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接架移动并带动所述前夹盖移动以扩大所述夹持空间后,所述驱动件的受压力度减少;所述夹子组件还包括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制动部,所述连接架还包括抵触部,所述抵触部与所述制动部对应设置,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抵触部能够结合或分离,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抵触部结合时,所述控制结构限定了所述连接架的移动,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抵触部分离时,所述连接架能够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抵触部结合或分离,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抵触部结合时的受压力度小于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抵触部分离时的受压力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本体,所述遥控器本体与所述遥控器支架能够拆卸地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支架及遥控器中,底座组件、转轴组件和夹子组件三者均能够相对转动,用户能够通过转轴组件调整夹子组件与底座组件的相对位置,例如,在用户需要将显示设备安装在遥控器支架上时,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夹子组件与底座组件转动至第二状态以展开起来,此时,用户可将显示设备安装在夹子组件上;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显示设备时,用户能够将夹子组件与底座组件转动至第一状态以收拢起来,使得夹子组件与底座组件的位置相互紧凑以便于用户的携带。如此,夹子组件与底座组件的展开与收拢的过程并不需要用户频繁地组装与拆卸整个遥控器支架,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遥控器支架的便利性。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遥控器中的遥控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遥控器中的遥控器支架处于另一姿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的遥控器支架中的底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遥控器支架的底座组件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遥控器支架的底座组件的v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的遥控器支架的底座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支架的底座组件中的限位件安装在底座内壳上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4的遥控器支架的转轴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4的遥控器支架的夹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遥控器支架的夹子组件沿xi-x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遥控器支架的夹子组件的x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4的遥控器支架的夹子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例子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例子,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支架100包括底座组件10、转轴组件20和夹子组件30,夹子组件30包括夹持空间35,转轴组件20均与底座组件10、夹子组件30转动连接,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能够通过转轴组件20转动至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底座组件10收容在夹持空间35内(参阅图3),在第二状态下,底座组件10位于夹持空间35外(参阅图2)。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支架100中的底座组件10、转轴组件20和夹子组件30三者均能够相对转动,用户能够通过转轴组件20调整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相对位置,例如,在用户需要将显示设备(图未示)安装在遥控器支架100上时,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转动至第二状态以展开起来(例如图2中遥控器支架100所处的状态),此时,用户可将显示设备安装在夹子组件30上;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显示设备时,用户能够将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转动至第一状态以收拢起来(例如图3中遥控器支架100所处的状态),使得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位置相互紧凑以便于用户的携带。如此,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展开与收拢的过程并不需要用户频繁地组装与拆卸整个遥控器支架100,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遥控器支架100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300包括遥控器本体200与遥控器支架100。遥控器本体200可用于远程控制无人机。遥控器支架100与遥控器本体200能够拆卸地连接,当遥控器支架100安装在遥控器本体200上时,用户可将显示设备(例如显示屏、手机、平板等等)安装在遥控器支架100上,如此,用户能够通过显示设备观察无人机的飞行情况及无人机的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

请参阅图2,遥控器支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组件10、转轴组件20和夹子组件30。转轴组件20能够相对底座组件10绕一个转轴242转动。转轴组件20还能够相对夹子组件30绕至少一个转轴发生转动,也即是说,转轴组件20能够相对夹子组件30绕转轴222转动,或者,转轴组件20能够相对夹子组件30绕转轴232转动,或者,转轴组件30既能够相对夹子组件30绕转轴222转动,又能相对夹子组件30绕转轴232转动。

请参阅图4和图5,底座组件10包括底座外壳11、底座内壳12及限位件13,限位件13设置在底座内壳12内,底座内壳12设置在底座外壳11内且能够在底座外壳11内移动,限位件13能够限定底座内壳12在底座外壳11内移动的范围。

请结合图7,底座外壳11包括外壳上本体110及外壳下本体111。外壳上本体110与外壳下本体111能够拆卸地连接,在外壳上本体110与外壳下本体111连接后,外壳上本体110与外壳下本体111之间形成有收容腔112,收容腔112能够用于容纳其他部件(例如底座内壳12)。其中,底座外壳1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113与第二侧114,收容腔112的开口1120位于第一侧113,收容腔112能够通过开口1120与外界连通。

外壳上本体110的远离外壳下本体111的表面形成有连接体115,连接体115相对第一侧113更靠近第二侧114,底座组件10可通过连接体115与其他组件(例如转轴组件20)连接。外壳上本体110的朝向外壳下本体111的表面设置有凸柱116,凸柱116相对第二侧114更靠近第一侧113。

请结合图6及图7,外壳下本体111的表面设置有结合部117与导轨118。结合部117设置在外壳下本体111的侧壁上,结合部117可用于与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结合。结合部11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结合部11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结合部117可以分别设置在外壳下本体111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两个结合部117可共同作为底座外壳11与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相结合时的结合位。结合部117的数量也可以是四个,或者说,结合位的数量为两个,靠近底座外壳11的第一侧113的结合位为第一结合位1171,靠近底座外壳11的第二侧114的结合位为第二结合位1172。当然,结合部117(或结合位)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一一举例。

其中,结合部117与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可以采用卡合、锁合、螺合等连接方式结合,当然,结合部117与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结合,在此不一一列举。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结合部117开设有结合孔1170,结合部117通过结合孔1170与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结合。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导轨118位于收容腔112内。导轨118包括导轨本体1180及导轨凸块1181。导轨本体1180设置在外壳下本体111的底面上,或者说,导轨本体1180设置在外壳下本体111的朝向外壳上本体110的表面上。导轨本体1180由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导轨子本体1182形成,导轨子本体1182的一端延伸至收容腔112的开口1120处(或第一侧113),导轨子本体1182的另一端朝第二侧114的方向延伸。导轨凸块1181设置在导轨本体1180上且靠近收容腔112的开口1120处(或第一侧113)。

其中,导轨凸块118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当导轨凸块118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导轨凸块1181分别固定在两个导轨子本体1182的相背两侧的表面上。当导轨凸块1181的数量为四个时,每两个导轨凸块1181固定在一个导轨子本体1182的表面上,该两个导轨凸块1181间隔设置在该导轨子本体1182的同一表面,并且该两个导轨凸块1181均相对第二侧114更靠近第一侧113。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两个导轨凸块1181中的更靠近第一侧113的导轨凸块1181的的厚度大于另一个导轨凸块1181。

当然,导轨118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导轨118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导轨118分别设置在靠近外壳下本体111的相对两侧的侧壁的位置。

底座内壳12能够沿导轨118移动至收容腔112外或收容在收容腔112内。底座内壳12开设有容置槽120、轨道122及导槽121。容置槽120与轨道122可分别开设在底座内壳12的相背两侧,导槽121可贯穿底座内壳12的相背两侧。容置槽120可用于容置限位件13、配件15(例如内存卡、减光镜等)及软垫14(软垫14可作为配件15的防护垫)。

底座内壳12的侧壁开设有通孔123,当底座内壳12收容在收容腔112内时,通孔123朝向底座外壳11的设置有结合部117(或结合孔1170)的侧壁。通孔1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当底座内壳12完全收容在收容腔112内时,每一个通孔123的位置与第二结合位1172处的结合孔1170对准;当底座内壳13朝第一侧113的方向移动并使通孔123靠近第一侧113的位置时,每一个通孔123的位置与第一结合位1171处的结合孔1170对准。

轨道122可用于与导轨118结合以使底座内壳12与底座外壳11能够相对移动。轨道122的数量与导轨118的数量一致。本实施方式中,导轨118的数量为两个,轨道122的数量也为两个。在底座内壳12收容在收容腔112内时,每个轨道122对应一个导轨118,并且每个轨道122的宽度大于每个导轨118的宽度以使每个导轨118能够收容在对应的一个轨道122内。

轨道122的侧壁形成隆起部1220,当底座内壳12完全收容在收容腔112内时,隆起部1220朝向导轨118的表面,隆起部1220相对第一侧113更靠近第二侧114从而使得靠近第二侧114的轨道122的宽度变窄。如此,当用户自第二侧114朝第一侧113的方向用力拉底座内壳12时,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移动,当底座内壳12的隆起部1220逐渐靠近收容腔112的开口1120时,导轨118的的导轨凸块1181与隆起部1220逐渐靠近并相触,使得导轨118与轨道122之间的摩擦力变大,用户通过感知因摩擦力的变化而导致底座内壳12与底座外壳11之间阻力的增大,从而知晓底座内壳12与底座外壳11相对移动靠近极限位置而减缓继续拉动底座内壳12。

导槽121可用于与凸柱116结合以防止底座内壳12脱离底座外壳11。通过设置凸柱116与导槽121结构,使得用户在拉动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移动时,即使用户不经意间用力过度地拉动底座内壳12,凸柱116也能够挡住底座内壳12的继续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底座内壳12完全脱离底座外壳11。

请结合图8,底座内壳12包括卡合部124及限位部125。卡合部124与限位部125均位于容置槽120内,卡合部124与限位部125的数量均与通孔123的数量一致。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23的数量为两个,也即是说,卡合部124的数量为两个,限位部125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卡合部124与每个限位部125均靠近对应的一个通孔123设置。

卡合部124开设有通槽1240,通槽1240延伸的方向与通孔123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可以相互垂直或非正交。通槽1240可用于与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结合。限位部125与卡合部124间隔,限位部125位于卡合部124的远离通孔123的一侧,限位部125可用于限定其他部件(例如限位件13)的移动。

请参阅图7及图8,限位件13包括相连接的弹性体130及结合体131,弹性体130设置在容置槽120内,结合体131可通过通孔123伸出底座内壳12外。弹性体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片132、第二弹片133及第三弹片134,第一弹片132与第三弹片134分别位于第二弹片133的两端。第一弹片132与第三弹片134可以呈平面状,第二弹片133可以呈曲面状。弹性体130可处于压缩状态,即,第一弹片132能够通过第二弹片133朝第三弹片134的方向移动或靠近以使弹性体130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体130可处于拉伸状态,即,第一弹片132能够通过第二弹片133朝远离第三弹片134的方向移动以使弹性体130处于拉伸状态。

结合体131与第三弹片134的远离第二弹片133的一端连接,结合体131位于第三弹片134的与第一弹片132相背的表面。结合体131呈球形或半球形,结合体131的直径小于通孔123的直径。

其中,限位件13的数量与通孔123的数量一致,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23的数量为两个,则限位件13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限位件13与对应的一个通孔123、一个卡合部124及一个限位部125共同结合。

当限位件13安装在底座内壳12时,第一弹片132与通槽1240结合,或者说,第一弹片132穿设通槽1240或卡设在通槽1240内。第二弹片133位于卡合部124与限位部125之间,第二弹片133可以与卡合部124、限位部125中的至少一个相触或不相触。第三弹片134可与容置槽120的侧壁相触或不相触,第三弹片134将结合体131伸入通孔123内。

当限位件13安装在底座内壳12后,限位件13能够跟随底座内壳12移动,并且在底座内壳12移动的过程中,限位件13可以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进行切换。第三状态可以为压缩状态,第四状态可以为微压状态,也即是说,无论在第三状态下还是在第四状态下,限位件13都处于压缩状态,其中,限位件13处于第三状态时的受压力度大于限位件13处于第四状态时的受压力度。

在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移动时,限位件13能够限定底座内壳12的移动,或者说,限位件13能够保持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移动的位置。

例如,当底座内壳12完全收容在收容腔112内时,限位件13相对第一侧113更靠近第二侧114,结合体131通过通孔123伸出底座内壳12并卡设在第二结合位1172处的结合孔1170中,此时,限位件13处于第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没有用力推拉底座内壳12时,两个限位件13限制了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的移动,从而使得底座内壳12不容易在重力等非人为的作用力下相对底座外壳11发生移动,能够避免位于容置槽120内的软垫14及配件15掉落出来。

当用户自第二侧114朝第一侧113的方向用力拉动底座内壳12时,限位件13从第四状态转变为第三状态,此时,结合体131从第二结合位1172处的结合孔1170脱离出来,结合体131在收容腔112的侧壁的挤压作用力下带动第三弹片134朝第一弹片132的方向移动,卡合部124的侧壁与第二弹片133相抵以避免结合体131完全脱离通孔123。当底座内壳12移动至两个限位件13与底座外壳11的第一结合位1171结合时,每个限位件13的结合体131分别卡设在第一结合位1171处的结合孔1170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没有用力推拉底座内壳12时,两个限位件13限制了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的移动。此时,用户可自由地拿出容置槽120内的配件15或将配件15放入容置槽120中,而不用人为地保持底座内壳12与底座外壳11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底座内壳12相对底座外壳11发生滑动。

在用户取出配件15或放入配件15后,用户可将底座内壳12完全收容在收容腔112内,此时,用户可自第一侧113朝第二侧114的方向用力推动底座内壳12,使得限位件13从第四状态转变为第三状态,此时,结合体131脱离第一结合位1171处的结合孔1170,结合体131在收容腔112的侧壁的挤压作用力下带动第三弹片134朝第一弹片132的方向移动,限位部125的侧壁与第二弹片133相抵以避免结合体131完全脱离通孔123,并最终使得两个限位件13的结合体131与底座外壳11的第一结合位1171处的结合孔1170结合。

请参阅图9,转轴组件20包括转轴壳体21、第一转轴结构22、第二转轴结构23及第三转轴结构24,第二转轴结构23与第三转轴结构24均部分地收容在转轴壳体21内,第一转轴结构22设置在转轴壳体21外。转轴组件20能够分别通过第一转轴结构22与第二转轴结构23相对夹子组件30转动,转轴组件20能够通过第三转轴结构24相对底座组件10转动。

转轴壳体21包括转轴上壳210与转轴下壳211,转轴上壳210与转轴下壳211能够拆卸地连接。在转轴上壳210与转轴下壳211连接后,转轴上壳210与转轴下壳2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14,容纳空间214可用于容置第二转轴结构23与第三转轴结构24。转轴上壳210的侧面设置由多个连接位217,连接位217位于容纳空间214内。连接位217可用于与转轴结构(第二转轴结构23与第三转轴结构24)连接。

转轴壳体21包括相背设置的凸起212与凸块213,凸起2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凸起212间隔设置,并且两个凸起212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215,第一容纳槽215可用于容纳第一转轴结构22与第二转轴结构23。凸起212开设有第一开孔218,第一开孔218连通容纳空间214与第一容纳槽215。凸块2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凸块213的两侧各形成一个第二容纳槽216,第二容纳槽216可用于容纳第三转轴结构24。凸块213开设有第二开孔219,第二开孔219连通容纳空间214与第二容纳槽216。

第一转轴结构22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定体220及第一转轴221,第一定体220及第一转轴221均位于第一容纳槽215内。

第二转轴结构2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二定体230及第二转轴231。第二定体230容置在容纳空间214内,第二定体230的一端固定在连接位217上,第二定体230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孔218外露。第二转轴231设置在第二定体230的远离连接位217的一端,第二转轴231位于第一容纳槽215内。第二转轴231与第一定体220连接,以带动第一定体220(或第一转轴结构22)相对第二定体230转动。其中,第一转轴221的轴线222与第二转轴231的轴线232相交或交叉,例如垂直相交。

第三转轴结构24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三定体240及第三转轴241。第三定体240容置在容纳空间214内,第三定体240的一端固定在连接位217上,第三定体240的另一端从第二开孔219外露。第三转轴241设置在第三定体240的远离连接位217的一端,第三转轴241位于第二容纳槽216内,第三转轴241通过与连接体115结合从而实现转轴组件20相对底座组件10转动,也即是说,转轴组件20能够相对底座组件10绕第三转轴241转动。其中,第三转轴241的轴线242与第二转轴231的轴线232平行。

请结合图10,夹子组件30包括夹子主体31及夹持部32。夹持部32分别位于夹子主体31的两端,夹持部32和夹子主体31共同围成夹持空间35,显示设备(图未示)能够通过夹持部32容置在夹持空间35内。夹子主体31的与夹持空间35相背的一侧可与第一转轴结构22的第一转轴221连接,以实现夹子组件30相对转轴组件20绕第一转轴221转动,以及夹子组件30相对转轴组件20绕第二转轴231转动。

其中,请结合图2,当夹子组件30相对转轴组件20绕第一转轴221的轴线222转动时,夹子组件30(或夹子主体31)所在的平面37与转轴组件20所在的平面25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并且夹子组件30(或夹子主体31)所在的平面37与底座组件10所在的平面16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当夹子组件30相对转轴组件20绕第二转轴231的轴线232转动时,夹子组件30(或夹子主体31)所在的平面37与转轴组件20所在的平面25的夹角大小相应发生改变,并且夹子组件30(或夹子主体31)所在的平面37与底座组件10所在的平面16的夹角大小相应发生改变。

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能够通过转轴组件20转动至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底座组件10收容在夹持空间35内(例如图3中遥控器支架100所处的状态),如此,在用户不需要使用遥控器支架100时,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相互贴合以使遥控器支架100尽可能地收拢起来,使得遥控器支架100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在第二状态下,底座组件10位于夹持空间35外(例如图2中遥控器支架100所处的状态),如此,在用户需要使用遥控器支架100时,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相互分离,以使遥控器支架100展开起来,用户可将显示设备安装在夹持空间35内,并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转动夹子组件30,以使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相对位置更有利于用户观看显示设备的内容以及不妨碍用户操控遥控器本体200(参见图1)。

请参阅图11及图12,夹子主体31开设有容纳孔311与容纳槽310,容纳孔311与容纳槽310连通。请结合图10,夹持部32包括前夹体320及后夹体321。后夹体321固定在夹子主体31的一端,前夹体320自夹子主体31外延伸并伸入容纳槽310内,前夹体320能够相对后夹体321移动以改变夹持空间35的大小。前夹体320包括相连接的前夹盖322及连接架323,前夹盖322固定在连接架323的一端,前夹盖322位于容纳槽310外,连接架323能够在容纳槽310内移动并带动前夹盖322移动从而改变夹持空间35的大小。

请结合图13,夹子组件30还包括驱动件33及控制结构34。连接架323包括连接架本体324、抵触部325及连接部326。抵触部325设置在连接架本体324的侧面,抵触部325可用于与控制结构34配合,使得控制结构34能够限定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相对夹子主体31移动的位置。连接部326设置在连接架本体324的与前夹盖322相背的一端,连接部326可用于与驱动件33配合。驱动件33容置在容纳槽310内且与连接部326结合,驱动件33能够驱动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在容纳槽310内移动。

控制结构34部分地收容在容纳槽310内,并且控制结构34通过容纳孔311外露于夹子主体31外。夹子主体31还包括柱体312,柱体312位于在容纳槽310内且设置在靠近容纳孔311的位置。控制结构34包括按键342、连杆340及弹性件341。按键342通过容纳孔311外露于夹子主体31外。连杆340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部343、转动部344及制动部345。驱动部343与弹性件341结合,弹性件341位于驱动部343的与容纳孔311相背的一侧。制动部345与抵触部325相互接触,并限制了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在容纳槽310内发生移动,其中,制动部345与抵触部325可以采用齿条结构进行相互配合。转动部344套设在柱体312上,转动部344能够绕柱体312转动,转动部344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驱动部343及制动部345运动。

驱动件33与控制结构34能够相互配合动作以能够驱动前夹体320移动以改变夹持空间35的大小。具体地,当用户自夹子主体31外朝容纳槽310内部的方向按压按键342时,按键342对驱动部343产生作用力使得驱动部343朝弹性件341的方向移动并挤压弹性件341;驱动部343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转动部344带动制动部345移动,使得制动部345朝远离抵触部325的方向移动;在制动部345与抵触部325相互分离后,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在驱动件33的作用下驱动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朝容纳槽310外移动,前夹盖322与后夹体321的相对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夹持空间35的范围或大小变大以容纳较大尺寸的显示设备(图未示)。

当夹持空间35的范围或大小合适时,用户可松开按键342,弹性件341能够在失去用户按压力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的长度,并使得驱动部343反向(或自弹性件341朝按键342的方向)移动并通过转动部344带动制动部345移动,使得制动部345朝抵触部325的方向移动;在制动部345与抵触部325相触后,由于驱动部343与按键342抵触,并且按键342限定了驱动部343朝容纳孔311外移动,从而使得制动部345能够限定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的移动,连接架本体324(或前夹体320)与夹子主体3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或者说,使得夹持空间35的范围(或大小)保持不变。

当用户更换更小尺寸的显示设备或不需要使用显示设备时,用户可用力推动前夹盖322朝容纳槽310的方向移动,在前夹盖322(或前夹体320)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架本体324的抵触部325将制动部345顶起,连接架本体324的连接部326挤压驱动件33。当夹持空间35的范围合适或前夹盖322与夹子主体31相抵时,控制结构34能够通过制动部345再次限定前夹体320的移动。

请结合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子组件30中与显示设备(图未示)相接触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硅胶垫36,例如,硅胶垫36可以设置在前夹盖322的朝向后夹体321的表面,硅胶垫36也可以设置在后夹体321的朝向前夹盖322的表面,硅胶垫36也可以设置在夹子主体31的朝向夹持空间35的表面。如此,通过设置硅胶垫36,有利于增大夹子组件30与显示设备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显示设备不容易从夹子组件30上脱落。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遥控器300及遥控器支架100中,底座组件10、转轴组件20和夹子组件30三者均能够相对转动,用户能够通过转轴组件20调整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相对位置,例如,在用户需要将显示设备(图未示)安装在遥控器支架100上时,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转动至第二状态以展开起来(例如图2中遥控器支架100所处的状态),此时,用户可将显示设备安装在夹子组件30上;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显示设备时,用户能够将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转动至第一状态以收拢起来(例如图3中遥控器支架100所处的状态),使得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位置相互紧凑以便于用户的携带。如此,夹子组件30与底座组件10的展开与收拢的过程并不需要用户频繁地组装与拆卸整个遥控器支架100,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遥控器支架100的便利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例子”、“具体例子”、或“一些例子”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例子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例子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例子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例子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