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6165发布日期:2020-04-14 19:5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材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具中,很多家具都是通过不同的木板材经过组装而成的,而不同木板材之间一般通过胶水粘结或者榫接来连接。通过胶水粘结而成的家具由于使用比较多的胶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从而导致了对家居环境的污染。而采用榫接方式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榫接方式做工麻烦,而且榫接在连接过程中也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发生断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810695807.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单侧连接型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件,的中间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横向连接件,的一个横向连接件为一个设置在中间连接件侧部的倒刺件,的倒刺件上设置有若干个倒刺形台阶。

上述连接件的不足之处在于,中间连接件是暴露在外的,这样就使得连接后的板材外形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板材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连接件隐藏固定在板材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板材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具有插接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长台状或长条状,所述插接柱位于主体的内侧部且沿主体的厚度方向延伸,主体的外侧部的宽度大于主体的内侧部的宽度。

本连接件用于连接两块相垂直的板材,使用时,在其中的一块板材的边沿上打插接孔,插接柱插接固定在插接孔内,从而连接件固定在该板材上,而另外一块板材的端部上需要开设与主体的形状相适应的连接槽,连接槽外侧的宽度小于内侧的宽度,连接槽的深度大于主体的厚度,连接件的主体呈长台状,当该主体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滑进连接槽后,主体与连接槽相配合,主体的外侧部的宽度大于主体的内侧部的宽度,连接槽外侧的宽度小于内侧的宽度,连接槽就限制了主体在厚度方向的移动,主体就固定在连接槽里面,这样就方便地实现了两个板材的固定,同时,连接槽的深度大于主体的厚度,这样的话主体就隐藏在连接槽内,插接柱隐藏在插接孔内,因此连接件的各部件分别隐藏在各板材中,使连接后的板材更加紧凑牢固,也更加美观。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具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环形且沿主体的厚度方向分布。该结构中,凹槽用于容纳板材的连接槽中的碎屑,防止因为碎屑而影响主体与连接槽的配合,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主体的侧面包括主面和端面,各凹槽呈环形,各凹槽在主体的主面上的部分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将主体插接进板材的连接槽的过程中,主体的移动方向与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即与主体的主面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该部分凹槽能够在主体进行插接时更好的将凹槽中的碎屑收集至凹槽中,更好的保证主体与板材连接的稳固性,呈环形的凹槽绕主体的主面围成一个环,因此主体的主面上均分布有能够容纳碎屑的凹槽,主体可以容纳更多碎屑,也更容易容纳碎屑。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主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平面且二者相平行,所述插接柱与主体的外侧面相垂直。该结构中,插接柱插接固定在一个板材上之后,主体的内侧面与该板材相贴靠,主体插接在另一个板材的连接槽中之后,主体的外侧面能够与连接槽的内侧面充分接触,提高连接的稳固性,插接柱与主体的外侧面相垂直,能够保证通过连接件相固定在两个板材相垂直。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主体的宽度沿主体的厚度方向从外至内逐渐增大,主体的两端部呈弧形。从厚度方向看,主体呈锥台状,主体从外至内逐渐增大,强度也相应的逐渐增大,主体端部呈弧形的结构,方便将主体插接进连接槽中,提高连接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插接柱的内端部具有凸沿,所述凸沿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主体的内侧部的一侧伸出,所述凸出部的外侧面为平面且与主体的内侧面相平齐。该结构中,主体插接在板材的连接槽中之后,凸出部的外侧面能够与板材的端面相抵靠,防止板材晃动,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插接柱为若干个,各插接柱上具有若干呈锥台状的倒刺,各倒刺的大端朝向主体,各倒刺沿对应插接柱的轴向分布。倒刺的大端朝向主体,能够防止插接柱从插接孔内脱离,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主体和插接柱均为塑料件且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连接件可以用注塑的方式一次加工而成,加工方便,一体式结构的连接件强度也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板材的连接件中,所述主体的主面的宽度是主体的内侧面的宽度的两倍以上。主体的主面的宽度至少比主体的外侧面的宽度大一倍,也就是说,主体的主面的宽度相对较大,该结构能够使主体的主面与连接槽的侧面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连接件连接方便快捷,且能够隐藏在板材中,使连接后的板材更加紧凑牢固,也更加美观。

2、本连接件的凹槽能够容纳板材的连接槽中的碎屑,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3、本连接件的主体的主面的宽度相对较大,该结构能够使主体与连接槽在侧面上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连接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1a插接柱;1a1凸沿;1a1a凸出部;1a2倒刺;1b凹槽;1c主面;1d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或2所示,本连接件包括主体1,主体1上具有插接柱1a,主体1呈长台状或长条状,插接柱1a位于主体1的内侧部且沿主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主体1的外侧部的宽度大于主体1的内侧部的宽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侧面上具有若干凹槽1b,凹槽1b呈环形且沿主体1的厚度方向分布。该结构中,凹槽1b用于容纳板材的连接槽中的碎屑,防止因为碎屑而影响主体1与连接槽的配合,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侧面包括主面1c和端面1d,凹槽1b呈环形,凹槽1b在主体1的主面1c上的部分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将主体1插接进板材的连接槽的过程中,主体1的移动方向与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即与主体1的主面1c上的凹槽1b的延伸方向一致,该部分凹槽1b能够在主体1进行插接时更好的将凹槽1b中的碎屑收集至凹槽1b中,更好的保证主体1与板材连接的稳固性,呈环形的凹槽1b绕主体1的主面1c围成一个环,因此主体1的主面1c上均分布有能够容纳碎屑的凹槽1b,主体1可以容纳更多碎屑,也更容易容纳碎屑。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平面且二者相平行,插接柱1a与主体1的平面相垂直。该结构中,插接柱1a插接固定在一个板材上之后,主体1的内侧面与该板材相贴靠,主体1插接在另一个板材的连接槽中之后,主体1的外侧面能够与连接槽的内侧面充分接触,提高连接的稳固性,插接柱1a与主体1的外侧面相垂直,能够保证通过连接件相固定在两个板材相垂直。

在如图1或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宽度沿主体1的厚度方向从外至内逐渐增大,主体1的两端部呈弧形。从厚度方向看,主体1呈锥台状,主体1从外至内逐渐增大,强度也相应的逐渐增大,主体1端部呈弧形的结构,方便将主体1插接进连接槽中,提高连接的方便性。

在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中,插接柱1a的底部具有凸沿1a1,凸沿1a1具有凸出部1a1a,凸出部1a1a从主体1的内侧部的一侧伸出,凸出部1a1a的外侧面为平面且与主体1的内侧面相平齐。该结构中,主体1插接在板材的连接槽中之后,凸出部1a1a的外侧面能够与板材的端面相抵靠,防止板材晃动,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插接柱1a为若干个,插接柱1a上具有若干呈锥台状的倒刺1a2,倒刺1a2的大端朝向主体1,倒刺1a2沿对应插接柱1a的轴向分布。倒刺1a2能够防止插接柱1a从插接孔内脱离,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主面1c的宽度是主体1的外侧面的宽度的两倍以上。主体1的主面1c的宽度至少比主体1的外侧面的宽度大一倍,也就是说,主体1的主面1c的宽度相对较大,该结构能够使主体1的主面1c与连接槽的侧面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强度。

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和插接柱1a均为塑料件且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连接件可以用注塑的方式一次加工而成,加工方便,一体式结构的连接件强度也更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