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热器的疏水阀阀笼以及逐级疏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046发布日期:2020-02-07 21:5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热器的疏水阀阀笼以及逐级疏水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阀门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加热器的疏水阀阀笼以及逐级疏水阀。



背景技术:

高低压加热器,是火电厂提高汽轮机热经济性的重要设备,是利用汽轮机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装置,用于提高电厂热效率和节省燃料,有利于机组安全运行。现有的高低加热器均采用表面式加热器,即冷水在管道内流道,而抽汽和疏水在管道外部流道,其工作原理是:从汽轮机来的温度较高的过热蒸汽,从加热器的蒸汽口进入,首先在过热蒸汽冷却段完成第一次热传递——利用蒸汽的过热度加热即将离开本段加热器的给水(凝结水),使给水(凝结水)出口温度进一步提高;随后蒸汽进入饱和段,在此进行第二次传热——加热蒸汽再次释放大量的潜热并凝结成饱和疏水,是加热器主要的传热区;饱和疏水聚集在设备下部,并在压差的作用下靠虹吸原理进入疏冷段,饱和疏水放热加热刚进入加热器的给水(凝结水),完成第三次传热,最后疏水成为过冷水经由疏水出口离开本体。

逐级疏水阀是汽轮机加热器合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安全部件,这是因为,若高低压加热器水位过高/过低运行,都会对其造成损坏,甚至威胁到汽轮机主机安全(汽轮机水冲击事故),因而需要通过逐级疏水阀来控制加热器内的水位,以避免发生汽轮机进水等事故。由于传统疏水阀阀笼上的疏水孔为等径设置,且在阀笼侧壁下端均匀布置,在加热器投入运行除气及机组低负荷阶段,加热器内凝结的疏水量较少甚至过少,此时需要疏水阀的开度保持较小,而等径疏水孔的设置易使得加热器内部水位波动较大,因此导致疏水阀的水位调节稳定性较差;此外,加热器在agc(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generationcontrol)工况下,负荷变化大且快,疏水量波动较大,也导致水位调节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加热器的疏水阀阀笼以及逐级疏水阀,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等孔径疏水阀阀笼所存在的水位调节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加热器的疏水阀阀笼,其包括圆筒状的笼体,所述笼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笼体的靠近第二开口一端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疏水孔,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疏水孔在所述笼体轴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且所述多个第一疏水孔的孔径随其与第二开口的距离变小而逐渐缩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用于加热器的逐级疏水阀,其包括阀体、阀盖、阀芯机构、阀座和阀杆,其中:所述阀芯机构和阀座均设置于阀体内部,所述阀杆从阀盖外部延伸至阀体内并与阀芯机构连接,所述逐级疏水阀还包括所述疏水阀阀笼,且所述疏水阀阀笼位于阀体内部,所述阀座安装于所述疏水阀阀笼的第二开口处,所述阀芯机构位于所述疏水阀阀笼内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所述逐级疏水阀投入运行初期和机组低负荷阶段,凝结水的水位较低且疏水量少,阀门开度即使较大,但由于阀笼侧壁的第一疏水孔为渐变式设置且越靠近阀座处第一疏水孔的孔径越小,因而可有效避免水位波动过大,保证水位调节的稳定性;同时,在负荷变化大且快的agc工况下,由于远离阀座处的第一疏水孔孔径逐渐变大,较小的阀门开度变化也可快速响应大流量的疏水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疏水阀阀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疏水阀阀笼的侧面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逐级疏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加热器的疏水阀阀笼10,包括圆筒状的笼体101,所述笼体1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所述笼体101的靠近第二开口103一端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疏水孔104,所述笼体101的靠近第一开口102一端的侧壁还设有平衡孔105,其中:

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第一疏水孔104在所述笼体101轴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且所述多个第一疏水孔104的孔径随其与第二开口103的距离变小而逐渐缩小,;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一疏水孔104均匀分成若干组,且各组第一疏水孔104绕所述笼体101的中心轴呈均匀圆周分布,且每组所述第一疏水孔104所包含的多个第一疏水孔104还在所述笼体101径向上相互错开布置,使得每组所述第一疏水孔104在笼体101侧壁呈螺旋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疏水孔104为六组,且各组第一疏水孔104在所述笼体101的侧壁上依次间隔60°地圆周分布,每组所述第一疏水孔104的数量为10个;

所述笼体101的侧壁还设有多个第二疏水孔106,且多个第二疏水孔106与第二开口103的距离均大于第一疏水孔104与第二开口103的距离,具体地,所述第二疏水孔106也为六组且每组为三个,每组第二疏水孔106位于相邻两组第一疏水孔104之间,以用于在不增加单个第一疏水孔104面积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大笼体101中部的疏水面积,便于对大流量凝结水起到进一步加快响应的效果,避免水位过高而无法及时释放而导致凝结水;

所述笼体101的靠近第二开口103一端的侧壁还设有多个第三疏水孔107,所述第三疏水孔107与第二开口103的距离小于第一疏水孔104与第二开口103的距离,且第三疏水孔107的孔径大于最小第一疏水孔104的孔径并小于最大第一疏水孔104的孔径;具体地,所述第三疏水孔107为留个,并分别设置在每组第一疏水孔104的延长线上,用于满足阀门在较小开度时的疏水速度,以避免水位过低而阀门开度较大所引起的汽水共流和有效疏水量减少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用于加热器的逐级疏水阀,如图3所示,其包括阀体20、阀盖30、阀芯机构、阀座40、阀杆50和所述疏水阀阀笼10,其中,所述阀体20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疏水阀阀笼10的阀腔201以及分别与阀腔201连通的进水流道202和出水流道203,所述阀盖30安装在阀体20外部并用于对阀腔201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阀座40安装在阀腔201的靠近出水流道203处,所述阀芯机构和阀座40均设置于阀体20内部,所述阀杆50从阀盖30外部延伸至阀体20内并与阀芯机构连接,且所述疏水阀阀笼10位于阀腔201内且其第二开口103与阀座40相配合,所述阀芯机构位于所述疏水阀阀笼10内部,所述阀芯机构包括阀瓣60和安装在阀瓣60内的预启阀70,具体地,所述阀瓣60中心开有用于安装预启阀70并供介质通过的通孔601,所述预启阀70通过锁紧件80限位在所述通孔601内,所述阀杆50的下端穿过锁紧件80并与所述预启阀70连接。如图3所示,在当外部的执行机构通过阀杆50驱动阀瓣60运动之前,会先带动预启阀70运动,从而使得少量介质如凝结水经平衡孔105和通孔601进入出水流道203,从而实现阀瓣60两侧的压力平衡;之后执行机构继续工作,即可通过阀杆50带动阀瓣60运动,进而通过第三疏水孔107、第一疏水孔104和第二疏水孔106实现进水流道202和出水流道203的导通。由于靠近阀座40处的第一疏水孔104孔径较小,因而在凝结水的水位较低且疏水量少时,即使阀瓣60开度较大,也可有效避免水位波动过大;当凝结水的水位较高时,阀瓣60移动到第二疏水孔106上方,使得所有疏水孔均开启,此时可对大流量的疏水量快速响应,避免凝结水回流导致汽轮机水冲击事故的发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