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9098发布日期:2020-09-04 14:0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门。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生产工厂或是家居生活中,管道运输都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尤其是在工厂中,经常利用管道来输送气体和液体,为了实现自动化,现在很多场合已经使用自动阀门代替普通阀门,但是自动阀门的执行器价格高昂,因此亟需一种价格合理、能够自动开关,且具有多个开合度的阀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价格合理且能够实现自动化开关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阀门,包括阀门本体、齿轮和气缸,所述阀门本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开闭的开关轴,所述开关轴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包括中心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气缸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腔体连通的中心腔体通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于所述中心腔体的两侧,所述中心腔体和第一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中心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中心腔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条形齿和第二条形齿,所述第一条形齿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条形齿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也位于所述中心腔体内,且同时与所述第一条形齿和第二条形齿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心腔体通气孔靠近所述齿轮设置,且所述中心腔体通气孔上设置有中心腔体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孔也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外侧设置;

所述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或者,

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共同连接与第二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中心腔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气缸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第四通气孔与所述第四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之间,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间固定设置有分割壁,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上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第三腔体和第一腔体之间的分割壁,并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通气孔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四腔体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的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自由端的末端与所述第四通气孔的内侧相平齐;或者,所述自由端的末端超过所述第四通气孔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伸出所述气缸的外部,并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调节螺栓可以调节伸入第四腔体的限位杆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中心腔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五腔体和第六腔体,所述第五腔体和所述第六腔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相同,所述气缸上还设置有第五通气孔和第六通气孔,所述第五通气孔与所述第五腔体相连通,所述第六通气孔与所述第六腔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五通气孔同时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通气孔与所述第六通气孔同时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或者,

所述第三通气孔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通气孔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通气孔连接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六通气孔连接有第六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活塞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四通气孔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使用具有多个腔体的气缸来控制阀门,使阀门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由于气缸具有多个腔体,可以通过控制通气量,从而实现多个开合度。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阀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阀门开45°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阀门开90°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阀门,包括阀门本体2、齿轮3和气缸1,阀门本体2上设置有控制阀门开闭的开关轴21,开关轴21与齿轮3固定连接,通过转动开关轴21从而实现对阀门本体2开闭的控制。气缸1包括中心腔体10、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气缸1上设置有与中心腔体10连通的中心腔体10通气孔、与第一腔体11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与第二腔体12连通的第二通气孔。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位于中心腔体10的两侧,中心腔体10和第一腔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塞103,中心腔体10和第二腔体12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塞104,通过改变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中心腔体10中的气压,从而改变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的位置。中心腔体10内还设置有第一条形齿101和第二条形齿102,第一条形齿101与第一活塞103固定连接,第二条形齿102与第二活塞104固定连接,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带动第一条形齿101和第二条形齿102移动。齿轮3也位于中心腔体10内,且同时与第一条形齿101和第二条形齿102啮合连接,第一条形齿101和第二条形齿102移动带动齿轮3转动,齿轮3转动带动开关轴21转动,进而实现阀门的自动开闭。

在优选实施例中,中心腔体10通气孔靠近齿轮3设置,避免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移动时越过中心腔体10通气孔。中心腔体10通气孔上设置有中心腔体电磁阀100,通过电磁阀实现自动控制中心腔体10内的气压。

参考图1-3,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靠近第一腔体11的外侧设置,第二通气孔也靠近第二腔体12的外侧设置;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0,第二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20,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的气压分别控制。参考图4,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靠近第一腔体11的外侧设置,第二通气孔也靠近第二腔体12的外侧设置(本申请文件中的内侧都是指靠近齿轮的一侧,外侧都是指远离齿轮的一侧);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共同连接与第二电磁阀120,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的气压都通过第二电磁阀120控制,使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的气压更容易达到平衡。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与中心腔体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腔体13和第四腔体14,气缸1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与第三腔体13相连通,第四通气孔与第四腔体14相连通,第三腔体13位于第一腔体11和第四腔体14之间,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13之间固定设置有分割壁,第三腔体13和第四腔体14之间设置有第三活塞131,第三活塞131上固定有活塞杆132,活塞杆132贯穿第三腔体13和第一腔体11之间的分割壁111,并伸入第一腔体11内。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30,第四通气孔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40,第三腔体13和第四腔体14内的气压分别控制。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四腔体14内设置有限位杆141,限位杆141的一端固定于第四腔体14的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的末端与第四通气孔的内侧相平齐。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四腔体14内设置有限位杆141,限位杆141的一端固定于第四腔体14的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的末端超过第四通气孔的内侧。限位杆141用来防止第三活塞131移动范围超过第四通气孔的位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杆141伸出气缸1的外部,并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调节螺栓可以调节伸入第四腔体14的限位杆的长度,可以控制阀门打开的最大开合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2与中心腔体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五腔体15和第六腔体16,第五腔体15和第六腔体16的结构与第三腔体13和第四腔体14相同,气缸1上还设置有第五通气孔和第六通气孔,第五通气孔与第五腔体15相连通,第六通气孔与第六腔体16相连通,第五腔体15内设置有第四活塞,第四活塞上设置有活塞噶,第六腔体16内也设置有限位杆。气缸1以齿轮3为中心对称,使第一条形齿101和第二条形齿102对齿轮3施加的力相同,方向相反,使该阀门的磨损更慢,使用寿命更长。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通气孔与第五通气孔同时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30,第三电磁阀130同时控制第三腔体13和第五腔体15,第四通气孔与第六通气孔同时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40,第四电磁阀140同时控制第四腔体14和第六腔体16。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三通气孔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30,第四通气孔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40,第五通气孔连接有第五电磁阀150,第六通气孔连接有第六电磁阀160,第三腔体13、第四腔体14、第五腔体15和第六腔体16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池阀控制。

在优选实施例中,活塞杆132的长度与第三活塞131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之间的距离。

运行过程:参考图1,向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充气,中心腔体10排气,且第三腔体13和第五腔体15充气,第四腔体14和第六腔体16排气,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13内的压力大于中心腔体10内的压力,推动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向齿轮3的方向靠近,从而带动齿轮3关闭。参考图2,向中心腔体10充气,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排气,同时向第四腔体14和第六腔体16充气,第三腔体13和第五腔体15排气,中心腔体10内的气压大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的气压,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向远离齿轮3的方向移动,同时,第四腔体14和第六腔体16内的气压大于第三腔体13和第五腔体15内的气压,推动第三活塞131和第四活塞151带动活塞杆132向齿轮3的方向移动,起到限定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位置的作用,使齿轮3转动45°。参考图3,向中心腔体10充气,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排气,同时第三腔体13和第五腔体15充气,第四腔体14和第六腔体16排气,中心腔体10内气压大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的气压,使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向远离齿轮3的方向移动,第三腔体13和第五腔体15内大于第四腔体14和第六腔体16内的气压,使第三活塞131和第四活塞151向远离齿轮3的方向移动,并停在限位杆141的位置,使第一活塞103和第二活塞104带动齿轮3转动90°。

本实用新型使用具有多个腔体的气缸来控制阀门,使阀门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由于气缸具有多个腔体,可以通过控制通气量,从而实现多个开合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