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及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434发布日期:2020-04-24 21:07阅读:2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及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及拖拉机。



背景技术:

目前,拖拉机离合器的应用主要有单作用离合器、联动双作用离合器以及独立双作用离合器;随着农艺发展的不断提升,单作用离合器、联动双作用离合器在携带机具类型及操控形式上均不足以适应现实需求,独立双作用离合器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单作用离合器及联动双作用离合器。

然而,现有独立双作用离合器使用中出现的分离不彻底导致的离合器早期磨损,给使用增加了困难,对维修增加了成本,对农业季节性耕种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现有的独立双作用离合器,从数量上增加控制结构,实现了一个控制手柄一次操纵达到控制目的,但结构相对复杂,不能解决操纵过程中出现的分离不彻底问题,易造成分离不完全,半分离状态下给副离合器使用带来风险。

基于上述离合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及拖拉机,旨在解决现有拖拉机副离合器结构复杂、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包括手柄本体、按钮总成、连杆机构、锁定机构、上拉杆以及手柄焊支座;锁定机构固定设置于手柄焊支座上;手柄本体的底部与锁定机构可转动连接;上拉杆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手柄本体上;上拉杆可随所述手柄本体顺时针转动而向上运动,从而使离合器分离;上拉杆可随手柄本体逆时针转动而向下运动,从而使离合器结合;按钮总成可伸缩设置于手柄本体的顶部;连杆机构可弹性伸缩设置于手柄本体的内部,连杆机构一端与按钮总成连接,连杆机构另一端通过锁合机构与锁定机构进行锁紧或分离。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包括回位弹簧和顶杆,顶杆的顶部与按钮总成固定连接,回位弹簧套接于顶杆上,回位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可使顶杆上的按钮总成复位。

进一步地,顶杆的底部折弯形成有卡钩,锁合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手柄本体上,顶杆通过卡钩与锁合机构活动连接;顶杆通过卡钩带动锁合机构转动从而使手柄本体锁紧或分离。

进一步地,卡钩为圆弧状沟槽;锁合机构为棘爪;棘爪通过棘爪销轴柄可转动设置于手柄本体上,棘爪的一端卡紧在圆弧状沟槽内;锁定机构为锁定齿板,锁定齿板上设有齿槽;圆弧状沟槽卡紧在棘爪内;卡钩通过带动棘爪转动,从而使棘爪卡紧在齿槽内或与齿槽脱离。

进一步地,在手柄本体顺时针转动时,通过下压按钮总成使圆弧状沟槽带动棘爪转动卡紧在齿槽内,从而使手柄本体固定;和/或,在手柄本体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下压按钮总成使圆弧状沟槽带动棘爪从齿槽内脱离,从而使手柄本体解除固定复位。

进一步地,锁定齿板上外凸出设有弧形条,齿槽设置于弧形条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手柄本体通过锁定板销轴与锁定齿板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齿槽包括两个或三个。

进一步地,弧形条与锁定齿板的本体之间形成有弧形槽;上拉杆与手柄本体的连接点位于弧形槽处;手柄本体在绕锁定齿板转动过程中,上拉杆与手柄本体的连接点沿弧形槽运动。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拖拉机,包括副离合器手柄结构,所述副离合器手柄结构为上述所述的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应用于拖拉机离合器的结合控制上,能实现动力输出轴的独立控制,能满足不同农艺情况下对动力输出轴的使用要求,简化操纵控制结构,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定齿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按钮总成;2-回位弹簧;3-顶杆;4-棘爪;5-锁定齿板;51、弧形条;52、齿槽;53、弧形槽;6-手柄焊支座;7-上拉杆;8-手柄本体;9-锁定板销轴;10-棘爪销轴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包括手柄本体8、按钮总成1、连杆机构、锁定机构、上拉杆7以及手柄焊支座6;其中,锁定机构固定设置于手柄焊支座6上;手柄本体8的底部与锁定机构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手柄本体8可绕锁定机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上拉杆7的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手柄本体8上,并且上拉杆7可随手柄本体8顺时针转动而向上运动,从而使离合器分离;或者,上拉杆7可随手柄本体8逆时针转动而向下运动,从而使离合器结合;进一步地,按钮总成1可伸缩设置于手柄本体8的顶部;连杆机构可弹性伸缩设置于手柄本体8的内部,并且连杆机构一端与按钮总成1固定连接,连杆机构另一端通过锁合机构与锁定机构进行锁紧或分离;具体为,当手柄本体8顺时针旋转到锁紧位置时,通过按压按钮总成1使得连杆机构另一端通过锁合机构与锁定机构进行锁紧,此时手柄本体8属于锁紧状态,即离合器分离;当手柄本体8逆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时,通过按压按钮总成1使得连杆机构另一端通过锁合机构与锁定机构进行分离,此时手柄本体8属于解锁状态,即离合器结合状态;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更加简单,且方便操作,能够解决现有拖拉机副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回位弹簧2和顶杆3,按钮总成1套接在手柄本体8上;其中,顶杆2的顶部与按钮总成1固定连接,回位弹簧2套接于顶杆3上,回位弹簧2在自然状态下可使顶杆3上的按钮总成1复位;具体地,回位弹簧2在自然伸开状态时,按钮总成1处于顶开的状态,此时顶杆3与锁合机构之间没有联动,即顶杆3与锁合机构之间保持原来状态;当按压按钮总成1,使得顶杆3与锁合机构之间形成联动,使得锁合机构和锁定机构之间发生锁紧或分离。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顶杆3的底部折弯形成有卡钩;锁合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手柄本体8上,从而实现解锁或分离;进一步地,顶杆3通过卡钩与锁合机构活动连接,这样使得顶杆3可通过卡钩带动锁合机构转动从而使手柄本体锁紧或分离;具体地,锁合机构为棘爪4,当顶杆3通过卡钩带动棘爪4转动从而卡紧在锁定机构上,从而使手柄本体8锁紧,离合器分离;当顶杆3通过卡钩带动棘爪4转动从而使棘爪4脱离锁定机构,手柄本体8复位,离合器分离。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卡钩为圆弧状沟槽;锁合机构为棘爪4,棘爪4通过棘爪销轴柄10可转动设置于手柄本体8上,棘爪4的一端卡紧在圆弧状沟槽内,并可随圆弧状沟槽转动;锁定机构为锁定齿板5,锁定齿板5上设有齿槽52,这样设计,使得卡钩可通过带动棘爪4一端转动,从而使棘爪4另一端可卡紧在齿槽52内或与齿槽52脱离;具体地,采用上述方案,在手柄本体8顺时针转动时,通过下压按钮总成1使圆弧状沟槽带动棘爪4转动卡紧在齿槽52内,从而使手柄本体8固定,离合器分离;进一步地,在手柄本体8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下压按钮总成1使圆弧状沟槽带动棘爪4从齿槽52内脱离,从而使手柄本体8解除固定复位,离合器结合。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齿板5上外凸出设有弧形条51,齿槽52设置于弧形条51外侧面上;进一步地,该齿槽52包括两个或三个;锁定齿板上的弧形条51设有两个或三个齿槽52,是根据离合器结构调整难易程度设定的,结合适当的调整离合器初始分离空行程,完全可以实现离合彻底分离;具体地,在齿槽52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运动分析,将齿槽52的数量设计为两个(或三个)齿槽,两个齿槽52行程在副离合器手柄分离位置对应的公差范围内,杜绝了因棘爪4停留在原状态锁定齿板5其它齿槽时的离合器半分离状态,通过对副离合操纵手柄锁定齿板5结构的调整,实现副离合完全分离,减少因分离不彻底导致的离合器摩擦片损坏等故障;在拖拉机实际运行中,离合分离压爪与分离轴承间隙调整为a~d,根据离合器分离行程要求,在b~c值范围内离合器都可实现完全分离,此时可得出离合器分离时理论上手柄转动的角度e~f,根据e~f值,定制锁定齿板的齿槽位置,数量为2~3,按照上述进行调整,即可实现离合的彻底分离。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本体8通过锁定板销轴9与锁定齿板5可转动连接,具体为手柄本体8通过锁定板销轴9与锁定齿板5铰接;进一步地,弧形条51与锁定齿板5的本体之间形成有弧形槽53,弧形槽53可以给上拉杆7的运动提供避让空间;具体为,上拉杆7与手柄本体8的连接点位于弧形槽53处,这样设计,在手柄本体8在绕锁定齿板5转动过程中,上拉杆7与手柄本体8的连接点可沿弧形槽运动,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相应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拖拉机,包括副离合器手柄结构,所述副离合器手柄结构为上述所述的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锁定齿板上的齿槽进行改进,取消最小分离位置以下对应齿槽,通过控制棘爪停留在锁定齿板相应齿槽的位置,从根本上解决离合器半分离状态;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操纵机构基础上做出改进,从根本上解决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导致的离合器早期磨损,提高独立双作用离合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拉机副离合器手柄结构,应用于拖拉机离合器的结合控制上,能实现动力输出轴的独立控制,能满足不同农艺情况下对动力输出轴的使用要求,简化操纵控制结构,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