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3590发布日期:2020-03-31 17:1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波纹管。



背景技术:

波纹管,是一种外壁具有环形槽和内壁光滑的新型管材,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老化及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性能,目前在地下预埋工程中广泛使用。

传统的波纹管,其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热熔或者在连接处涂抹防水胶,然后再在接缝处进行焊接处理。可是,经过热熔后的波纹管一旦拆开后,波纹管的连接处就无法再次热熔焊接(因为二次热熔的连接强度无法达标),因而导致需要更换整根波纹管,导致无法降低使用成本。

鉴于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530799u公开了一种波纹管的连接件,包括连接体,连接体上设有一个供波纹管横向穿过的通腔,通腔的侧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环形橡胶密封圈;通腔的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波纹管的波纹凸起的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位于环形凹槽的左右两侧;连接体为沿通腔的中轴线剖分成的两个半连接块,两个半连接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但是上述波纹管连接件仅具有连接功能,在水流过相邻管体之间时,无法减少水流中的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波纹管,具有在水流通过相邻管体时,减少水流中的杂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波纹管,包括管体以及用于连接管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埋于地下的连接管、一端一体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端且另一端位于地面的支撑板,所述连接管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管体,所述支撑板竖直向下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上端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外壁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抵接,所述连接板下端还设置有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连接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的两端均可连接一管体并埋于地下,因此连接管可将两管体连接并连通。竖直向下开设的插槽可插接一连接板,且插槽的下端与连接管的上端连通。因此插入插槽的连接板可伸入连接管内并与连接管的内壁抵接。设置在连接板下端且位于连接管内的过滤网可对通过管体以及连接管的水流进行过滤。具有在水流通过相邻管体时,减少水流中的杂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下端开设有一供所述过滤网插接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安置槽的槽口处还插接有一封板,所述封板一端与所述过滤网抵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安置槽的开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插接于安置槽内即可将过滤网固定在连接板的下端。安置槽两侧开设的通孔一方面可使过滤网的两侧露出安置槽内,另一方面可确保水流顺利通过。封板的设置一方面可确保过滤网安装在安置槽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加强连接板与连接管直接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外壁均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插槽内壁设置供所述橡胶条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插入插槽的过程中,设置在连接板两侧的橡胶条可卡入设置在插槽内壁两侧卡槽内。因此一方面可加强连接板与插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加强连接板与插槽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连接管内壁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柱插接的定位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插入插槽,设置在连接板底部的定位柱可插接于开设在连接管内壁的定位盲孔上。一方面可方便将连接板的下端定位在连接管内;另一方面可加强连接板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端面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过滤网,或检查水流的水质时可通过连接板上端面的把手将连接板拉出,方便连接板的装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插接于连接管的两端,所述连接管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管体的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体可插接在连接管的两端并用卡箍加强固定。插接与卡箍的固定方式简单快捷,方便管体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箍内壁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箍卡紧连接管以及管体时,设置在卡箍内壁的橡胶层也会被压紧;橡胶层的设置可增大卡箍与连接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卡箍与连接管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强卡箍的固定效果,从而使得连接管与管体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两端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卡箍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两端周向设置的若干凹槽可增大连接管的形变能力,使得卡箍在卡紧时连接管的两端形变更容易从而使连接管与管体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两端内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管体插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体插入连接管时,管体插入连接管的一端会被定位槽顶住从而无法再插入。因此定位槽的设置可使方便确定管体插入连接管的距离,确保管体的连接一端位于卡箍卡紧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插入连接管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环槽,所述连接管两端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环槽配合的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体插入连接管的过程中,设置在连接管外壁的密封环可渐渐卡入与密封环配合的环槽内。因此一方面可加强管体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可增加管体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水流经连接在连接管一端的管体进入连接管,在流经连接管时,设置在连接板下端且位于连接管内的过滤网可对通过管体以及连接管的水流进行过滤。具有在水流通过相邻管体时,减少水流中的杂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波纹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波纹管的局部爆炸图,为展现管体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

图3为波纹管的局部剖视图,为展现连接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

图4为连接件的整体剖视图,为展现连接件的内部结构;

图5位连接板的爆炸示意图,为展现连接板的结构以及过滤网的安装方式。

图中:1、管体;2、连接件;3、连接管;4、支撑板;5、定位槽;6、环槽;7、密封环;8、卡箍;9、橡胶层;10、凹槽;11、插槽;12、连接板;13、橡胶条;14、卡槽;15、定位柱;16、定位盲孔;17、安置槽;18、过滤网;19、通孔;20、封板;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波纹管,包括管体1以及用于连接管体1的连接件2。连接件2包括连接管3以及支撑板4。

参见图1和图2,连接管3埋于地下,且连接管3的两端均插接有一管体1。在连接管3两端内壁设置有定位槽5,可方便定位管体1插入连接管3的距离。管体1插入连接管3的一端设置有环槽6,且环槽6开设在管体1的外壁,连接管3两端的内壁设置有与环槽6配合的密封环7。在管体1插入连接管3的过程中,密封环7可卡接与环槽6内,以此增加管体1与连接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密封性。

管体1插接定位于连接管3后,可通过设置在连接管3两端的卡箍8加强管体1与连接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卡箍8的内壁还设置有一层橡胶层9。另外连接管3两端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10,可增加连接管3的形变能力。以此当卡箍8卡接在连接管3位于凹槽10处时,连接管3可进一步形变将管体1卡紧,从而增加连接管3与管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3和图4,支撑板4下端一体设置在连接管3上端,支撑板4的上端位于地面。支撑板4开设有一插槽11,且插槽11与连接管3的上端连通。在插槽11内插接有一连接板12,且连接板12的底部与连接管3的内壁抵接。

参见图4和图5,连接板12呈“u”型,且连接板12的侧壁设置有橡胶条13,插槽11的内壁设置有供橡胶条13卡入的卡槽14。以此可增加连接板12与插槽11的密封性。另外在连接板12底部设置有定位柱15,连接管3下端的内壁开设有供定位柱15插接的定位盲孔16。在将连接板12插接于插槽11后,定位柱15可插接在定位盲孔16内从而增加连接板12与连接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

继续参见图4和图,在连接板12下端开设有一安置槽17,在安置槽17内插接有一过滤网18。安置槽17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9。一方面可使过滤网18的两侧露出安置槽17,另一方面可确保水流顺利通过连接管3。在安置槽17的槽口处还插接有一封板20,封板20的一端与过滤网18抵接,另一端位于安置槽17的开口处。以此,一方面可确保过滤网18安装在安置槽17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加强连接板12与连接管3之间的密封性。在连接板12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方便装、卸连接板12的把手2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两根管体1分别插接在连接管3的两端。管体1插入连接管3的一端抵接在定位槽5上,且连接管3上的密封环7卡入开设在管体1外壁的环槽6内。之后将卡箍8固定在连接管3位于凹槽10处。在卡箍8卡紧的过程中,设置在卡箍8内的橡胶层9被压紧,同时连接管3发生形变对管体1进行挤压,从而使管体1与连接管3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将过滤网18插接在安置槽17内,并用封板20将安置槽17的槽口封住。接下来可用手作用在连接板12上端面的把手21上将连接板12插接在插槽11内。设置在连接板12侧壁的橡胶条13则卡入设置在支撑板4内壁的卡槽14内。同时设置在连接板12下端的定位柱15则插入设置在连接管3下端内壁的定位盲孔16内。安置槽17的两侧开设有通孔19,因此过滤网18的两侧便露出在连接管3内。可对通过相邻管体1以及连接管3的水流进行过滤,减少水流中的杂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