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6662发布日期:2020-04-24 21:25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油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油站。



背景技术:

风机、电机等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润滑,进而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设备维护厂家会对需要润滑的设备配置稀油站,稀油站能够将润滑油输送到设备的摩擦部分,从而起到减少磨损的作用及冷却的作用,最终能够保证设备的连续长时间运行。稀油站通常用于对冶金、矿业、水泥生产等领域中的大型设备实施润滑的集中润滑系统,稀油站通常安装在设备附近的地坑中。

目前的稀油站通常包括两台并联的工作油泵,两个工作油泵一备一用,处于工作状态的工作油泵与油箱连通,从而将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走。两个工作油泵的出口均设置有油泵逆止阀,工作油泵输送的润滑油经过油泵逆止阀后会依次经过过滤器和冷却器,最终被输送到需要润滑的设备的各润滑部分,发挥润滑作用的润滑油会最终汇集到回油管之后回流到油箱中,以备下一循环的重复利用。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稀油站的系统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备用的工作油泵启动,进而辅助输送润滑油直至系统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值。当工作一段时间后,系统压力低于第二预设值,则稀油站的报警器则发出压力过低的报警信号,最终延时停运被润滑设备。

目前的稀油站中设置两台工作油泵,而且只在两台工作油泵的出口设置油泵逆止阀,如果其中一台工作油泵逆止阀出现故障而需要维修时,由于两台工作油泵的并联关系,另一台工作油泵也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导致整个稀油站无法运行,这严重影响润滑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稀油站,以解决目前的稀油站在油泵逆止阀维修时需要稀油站整体停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稀油站,用于对被润滑设备润滑,包括油箱、两个工作油泵、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及回油装置,两个所述工作油泵的入口均与所述油箱连通,两个所述工作油泵并联,且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依次连接在两个所述工作油泵的出口方向,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被润滑设备的润滑空间连通,且向所述润滑空间中输送润滑油,所述回油装置回收经过所述被润滑设备的所述润滑油,且所述回油装置与所述油箱连通,其中,

所述过滤装置与两个所述工作油泵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管和第一汇流管,两个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工作油泵的出口上,两个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汇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汇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支管上在远离所述工作油泵的出口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泵逆止阀和第一开关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各所述工作油泵的出口与所述油泵逆止阀之间均连接有空气排空管,所述空气排空管与相对应的所述工作油泵并联,各所述空气排空管与所述油箱连通,各所述空气排空管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为手动开关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两个并联的过滤子装置,两个所述过滤子装置并联在所述第一汇流管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两个所述过滤子装置的入口并联处及出口并联处均设置有第一切换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个并联的冷却子装置,两个所述冷却子装置并联在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被润滑设备之间,两个所述冷却子装置的入口并联处和出口并联处均设置有第二切换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还包括第一旁路管道,所述第一旁路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旁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被润滑设备之间,所述第一旁路管道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还包括第二旁路管道,所述第二旁路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被润滑设备的润滑油入口,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旁路管道设置有第四开关阀。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所述油箱包括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供油腔与所述回油腔相互隔离,所述回油腔通过回油孔与所述供油腔连通,所述回油孔设置有回油滤网,所述回油装置与所述回油腔连通。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所述供油腔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油箱内的所述润滑油进行加热。

优选的,上述稀油站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和两个所述工作油泵设置在所述油箱的一端,所述回油腔设置在所述油箱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稀油站在具体的维修过程中,若油泵逆止阀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可以将相应的第一开关阀关闭,从而将相应的第一支管阻断,最终能够确保处于工作状态的工作油泵工作时不会将润滑油泵入到正在维修的油泵逆止阀所在的第一支管,从而能够避免整个稀油站的停机,这无疑能够解决其中一个油泵逆止阀维修时需要整个稀油站停运的问题,从而能够降低对稀油站润滑工作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稀油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油箱、110-供油腔、120-回油腔、130-回油滤网、

200-工作油泵、

300-过滤装置、310-过滤子装置、320-第一切换阀、

400-冷却装置、410-冷却子装置、420-第二切换阀、430-第一旁路管道、440-第三开关阀、

500-回油装置、

600-被润滑设备、

700-第一管路组件、710-第一支管、720-第一汇流管、730-油泵逆止阀、740-第一开关阀、750-空气排空管、760-第二开关阀、

800-第二旁路管道、810-第四开关阀、

900-电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稀油站,所公开的稀油站用于对被润滑设备600进行润滑,被润滑设备600可以为风机、电机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被润滑设备600的具体种类。

所公开的稀油站包括油箱100、两个工作油泵200、过滤装置300、冷却装置400和回油装置500。

油箱100用于盛放润滑油,油箱100通常体积较大,盛放的润滑油量较多,有利于润滑油的稳定供应。两个工作油泵200的入口均与油箱100连通,从而在工作时从油箱100内泵油。

两个工作油泵200并联,两个工作油泵200通常采用一备一用的工作模式,即当一个工作油泵200处于工作状态,另一个工作油泵200处于备用状态,从而避免每台工作油泵200过长时间的运转。

过滤装置300和冷却装置400依次连接在两个工作油泵200的出口方向,过滤装置300与被润滑设备600的润滑空间连通、且向被润滑设备600的润滑空间中输送润滑油,达到对被润滑设备600润滑的目的。

过滤装置300能够对润滑油实施过滤,从而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被润滑设备600,也就能避免对被润滑设备600产生损害。

冷却装置400对经过过滤的润滑油实施冷却,从而能够使得润滑油以较低的温度被输送到被润滑设备600,此种情况下,润滑油在确保润滑功能的前提下,还能够发挥对被润滑设备600更好的冷却作用。

回油装置500用于回收经过被润滑设备600的润滑油,回油装置500与油箱100连通,从而将回收的润滑油导入油箱100中。回油装置500通常包括成组的管路,回油装置500对被润滑设备600的各个润滑空间中的润滑油实施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装置300与两个工作油泵200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组件700,第一管路组件700包括两个第一支管710和第一汇流管720,两个第一支管71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工作油泵200的出口上。两个第一支管710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汇流管720的一端连通,第一汇流管720的另一端与过滤装置300连通。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各工作油泵200可以通过与各自配合的第一支管710向第一汇流管720中泵入润滑油,润滑油会通过第一汇流管720进入到过滤装置300中。

两个第一支管710上在远离工作油泵200的出口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泵逆止阀730和第一开关阀740。油泵逆止阀730实质为单向阀,能够避免润滑油的回流。第一开关阀740能够实现第一支管710的阻断及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稀油站在具体的维修过程中,若油泵逆止阀730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可以将相应的第一开关阀740关闭,从而将相应的第一支管710阻断,最终能够确保处于工作状态的工作油泵200工作时不会将润滑油泵入到正在维修的油泵逆止阀730所在的第一支管710,从而能够避免整个稀油站的停机,这无疑能够解决其中一个油泵逆止阀730维修时需要整个稀油站停运的问题,从而能够降低对稀油站润滑工作的影响。

第一开关阀740可以为电磁阀,但是电磁阀通常价格较为昂贵,而且通常情况下,油泵逆止阀730的维修较少,因此第一开关阀740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开通状态,日常工作中对第一开关阀740的操控较少,因此,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开关阀740可以为手动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稀油站在切换工作油泵200的工作状态时,处于备用状态的工作油泵200启动后会出现无法泵油的情况,经过检测,此种状况是由于工作油泵200内的空气无法将油泵逆止阀730顶开,导致工作油泵200出现空转。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各工作油泵200的出口与油泵逆止阀730之间均可以连接有空气排空管750,空气排空管750与相对应的工作油泵200并联,各空气排空管750与油箱100连通,各空气排空管750设置有第二开关阀760。此种情况下,在启动备用状态的工作油泵200时,可以先将第二开关阀760打开,工作油泵200将残留的空气通过空气排空管750排放到油箱100之内,然后将第二开关阀760关闭,进而使得被启动的工作油泵200将润滑油经过油泵逆止阀730而泵入到第一支管710中。

如上文所述,过滤装置300用于对润滑油实施过滤,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过滤装置300可以包括两个并联的过滤子装置310,两个过滤子装置310并联在第一汇流管720与冷却装置400之间,两个过滤子装置310的入口并联处及出口并联处均设置有第一切换阀320。第一切换阀320能够实现两个过滤子装置310在备用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有利于过滤装置300在稀油站不停运的状态下实施维修。

同样,如上文所述,冷却装置400用于对润滑油实施冷却。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冷却装置400可以包括两个并联的冷却子装置410,两个冷却子装置410并联在过滤装置300与被润滑设备600之间,两个冷却子装置410的入口并联处和出口并联处均设置有第二切换阀420。第二切换阀420能够实现两个冷却子装置410在备用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有利于冷却装置400在稀油站不停运的状态下实施维修。

当然,在具体的润滑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润滑油必须经过冷却,例如在较为寒冷的冬季,润滑油本身的问题较低,因此无需冷却。为了减少整个稀油站的能耗,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稀油站还可以包括第一旁路管道430,第一旁路管道430的一端连接在过滤装置300与冷却装置400之间,第一旁路管道430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装置400与被润滑设备600之间,第一旁路管道430设置有第三开关阀440,第三开关阀440用于控制第一旁路管道430的通断。当润滑油不需要工作时,第三开关阀440开启从而第一旁路管道430处于通路状态,当然,进入冷却装置400的油路被关闭,此种情况下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旁路管道430直接向被润滑设备600输送。同理,第三开关阀440也可以为手动开关阀。具体的,冷却装置400与过滤装置300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阀a,从而实现对进入冷却装置400的油路的关闭,第一旁路管道430与冷却装置400的出口之间可以通过第六开关阀b截断,从而使得第一旁路管道430输送的润滑油不会回流到冷却装置400中。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稀油站还可以包括第二旁路管道800,第二旁路管道800的一端连接在被润滑设备600的润滑油入口,第二旁路管道800的另一端与油箱100连通,第二旁路管道800设置有第四开关阀810,在被润滑设备600处于停机状态,例如由于检修导致的停机状态或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停机状态,润滑油可以直接通过第二旁路管道800进入到油箱100中,从而避免进入到被润滑设备600中。当然,此种情况下,第二旁路管道800的一端与被润滑设备60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七开关阀c,从而阻止润滑油进入到被润滑设备600中。

由于润滑油经过被润滑设备600后被回油装置500收集到油箱100中,为了避免杂质对润滑油的影响,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油箱100可以包括供油腔110和回油腔120,供油腔110和回油腔120相互隔离,回油腔120通过回油孔与供油腔110连通,回油孔设置有回油滤网130,回油装置500与回油腔120连通。此种情况下,最终进入到回油腔120的润滑油被回油滤网130过滤后再回流到供油腔110,从而能够保持润滑油的清洁。

考虑到寒冷环境对润滑油流动性的影响,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供油腔110内可以设置有电加热装置900,电加热装置900用于对油箱100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方便工作油泵200的泵油。

具体的,电加热装置900和两个工作油泵200可以设置在油箱100的一端,回油腔120可以设置在油箱100的另一端,从而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