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7930发布日期:2020-07-31 21:4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管材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



背景技术:

装饰管,装饰管的用途在行进社会应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途径,大到国家景点主要工程,小到一般家庭的装饰用品等,装饰管已经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的装饰管大多由不锈钢材质制造,不锈钢材质的装饰管既能够增加使用的强度,还能在装饰管的外壁雕刻各种不同的图案或者增加造型来个装饰管增加美观与观赏性,但也有些位置所需要的装饰管与一般的装饰管略有不同,且需要使用子啊直径大小均不相同的平面上。

申请号:cn201220081207.2的专利中,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饰尾管,包括尾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三个通孔,每个通孔上设有一组锁紧装置,每组锁紧装置包括一螺杆(3)和一螺帽(2),所述螺帽(2)固定在尾管本体(1)的侧壁的外侧,所述螺杆(3)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旋合在螺帽(2)上。该装饰尾管安装方便、牢固性好、不易松动。

基于上述,现有的一般装饰管在外壁雕刻各种不同的图案或者增加造型来个装饰管增加美观与观赏性,但也有些位置所需要的装饰管与一般的装饰管略有不同,且需要使用直径大小均不相同的平面上,从而需要一种可进行收卷的装饰管结构。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以解决现有装饰管结构能单一,无法调节装饰管直径大小均不能使用在不相同大小的平面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包括管体,内卡,外卡,主动块,主动杆,压杆,从动块,十字孔,拨片,滑槽,齿条,主轴,固定头,安装块,固定块,固定孔,固定板,固定轴,固定杆和齿轮;所述两处管体之间通过内卡与外卡相互卡紧固定,且管体为卷簧结构最内侧设有安装块;所述主轴的顶端套接在安装块的内部,且主轴的齿轮与管体内壁所设的齿条相互啮合;所述主轴内部的主轴内部的延伸端通过固定块固定,主轴顶端设有固定头;所述固定板的固定轴套接在安装块上的固定孔内部,且主轴的固定头套接在从动块的十字孔内;所述从动块的拨片与固定板的固定杆相互固,且主动块的压杆位于从动块的拨片最低端处;所诉主动块的主动杆套接在从动块的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处安装的齿轮共设置为六处,且与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也设置为六处。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整体为卷簧的设计,管体内部的齿条为铺设在管体内壁的上,与管体同为卷簧形状,齿条与管体为一体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顶端设置有内卡,在管体的末端设置有外卡,其内卡与外卡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顶端为一处十字形的固定头,主轴顶端的固定头能够与固定板外侧从动块的十字孔相互套接固定来传递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前端为一处卡紧装置,固定板通过固定轴与安装块的固定孔相互套接固定,主轴的固定头穿过固定板与从动块的十字孔相互套接固定,同时主动块的主动杆套接在从动块的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管体卷簧形状的设置,一般的装饰管的直径均无法进行改变,且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地方使用装饰较为不便,从而本装置将原本的装饰管管体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变,将原有的管体直接改进为卷簧形状,从而能够方便改变装饰管的直径,且在两处管体调整完成直径大小相同后,管体的前后两端均能够在相互套接固定,使其既能够改变管体直接还能够增加管体的长度使用更加方便。

主轴的设置,主轴为改变管体的直径大小的主要动力传输杆,主轴上设有多个齿轮,主轴的齿轮能够与管体内壁的齿条相互啮合,在传递动力时多和齿轮通过主轴同时转动,能够达到均匀受力的效果。

卡紧装置的设置,因为管体的主体为卷簧形状,在将管体的整体直径增大后管体会产生越来越大向内的力,从而管体主轴的顶端加装有卡紧装置,使其在静止状态下不会回弹,在平常状态下无论管体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力,都会通过主轴直接传到卡紧装置上,卡紧装置的从动块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动,都会使双向的拨片直接卡在固定板的固定杆上,使主轴无法转动,只能通过主动块的转动,使压杆直接压在玻片上,使拨片压下同时在滑槽内的主动杆滑动到滑槽的末端,使主动杆将从动块卡主使其整体转动来给主轴传递动力,且不会产生回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管体;101、内卡;102、外卡;2、主动块;201、主动杆;202、压杆;3、从动块;301、十字孔;302、拨片;303、滑槽;4、齿条;5、主轴;501、固定头;6、安装块;601、固定块;602、固定孔;7、固定板;701、固定轴;702、固定杆;8、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收卷调节的装饰管结构,包括管体1,内卡101,外卡102,主动块2,主动杆201,压杆202,从动块3,十字孔301,拨片302,滑槽303,齿条4,主轴5,固定头501,安装块6,固定块601,固定孔602,固定板7,固定轴701,固定杆702和齿轮8;所述两处管体1之间通过内卡101与外卡102相互卡紧固定,且管体1为卷簧结构最内侧设有安装块6;所述主轴5的顶端套接在安装块6的内部,且主轴5的齿轮8与管体1内壁所设的齿条4相互啮合;所述主轴内部的主轴内部的延伸端通过固定块601固定,主轴顶端设有固定头501;所述固定板7的固定轴701套接在安装块6上的固定孔602内部,且主轴5的固定头501套接在从动块3的十字孔301内;所述从动块3的拨片302与固定板7的固定杆702相互固,且主动块2的压杆202位于从动块3的拨片302最低端处;所诉主动块2的主动杆201套接在从动块3的滑槽303内。

其中,所述主轴5处安装的齿轮8共设置为六处,且与齿轮8相互啮合的齿条4也设置为六处,再给管体1传递动力时,多处齿轮8与齿条4的设置能够更加稳定平稳,使其不会发生偏向受力让管体1方式变形的后果。

其中,所述管体1的整体为卷簧的设计,管体1内部的齿条4为铺设在管体1内壁的上,与管体1同为卷簧形状,齿条4与管体1为一体设计,管体1整体的卷簧设计能够通过主轴5的齿轮8与管体1内部的齿条4之间的相互传动,让管体1的直径进行改变,来达到能够在多方面使用在不同直径大小的场合作用。

其中,所述管体1的顶端设置有内卡101,在管体1的末端设置有外卡102,其内卡101与外卡102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固定,在一些需要进行高度调节的装饰管使用时,管体1的内卡101与门外卡102的设置能够使多处直径大小相同的管体1相互之间通过内卡101与外卡102套接增长。

其中,所述主轴5的顶端为一处十字形的固定头501,主轴5顶端的固定头501能够与固定板7外侧从动块3的十字孔301相互套接固定来传递动力,卡紧装置主要就是通过从动块3的十字孔301给主轴5传递动力。

其中,所述主轴5的前端为一处卡紧装置,固定板7通过固定轴701与安装块的6固定孔602相互套接固定,主轴5的固定头501穿过固定板7与从动块3的十字孔301相互套接固定,同时主动块2的主动杆201套接在从动块3的滑槽303内,卡紧装置的从动块3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动,都会使双向的拨片302直接卡在固定板7的固定杆702上,使主轴5无法转动,只能通过主动块2的转动,使压杆202直接压在玻片302上,使拨片302压下同时在滑槽303内的主动杆201滑动到滑槽303的末端,使主动杆201将从动块3卡主使其整体转动来给主轴5传递动力,且不会产生回弹。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管体卷簧形状的设置,一般的装饰管的直径均无法进行改变,且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地方使用装饰较为不便,从而本装置将原本的装饰管管体1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变,将原有的管体1直接改进为卷簧形状,从而能够方便改变装饰管的直径,且在两处管体1调整完成直径大小相同后,管体1的前后两端均能够在相互套接固定,使其既能够改变管体1直接还能够增加管体的长度使用更加方便,主轴5为改变管体1的直径大小的主要动力传输杆,主轴5上设有多个齿轮8,主轴5的齿轮8能够与管体1内壁的齿条4相互啮合,在传递动力时多和齿轮8通过主轴5同时转动,能够达到均匀受力的效果,因为管体1的主体为卷簧形状,在将管体1的整体直径增大后管体1会产生越来越大向内的力,从而管体1主轴5的顶端加装有卡紧装置,使管体1在静止状态下不会回弹,在平常状态下无论管体1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力,都会通过主轴5直接传到卡紧装置上,卡紧装置的从动块3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动,都会使双向的拨片302直接卡在固定板7的固定杆702上,使主轴5无法转动,只能通过主动块2的转动,使压杆202直接压在玻片302上,使拨片302压下同时在滑槽303内的主动杆201滑动到滑槽303的末端,使主动杆201将从动块3卡主使其整体转动来给主轴5传递动力,且不会产生回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