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7551发布日期:2020-04-07 20:5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结构设计往往依赖于结构本身刚性,在建筑结构中无法很好地减轻缓释震动带来的破坏。近年来,国外科学家设计建造了诸多抗震建筑,其中建筑结构设计中弹性建筑为时下建筑设计最为新颖和好评的抗震设计之一,国外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也做了相关实践,并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如利用建筑物与地径之间添加橡胶层来实现防震,将建筑物与基础用弹簧连接实现抗震,以及隔离体上的防震大楼等等,弹性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已成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方向。基于简单的广义轻型建筑物的抗震研究,当前减震装置设计尚需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方便的减震阻尼连接装置,通过自身以柔克刚的特性,将震动很好缓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包括钢构顶盖,所述钢构顶盖底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内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上半部均匀分布有若干球槽,所述球槽内放置有钢球,其中,所述球体通过钢球与半球形凹槽活动配合;

所述球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载台,所述载台通过阻尼器连接有钢构底座,所述阻尼器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载台底部和钢构底座顶部均设置有结构性孔位,所述阻尼器顶部插入载台底部的结构性孔位之中与载台连接,所述阻尼器底部插入钢构底座顶部的结构性孔位之中与钢构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台、钢构底座与阻尼器在插接的基础上用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钢构顶盖底部设置有一圈l型安全扣手,所述安全扣手与螺栓相互对应,并通过螺栓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扣手和螺栓之间通过连接弹簧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台顶部设置有橡胶块。

进一步地,所述钢构顶盖与钢构底座之间连接有塑性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现有的材料,经济方便,成本较低。

2、本装置通过自身以柔克刚的特性,将震动很好缓释,通过钢球在球槽中全方位滚动以及弹簧—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协调作用,调整结构形态,防止结构在剪切力、冲切力等作用力下被破坏。

3、本装置组装简单,可行性高,各部分之间采用螺栓螺母相接,有利于后期的维修与更换,相对于其他结构设计而言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包括钢构顶盖1,钢构顶盖1底部中心开设有半球形凹槽2,半球形凹槽2内设置有球体3,球体3上半部均匀分布有若干球槽4,球槽4内放置有钢球5,其中,球体3通过钢球5与半球形凹槽2活动配合。

球体3底部固定连接有载台6,载台6通过若干阻尼器7连接有钢构底座8,载台6底部和钢构底座8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结构性孔位,阻尼器7顶部插入载台6底部的结构性孔位之中与载台6连接,阻尼器7底部插入钢构底座8顶部的结构性孔位之中与钢构底座8连接。其中,载台6、钢构底座8与阻尼器7在插接的基础上用螺栓10进行固定,有助于结构稳定,便于装置各部分的拆卸、维修与更换。

钢构顶盖1底部设置有一圈l型安全扣手11,安全扣手11与螺栓10相互对应,通过螺栓10进行限位,安全扣手11和螺栓10之间通过连接弹簧相互连接,防止二者之间错位,当剧烈震动时,通过螺栓10的限位作用,可避免钢构顶盖1脱离装置。

载台6顶部通过胶水粘接有一圈橡胶块12,当剧烈震动时,通过橡胶块12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钢构顶盖1对载台6造成冲击伤害,同时也防止因钢构顶盖1冲击力过大导致钢球5脱离球槽4,其中,胶水可采用冷硫化粘接胶水。

阻尼器7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9,阻尼器7和减震弹簧9共同构成弹簧—阻尼器减震结构。其中,阻尼器7内填充有阻尼液,减震弹簧9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外侧通过均匀涂抹防水涂料来更好保护材料本身。

本装置在震动产生时,钢构底座8和载台6传递震动至弹簧—阻尼器减震结构,通过减震弹簧9吸收震动,通过阻尼器7提供运动的阻力,缓释能量释放速度,防止减震弹簧9多次回弹,同时,球体3上的钢球5在球槽4中可全方位滚动,钢球5滚动偏心越大,其阻力也就相对越大,有利于回到初始位置,从而调节装置的运动协调,避免过大的剪切作用对装置造成伤害。将本装置安装在轻型建筑结构中,通过本装置各部分的协调作用,最大可能减小震动中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影响,最终达到以柔克刚的作用效果。

钢构顶盖1与钢构底座8之间粘接有塑性条13,塑性条13具有可折叠特性,既可以跟随阻尼器7、减震弹簧9的伸缩进行折叠,又可以防止水对弹簧—阻尼器减震结构的腐蚀,保护弹簧—阻尼器减震结构的相对安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将多个本装置的钢构顶盖1通过榫卯结构衔接并添加螺栓螺母结构加以稳固使用。

此外,

本技术:
提供的减震阻尼连接装置还可应用于机械产品结构的减震之中,以车辆为例,将本装置的钢构顶盖1、载台6和钢构底座8共同作为车辆的悬挂系统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在汽车车身大幅度晃动时,通过本装置各部分的协调作用,最大可能减小震动中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影响,最终达到以柔克刚的作用效果,并且,将装置各部分材料都涂上防水涂层,防止路面积水或雨水对结构的腐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构顶盖(1),所述钢构顶盖(1)底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2),所述半球形凹槽(2)内设置有球体(3),所述球体(3)上半部均匀分布有若干球槽(4),所述球槽(4)内放置有钢球(5),其中,所述球体(3)通过钢球(5)与半球形凹槽(2)活动配合;

所述球体(3)底部固定连接有载台(6),所述载台(6)通过阻尼器(7)连接有钢构底座(8),所述阻尼器(7)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6)底部和钢构底座(8)顶部均设置有结构性孔位,所述阻尼器(7)顶部插入载台(6)底部的结构性孔位之中与载台(6)连接,所述阻尼器(7)底部插入钢构底座(8)顶部的结构性孔位之中与钢构底座(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6)、钢构底座(8)与阻尼器(7)在插接的基础上用螺栓(10)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钢构顶盖(1)底部设置有一圈l型安全扣手(11),所述安全扣手(11)与螺栓(10)相互对应,并通过螺栓(10)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扣手(11)和螺栓(10)之间通过连接弹簧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6)顶部设置有橡胶块(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顶盖(1)与钢构底座(8)之间连接有塑性条(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阻尼连接装置,包括钢构顶盖,钢构顶盖底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内设置有球体,球体上半部分布有球槽,球槽内放置有钢球,球体底部设有载台,载台通过阻尼器连接有钢构底座,阻尼器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通过阻尼器和减震弹簧共同构成弹簧—阻尼器减震结构,在震动产生时,通过减震弹簧吸收震动,通过阻尼器提供运动的阻力,缓释能量释放速度,防止减震弹簧多次回弹,同时,球体上的钢球在球槽中全方位滚动,调节装置的运动协调,避免过大的剪切作用对装置造成伤害,将本装置安装在轻型建筑结构中,通过本装置各部分的协调作用,最大可能减小震动中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影响,最终达到以柔克刚的作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浩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