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7506发布日期:2020-05-12 17:5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工程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



背景技术:

常见膨胀螺丝的套筒为圆柱形管,使用时旋转螺母利用楔形斜度来促使套管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但是常见膨胀螺丝旋转螺母时需要保证螺丝不会与螺母同步转动才能使膨胀螺丝的套筒膨胀固定,当安装膨胀螺丝的孔洞与膨胀螺丝之间存在间隙时旋转螺母会产生螺丝与螺母同步转动的情况,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膨胀螺丝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包括收紧丝杆、套筒和收紧螺母;

将所述收紧丝杆两端分别命名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收紧丝杆的第一端部设置有挤压锥体,所述挤压锥体由靠近第二端部一端至靠近第一端部一端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收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收紧丝杆,收紧螺母由靠近第一端部一端至靠近第二端部一端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收紧丝杆上,且所述套筒位于所述挤压锥体和收紧螺母之间,所述套筒由中部至靠近第二端部一端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套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

所述第一槽口设置于所述套筒靠近挤压锥体一端,所述第二槽口由套筒中部延伸至套筒靠近收紧螺母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由套筒中部至靠近收紧螺母一端的套筒管壁厚度较由套筒中部至靠近挤压锥体一端的套筒厚度大。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外部套设有收紧环,所述收紧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最大外径且不小于所述套筒的最小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环靠近挤压锥体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与所述收紧环固定连接的环形板,所述支撑板的外径较所述收紧环的外径大。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螺母背离挤压锥体一侧设置有拧紧部,所述拧紧部为外侧壁为六棱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口以所述套筒中心线为中心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口以所述套筒中心线为中心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靠近所述套筒一侧设置有抵接环槽,所述抵接环槽沿所述收紧螺母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收紧螺母一端与所述抵接环槽背离挤压锥体一侧的端面抵接。

进一步地,收紧螺母的锥面坡度为30°-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申请中记载的自紧加固膨胀套在使用时可通过敲击的方式实现膨胀固定,具体的,将自紧加固膨胀套放入孔洞内后通过敲击可使套筒向孔洞内滑动,套筒受到洞口挤压使套筒位于洞口外的部分向内收缩,挤压收紧螺母,套筒向孔洞外部推挤收紧螺母,收紧螺母又通过收紧丝杆带动挤压锥体向洞口外部移动,由此挤压锥体可挤压套筒,使套筒靠近挤压锥体一端产生变形,实现固定。当敲击的方式不适用时也可通过旋转收紧螺母实现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中提供的方案不需要考虑螺杆与螺母同步转动的问题,并且膨胀固定的过程更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突出自紧加固膨胀套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突出自紧加固膨胀套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收紧丝杆;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2、套筒;21、第一槽口;22、第二槽口;3、收紧螺母;31、拧紧部;32、抵接环槽;4、挤压锥体;5、收紧环;5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自紧加固膨胀套,结合图1和图2,包括收紧丝杆1、套筒2和收紧螺母3;将收紧丝杆1两端分别命名为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收紧丝杆1的第一端部11设置有挤压锥体4,挤压锥体4与收紧丝杆1固定连接,挤压锥体4由靠近第二端部12一端至靠近第一端部11一端直径逐渐增大,收紧螺母3螺纹连接于收紧丝杆1,收紧螺母3由靠近第一端部11一端至靠近第二端部12一端直径逐渐增大,套筒2套设在所述收紧丝杆1上,且套筒2位于挤压锥体4和收紧螺母3之间,套筒2由中部至靠近第二端部12一端直径逐渐增大,套筒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第一槽口21设置于套筒2靠近挤压锥体4一端,第二槽口22由套筒2中部延伸至套筒2靠近收紧螺母3一端,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均为套筒2上设置的缺口,能够便于套筒2受挤压力后产生变形。

使用时,将自紧加固膨胀套插入墙体的孔洞内后敲击自紧加固膨胀套,此时墙体的孔洞挤压套筒2,套筒2位于墙外的部分直径逐渐缩小,进而,套筒2向孔洞外部推挤收紧螺母3,收紧螺母3又通过收紧丝杆1带动挤压锥体1向洞口外部移动,挤压锥体4挤压套筒2靠近挤压锥体4一端,使挤压套筒2膨胀变形,从而使自紧加固膨胀套固定在墙体内。

套筒2上由套筒2中部至靠近收紧螺母3一端的套筒2管壁厚度较由套筒2中部至靠近挤压锥体4一端的套筒2厚度大,由此可避免在向孔洞内敲击自紧加固膨胀套时套筒2靠近收紧螺母3的部分受到挤压弯曲。

收紧螺母的锥面坡度为30°-45°,使收紧螺母对套筒2推动效果更好,便于在敲击时沿收紧丝杆1轴向推动套筒2。

第一槽口21以套筒2中心线为中心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从而使套筒2受到挤压锥体4挤压时向外膨胀较为均匀,进而使自紧加固膨胀套的固定效果更好。

第二槽口22以套筒2中心线为中心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使套筒2受到墙体挤压后在套筒2周向上各部分向内收缩量相同,避免套筒2发生倾斜。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套筒2外部套设有收紧环5,收紧环5的内径小于套筒2的最大外径且不小于套筒2的最小外径。收紧环5能够在向孔洞内敲击自紧加固膨胀套时替代孔洞开口对套筒2进行挤压,能够有效避免孔洞开口受到冲击后开口变大。并且,当自紧加固膨胀套在竖直使用时,收紧环5能够受重力作用自动下滑至卡紧套筒2,避免自紧加固膨胀套在固定好后长期使用过程中套筒2靠近自紧加固膨胀套一端逐渐撑开,进而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自紧加固膨胀套的固定效果逐渐假若。

优选的,收紧环5靠近挤压锥体4一端设置有支撑板51,支撑板51为与收紧环5固定连接的环形板,所述支撑板51的外径较收紧环5的外径大,在敲击自紧加固膨胀套时支撑板51抵接在墙壁上,能够增大收紧环5与墙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可避免敲击过程破坏墙壁表面。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收紧螺母3的结构不同,收紧螺母3背离挤压锥体4一侧设置有拧紧部31,拧紧部31为外侧壁为六棱形,其形状与外六角螺母相同,拧紧部31与收紧螺母3固定连接,且共轴心,拧紧部31与收紧丝杆1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或间隔设置,设置拧紧部31可便于通过扳手旋转收紧螺母3,当无法敲击自紧加固膨胀套时也可通过旋转收紧螺母3实现固定。

实施例四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收紧螺母3的结构不同,收紧螺母3靠近套筒2一侧设置有抵接环槽32,该抵接环槽32为沿收紧螺母3倾斜面周向的环形槽,抵接环槽32沿收紧螺母3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套筒2靠近收紧螺母3一端与抵接环槽32背离挤压锥体4一侧的端面抵接,当敲击收紧丝杆1或收紧螺母3时,抵接环槽32能够更好的支撑套筒2,便于套筒2向孔洞内滑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