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以及抽取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5278发布日期:2020-06-30 19:5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以及抽取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以及抽取式龙头。



背景技术:

为了厨房清洗的使用便利,抽取式龙头已经在各种类型各种国家的家庭日常大量使用,其上的抽拉出水头携着后面的软管可实现一定尺寸范围的拉伸和复位,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使用的便利性;

因抽取式龙头的使用要求,使得一般需要在其的侧壁支管上设置混水阀芯,而在其主体上设置水管管路,因此往往需要在其主体和侧壁支管的转角部位装配一阀芯座用以固定混水阀芯和连接水路,由于转角部位的转角不易受力,导致阀芯座在其上较难实现有效有力的固定。

现有的做法,在此结构的设计中往往采用阀芯座与侧壁支管两者之间设置可卡扣或可卡合的结构来实现阀芯座与侧壁支管的配合,长期使用拉扯抽拉出水头带动其内软管滑动,会不断对阀芯座产生拉扯之力,但单纯的利用阀芯座与侧壁支管之间的结构配合使得其阀芯座的承重能力较弱,即强度弱易脱落;另此配合方式对阀芯座和侧壁支管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对侧壁支管的内部做精细化的结构设计,若是精度有稍微偏差易使得置入其中的阀芯产生偏歪,导致阀芯与阀芯座之间配合产生缝隙容易漏水,由于侧壁支管的精细化生产要求,则导致生产条件要求严格且产品的合格率降低,因此生产成本较高且产量降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配合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芯座与侧壁支管配合强度大且精度要求低的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以及抽取式龙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为抽取式龙头的龙头主体、阀芯座体配合组成,所述龙头主体其由上下开口的主体中通管和由主体中通管侧壁向外分支的阀芯装配管组成;所述阀芯座体由阀芯座以及固定座相互固接组成,阀芯座和固定座之间呈现一夹角,该夹角与主体中通管和阀芯装配管之间的夹角角度一致,贯通阀芯座至固定座设有一个出水通道和至少一个进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和进水通道互相独立,同时固定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耳,凸耳上设有一螺孔;主体中通管的内壁对应该凸耳螺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螺丝孔,当将阀芯座体安装进主体中通管内,固定座的凸耳的螺孔与主体中通管内壁的螺丝孔相对并通过螺丝进行锁固,用以将阀芯主体锁固在主体中通管内,阀芯座恰好扣合于分支的阀芯装配管内,且固定座与主体中通管之间形成让位部。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与主体中通管之间形成一让位部,固定座围绕着让位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耳,所述两凸耳上各设有一螺孔;主体中通管其内壁对应位置设有两组螺丝孔,两组螺丝孔与固定座的两凸耳的螺孔一一对应;当将阀芯座体安装进主体中通管内,阀芯座体的两凸耳的两螺孔分别对应主体中通管内壁的两螺丝孔并通过螺丝进行锁固,阀芯座恰好扣合于分支的阀芯装配管内。

进一步,所述阀芯座体的凸耳上的螺孔旁边设有一定位通孔,定位通孔与螺孔靠近;相应的,主体中通管内部的螺丝孔旁有一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与阀芯座体的凸耳的定位通孔对应;当将阀芯座体安装进主体中通管内,螺孔旁的定位通孔对应主体中通管内的定位销孔,一定位销穿设于对应的定位通孔和定位销孔内,阀芯座体的凸耳的螺孔与主体中通管内的螺丝孔通过一螺丝相互锁固时,螺丝的螺帽内侧顶靠于该定位销的端部,使得定位销不能脱落。

进一步,所述定位销穿设于对应的定位通孔和定位销孔时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阀芯座上进一步设有一圈向上的凸缘,凸缘外壁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主体中通管内在固定座与主体中通管之间的让位部上对应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向上贯通于主体中通管内。

进一步,所述阀芯座上设有阀芯定位孔。

一种抽取式龙头,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在分支的阀芯装配管内与阀芯座进一步装配有混水阀芯、压紧螺母和把手,使得混水阀芯的两进水口与阀芯座体的两进水通道,联通,混水阀芯的出水口与阀芯座体的出水通道联通,利用压紧螺母将混水阀芯压紧固定于阀芯装配管内的阀芯座上;在主体中通管上端向上进一步设有弯管、顶靠于弯管的外端可摘放的设有一抽拉出水头,另有一安装管脚、两进水管、一混合出水软管,所述安装管脚于主体中通管内穿过让位部以及安装孔与弯管相通;两进水管和一混合出水软管穿过安装管脚外壁与主体中通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对准阀芯座体的固定座底部的两进水通道,和一出水通道分别接入,所述混合出水软管的另一端穿过安装管脚的内部进一步向上穿过弯管与抽拉出水头密封接通。

进一步,所述混水阀芯底部设有两定位凸粒,对应插入阀芯座的阀芯定位孔内。

进一步,另有一外接管脚,外接管脚可以与安装管脚底部实现装配,所述混合出水软管另一端从外接管脚的底部穿入向上穿过安装管脚的内部进一步向上穿过弯管与抽拉出水头实现密封接通。

进一步,另有一套筒,其内壁上下分别设有内螺纹,下部内螺纹与阀芯座凸缘的外壁外螺纹螺接固定,形成一阀芯腔,所述压紧螺母底部亦设有外螺纹,混水阀芯对准水路定位装配于阀芯腔内,压紧螺母利用底部外螺纹进一步螺固于套筒,将混水阀芯压紧固定于阀芯腔内。

进一步,所述压紧螺母上部设有带有外壁螺纹的缩颈,一装饰圈盖旋于该缩颈外。

进一步,所述混合出水软管其长度符合与其接通的抽拉出水头的抽拉长度需求。

进一步,所述主体中通管上端内壁设有一圈台阶沿,另有一接头,接头靠近底部的外壁设有一圈凸沿,凸沿与接头的外壁底部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接头的底部插入主体中通管的上方,主体中通管上端内壁的一圈台阶沿正好扣入接头底部外壁的环形凹槽内并与接头的一圈凸沿相抵靠,同时安装管脚于主体中通管内穿过让位部向上插入主体中通管内部的圆形安装孔,与接头相通;所述接头的上部外壁设有两密封圈槽,用以放置两o环,接头位于密封圈槽以下与凸沿上方之间部位较为纤细,一圆筒状的卡套套置于此纤细部位,弯管向下安装,将接头携着接头外部的卡套一起套接于弯管下方内部;所述卡套的侧壁带有纵向贯穿的缺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利用阀芯座体与龙头主体之间设置的对应的螺丝锁固以及进一步设计的定位销大大增强了阀芯座体于龙头主体之间的稳定性,且阀芯座体的安装不需要受龙头主体侧壁的阀芯装配管的限制,只需其阀芯座朝向阀芯装配管内部则可,利用套筒与阀芯座形成一阀芯腔,套筒与阀芯座之间的配合不受侧壁支管的影响,对侧壁支管的内部没有精细的结构设计要求,因此易于工业制造;且利用安装管脚将混合出水软管进行引导限位,利于混合出水软管与进水管的隔离,不易在抽拉过程产生干涉,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和卡套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10,为抽取式龙头的龙头主体1、阀芯座体2配合组成,所述龙头主体1其由上下开口的主体中通管11和由主体中通管11侧壁向外分支的阀芯装配管12组成;所述阀芯座体2由阀芯座21以及与阀芯座21一体的固定座22组成,阀芯座21和固定座22的所形成的角度与主体中通管11与阀芯装配管12所形成的角度一致,阀芯座体2内部设有三个互相独立的水道31、32、33,其中31为出水通道,32、33为进水通道,水道31、32、33沿阀芯座21一直贯通至固定座22,另固定座22与主体中通管11之间形成一让位部221,固定座22上围绕着让位部221两侧分别设有两凸耳222,所述两凸耳222上各设有一螺孔223,螺孔223旁边各设有一定位通孔224,螺孔223与定位通孔224靠近;主体中通管11其内壁对应位置设有两组螺丝孔111,两螺丝孔111旁各有一定位销孔112,两组螺丝孔111和定位销孔112与固定座22的凸耳222的两螺孔223和定位通孔224分别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当将阀芯座体2安装进主体中通管11内,阀芯座体2的两凸耳222的两螺孔223分别对应主体中通管11内的两螺丝孔111,阀芯座体2的两定位通孔224分别对应主体中通管11内的两定位销孔112,将两定位销通过过盈配合分别穿过对应的定位通孔和定位销孔,将定位通孔224和定位销孔112紧密的装配在一起,将两螺丝4分别穿过对应的螺孔223与螺丝孔111进行锁定,螺丝4的螺帽41内侧向上顶靠于定位销5的端部,使得定位销5不能脱落,同时阀芯座21恰好扣合并朝向分支的阀芯装配管12内,实现装配。所述主体中通管内壁两组螺丝孔111之间设有一与让位部221对应的圆形安装孔113,所述圆形安装孔113向上贯通于主体中通管11内。

所述阀芯座21上进一步设有一圈向上的凸缘211,凸缘211外壁设有外螺纹。

如图1、图4-6所示,一种抽取式龙头,包含抽取式龙头的阀芯座固定结构10,在分支的阀芯装配管12内与阀芯座21进一步装配有一套筒96、一混水阀芯6、一压紧螺母7、一装饰圈盖97和一把手8,所述阀芯座21上进一步设有两阀芯定位孔212,所述套筒96为筒状,其内壁上下分别设有内螺纹,下部内螺纹与阀芯座21凸缘211的外壁外螺纹螺接固定,进而形成一阀芯腔,进一步将混水阀芯6置入阀芯腔,利用混水阀芯6底部的定位结构与阀芯定位孔212实现定位,使得混水阀芯的两进水口与阀芯座21两进水通道32、33联通,混水阀芯的出水口与阀芯座21出水通道31联通;

所述压紧螺母7底部设有外螺纹71、上部设有外壁带有螺纹的缩颈72,压紧螺母7利用底部外螺纹71进一步螺固于套筒96内,用以将混水阀芯6压紧固定于阀芯腔内;装饰圈盖97旋于该缩颈72外,起到的装饰作用;把手8置于装饰圈盖97外,利用一螺丝81将恒温阀芯调节头61锁固于其内部实现装配。

在主体中通管11上端向上进一步设有一接头13、一弯管9、一顶靠于弯管9外端可随意摘放的抽拉出水头91;另有一安装管脚92、两进水管93、一混合出水软管94和一外接管脚95;

所述主体中通管11上端内壁设有一圈台阶沿114,所述接头13为中空圆筒状,接头13靠近底部的外壁设有一圈凸沿131,凸沿131与接头13外壁底部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132,接头13的底部插入主体中通管11的上方,主体中通管11上端内壁的一圈台阶沿114正好扣入接头13底部外壁的环形凹槽132内并与接头的一圈凸沿131相抵靠;

如图7所示,所述接头13的上部外壁设有两密封圈槽133,用以放置两o环1331,接头13位于的密封圈槽133与凸沿131之间部位较为纤细,一卡套14为圆筒状,圆筒状的侧壁带有纵向贯穿的缺口141,将此卡套14套置于此纤细部位134,弯管9向下安装,将接头13携着接头13外部的卡套14一起装配于弯管9下方内部,接头13利用两o环1331的摩擦力实现与弯管9之间的稳定性。

所述安装管脚92于主体中通管11内穿过让位部221向上插入主体中通管11内部的圆形安装孔113,实现与接头13相通;

两进水管93和一混合出水软管94穿过安装管脚92外壁与主体中通管11内壁之间的缝隙,其中两进水管93分别对准固定座22底部的进水通道32、33接入,混合出水软管94对准固定座22底部的出水通道31接入;另有一外接管脚95,外接管脚95穿过安装台面与安装管脚92底部实现固定,通过一安装配件98,用以将该抽取式龙头安装于安装台面,所述混合出水软管94的另一端从外接管脚95的底部穿入向上穿过安装管脚92的内部进一步向上穿过弯管9与抽拉出水头91实现水路接通。

所述混合出水软管94,其长度符合抽取式龙头的抽拉出水头91的抽拉长度需求,混合出水软管94底部穿设有一配重块(图中未画出)。

需要使用时,利用把手打开龙头水路进行混水出水,另将抽拉出水头91从弯管9的外端取下,向外抽拉到需要的使用长度,即可使用,用完放开抽拉出水头91,受到配重块的拖拉效果,混合出水软管94往回扯,带动抽拉出水头91回复到弯管9的外端,实现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