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6591发布日期:2020-07-14 17: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属于机械领域工装辅助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注接头无法调节长度,对于接头内部的密封圈在发生老化或者密封不严的情况下,无法更换,或者更换后无法进行重复安装使用,加注接头的性能下降直接导致加注的液体泄漏,如果液体为易燃易爆品,更加会对加注的过程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能够调节长度,接头内部的密封圈在发生老化或者密封不严的情况下方便更换,更换后能够重新安装反复使用,使加注接头的密封性能保持的很好,避免了加注的液体泄漏,如果液体为易燃易爆品,不会为加注的过程带来危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包括:加注端接头(1)、限位套(2)、钢球(3)、o型圈(4)、锁紧钉(5)、转换端接头(6)、

加注端接头(1)与转换端接头(6)内部设有液体流道;

加注端接头(1)的一端插入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转换端接头(6)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外部;

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外侧套有限位套(2);

加注端接头(1)的一端设有多道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密封槽数量相同的o型圈(4)分别设置在多道环形密封槽内;

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通孔;钢球(3)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钢球(3)的一端由圆环形隔挡片限位,另一端与限位套的内壁接触。

限位套(2)上设有通孔安装锁紧钉(5)。

优选的,每道环形密封槽内设置一个o型圈(4)。

优选的,转换端接头(6)通过外螺纹,与各种加注设备上对应的内螺纹接口连接。

优选的,限位套的内壁与转换端接头(6)的外侧不接触,限位套的内壁只与钢球(3)接触,通过钢球转动,使限位套相对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转动。

优选的,限位套(2)为中空圆柱形。

优选的,限位套(2)上设有通孔安装锁紧钉(5),在需要固定限位套(2)时,限位套(2)上的锁紧钉(5)顶住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外壁,实现锁紧。

优选的,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多个带有一定锥度的通孔。

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设有球头结构,与星上加排阀的锥面进行密封连接。

优选的,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的多个通孔为锥孔,大直径面位于外壁,小直径面位于内壁。

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内壁为锥形的接口的阀或管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该加注接头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巧,操作便捷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该加注接头采用的是分体式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很好的适应阀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加注端接头与转换端接头之间的密封使用o型圈,这种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经济。

(3)本实用新型尺寸小巧。该加注接头虽然采用的是分体式设计,但整体尺寸小巧。总体尺寸小于52mm。

(4)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有效,该加注接头使用时加注端接头优选与星上微型加排阀连接,转换端接头直接与加注、试验设备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密封性两处均采用刚性连接,微型加排阀工作时每次开启、关闭都会带动加注端接头产生的旋转以及一定轴向方向的位移,而一体式微型加排阀每次开启、关闭时所产生旋转和轴向的位移又不能对转换端接头与设备的连接产生影响。因此加注端接头与转换端接头之间采用分体连接设计,解决了阀门与设备之间从刚性连接到柔性连接之间的转变。

(5)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有效,在优选用于与星上微型加排阀连接时,使用时能充分适应微型加排阀每次开启与关闭所产生的整阀旋转及一定距离的位移,且在整阀旋转的同时加注端接头可随其一起旋转、移动,而与之连接的加注设备可以保持相对的不动,从而更好的保证了一体式微型加排阀与加注设备之间在试验、加注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注端接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端接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注端接头(1)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套(2)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端接头(6)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注接头与微型加排阀、星体上管路的安装配合优选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该加注接头包括一个加注端接头(1)、限位套(2)、钢球(3)、o型圈(4)、锁紧钉(5)、转换端接头(6)。为了解决与星上微型加排阀连接时的密封性问题,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充分适应微型加排阀每次开启与关闭所产生的整阀旋转及一定距离的位移,本实用新型加注端接头(1)一端设计为球头结构,与内壁为锥面的接口进行线密封连接,加注端接头(2)与转换端接头(6)通过限位套(3)、钢球(4)进行限位连接,并用锁紧钉(5)固定限位套(3),其两个接头之间使用o型圈(4)进行密封连接。转换端接头(6)通过螺纹的转换方便与各种加注设备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使整阀旋转的同时加注端接头可随其一起旋转、移动,而与之连接的加注设备可以保持相对的不动,从而更好的保证了一体式微型加排阀与加注设备之间在试验、加注时的密封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一切内壁为锥形接口的管路或者阀,也可用于星上微型加排阀试验、加注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与各种内壁为锥面的接口进行线密封连接,具有普遍适用性,优选与加排阀配合使用时,通过接头的自适应柔性变形来解决密封过程中加注管路不能变形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包括:加注端接头(1)、限位套(2)、钢球(3)、o型圈(4)、锁紧钉(5)、转换端接头(6)、加注端接头(1)与转换端接头(6)内部设有液体流道;

如图4所示,加注端接头(1)的一端插入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转换端接头(6)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外部(外部管路的液体与转换端接头(6)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后,液体从转换端接头(6)的另一端的内部流入);

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外侧套有限位套(2);

加注端接头(1)的一端设有多道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密封槽数量相同的o型圈(4)分别设置在多道环形密封槽内;

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通孔;钢球(3)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钢球(3)的一端由圆环形隔挡片限位,另一端与限位套的内壁接触。

限位套(2)上设有通孔安装锁紧钉(5)。

优选的,每道环形密封槽内设置一个o型圈(4)。

优选的,转换端接头(6)通过外螺纹,与各种加注设备上对应的内螺纹接口连接。

优选的,限位套的内壁与转换端接头(6)的外侧不接触,限位套的内壁只与钢球(3)接触,通过钢球转动,使限位套相对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转动。

优选的,限位套(2)为中空圆柱形。

如图5所示,优选的,限位套(2)上设有通孔安装锁紧钉(5),在需要固定限位套(2)时,限位套(2)上的锁紧钉(5)顶住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外壁,实现锁紧。

优选的,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多个带有一定锥度的通孔。

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设有球头结构,与星上加排阀的锥面进行密封连接。

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与转换端接头(6)内部设有的液体流道为中空管状。

优选的,星体上与加排阀连接的管路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a,第一安装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b;第一安装孔a与第二安装孔b连通;第二安装孔b的孔底设有连通星体上管路的液体输入口c,第二安装孔b的孔口为第一安装孔a的孔底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安装孔a的孔口通向星体上与加排阀连接的管路外部。

如图7所示,优选的,能够与本实用新型的加注接头连接的微型加排阀,优选方案如下:该微型加排阀包括: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半球形端头(7-4);

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作为微型加排阀的入口,流入液体,第二连接段(7-3)上沿周向设置的排液孔(7-5)作为微型加排阀的出口,流出液体。

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和半球形端头(7-4)依次连接,形成加排阀;第二连接段(7-3)上沿周向设置有排液孔(7-5),排液孔连通第二连接段(7-3)内部管路与星体上的管路(即星体上与加排阀连接的管路)。第二连接段(7-3)的外径小于第二安装孔b的内径,使连接段(7-3)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b的内径之间形成液体流通通道。

在第二连接段(7-3)上靠近排液孔(7-5)的位置设置密封圈,密封连接段(7-3)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b的内径之间产生的缝隙,防止液体从排液孔(7-5)流出后回流至星体上的管路外,第一连接段(7-2)的外径与半球形端头(7-4)的直径相同,半球形端头(7-4)顶住星体上管路的液体输入口c时,液体无法从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的内部管路经过排液孔(7-5)后,顺着第二连接段(7-3)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b的内径之间形成的液体流通通道,从星体上管路的液体输入口c输入至星体上管路,停止对星体上管路的液体输入口c加注;

转动第一连接段(7-2),通过第一连接段(7-2)与第一安装孔a的螺纹配合,使第一连接段(7-2)带动第二连接段(7-3)和半球形端头(7-4)背离星上管路运动,半球形端头(7-4)不再顶住星体上管路的液体输入口c,液体从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的内部管路经过排液孔(7-5)后,顺着连接段(7-3)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b的内径之间形成的液体流通通道,从星体上管路的液体输入口c输入至星体上管路,实现对星体上管路的液体加注。

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为中空圆柱体,内部中空部分作为内部管路,作为液体的流动通道;

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的内径相同,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段(7-2)的外径,第一连接段(7-2)的外径大于第二连接段(7-3)的外径;

第一连接段(7-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星体上与加排阀连接的管路的第一安装孔a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段(7-2)的外壁设有的外螺纹与星体上与加排阀连接的管路的第一安装孔a内壁设有的内螺纹螺纹配合;

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的中空圆柱体一端设有锥形口,与球头结构(1-2)互相配合,实现线密封;

内壁为锥形的接头(7-1)的内部管路设有内螺纹,能够与螺纹连接口(1-1)螺纹配合;

阀体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设置有锥形接头,出口与外部管路连接;锥形接头内部设有内螺纹腔,能够与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配合;

优选的,转换端接头(6)的一端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的多个通孔为锥孔,大直径面位于外壁,小直径面位于内壁。

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带锥形接口的阀或管路。

如图4所示,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包括:螺纹连接口(1-1)、球头结构(1-2)、加注端夹持部(1-3)、活塞杆(1-4);加注端夹持部(1-3)的一端设有球头结构(1-2),球头结构(1-2)上设有螺纹连接口;加注端夹持部(1-3)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1-4)的一端,活塞杆(1-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活塞杆(1-4)的另一端的外壁上上设有沿径向发散方向的多个环形凸起;相邻两个环形凸起之间形成一环形密封槽。

多个环形凸起中,靠近活塞杆(1-4)的一端为第一个环形凸起,靠近活塞杆(1-4)的另一端即自由端为最末一个环形凸起,第一个环形凸起至最末一个环形之间的环形凸起从小到大顺序编号。

第一个环形凸起靠近活塞杆(1-4)的一端的环形端面设有坡度,形成带坡度的坎。

螺纹连接口(1-1)、球头结构(1-2)、加注端夹持部(1-3)、活塞杆(1-4)均设有流道;

螺纹连接口(1-1)内部的流道一端连接球头结构(1-2)内部的流道一端,螺纹连接口(1-1)内部的流道另一端作为整个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的液体流入口,球头结构(1-2)内部的流道另一端连接加注端夹持部(1-3)内部的流道一端,加注端夹持部(1-3)内部的流道另一端连接活塞杆(1-4)内部的流道的一端,活塞杆(1-4)内部的流道的另一端与活塞腔(6-3)连通;

优选的,球头结构(1-2)为半球形,半球形的球面顶部连接螺纹连接口(1-1)的一端,螺纹连接口(1-1)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的阀,半球形的球头结构(1-2)的平面连接加注端夹持部(1-3)的一端。

优选的,加注端夹持部(1-3)为六方螺母形状,作为工具的夹持处,受工具外力作用旋转加注端接头(1);

如图6所示,转换端接头(6)的优选方案为:该转换端接头(6),包括:连接杆(6-1)、活塞腔(6-3)、转换端夹持部(6-4)、螺纹连接头(6-5);

连接杆(6-1)的一端与转换端夹持部(6-4)的一端连接,连接杆(6-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转换端夹持部(6-4)的另一端连接螺纹连接头(6-5);

转换端夹持部(6-4)的内部、螺纹连接头(6-5)内部均设有流道;

连接杆(6-1)为中空圆柱体,使连接杆(6-1)内部形成活塞腔(6-3),活塞腔(6-3)靠近转换端夹持部(6-4)的一端与转换端夹持部(6-4)内部的流道一端连接,转换端夹持部(6-4)内部的流道另一端与螺纹连接头(6-5)内部的流道的一端连接,螺纹连接头(6-5)内部的流道的另一端作为整个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的液体流入口。

活塞腔(6-3)的另一端开口,用于插入活塞杆(1-4);活塞杆(1-4)能够在活塞腔(6-3)内做活塞运动;活塞杆(1-4)上的多个o型圈(4)实现活塞腔(6-3)与活塞杆(1-4)的密封;

连接杆(6-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大直径一端靠近连接杆(6-1)的外壁;锥形孔的小直径一端靠近连接杆(6-1)的内壁;钢球(3)设置在该通孔内;钢球(3)直径大于连接杆(6-1)的侧壁厚度;钢球(3)伸出锥形孔,与活塞杆(1-4)的第一个环形凸起上设置的带坡度的坎配合,实现对活塞杆(1-4)拉出的最大位置限位,使活塞杆(1-4)不会从活塞腔(6-3)拉出;

需要将加注端接头(1)完全拔出转换端接头(6)时(更换密封圈),或将加注端接头(1)装入转换端接头(6)时,限位套(2)上的锁紧钉(5)松开,即锁紧钉(5)不与连接杆(6-1)的外壁接触后,限位套(2)能够相对连接杆(6-1)同轴滑动,在限位套(2)的内壁的缺口即环形凹槽对准钢球(3)时,活塞杆(1-4)向背离活塞腔(6-3)底部的方向运动,活塞杆(1-4)的第一个环形凸起上设置的带坡度的坎将钢球(3)沿径向向外挤,使钢球(3)退至活塞腔(6-3)外,至限位套(2)的环形凹槽处,钢球(3)的一部分滑入限位套(2)的环形凹槽,另一部分保持在连接杆(6-1)的空中,但钢球(3)不超过连接杆(6-1)的内壁,将加注端接头(1)完全拔出转换端接头(6)后,或将加注端接头(1)装入转换端接头(6)后,最后将限位套(2)复位。使限位套(2)的一端紧贴转换端夹持部(6-4)。

本实用新型的加注接头优选与微型加排阀连接,但不限于只能与微型加排阀连接,只要是内壁为锥面的接口或接口的阀或者管路都可以与本实用新型的加注接头连接。

微型加排阀的主要作用是给推进系统加注燃料,通常此类微型加排结构极简,采用了一体式设计,加注位置仅靠一个锥面使用硬密封的方式保证加注过程中的密封性。此类微型加排阀在实验、加注时每次开启与关闭只需旋转阀门本身即可完成操作,为保证实验、加注时阀门与设备连接的密封性通常都会采取硬密封式的刚性连接。然而两者之间使用刚性连接直接造成阀门不能正常的开启与关闭。

现有的办法是在阀门与设备之间增加一个开关手阀,并且每次微型加排阀开启或关闭时要先关闭手阀,再断开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最后开启或关闭微型加排阀。这样的方法不仅在阀门与设备增加了手阀,而且还要进行多次连接与断开的重复操作。现有接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实现柔性连接,不能实现自适应;不适用于对有一定柔性变形的场合。

优选的,加注端接头1、限位套2、钢球3、锁紧钉5、转换端接头6的材料为金属;o型圈4的材料为非金属。

本实用新型的加注接头优选适用于一体式微型加排阀试验、加注使用,加注端接头1一端设计为球头结构与一体式微型加排阀的锥面进行密封连接,加注端接头1与转换端接头6通过限位套3、钢球3进行限位连接并用锁紧钉5固定限位套3,其两个接头之间使用o型圈4进行密封连接。转换端接头通过螺纹的转换方便与各种加注设备之间的连接。

如图2、图3所示,分别为加注端接头1、转换端接头6结构示意图。加注端接头与转换端接头采用分体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很好的适应阀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针对不同的阀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时只需更换相应的一端,再将其重新组合就能实现阀门与设备之间相应的连接。

如图2所示为加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优选方案为:加注端接头1加工完成后还经过表面硬化处理。表面硬化处理的目的是增强加注端接头1的耐磨性及耐疲劳性,在使用增加了该接头的使用次数,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对该接头表面硬化处理的方法能够更好的体现加注接头1使用时的经济性。

针对优选的连接对象即微型加排阀,加注端接头1与转换端接头6可实现微型加排阀与加注设备之间的连接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使用时加注端接头1与一体式微型加排阀连接,转换端接头6直接与加注、试验设备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密封性两处均采用刚性连接。一体式微型加排阀工作时每次开启、关闭都会带动加注端接头产生的旋转以及一定轴向方向的位移,而一体式微型加排阀每次开启、关闭时所产生旋转和轴向位移又不能对转换端接头6与设备的连接产生影响。因此加注端接头1与转换端接头6之间采用分体连接设计,解决了阀门与设备之间从刚性连接到柔性连接之间的转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该加注接头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巧,操作便捷的优点;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该加注接头采用的是分体式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很好的适应阀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加注端接头与转换端接头之间的密封使用o型圈,这种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经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