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1594发布日期:2020-07-04 01:1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



背景技术:

在真空条件下,由于压差的作用,软硬管连接后一般无需辅助加固,但遇到软管的内径稍小于硬管的外径,两者相连接时,一般是将软管和硬管的端头呈一定角度,先将一部分套入,再将剩余部分送入,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在小型仪器中,由于狭小的空间,无法容纳一只手的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和不足,提出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

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特点,辅助对接头,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的硬管端和大外径的软管端,两管端外呈喇叭口;其中,软管端内端侧为一喇叭口。

所述辅助对接头内部,在硬管端与软管端设置一间隙δ。

装配过程中,所述金属(硬)管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硬)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硬)管头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解决的技术难点是软管与小外径的金属管对接时,较难对准,且软管易变形的问题。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易于操作等优点,能够保证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标记号说明

1:辅助对接头;

2:小外径硬管端;

3:大外径软管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特点,辅助对接头1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的硬管端2和大外径的软管端3,两管端外呈喇叭口;

其中,软管端3内端侧为一喇叭口。

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所述辅助对接头1内部,在硬管端2与软管端3设置一间隙δ为3mm,其作用是容纳对接后的软管扩胀部分。

所述硬管端2外径为0.8-3.2mm;软管端3外径为2.6-6.5mm;所述喇叭口为60-90°。

在装配过程中,所述金属管经硬管端2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1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管头部。

为解决软管与小外径的金属管对接时,较难对准,且软管易变形的技术难点,便于金属管继续前进一点到位,故辅助对接头1的两端都具有喇叭口的形状,便于软硬管的插入。

使用方法为将软管穿入辅助对接头1的一端,需伸入大直径部位。而后将辅助对接头1和软管同时向前推送,由于辅助对接头1外喇叭口的自动定心作用,金属管将很容易的穿入辅助对接头1,金属管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1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管头部。金属管继续前进一点到位后,对接工作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容易,简单的一个单向进给动作即可完成对接;特别适合结构紧凑、外部空间狭小条件下的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特征在于,辅助对接头(1),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硬管端(2)和大外径软管端(3),两管端外呈喇叭口;其中,软管端(3)内端侧为一喇叭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对接头(1)内部,在硬管端(2)与软管端(3)设置一间隙δ为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端(2)外径为0.8-3.2mm,软管端(3)外径为2.6-6.5mm,所述喇叭口为60-9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涉及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其特点,辅助对接头,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的硬管端和大外径的软管端,两管端外呈喇叭口;其中,软管端内端侧为一喇叭口。所述辅助对接头内部,在硬管端与软管端设置一间隙Δ。装配过程中,所述金属(硬)管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硬)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硬)管头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容易,简单的一个单向进给动作即可完成对接;特别适合结构紧凑、外部空间狭小条件下的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董小鲁;张志刚;黎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谱(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8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