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吊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826发布日期:2020-07-04 01:1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屏吊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的吊箱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屏吊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lcd显示屏在室内外一般采用吊挂安装的方式,且多采用金属框架箱体结构,如图1所示,lcd显示屏通过自身卡扣挂载到金属框架1’结构箱体上,将lcd显示屏重量集中于箱体的金属框架1’上,箱体两侧和上下通过单独盖板保护,组成密闭空间,再通过金属框架1’结构的吊杆安装孔2’连接的两根吊杆,固定于室内外顶部。

但是,传统的金属框架1’箱体需承载lcd显示屏重量,金属框架1’比较厚重,且对室内外顶部拉拔力要求较高,使用建设成本增加;同时,在人员密集区域,随着重量的增加,易掉落,带来安全隐患较大;另外,金属框架1’结构箱体要在工厂内焊接完成,成品体积较大,使生产、包装及与运输成本会增加;两根吊杆成本高,但改为1根吊杆则容易出现晃动。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固定牢靠、拆装方便且更轻便的双屏吊箱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屏吊箱结构,本发明增设了承载支撑件,同时将双屏重量有效的合理的传递到承载支撑件上,因而,承载支撑件之外的材料厚度和强度可以大大降低,可以减轻吊箱重量达50%以上,同时,重心集中于该承载支撑件上,节省了1根吊杆,有效降低经济成本,提升安全系数;再者,各部件工厂模块化制作,现场组装,有效减低包装及运输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屏吊箱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屏吊箱结构,其包括两组屏固定板、内连接板、一承载支撑件和一吊杆,每组所述屏固定板经所述内连接板安装连接在所述承载支撑件上,所述承载支撑件与所述吊杆一端安装连接;其中,所述承载支撑件为中空梯形体。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双屏吊箱结构还包括两组侧固定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以及顶板,其中,每组所述侧固定板安装连接在每组所述屏固定板上,所述左侧板安装连接在每组所述侧固定板的左侧,所述右侧板安装连接在每组所述侧固定板的右侧,所述底板安装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端,所述顶板安装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端。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每组所述屏固定板包括至少两条平行设置的竖条板,每组所述侧固定板包括至少两条平行设置的横条板,所述竖条板和横条板相互安装连接成“井”字结构。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承载支撑件的板材厚度为6mm以上。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屏固定板、内连接板和侧固定板的板材厚度为1.2~1.5mm。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承载支撑件朝向所述屏固定板一侧的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15°。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屏固定板通过固定组件安装连接显示装置。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挂钩和与所述挂钩适配的挂孔。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屏固定板沿其竖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挂钩适配的固定孔。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吊箱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引入关键部件承载支撑件,该承载支撑件通过内连接板将屏固定板、侧固定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顶板等组成一个严密稳固整体,将显示装置的重量有效的合理的传递到承载支撑件上,因而,承载支撑件之外的材料厚度和强度可以大大降低,可以减轻吊箱重量达50%以上,同时,重心集中于该承载支撑件上,节省1根吊杆,有效降低经济成本,提升安全系数;同时,各部件工厂模块化制作,现场组装,有效减低包装及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双屏吊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屏吊箱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屏吊箱结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双屏吊箱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屏吊箱结构中承载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考图1至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屏吊箱结构,其包括用于挂载两个显示装置12的两组屏固定板、内连接板2、一承载支撑件3和用于悬挂固定的一吊杆4,每组所述屏固定板经所述内连接板2安装连接在所述承载支撑件3上,所述承载支撑件3与所述吊杆4一端安装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室内外顶部。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屏固定板包括至少两条平行设置的竖条板1,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左右各一条竖条板1构成一组所述屏固定板。为了挂载所述显示装置12,所述屏固定板通过固定组件安装连接显示装置12。所述显示装置12可以是显示屏也可以是电视等。

进一步地,所述内连接板2优选采用长方形板组成,用于连接屏固定板和承载支撑件3,通过此内连接板2将两个显示装置12的重量经过屏固定板均匀的传递到承载支撑件3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避免受力不均匀,导致吊箱变形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承载支撑件3为中空梯形体,即由梯形结构体组成,其垂直方向上与吊杆4进行连接用于悬挂吊箱和显示装置12,水平方向上与内连接板2连接用于承载显示装置12的重量以及整个吊箱的重量。鉴于人观看空中事物有一定的角度,一般显示装置12与竖直方向呈10°~15°之间为宜,故梯形体的度数与此角度保持一致,具体地,所述承载支撑件3朝向所述屏固定板一侧的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10~15°。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支撑件3垂直方向上开有贯穿孔31,吊杆4的下端穿过所述贯穿孔31然后通过插销实现与承载支撑件3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实现所述承载支撑件3和吊杆4的连接,如u型抱箍。更进一步地,所述吊杆4下端沿轴向开设有若干插孔41,其与所述插销适配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所述承载支撑件3的安装高度。

所述承载支撑件3是空心结构,同时,显示装置12和吊箱所有重量都由该梯形体承担,因此,所述承载支撑件3的板材厚度为6mm以上,如6mm、8mm、10mm、12mm等等。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重量情况,对该梯形体的板材厚度适当增减即可,也是减重的关键之处,显示装置12越重,厚度越大,而吊箱其他部件的板材厚度均不用改变。也正是此承载支撑件3的设计,重心集中于该承载支撑件3,所以悬挂时采用1根吊杆4即可稳定吊挂,而且不会随意的晃动。相比传统方式都是两根吊杆4,改为1根吊杆4则容易出现晃动。同时由两根吊杆4减少为1根吊杆4,从而大大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双屏吊箱结构还包括两组侧固定板、左侧板6、右侧板7、用于放置控制设备的底板8以及用于防止顶部漏水的顶板9。其中,每组所述侧固定板安装连接在每组所述屏固定板上,用于链接左侧板6和右侧板7,具体地,所述左侧板6安装连接在每组所述侧固定板的左侧,所述右侧板7安装连接在每组所述侧固定板的右侧。

优选但不限定地,每组所述侧固定板包括至少两条平行设置的横条板5,所述竖条板1和横条板5相互安装连接成“井”字结构,形成一个吊箱基本框架结构,起到稳固作用。

所述底板8安装连接在所述左侧板6和右侧板7的底端,所述顶板9安装连接在所述左侧板6和右侧板7的顶端。所述左侧板6与底板8和顶板9连接,起到进一步稳固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6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0,通过散热孔10将显示装置12和控制设备热量散发出去。所述右侧板7与底板8和顶板9连接,起到进一步稳固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右侧板7也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0,通过散热孔10,将显示装置12和控制设备热量散发出去。其中,所述的控制设备(图中未显示)可以是光端机、终端盒等设备,其连接控制所述显示装置12。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屏固定板、内连接板2、侧固定板、左侧板6、右侧板7、顶板9以及底板8均优选采用薄板以及翻边结构设计,其中薄板板材厚度为1.2~1.5mm但不局限于此。其中,所述屏固定板上的竖条板1优选采用z型翻边,所述内连接板2和侧固定板的横条板5优选采用l型翻边。如此设计,则整个吊箱结构中,除了承载支撑件3外,其他的板材都是很薄的薄板,厚度1.2mm~1.5mm之间,同时增设翻边结构是防止板材弯曲和变形,便于薄板冲压件进行螺栓连接,以确保其整个吊箱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其负载能力,整体结构结实、轻巧、紧凑,才能达到重量减重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挂钩11和与所述挂钩11适配的挂孔。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挂钩11可以设置在所述竖条板1上,也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2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般情况下,显示装置12上背部带有挂孔,则对应的,所述竖条板1上设置有挂钩11。更进一步地,所述屏固定板沿其竖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挂钩11适配的固定孔13,实现所述挂钩1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屏固定板上,便于根据挂载的显示装置12的大小进行选择合适的固定孔13安装连接所述挂钩11,实新匹配不同尺寸的显示装置12,提高吊箱的通用性。

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现有吊箱的金属框架结构箱体要在工厂内焊接完成,成品体积较大,使生产、包装及与运输成本会增加,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安装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将各部件拆装有效减低包装及运输成本,实现现场组装,也便于拆装维修。如此,所述双屏吊箱结构各部件的连接接触区域均对应开设有通孔以实现可拆卸安装连接,优选但不限定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龙骨框架的承载件结构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重量优势:传统方式承载件是由8根厚度4mm以上的槽钢焊接成龙骨框架,框架自身重量非常重,再加上显示装置12的重量,使得整体重量太重,并且随着显示装置12尺寸变大,整体重量线性增长,安装悬挂困难而且由于过重稳定性差,存在掉落的危险;而本发明的屏固定板、内连接板2、侧固定板、左侧板6、右侧板7、顶板9以及底板8均采用的是厚度1.2~1.5mm的薄钢板,主要起到稳定作用,重量都比较轻,实际重量都集中于承载支撑件3上,从图上看,承载支撑件3是非常小的梯形体,重量很轻,当显示装置12尺寸变大,根据拉拔试验结果,仅需将承载支撑件3的厚度增加即可。

2、生产和场地优势:传统方式焊接龙骨框架,工人的焊接技能、焊接工艺、焊接质量都存在风险,同时占用场地较大,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和储存;本发明各部件都是模块化生产,通过机床一次加工成型,制作工艺和质量都可以有效把控,同时是模块化生产,现场组装,不占用较多场地,有利于批量生产和储存。

3、运输优势:传统方式占用较大空间,搬运和运输费用较大;本发明是模块化组件发货,搬运和运输费用较小。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