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3589发布日期:2020-09-01 18:0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



背景技术:

水净化设备的水处理系统,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或水质的优劣对废水的排出量实施调节。现有技术中,常用废水比电磁阀,通过依靠经验设定的一个数值进行冲洗,或通过调节脉冲信号频率,来实现不同条件下对水流量冲洗的制水要求。而这种方式中,一方面,很难实现精准控制;另外,通过不停的脉冲信号来控制电磁阀开关,实效性差,噪音比较大。

对此,现有技术上提出一种步进电机式的流量可调式废水阀;但是,由于步进电机存在丢步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调整过程中,依旧无法做到孔位的精准对位,影响阀门的制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可以有效克服步进电机式废水阀中存在的丢步问题,确保阀门的制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控制电机以及阀片组件;

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阀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以调节自所述进水腔流通至所述出水腔的水流量;

所述阀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腔的进水口处的第一阀片、可相对转动地叠合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上的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设置在所述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阀片上设置有若干过水通道,所述第二阀片上设置有过水口;其中,

所述过水通道靠近所述过水口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区,所述过水口可转动至与所述导流区重叠;以所述过水口的转动轴心为圆心,沿所述过水口的转动方向,当所述导流区的始端所在圆周刻度为a,末端所在圆周刻度为b,所述过水口的预设转动位置的圆周刻度为c,所述控制电机的丢步值所对应的转动幅度为d时,存在:

b≥c+d,且c-d≥a。

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控制电机以及阀片组件;

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阀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以调节自所述进水腔流通至所述出水腔的水流量;

所述阀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腔的进水口处的第一阀片、可相对转动地叠合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上的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设置在所述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阀片上设置有若干过水通道,所述第二阀片上设置有过水口;其中,

所述过水口可转动至与所述过水通道重叠;以所述过水口的转动轴心为圆心,沿所述过水口的转动方向,当所述过水通道的始端所在圆周刻度为a,末端所在圆周刻度为b,所述过水口的预设转动位置的圆周刻度为c,所述控制电机的丢步值所对应的转动幅度为d时,存在:

b≥c+d,且c-d≥a;

当所述过水通道所对应的制水流量为q,所述过水口与所述过水通道之间的重叠面积为s,水流速度为v时,存在:

q=s*v。

作为优选,所述过水通道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全开过水孔道、若干孔径不同的制水孔道,所述全开过水孔道及若干所述制水孔道环绕所述第二阀片的转动轴心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区为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过水通道的进水端的沉台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过水通道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全开过水孔道、若干制水孔道,若干所述制水孔道呈弧段状并环绕所述第二阀片的转动轴心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上;

各所述制水孔道的外侧弧边与所述第二阀片的转动轴心的距离和/或各所述制水孔道的内侧弧边与所述第二阀片的转动轴心的距离不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套轴,所述第二阀片串接在所述传动套轴上;

且所述传动套轴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阀片朝向所述第一阀片顶紧的弹性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片朝向所述控制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传动套轴插入的定位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腔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一阀片朝向所述出水腔的一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阶梯状安装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腔环设在所述出水腔的外侧,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设置有阻隔壁;

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在所述阻隔壁的顶部连通,所述阀片组件即设置在所述阻隔壁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巧妙地增大了过水通道与过水口的交汇角度,例如在过水通道的进水口端设置导流区,该导流区的长度满足在控制电机出现丢步的状态下,仍使得过水口与导流区重叠;又例如改变过水通道的截面形状,通过过水口与过水通道的重叠区以进行水流控制,并且过水通道满足在控制电机出现丢步的状态下,仍与过水口重叠;从而大大提高了在使用电机调节下,阀门装置中阀片的对准容错率,实现有效的水流量档位调节控制,保障阀门装置的制水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阀片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阀片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装置本体,11-进水腔,12-出水腔,13-阻隔壁;2-控制电机,21-传动套轴,211-定位凹槽,22-弹性件;3-阀片组件,31-第一阀片,311-沉台结构,312-全开过水孔道,313-制水孔道;4-阶梯状安装结构,4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流量可调式阀门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本体1、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上的控制电机2以及阀片组件3;所述控制电机2为步进电机,所述装置本体1与所述步进电机的结构形式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进水腔11和出水腔12,所述阀片组件3设置在所述进水腔11与所述出水腔12之间,以调节自所述进水腔11流通至所述出水腔12的水流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腔11环绕设置在所述出水腔12的外侧,所述进水腔11的内侧壁与所述出水腔12的外侧壁即共同作为两者之间的阻隔壁13;所述进水腔11与所述出水腔12在所述阻隔壁13的顶部连通,所述阀片组件3即设置在所述阻隔壁13的顶部。

所述阀片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腔12的进水口处的第一阀片31、可相对转动地叠合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31上的第二阀片32,所述第一阀片3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出水腔12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二阀片3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控制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出水腔12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一阀片31朝向所述出水腔12的一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阶梯状安装结构4,设置的阶梯状安装结构4,可以提高第一阀片31与出水腔1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同时,在该阶梯状安装结构4上,还可以设置密封圈41,以进一步确保第一阀片31与出水腔12连接后的密封良好。

此外,所述控制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套轴21,所述传动套轴2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机2的转轴连接并与所述控制电机2的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阀片32则串接在所述传动套轴21的另一端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套轴21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阀片32朝向所述第一阀片31顶紧的弹性件22,此处所述弹性件22优选设置为弹簧;另外,所述第一阀片31朝向所述控制电机2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传动套轴21插入的定位凹槽211,以便于所述阀片组件3及控制电机2的定位安装,提高阀门装置装配后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片31上设置有若干过水通道,所述第二阀片32上设置有过水口321;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通道靠近所述过水口321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区,所述过水口321可转动至与所述导流区重叠。

此时,以所述过水口321的转动轴心为圆心,沿所述过水口321的转动方向,当所述导流区的始端所在圆周刻度为a,末端所在圆周刻度为b,所述过水口321的预设转动位置的圆周刻度为c,所述控制电机2的丢步值所对应的转动幅度为d时,存在相互间的刻度关系:b≥c+d,且c-d≥a。

具体地,所述过水通道包括相互间独立设置的全开过水孔道312、若干孔径不同的制水孔道313,所述全开过水孔道312及若干所述制水孔道313环绕所述第二阀片32的转动轴心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31上。所述导流区即为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过水通道的进水端的沉台结构311,所述制水孔道313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沉台结构311的最低点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沉台结构311的截面呈弧段状,所述过水口321为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片32上的y形缺口;在所述控制电机2的转动下,带动所述第二阀片32进行同步转动,当第二阀片32转动到指定位置时,所述过水口321与全开过水孔道312或制水孔道313重叠,从而使得水流能从进水腔11流通至出水腔12。

设置的所述沉台结构311,有效地增大了所述过水口321与所述过水通道的交汇角度;如图5所示,当所述过水口321的预设转动位置为所述沉台结构311的中心处时,即使控制电机2出现丢步现象,也能使得过水口321在丢步状态下仍落在所述沉台结构311的覆盖范围内;从而有效确保制水要求,克服现有技术上阀片对准失准的问题;并且该沉台结构311的设置简易,在有效提高阀门对准问题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阀门装置的使用成本。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之处不作赘述,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当所述过水通道所对应的制水流量为q,所述过水口321与所述过水通道之间的重叠面积为s,水流速度为v时,存在关系:q=s*v。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水通道由相互独立设置的全开过水孔道312、若干制水孔道313组成,若干所述制水孔道313呈弧段状并环绕所述第二阀片32的转动轴心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31上。

具体地,当所述过水口321从各所述制水孔道313的外侧与所述制水孔道313相交并重叠时,将各所述制水孔道313的外侧弧边与所述第二阀片32的转动轴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一致,从而控制所述过水口321与各所述制水孔道313之间的重叠面积,从而确定并控制水流量。

同样地,当所述过水口321从各所述制水孔道313的内侧与所述制水孔道313相交并重叠时,则将各所述制水孔道313的内侧弧边与所述第二阀片32的转动轴心的距离设置为不一致;显然,当所述过水口321与所述制水孔道313的内、外两侧均相交并重叠时,可以同时将各所述制水孔道313的外侧、内侧弧边与所述第二阀片32的转动轴心的距离均设置为不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