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905发布日期:2020-07-29 02:4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自密封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自密封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有些管路和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承受较高的压力,为防止管路和部件发生损坏,就需要在管路中安装减压阀,当管路的出水口关闭时,通过减压阀将流量彻底封闭,稳定出水压力,从而对减压阀后端的管路和部件起到保护作用。现有的减压阀往往是通过硬密封的方式实现对于流量的切断,而硬密封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容易发生泄漏,从而会对整机水路和部件造成损坏。且现有的减压阀为使流体更好的驱动阀芯移动,往往将阀芯的体积设置成较大,这样会导致减压阀的生产成本较高、且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密封减压阀,该自密封减压阀体积小巧、成本低廉且使用寿命更长、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密封减压阀,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的流道以及安装于阀体的阀盖,所述阀体内设有阀座,所述阀座将流道分成进流腔与出流腔,所述出流腔内设有阀杆,所述进流腔内设有与阀杆连接且配合阀座形成密封的阀芯,所述出流腔内设有驱动阀芯远离阀座的驱动件,当所述阀芯相抵于阀座形成密封时,所述阀芯相抵于阀座的位置或阀座相抵于阀芯的位置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杆位于出流腔内部的位置设有下垫片,所述下垫片朝向阀座的一面与阀座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流腔内的流体通过阀座流动向出流腔,当进流腔内的压力大于出流腔内的压力时,流过阀座流体产生的冲击力加上压力一起作用在下垫片,使阀杆能带动阀芯朝向阀座移动实现密封,将流量彻底封闭,稳定出水压力,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当出流腔内的压力逐渐大于进流腔内的压力时,驱动件驱动阀杆带动阀芯背对阀座移动,从而实现流道的导通。通过第一密封圈的设置实现阀芯与阀座之间的软密封,防止其两者在相抵密封的过程中造成相互磨损,从而提升了减压阀的密封效果与使用寿命。通过下垫片的设置实现对于阀芯的驱动,这样在不用增加阀芯体积的前提下,就能实现对于阀芯的精准控制,使减压阀体积更加小巧、成本更加低廉。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垫片朝向阀座的一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围绕于阀杆圆心环绕形成一环形,所述出流腔壁靠近于阀座的位置设有防止下垫片密封阀座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使得流体对于下垫片的冲击能在下垫片上形成更加集中的受力,使得下垫片与凹槽两者之间的配合能更好的实现对于阀芯的驱动。凸块的设置防止下垫片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密封阀座,用于保证流道的流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流腔内壁设有引导滑槽,所述阀芯与引导滑槽滑移配合用于引导阀芯朝向阀座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滑槽与阀芯之间的配合用于引导阀芯移动,从而提升阀芯的移动精度,确保阀芯与阀座之间能实现更稳定的配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上设有延伸进阀体与阀盖之间的膜片,所述膜片将出流腔密封分隔成位于膜片与阀盖之间的上腔室以及位于阀体与膜片之间的下腔室,所述下腔室与流道的出流口连通,所述下垫片位于下腔室内、驱动件位于上腔室内,所述阀盖上设有连通上腔室与外界的第一压力平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片的设置实现驱动件与流体之间的密封阻隔,使得流体不会与驱动件发生接触,从而延长驱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位于下垫片靠近阀座的位置设有定位块,所述下垫片套设于阀杆、膜片套设于阀杆且与之密封配合,所述阀杆位于膜片相对于下垫片的另一侧设有驱动膜片与下垫片抵紧定位于定位块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与定位块两者之间的配合实现下垫片、膜片在于阀杆上的便捷组装,提升工人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弹簧,所述螺母与膜片之间设有被螺母压持固定且用于定位弹簧的上垫片,所述弹簧套设于阀杆且一端相抵进上垫片,所述阀盖上设有延伸进弹簧内圈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垫片与限位块两者之间的配合对弹簧的两端进行限位固定,使弹簧能对阀杆施加更加稳定的驱动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膜片延伸进第一安装槽,所述膜片相抵于阀盖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第一密封凸起,所述膜片相抵于第一安装槽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第二密封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槽的设置对膜片进行限位,使得阀盖与阀体两者之间的配合能对膜片实现更好的压持固定。并通过第一密封凸起与第二密封凸起的设置实现膜片与阀盖之间、膜片与阀体之间的更好密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滑槽侧壁与阀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阀芯内部设有连通引导滑槽底部与出流腔的第二压力平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圈的设置防止流体进入到引导滑槽内部,从而影响到引导滑槽与阀芯之间的滑移配合关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上设有供第一密封圈安装的第二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槽的设置对第一密封圈实现更好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成本低廉且使用寿命更长、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中:1、阀体;2、阀盖;3、阀座;4、进流腔;5、出流腔;51、上腔室;52、下腔室;6、阀杆;7、阀芯;8、驱动件;9、第一密封圈;10、下垫片;11、凹槽;12、引导滑槽;13、膜片;14、定位块;15、螺母;16、上垫片;17、限位块;18、第一安装槽;19、第一密封凸起;20、第二密封凸起;21、第二密封圈;22、第二压力平衡孔;23、第二安装槽;24、第一压力平衡孔;25、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4,一种自密封减压阀,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的流道以及固定安装于阀体1的阀盖2,阀体1内一体设置有阀座3,阀座3将流道分为进流腔4与出流腔5。出流腔5内设有阀杆6、进流腔4内设有与阀杆6一体连接且配合阀座3形成密封的阀芯7,阀杆6与阀座3同轴设置。阀杆6外周壁位于出流腔5内部的位置一体设置有环形的定位块14,阀杆6上位于定位块14的上方沿阀杆6轴向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下垫片10、膜片13、上垫片16与螺母15。下垫片10的下端面抵触于定位块14上端面、膜片13与阀杆6之间密封配合,上垫片16上端面抵触于螺母15下端面且螺母15与阀杆6螺纹连接。

膜片13的外周壁延伸进阀体1与阀盖2之间且被两者所压持,膜片13将出流腔5分隔成位于膜片13与阀盖2之间的上腔室51以及位于阀体1与膜片13之间的下腔室52。下腔室52与流道的出流口连通,下垫片10位于下腔室52;上腔室51内位于上垫片16与阀盖2之间设有驱动件8,驱动件8为弹簧,弹簧套设于阀杆6且弹簧下端相抵进上垫片16,阀盖2上一体设置有延伸进弹簧内圈的限位块17,阀盖2上开设有连通上腔室51与外界的第一压力平衡孔24。下腔室52壁靠近于阀座3的位置一体设置有防止下垫片10密封阀座3的凸块25,凸块25围绕于阀杆6圆心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当下下垫片10抵触于凸块25时,阀座3与下腔室52连通。

阀体1相抵于膜片1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8,膜片13延伸进第一安装槽18,膜片13相抵于阀盖2的位置一体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环形第一密封凸起19,膜片13相抵于第一安装槽18底部的位置一体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环形第二密封凸起20。下垫片10下端面的正投影位置与阀座3相重叠,下垫片10朝向阀座3的一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1,凹槽11围绕于阀杆6圆心环绕形成一环形。

阀芯7外周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3,第二安装槽23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9,当阀芯7朝向阀座3移动时,第一密封圈9抵紧于阀座3并配合阀座3形成密封。进流腔4内壁开设有引导滑槽12,引导滑槽12与阀芯7同轴设置,阀芯7与引导滑槽12滑移配合用于引导阀芯7朝向阀座3移动。引导滑槽12侧壁与阀芯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1,阀芯7内部开设有连通引导滑槽12底部与下腔室52的第二压力平衡孔2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