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7969发布日期:2020-08-07 17:56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离合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所使用离合储油壶是用来储存离合系统制动液的装置,在汽车启动及行驶过程中,均需要使用到离合系统,离合储油壶是汽车离合系统必备的部件之一,通过离合软管与离合总泵连接,为离合总泵提供和储存制动液。

离合储油壶生产工艺均采用上下壶体分别注塑后焊接形成,现有的离合储油壶安装支架均注塑在下壶体的两侧,安装支架的中心与储油壶的重心高度差大,在车辆颠簸时,容易造成壶体抖动,甚至断裂,无法保证离合系统的正常工作;离合储油壶与离合总泵通过离合软管及环形抱箍连接,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抱箍存在固定不牢,装配不到位的可能,容易造成加注不成功,存在漏液的风险;(2)抱箍装配需要装配工序,增加总装件,装配时间长,影响生产节拍。

cn204852074u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储油壶总成,包括储油壶本体、加油口、出油口,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储油壶本体底部的焊接支架及托板;所述储油壶本体的底部前侧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焊接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储油壶本体的底部后侧固定有一对l型卡板,所述l型卡板顶边固定在储油壶本体底部,所述l型卡板的底边加工有向上的楔形凸起;所述托板上开设有与所述l型卡板的底边相配的矩形孔、和距所述矩形孔前端预设距离处的锁止孔,所述托板卡接在所述l型卡板上。采用该方案的储油壶总成,固定可靠,装配方便。该现有技术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其储油壶的重心与安装支架的中心的高度差小,安装支架结构牢固,能够防止离合储油壶在车辆颠簸过程中抖动损坏,离合储油壶与离合软管连接可靠,装配简便、快捷,时间短,不影响生产节拍。

本实用新所述的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包括下壶体、连接下壶体的上壶体、连接在上壶体上的壶盖,在所述上壶体上设有进油口,该进油口与所述壶盖配合连接;在所述下壶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离合软管配合连接;其特征是:

在所述下壶体的左侧连接有左支架,在所述上壶体的右侧设有右支架;

在所述出油口与下壶体连接的部位设有横向加强筋,在所述出油口的中部设有安装法兰;所述出油口通过一快插接头与所述离合软管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快插接头的一端内设有设有环形卡槽、另一端设有棘齿;所述快插接头一端内的环形卡槽与所述出油口中部的安装法兰配合;所述快插接头另一端的棘齿与所述离合软管的内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在所述进油口上设有四道均匀分布的竖向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左支架呈“l”形,其平直部分为左安装板,在该左安装板的下面设有均匀分布在储油壶安装孔的四周的第一放射加强筋,所述左支架的竖直部分上设有左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右支架也呈“l”形,其平直部分为右安装板,在该右安装板的下面设有均匀分布在储油壶安装孔的四周的第二放射加强筋,所述右支架的竖直部分上设有右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两安装支架分别注塑在上、下壶体上,安装支架的中心与储油壶的重心高度差小,在安装后能够更好的防止油壶抖动,结构可靠;

(2)由于在支架安装板上设有“米字形”网格结构加强筋,每一个网格之间的距离、角度一定,厚度0.5mm,此结构在增加安装支架强度的同时,减轻了油壶的重量,结构美观;

(3)由于离合器储油壶的出油口与离合软管采用快插接头连接,不仅减少装配时间,还可以避免装配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4)由于离合器储油壶在进油口设有加强筋,加之离合储油壶仅用于离合系统,因此内部结构简单,壶体尺寸较小,为防止使用加注枪加注时油壶断裂,在油壶口设计了加强筋结构;

(5)由于离合器储油壶布置在车体机舱前部,加注口位置明显,周边位置较宽,易于使用加注枪加注制动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结构与离合软管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离合软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体安装板上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中:

1—壶盖;

2—上壶体;21—进油口,22—竖向加强筋;

3—下壶体,31—出油口,32—横向加强筋,33—安装法兰;

4—左支架,41—左安装板,42—第一放射加强筋,43—左加强筋;

5—右支架,51—右安装板,52—第二放射加强筋,,53—右加强筋;

6—离合软管,61—快插接头,62—卡槽,63—棘齿;

7—抱箍;

8—螺栓组件;

9—车体安装板,91—焊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包括下壶体3、连接在下壶体上的上壶体2、连接在上壶体上的壶盖1,在所述上壶体2上设有进油口21,该进油口与所述壶盖1配合连接;在所述下壶体3上设有出油口31,所述出油口与离合软管6配合连接;其特征是:

在所述下壶体3的左侧连接有左支架4,在所述上壶体2的右侧设有右支架5;以减小安装支架的中心与储油壶的重心高度差,在安装后能够更好的防止储油壶抖动;

在所述出油口31与下壶体3连接的部位设有横向加强筋32,在所述出油口31的中部设有安装法兰33;所述出油口31通过一快插接头61与所述离合软管6配合连接。

所述快插接头61的一端内设有设有环形卡槽62、另一端设有棘齿63;所述快插接头61一端内的环形卡槽62与所述出油口31中部的安装法兰33配合;所述快插接头61另一端的棘齿63与所述离合软管6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保证快插接头与离合软管之间的密封性。

在装配时,快插接头慢慢卡入出油口,快插接头一端内的环形卡槽开始处于放松状态,当环形卡槽通过出油口中部的安装法兰时,环形卡槽被撑开,通过安装法兰之后,环形卡槽又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会听到“咔”的声音,由此判断装配到位。

在所述进油口21上设有四道均匀分布的竖向加强筋22;由于离合储油壶尺寸较小,在进油口设置加强筋,以提高进油口的强度,避免加注枪加油时进油口失效。

所述左支架4呈“l”形,其平直部分为左安装板41,在该左安装板的下面设有均匀分布在储油壶安装孔的四周的第一放射加强筋42,所述左支架4的竖直部分上设有左加强筋43;在增加左支架强度的同时,减轻油壶的重量,并使结构美观。

所述右支架5也呈“l”形,其平直部分为右安装板51,在该右安装板的下面设有均匀分布在储油壶安装孔的四周的第二放射加强筋52,所述右支架5的竖直部分上设有右加强筋53;在增加右支架强度的同时,减轻油壶的重量,并使结构美观。

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套螺栓组件8固定在车体安装板9上,储油壶安装位置较高,距离机舱前部较近,便于拆卸。

在车体安装板9上焊有两颗焊接螺母91,用于装配螺栓,储油壶的进油口距离车体安装板9的位置较远,为加注枪留出了操作空间,方便使用加注枪,易于抽真空加注制动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