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2104发布日期:2020-09-01 17:5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轧钢棒材生产线根据工艺要求,轧机沿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可以旋转为水平或立式状态(如附图5所示),当轧机旋转为水平状态时,工作轴处于水平方向;当轧机旋转为立式状态时,工作轴垂直于水平方向。轧机处于水平状态时工作轴的转动是通过电机传动轴带动,由离合装置实现工作轴与传动轴结合;只有离合装置脱开,轧机才可以由水平状态旋转为立式状态,轧机在旋转时要求离合处空间大,所以需要大行程离合装置。

且轧机工作会产生轴向力、径向力及各个方向冲击震动,长时间作用导致离合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向右轴向力及震动的影响下手柄右移带动内齿圈及托架右移,导致外齿圈一与内齿圈脱开分离,工作轴失去动力停机,造成轧钢突然停机事故,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包括支座、拨叉、手柄、拉杆一、拉杆二和联轴组件,所述联轴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拨叉一端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轴联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拨叉同轴,所述联轴组件位于所述拨叉之间;所述支座两侧设置有立板;所述拉杆一穿过所述立板和拨叉,两端头配合螺母固定;所述拉杆二穿过所述手柄、拨叉和立板,两端头配合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联轴组件包括托架、外齿圈一、内齿圈、隔板以及外齿圈二,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内齿圈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所述外齿圈二与所述内齿圈啮合且可相对于所述内齿圈滑动,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内齿圈内,所述外齿圈一与所述内齿圈啮合且可相对于所述内齿圈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一和拉杆二的直径为φ30mm,所述拉杆一或拉杆二的两端具有垂直于其轴线的通孔,通孔内插接开口销,所述螺母为(m30)开槽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圈与所述托架之间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外齿圈一为阶梯轴状,所述外齿圈一上套设有防尘圈。

进一步地,所述外齿圈二套接在传动轴上,所述外齿圈一套接在工作轴上,所述外齿圈二和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键,所述外齿圈一与所述工作轴之间设置有键。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圈上靠近所述外齿圈二的一端设置有挡套。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离合行程长,断开连接时,托架拖动内齿圈向右滑动,当外齿圈二的端部触及隔板时,达到最大行程,由于外齿圈二的长度大于外齿圈一的长度,所以,不仅能保证外齿圈一与内齿圈完全分离,而且留有足够的空使得工作轴转向。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1)根据轧钢工艺提供,轴向力最大值为20kn,方案中拉杆直径φ30mm,那么拉杆扭矩为300n·m,经查手册,每个开槽螺母(m30)锁紧力达1400n·m,足以承载扭矩;通过挠度公式f=pl3/48ei计算,作用在拉杆上的轴向力使拉杆产生的变形几乎为零;开口销的使用使开槽螺母与拉杆不会产生相对转动,解决了轧机轧制产生的震动使零件松动。所以拉杆一结构安全可靠,起到阻止托架右移,即离合装置不会松动后移,保证了轧机生产的安全。

(2)拉杆二的使用,将手柄牢固地与固定在地基上的支座成为一体,拉杆(二)既增强了离合装置整体刚性,又阻止了手柄在工作中的松动后移,起到稳定生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c-c的剖视图。

图3为联轴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离合装置断开示意图。

图5为工作轴旋转示意图。

图中:1、工作轴,2、防尘圈,3、外齿圈一,4、隔板,5、内齿圈,6、轴承,7、托架,8、挡套,9、外齿圈二,10、传动轴,11、支座,12、拉杆二,13、开口销,14、拉杆一,15、手柄,16、立板,17、螺母,18、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长行程齿形离合装置,包括支座11、拨叉18、手柄15、拉杆一14、拉杆二12和联轴组件;支座11顶部安装有滑轨座,所述联轴组件与滑轨座滑动配合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所述拨叉18一端与所述支座11内部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轴联组件活动连接,拨叉18上具有u型开槽,联轴组件的托架7两端具有杆状凸出,拨叉18的u型开槽与杆状凸出卡和;所述手柄15与所述支座11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拨叉18同轴,手柄15与其中一个拨叉18安装在支座11的同一转轴上;所述联轴组件位于所述拨叉18之间;所述支座11两侧设置有立板16;所述拉杆一14穿过所述立板16和拨叉18,拉杆一14贴合托架7的右侧端面,防止联轴组件右移;两端头配合螺母17固定;所述拉杆二12穿过所述手柄15、拨叉18和立板16,两端头配合螺母17固定。拉杆一14和拉杆二12的直径为φ30mm,所述拉杆一14或拉杆二12的两端具有垂直于其轴线的通孔,通孔内插接开口销13,所述螺母17为(m30)开槽螺母,开口销13穿过螺母17开槽处及拉杆一14或拉杆二12通孔部位,再将开口销13端部沿两个方向垂直折回,使得螺母17与拉杆一14或拉杆二12不会产生相对转动,阻止其松动。

如图3所示,联轴组件包括托架7、外齿圈一3、内齿圈5、隔板4以及外齿圈二9,所述托架7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托架17支撑整个联轴组件;所述内齿圈5与所述托架7转动连接,内齿圈5与托架7之间设置轴承6,内齿圈5右端设置有挡套8用于防止外齿圈二9滑脱;所述外齿圈二9与所述内齿圈5啮合且可相对于所述内齿圈5滑动,所述隔板4设置在所述内齿圈5内,所述外齿圈一3与所述内齿圈5啮合且可相对于所述内齿圈5滑动,外齿圈一3为阶梯轴状,所述外齿圈一3上套设有防尘圈2。外齿圈二9套接在传动轴10上,外齿圈一3套接在工作轴1上,所述外齿圈二9和所述传动轴10之间设置有键,所述外齿圈一3与所述工作轴1之间设置有键。

如图4所示,当需要工作轴1与传动轴10脱开时,拔出开口销13,松开螺母17,拉出拉杆一14及拉杆二12,向右扳动手柄15即可;此时托架7带动内齿圈5向右移动,直至外齿圈二9触及隔板4。由于外齿圈二9的长度大于外齿圈一3的长度,所以,不仅能保证外齿圈一3与内齿圈5完全分离,而且留有足够的空使得工作轴1转向。

当需要工作轴1与传动轴10连接时,向左扳动手柄15;托架7背离外齿圈二9向外齿圈一3移动,直至外齿圈一3的端面触及隔板4;将拉杆一14和栏杆二12插入,拧紧螺母17,插入开口销13。

离合装置在断开和连接时,工作轴1和传动轴10均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不会存在外齿圈一3与内齿圈5或外齿圈二9与内齿圈5打齿的问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