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用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0520发布日期:2020-08-25 19:3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管用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管用抗震支吊架,属于机电抗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强制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旨在减轻地震对机电工程设备的破坏。在机电工程抗震系统中,抗震支吊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抗震支吊架能够抵抗水平地震力,发生地震时可以通过支吊架的斜撑等构件将地震力传递给与其连接的结构体,尽可能减小机电管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和晃动。

目前常见的抗震支吊架多为硬连接结构,承重吊杆、侧支撑、斜支撑的上端通过连接座/连接铰链与楼板连接,下端通过连接座/连接铰链与设备管道端连接,连接方式是单一的螺栓螺母连接。这样的硬性连接关系,虽然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但是抵抗地震力的作用有限;当地震发生时,会同时有横向的地震力和纵向的地震力作用,这种硬性连接关系通常难以抵挡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不仅起不到有效的抗震作用,还有可能因为强大外力的作用导致螺栓螺母松动甚至直接断裂,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强度大、稳定性高、抗震效果好的风管用抗震支吊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管用抗震支吊架,包括竖直固定于楼板的两根承重吊杆、连接在承重吊杆底部的第一横梁、与第一横梁平行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通过竖直设置的两根连接螺杆进行固定,在第一横梁下端面和第二横梁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保持风管位置的限位板;在楼板与第一横梁之间还设置有一根侧支撑和两根纵支撑;

所述连接螺杆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设置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壳体、限位座和缓冲弹簧,壳体顶部开设有用于第一螺杆穿过的圆形开口,壳体下端面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为倒置的t型,包括导向柱和设置于导向柱底部的限位卡盘,导向柱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相配适的螺孔,第一螺杆插入壳体后固定于导向柱;在导向柱上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壳体顶壁、另一端固定于限位卡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内部沿高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扇形凹槽,所述限位卡盘上设置有与扇形凹槽相配合的扇形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扇形凹槽的开口角度比扇形凸块的开口角度大10°~3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垫。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的安装板和竖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异形孔,该异形孔包括三个相互连通的圆形孔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支撑、纵支撑均为开孔c型槽钢,c型槽钢两端通过连接铰链分别与后扩底锚栓、承重吊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铰链包括固定板、夹持座、用于连接固定板和夹持座的固定铆钉;所述固定板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设置的底板和翼板,所述翼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铆钉穿过的销孔,在底板远离翼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夹持座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夹板和扣盖,夹板和扣盖之间通过两个夹紧螺栓实现连接;所述夹板尾部设置有用于固定铆钉穿过的销孔,其前端沿夹板的长度方向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孔的两侧设置有与c型槽钢弯钩部防滑齿相咬合的限位齿,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与夹紧螺栓的外螺纹相配适的内螺纹;所述扣盖包括压板、设置在压板两侧且与压板垂直的两个卡边,压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不设有螺纹的通孔、且其孔径与第一安装孔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两个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与c型槽钢上相邻的两个长条孔的位置相对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用抗震支吊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牢固、安装方便;通过承重吊杆、侧支撑和纵支撑的设置,有效消减横向地震力在管线行进方向垂直面的影响力;通过缓冲组件来进一步消减纵向地震力,通过限位板来进一步消减横向地震力,从而使得地震力对风管的破坏程度大大降低,抗震效果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使用具有特殊结构的连接铰接来连接槽钢,夹板上设置有与c型槽钢防滑齿相咬合的限位齿,通过咬合作用确保夹板与槽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槽钢在地震应力下滑移;而且,夹板可插入c型槽钢加强筋与弯钩部之间的空隙中并与弯钩部的下沿紧密抵接,进一步增强了咬合连接。由于夹板的宽度大于槽钢加强筋之间的宽度,因而加强筋还能限位夹板,避免其在地震应力下发生移动而使夹紧螺栓松动。所述连接铰链与c型槽钢连接时,限位齿咬合、夹板抵接、扣盖卡紧、夹紧螺栓螺纹连接四种方式并存,槽钢被从两侧紧紧夹持起来,不易晃动散开,连接稳定性显著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组件,利用缓冲弹簧的压缩行程来实现连接螺杆的长度微调,消减纵向地震力的影响;限位卡盘与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给予第一螺杆一定的转动空间,降低螺栓松动的可能性;在缓冲组件壳体底部还设置有弹性垫,能够缓冲限位卡盘对壳体底部的冲撞力、保护风管。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风管限位的限位板上设置有长条形的异形孔,一旦螺栓螺母在较高地震力作用下发生松动,则可在异形孔内横向移动以冲抵横向地震力,避免螺栓螺母进一步松开,保持风管的稳定支吊。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强度高、安装方便快捷,在不同安装环境和安装尺寸下均可轻松安装,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板与夹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铰链与c型槽钢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重吊杆,2-侧支撑,3-纵支撑,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1-第一螺杆,62-第二螺杆,63-缓冲组件,631-壳体,632-导向柱,633-限位卡盘,634-缓冲弹簧,635-扇形凹槽,636-扇形凸块,637-弹性垫,7-限位板,71-安装板,72-竖板,73-异形孔,8-连接铰链,81-固定板,811-底板,812-翼板,813-连接孔,82-夹板,821-第一安装孔,822-限位齿,83-扣盖,831-压板,832-卡边,833-第二安装孔,84-夹紧螺栓,85-固定铆钉,9-楼板,91-后扩底锚栓,92-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风管用抗震支吊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承重吊杆1、侧支撑2、纵支撑3、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所述承重吊杆1为两根,均竖直固定于楼板上;承重吊杆1底部连接第一横梁4,在第一横梁4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横梁4平行的第二横梁5,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通过竖直设置的两根连接螺杆进行固定;在第二横梁5上端面和第一横梁4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保持风管位置的限位板7。所述纵支撑3和侧支撑2均设置于楼板9与第一横梁4之间,从侧向、纵向两个方向来消减地震力。所述侧支撑2为一根、纵支撑3为两根,其上端通过连接铰链8与锚固在楼板9内的后扩底锚栓91相连接,其下端通过连接铰链8固定在第一横梁4上。

所述连接螺杆包括第一螺杆61、第二螺杆62、设置于第一螺杆61和第二螺杆62之间的缓冲组件63。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组件63包括壳体631、限位座和缓冲弹簧634,在壳体631顶部开设有用于第一螺杆61穿过的圆形开口,壳体631下端面与第二螺杆6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为倒置的t型,包括导向柱632和设置于导向柱632底部的限位卡盘633,导向柱632与限位卡盘633的直径均大于圆形开口直径、避免限位座脱出;导向柱632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61相配适的螺孔,第一螺杆61插入壳体631后固定于导向柱632;在导向柱632上套设有缓冲弹簧634,缓冲弹簧634的一端固定于壳体631顶壁、另一端固定于限位卡盘633,随着缓冲弹簧634的压缩和拉伸,连接螺杆的长度调整。当地震产生的纵向力作用于抗震支吊架时,缓冲弹簧634受力拉伸或压缩,冲抵纵向地震力。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62顶部焊接在壳体631下端面上。

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631内部沿高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扇形凹槽635,相应的,所述限位卡盘633上设置有凸出的扇形凸块636,扇形凸块636与扇形凹槽635滑动配合,避免限位座升降时发生旋转。

优选的,所述扇形凹槽635的开口角度比扇形凸块636的开口角度大10°~30°,优选为15°;给予限位座少许的旋转空间,避免地震烈度很大时第一螺杆61受到硬性冲击力损伤。

优选的,所述壳体63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垫637。当受外力作用弹簧发生形变时,限位卡盘633有可能直接冲撞壳体631底部,从而损伤风管;弹性垫637能够冲撞力、保护风管。所述弹性垫637优选为硅胶垫或橡胶垫。

所述用于固定风管的限位板7,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的安装板71和竖板72,竖板72用于风管的限位,安装板71用于与横梁的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板71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异形孔73,该异形孔73包括三个相互连通的圆形孔位,螺栓可插入其中任意孔位、但在普通外力下不能移动至其他孔位,在很大的外力作用下螺栓方可移动孔位。安装时将螺栓固定于中间孔位;一旦受到足够高的地震力,螺栓可在异形孔73内横向移动以冲抵横向地震力,避免螺栓螺母松开,保持风管的稳定支吊。

所述承重吊杆1包括全牙螺杆、设置在全牙螺杆外侧的加劲组件。所述全牙螺杆顶端与后扩底锚栓91固定连接,后扩底锚栓91固定在楼板9上;全牙螺杆底端与第一横梁4螺纹连接。所述加劲组件为现有常规设计,在地震发生时,加劲组件可以避免全牙螺杆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提高抗震性能。

所述侧支撑2、纵支撑3均为开孔c型槽钢,c型槽钢两端均安装连接铰链8,位于c型槽钢上端的连接铰链8与楼板9内的后扩底锚栓91连接,位于c型槽钢下端的连接铰链8连接在第一横梁4上端面上。所述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均为开孔c型槽钢,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保护的槽钢端盖。

所述连接铰链,如图6~图9所示,包括固定板81、夹持座和固定铆钉85,固定板81和夹持座通过固定铆钉85铰接。所述固定板81用于和后扩底锚栓和全牙螺杆进行固定,夹持座用于对c型槽钢进行稳定夹持。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固定板81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底板811和翼板812,底板811和翼板812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底板811远离翼板81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813,后扩底锚栓穿过连接孔813与楼板连接,全牙螺杆穿过连接孔813与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翼板812为三角形翼板812,在翼板81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铆钉85穿过的销孔。

所述夹持座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夹板82和扣盖83,夹板82和扣盖83之间通过两个夹紧螺栓84实现连接。所述夹板82尾部设置有用于固定铆钉85穿过的销孔,其前端沿夹板82的长度方向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821,在第一安装孔821的两侧设置有与c型槽钢弯钩部861的防滑齿相咬合的限位齿822;所述第一安装孔821设置有与夹紧螺栓84的外螺纹相配适的内螺纹。

如图8所示,所述扣盖83包括压板831、设置在压板831两侧且与压板831垂直的两个卡边832,压板831与卡边832为一体成型;所述压板831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821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安装孔833,所述第二安装孔833为不设有螺纹的通孔、且其孔径与第一安装孔821相同。

所述夹板82与c型槽钢的两侧壁间隙配合,夹板82宽度与c型槽钢的内径一致、大于c型槽钢两个加强筋862之间的间距;因此,夹板2可如图9所示的,插入c型槽钢加强筋862与弯钩部861之间的空隙中并与弯钩部861的下沿紧密抵接,使限位齿822和c型槽钢防滑齿的咬合更加牢固。所述压板831与两个卡边832围合成的间隙宽度与c型槽钢的外径一致,安装时可牢牢扣合在c型槽钢外侧、并将弯钩部861夹紧。夹紧螺栓84贯穿第二安装孔833、旋紧于第一安装孔821,将夹板82与扣盖83牢固连接,连接后,c型槽钢7由夹板82和扣盖83卡紧并被稳定夹持;防滑齿和限位齿822的咬合作用有效避免槽钢与连接铰链8发生滑移,提高连接牢固性。

所述扣盖83上面的两个第二安装孔833的位置与c型槽钢上相邻的两个长条孔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安装孔833位于相邻长条孔之内,夹紧螺栓84直接贯穿第二安装孔-槽钢长条孔-第一安装孔后实现固定。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用性很强。

由于第二安装孔833与第一安装孔821是对应设置,因此两个第一安装孔821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第二安装孔833之间的间距相同。

具体来说,所述扣盖83的长度为7cm~9cm,两个第二安装孔833之间的间距(也是两个第一安装孔821之间的间距)3.6cm~7cm;优选的,所述扣盖83的长度为7.3cm,两个第二安装孔833之间的间距为3.8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