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8085发布日期:2020-12-08 13:1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用的支撑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板静载试验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楼板静载试验中,只有精确的测量出楼板的实测扰度与应变值,才能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做出综合评价,因此,如何精确的测量出楼板的扰度或应变值是关键的一环。

实测的扰度或应变值对精度要求很高,为准确测出数据,出来测量仪器达到使用要求外,对量测仪器的固定装置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用于固定量测仪器是在试验楼板下方搭设钢管脚手架,通过脚手架来固定量测仪器,一是无法做到尺寸刚好合适,二是搭设钢管脚手架需要专业的架子工,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地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既能够通过调节支撑架的长短调节测量仪器的高度,又能够通过支撑架本身的结构实现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包括:

五根立柱,每根立柱的顶端设有用于安装测试仪器的仪器支撑架,每根立柱的底端设有用于安装的基座,每根立柱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活动凹槽;

还包括多根斜向支撑杆,所述的斜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立柱的活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钢框架的稳定性原理,采用五根钢管柱,其中四根钢管柱摆放在四角,另一个钢管柱摆放在四根钢管所形成的方形的中心位置,形成“四边一点”的稳定性支撑,在钢管柱之间采用斜向交叉支撑,保持整个主体框架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根立柱等间距排列,位于四角的四根立柱,两两等间距排列,形成四方形的整体布置。

进一步地,同一根立柱上的活动凹槽分别设置在立柱的上下两端。活动凹槽设置在立柱的侧面,活动凹槽可以是直接在立柱侧面的钢板上向内冲压形成的凹槽,活动凹槽本身并不活动,但是活动凹槽可以允许连接在其上的斜向支撑杆在其上按照一定的方式移动。

进一步地,同一根斜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根立柱上位于上端的活动凹槽以及另一根立柱上位于下端的活动凹槽内,斜向支撑杆设置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并且,每两根立柱之间设置一对相互交叉的斜向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五根立柱均为可伸缩的钢管柱,可伸缩可以通过套管来实现,例如一根内管和一根外管套叠在一起,收缩的时候,内管缩回外管中,伸展开来的时候,内管从外管中伸出,可伸缩钢管柱可以是方形截面的也可以是圆形截面的,可伸缩的钢管柱可以采用类似伞骨的这种形式,也可以采用类似伞骨的固定方式,例如在内管上设有碰珠,外管上设有开孔,当伸缩到一定位置的时候,碰珠可以落入开孔内,对钢管柱的某一长度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座为可调节的钢板。基座可以是单层或者多层钢板,钢板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立柱的底端面上,作为基座的钢板上还可以设置螺栓孔,用于将钢板固定在试验现场。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凹槽为腰型槽,所述活动凹槽内设有至少两个紧固孔,通过紧固件和紧固孔的配合能够将斜向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活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仪器支撑架包括仪器支撑杆和仪器支撑板,仪器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的顶端面上,所述仪器支撑板固定在仪器支撑杆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调节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通过四边一点的形式形成稳定的立柱布局,通过两两立柱之间的斜向支撑杆对立柱的稳定性进行加固,并且,立柱本身是可伸缩立柱,斜向支撑杆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在活动凹槽上的紧固孔来调节,从而调节斜向支撑杆高度或者立柱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架长短实现测量仪器与楼板的完美结合,支撑脚底假设钢板用于固定,四边及中间支撑架通过柱间交叉支撑增加稳定性。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组装的方式,便于拆卸组装,因地搭建框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示出侧边两根立柱和斜向支撑杆的连接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示出立柱和斜向支撑杆的整体布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的局部放大图,示出立柱的伸缩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斜向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立柱1,内管11,外管12,碰珠13,开孔14,仪器支撑架2,仪器支撑杆21,仪器支撑板22,基座3,活动凹槽4,紧固孔41,紧固件42,斜向支撑杆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稳定支撑架固定装置,包括五根立柱1,五根立柱1均采用钢管柱,其中四根钢管柱摆放在四角,两两等间距排列,形成四方形的整体布置,另一个钢管柱摆放在四根钢管所形成的方形的中心位置,形成“四边一点”的稳定性支撑,在钢管柱之间采用斜向交叉支撑,保持整个主体框架的稳定。

述的四根立柱1均为可伸缩的钢管柱,可伸缩可以通过套管来实现,例如一根内管11和一根外管12套叠在一起,收缩的时候,内管缩回外管中,伸展开来的时候,内管从外管中伸出,可伸缩钢管柱可以是方形截面的也可以是圆形截面的,可伸缩的钢管柱可以采用类似伞骨的这种形式,也可以采用类似伞骨的固定方式,例如在内管上设有碰珠13,外管上设有开孔14,当伸缩到一定位置的时候,碰珠13可以落入开孔14内,对钢管柱的某一长度进行固定,图3中仅示出一侧碰珠的情形,也可以在钢管柱的两侧同时设置碰珠,可以使钢管的固定更稳定。

每根立柱1的顶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测试仪器的仪器支撑架2,所述仪器支撑架2包括仪器支撑杆21和仪器支撑板22,仪器支撑杆21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1的顶端面上,仪器支撑杆21可以焊接连接至立柱1的顶端面上,也可以通过插接或者套接的方式安装在立柱1的顶端面上,仪器支撑杆21和立柱1的连接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所述仪器支撑板22固定在仪器支撑杆21的顶端,仪器支撑板22可以焊接在仪器支撑杆21的顶端,也可以可拆式的连接,一般来说,先将仪器支撑杆21和仪器支撑板22组装起来,再安装到立柱1的顶端面上,仪器支撑板22上可以设置螺栓孔并配设螺栓,或者设置其他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仪器。

每根立柱1的底端设有用于安装的基座3,所述的基座3为可调节的钢板,所述的可调节主要是指基座3的厚度可调节,例如,基座3可以是单层或者多层钢板,多层钢板可以堆叠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果需要降低高度,则可以少放钢板,如果需要抬升高度,则可以多放钢板,基座3的中心位置可以设置一个螺栓孔,通过这个螺栓可以将基座3固定连接在立柱1的底端面上,作为基座的钢板的四角还可以设置螺栓孔,用于将钢板固定在试验现场,在一些其他的方式中,钢板也可以焊接在立柱1的底端面上。

每根立柱1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活动凹槽4,同一根立柱1上的活动凹槽4分别设置在立柱1的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活动凹槽4为沿着立柱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活动凹槽可以是直接在立柱侧面的钢板上向内冲压形成的凹槽,活动凹槽本身并不活动,但是活动凹槽可以允许连接在其上的斜向支撑杆在其上按照一定的方式移动,活动凹槽4可以是腰型槽。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多根斜向支撑杆5,所述的斜向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立柱1的活动凹槽4内,所述活动凹槽4内设有至少两个紧固孔41,通过紧固件42(例如螺栓或者螺丝)和紧固孔(例如螺丝孔)的配合能够将斜向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活动凹槽内。

如图1所示,同一根斜向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相邻两根根立柱中的一根立柱上位于上端的活动凹槽以及另一根立柱上位于下端的活动凹槽内,斜向支撑杆5设置在相邻的两根立柱1之间,并且,每两根立柱之间设置一对相互交叉的斜向支撑杆5,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斜向支撑杆5的两端可以设置螺丝孔,用于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立柱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调节后,可以通过改变斜向支撑杆5在活动凹槽上的结合位置来适应不同的立柱间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