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9749发布日期:2020-08-18 19:3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建筑排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建筑物中经常要使用到排风管,排风管是为了防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对车间空气产生污染,往往通过排气罩或吸风口就地将有害物加以捕集,并用管道输送到净化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回用或排入大气。由于排风管中经常要安装热交换盘管、调节阀、防火阀、排风扇等设备,同时由于工业建筑物的楼板受到机械设备的震动影响,因而排风管经常处于震动环境中,排风管容易在横向、纵向、竖向位置上发生位置变化,使得排风管容易出现松脱、开裂漏气的问题,甚至造成热交换盘管、调节阀、防火阀、排风扇等设备部件出现松脱、功能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该抗震支吊架安装的矩形风管非常稳固,不容易松脱,不容易开裂漏气,不容易造成热交换盘管、调节阀、防火阀、排风扇等设备部件出现松脱、功能异常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包括楼板及安装于楼板下侧的矩形风管、第一托杆、第二托杆、第一吊杆、第二吊杆、第一抗震斜杆、第二抗震斜杆、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所述第一托杆横向设置于矩形风管下侧,所述第二托杆横向设置于矩形风管上侧,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及楼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吊杆竖向设置于矩形风管的横向一侧方向,并固定连接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吊杆竖向设置于矩形风管的横向另一侧方向,并固定连接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的另一端,第一吊杆、第二吊杆的上端分别与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抗震斜杆设置于第一吊杆的横向一侧方向,第一抗震斜杆的下端与第一吊杆固定连接,第一抗震斜杆的上端与楼板固定连接,且第一抗震斜杆与第一吊杆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第二抗震斜杆设置于第二吊杆的横向一侧方向,第二抗震斜杆的下端与第二吊杆固定连接,第二抗震斜杆的上端与楼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抗震斜杆与第二吊杆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均设置于第二托杆的纵向一侧方向,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的下端均与第二托杆固定连接,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的上端均与楼板固定连接,且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均与竖直方向成30-6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矩形风管的下端横向两侧分别焊接有“l”形限位块,“l”形限位块上设有紧固螺丝,该紧固螺丝将“l”形限位块固定安装于第一托杆之上;所述第一托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角三角铁,两个直角三角铁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固螺丝,其中一直角三角铁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一托杆和第一吊杆的连接处,另一直角三角铁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一托杆和第二吊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托杆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直角三角铁,两个直角三角铁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固螺丝,其中一直角三角铁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二托杆和第一吊杆的连接处,另一直角三角铁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二托杆和第二吊杆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将第一底座固定安装于楼板上;所述第二吊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将第二底座固定安装于楼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震斜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抗震底座,所述第一抗震底座上设置有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将第一抗震底座固定安装于楼板上;所述第一抗震斜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抗震连接件,所述第一抗震连接件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一抗震连接件通过紧固螺丝将第一抗震斜杆与第一吊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抗震斜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抗震底座,所述第二抗震底座上设置有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将第二抗震底座固定安装于楼板上;所述第二抗震斜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抗震连接件,所述第二抗震连接件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二抗震连接件通过紧固螺丝将第二抗震斜杆与第二吊杆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抗震斜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抗震底座,所述第三抗震底座上设置有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将第三抗震底座固定安装于楼板上;所述第三抗震斜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抗震连接件,所述第三抗震连接件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三抗震连接件通过紧固螺丝将第三抗震斜杆与第二托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抗震斜杆的上端设置有第四抗震底座,所述第四抗震底座上设置有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将第四抗震底座固定安装于楼板上;所述第四抗震斜杆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抗震连接件,所述第四抗震连接件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四抗震连接件通过紧固螺丝将第四抗震斜杆与第二托杆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第二托杆、第一吊杆、第二吊杆、第一抗震斜杆、第二抗震斜杆、第三抗震斜杆及第四抗震斜杆的主体结构均为槽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第一托杆横向设置于矩形风管下侧,第二托杆横向设置于矩形风管上侧,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及楼板之间相互平行,第一吊杆竖向设置于矩形风管的横向一侧方向,并固定连接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的一端,第二吊杆竖向设置于矩形风管的横向另一侧方向,并固定连接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的另一端,第一吊杆、第二吊杆的上端分别与楼板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竖直方向稳固地托起矩形风管;其二、由于第一抗震斜杆设置于第一吊杆的横向一侧方向,第一抗震斜杆的下端与第一吊杆固定连接,第一抗震斜杆的上端与楼板固定连接,且第一抗震斜杆与第一吊杆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第二抗震斜杆设置于第二吊杆的横向一侧方向,第二抗震斜杆的下端与第二吊杆固定连接,第二抗震斜杆的上端与楼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抗震斜杆与第二吊杆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横向方向稳固地定位矩形风管,防止矩形风管横向移动;其三、由于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均设置于第二托杆的纵向一侧方向,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的下端均与第二托杆固定连接,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的上端均与楼板固定连接,且第三抗震斜杆、第四抗震斜杆均与竖直方向成30-60度夹角,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纵向方向稳固地定位矩形风管,防止矩形风管纵向移动;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使得本实用新型不容易松脱、不容易开裂漏气,不容易造成热交换盘管、调节阀、防火阀、排风扇等设备部件出现松脱、功能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的竖向剖视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移除楼板后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矩形风管抗震支吊架,包括楼板1及安装于楼板1下侧的矩形风管2、第一托杆3、第二托杆4、第一吊杆5、第二吊杆6、第一抗震斜杆7、第二抗震斜杆8、第三抗震斜杆9、第四抗震斜杆10;所述第一托杆3横向设置于矩形风管2下侧,所述第二托杆4横向设置于矩形风管2上侧,第一托杆3、第二托杆4及楼板1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吊杆5竖向设置于矩形风管2的横向一侧方向,并固定连接第一托杆3和第二托杆4的一端,所述第二吊杆6竖向设置于矩形风管2的横向另一侧方向,并固定连接第一托杆3和第二托杆4的另一端,第一吊杆5、第二吊杆6的上端分别与楼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抗震斜杆7设置于第一吊杆5的横向一侧方向,第一抗震斜杆7的下端与第一吊杆5固定连接,第一抗震斜杆7的上端与楼板1固定连接,且第一抗震斜杆7与第一吊杆5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第二抗震斜杆8设置于第二吊杆6的横向一侧方向,第二抗震斜杆8的下端与第二吊杆6固定连接,第二抗震斜杆8的上端与楼板1固定连接,且第二抗震斜杆8与第二吊杆6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第三抗震斜杆9、第四抗震斜杆10均设置于第二托杆4的纵向一侧方向,第三抗震斜杆9、第四抗震斜杆10的下端均与第二托杆4固定连接,第三抗震斜杆9、第四抗震斜杆10的上端均与楼板1固定连接,且第三抗震斜杆9、第四抗震斜杆10均与竖直方向成30-60度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图2中对横向、竖向和纵向的标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横向方向指的是横向截断矩形风管的截断面的水平方向,竖向方向指的是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方向,纵向方向指的是与矩形风管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向,即与矩形风管内气体流动方向相一致的方向。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矩形风管2的下端横向两侧分别焊接有“l”形限位块21,“l”形限位块21上设有紧固螺丝,该紧固螺丝将“l”形限位块21固定安装于第一托杆3之上;所述第一托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角三角铁31,两个直角三角铁31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固螺丝,其中一直角三角铁3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一托杆3和第一吊杆5的连接处,另一直角三角铁3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一托杆3和第二吊杆6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托杆4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直角三角铁41,两个直角三角铁41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固螺丝,其中一直角三角铁4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二托杆4和第一吊杆5的连接处,另一直角三角铁4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安装于第二托杆4和第二吊杆6的连接处。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吊杆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底座51,所述第一底座51上设置有膨胀螺栓52,该膨胀螺栓52将第一底座51固定安装于楼板1上;所述第二吊杆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底座61,所述第二底座61上设置有膨胀螺栓62,该膨胀螺栓62将第二底座61固定安装于楼板1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抗震斜杆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抗震底座71,所述第一抗震底座71上设置有膨胀螺栓72,该膨胀螺栓72将第一抗震底座71固定安装于楼板1上;所述第一抗震斜杆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抗震连接件73,所述第一抗震连接件73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一抗震连接件73通过紧固螺丝将第一抗震斜杆7与第一吊杆5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抗震斜杆8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抗震底座81,所述第二抗震底座81上设置有膨胀螺栓82,该膨胀螺栓82将第二抗震底座81固定安装于楼板1上;所述第二抗震斜杆8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抗震连接件83,所述第二抗震连接件83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二抗震连接件83通过紧固螺丝将第二抗震斜杆8与第二吊杆6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抗震斜杆7和第二抗震斜杆8相互对称,第一抗震斜杆7与第一吊杆5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二抗震斜杆8与第二吊杆6之间的夹角也为45度。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三抗震斜杆9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抗震底座91,所述第三抗震底座91上设置有膨胀螺栓92,该膨胀螺栓92将第三抗震底座91固定安装于楼板1上;所述第三抗震斜杆9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抗震连接件93,所述第三抗震连接件93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三抗震连接件93通过紧固螺丝将第三抗震斜杆9与第二托杆4相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抗震斜杆10的上端设置有第四抗震底座101,所述第四抗震底座101上设置有膨胀螺栓102,该膨胀螺栓102将第四抗震底座101固定安装于楼板1上;所述第四抗震斜杆10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抗震连接件103,所述第四抗震连接件103上设置有紧固螺丝,该第四抗震连接件103通过紧固螺丝将第四抗震斜杆10与第二托杆4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抗震斜杆9和第四抗震斜杆10相互平行,且第三抗震斜杆9、第四抗震斜杆10均与竖直方向成45度夹角。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托杆3、第二托杆4、第一吊杆5、第二吊杆6、第一抗震斜杆7、第二抗震斜杆8、第三抗震斜杆9及第四抗震斜杆10的主体结构均为槽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