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1914发布日期:2020-07-31 21:2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高铁桌板通常由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粘接形成一个整体。粘接时,通过在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间隙人工徒手注入液体胶水,待胶水凝固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粘接在一起。这种粘接方式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的缝隙较大,极易出现粘接不牢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粘接不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包括底板和仿形定位机构,其中,所述仿形定位机构用于固定并压紧待粘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缝隙;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仿形定位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仿形定位机构整体呈可调节的环状板件;所述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与所述高铁桌板的侧壁形状相适配;所述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上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紧贴层。

优选地,所述环状板件包括第一长边限位块、第一短边限位块、辅助限位块、第二长边活动块、第二短边活动块和两个推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长边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长边的位置,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用于调节所述高铁桌板的另一个长边的位置;所述第一短边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短边的位置,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用于调节所述高铁桌板的另一个短边的位置;

所述第一长边限位块、所述第一短边限位块和所述辅助限位块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和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辅助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和第二短边活动块之间,且在所述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长边限位块、所述第一短边限位块、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所述辅助限位块和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首尾相接、共同围成可调节的环状板件;

两个所述推紧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和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上,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相对所述第一长边限位块的位置,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相对所述第一短边限位块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长边限位块和所述第一短边限位块包括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限定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和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的水平移动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的两个滑动端和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的两个滑动端上的上方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长边限位块或所述第一短边限位块或所述辅助限位块上。

优选地,所述推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长边活动块或所述第二短边活动块上的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水平设置且垂直于第二长边或第二短边的螺栓杆;所述螺栓杆与所述第一安装件通过所述螺纹孔连接;所述螺栓杆贯穿所述螺纹孔;所述螺栓杆的伸出端上设置有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为蝶形螺母。

优选地,所述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上贴覆有软胶带。

优选地,所述软胶带为海绵胶带。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转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徒手粘接,大大提高了粘接的速度和效率;仿形定位机构能够从四周压紧待粘接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从而缩小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缝隙,使得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粘接得更加牢固,同时减少了胶水的用量;减少了在粘接过程中溢出的胶水对操作人员手部或周边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置入有高铁桌板的粘接用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拆除压板的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高铁桌板通常由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粘接形成一个整体。粘接时,通过在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间隙人工徒手注入液体胶水,待胶水凝固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粘接在一起。这种粘接方式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的缝隙较大,极易出现粘接不牢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如图1~4所示,包括底板1和仿形定位机构,其中,仿形定位机构用于固定并压紧待粘接的第一盖体01和第二盖体02之间的缝隙;底板1水平放置;仿形定位机构固定于底板1的上表面上。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的工作步骤如下:

一、按照如图2所示的叠放方向,将第一盖体01和第二盖体02放置于夹具中;其中,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叠放后的状态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二盖体02在图1、图3和图4中未标出),第一盖体01的侧面与第二盖体02的侧面覆盖在一起;

二、在第一盖体01的侧面与第二盖体02的侧面形成的缝隙中,通过针筒注入适量胶水,注入胶水的同时,通过仿形定位机构压紧并固定待粘接的第一盖体01和第二盖体02之间的缝隙,等待胶水凝固;

三、待胶水凝固后,取出粘接好的高铁桌板,检查是否粘接牢固;若确认粘接牢固,则结束;若粘接不牢固,则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

四、在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的搭边处补上胶水封边。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铁桌板粘接用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徒手粘接,大大提高了粘接的速度和效率;仿形定位机构能够从四周压紧待粘接的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从而缩小了第一盖体01和第二盖体02之间的缝隙,使得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粘接得更加牢固,同时减少了胶水的用量;减少了在粘接过程中溢出的胶水对操作人员手部或周边造成的污染。

为了便于仿形定位机构与待粘接的高铁桌板之间紧密贴合,优选地,如图1~4所示,仿形定位机构整体呈可调节的环状板件;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与待粘接的高铁桌板的侧壁形状相适配;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上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紧贴层3。紧贴层3具有柔性,高铁桌板的侧壁具有刚性,从而形成了软接触面对硬接触面的面面接触,使得二者之间的贴合操作更加容易,并且便于实现仿形定位机构与待粘接的高铁桌板之间紧密贴合;当压紧的过程中,紧贴层3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距离,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仿形定位机构对待粘接的高铁桌板的外表面造成印痕或者扭曲变形的发生概率。

为了便于加工生产,优选地,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上贴覆有软胶带3。由于软胶带自带粘性、使用方便,并且成本低廉,通过贴覆的方式即可快速便捷地对环状板件的内圈壁面上设置紧贴层3,相对其他设置紧贴层3的方式,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便于加工生产;当软胶带3因长期使用发生变形或者损毁时,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更换。进一步优选地,软胶带3为海绵胶带。

通常高铁桌板呈长方体形,为了夹具的操作便捷性,具体地,如图1~4所示,环状板件包括第一长边限位块21、第一短边限位块22、辅助限位块23、第二长边活动块204、第二短边活动块205和两个推紧机构4,其中,第一长边限位块21用于限定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长边的位置,第二长边活动块204用于调节高铁桌板的另一个长边的位置;第一短边限位块22用于限定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短边的位置,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用于调节高铁桌板的另一个短边的位置;第一长边限位块21、第一短边限位块22和辅助限位块23均固定设置于底板1上;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底板1上;辅助限位块23位于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之间,且在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上;第一长边限位块21、第一短边限位块22、第二长边活动块204、辅助限位块23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首尾相接、共同围成可调节的环状板件;两个推紧机构4分别设置于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上,分别用于调节第二长边活动块204相对第一长边限位块21的位置,和用于调节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相对第一短边限位块22的位置。

采用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夹具,在“步骤一”中,“将第一盖体01和第二盖体02放置于夹具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将待粘接的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先按照图2的叠放方向叠放在一起;其中,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叠放后的状态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二盖体02在图1、图3和图4中未标出),第一盖体01的侧面与第二盖体02的侧面覆盖在一起;

步骤1.2:将叠放好的第一盖体01与第二盖体02通过第一长边限位块21、第一短边限位块22和辅助限位块23进行粗略定位,使得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长边紧贴第一长边限位块21,高铁桌板的其中一个短边边紧贴第一短边限位块22。

在“步骤二”中,“通过仿形定位机构压紧并固定待粘接的第一盖体01和第二盖体02之间的缝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水平推动设置于第二长边活动块204上的推紧机构4,使得第二长边活动块204朝向第一长边限位块21水平移动,将两个长边对应的粘接缝隙压缩至最小;

步骤2.2:水平推动设置于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上的推紧机构4,使得第二短边活动块205朝向第一短边限位块22水平移动,将两个短边对应的粘接缝隙压缩至最小。

采用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夹具,通过分别从长边侧和从短边侧两个方向压紧待粘接的高铁桌板,压紧的过程中,粘接面的受力均匀,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快捷。

为了避免盲目施加压紧力造成待粘接件的损坏,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长边限位块21和第一短边限位块22包括台阶结构5;台阶结构5限定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的水平移动区域。通过设置台阶结构5,可以通过计算设计出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的最佳的移动范围,从而既能够方便待粘接件的快速置入和快速取出,又能够保证施加的压紧力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在压紧力过大时,台阶结构5将限制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的进一步移动,将压紧力传递至限定块上,从而避免盲目施加压紧力造成待粘接件的损坏。

为了避免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从顶部脱出或造成受力不均,优选地,如图1~3所示,第二长边活动块204的两个滑动端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的两个滑动端上的上方均设置有压板6;压板6固定于第一长边限位块21或第一短边限位块22或辅助限位块23上。压板6同底板1一同将第二长边活动块204的两个滑动端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的移动方向限定在水平面上,避免第二长边活动块204和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从顶部脱出或造成受力不均,从而对粘接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推紧机构,优选地,以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为例,如图1~4所示,推紧机构4包括固定于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件41、固定于第二短边活动块205上的第二安装件42;第一安装件41上设置有螺纹孔411;第二安装件42包括水平设置且垂直于第二短边的螺栓杆421;螺栓杆421与第一安装件41通过螺纹孔411连接;螺栓杆421贯穿螺纹孔411;螺栓杆421的伸出端上设置有锁紧螺母43。通过旋紧锁紧螺母43,可以推动第二安装件42远离第一安装件41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短边活动块205朝向第一短边限位块22水平移动,将两个短边对应的粘接缝隙压缩。通过旋松锁紧螺母43,可以推动第二安装件42靠近第一安装件41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短边活动块205背离第一短边限位块22水平移动,从而便于待粘接件的快速置入和快速取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推紧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为了便于徒手操作,优选地,如图1~4所示,锁紧螺母43为蝶形螺母。蝶形螺母43方便快速徒手拧紧,更加的省力便捷。

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效率,优选地,如图1~4所示,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转盘7。通过转盘7可以将设置有待粘接件的夹具整体转动,操作人员可以在注入胶水的同时转动夹具,即可实现在不转变操作者的方位的情况下,快速方便地全部的粘接缝隙进行相关操作,操作更加便捷,进一步地提高了粘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