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垫圈、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6096发布日期:2020-10-23 19:3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弹簧垫圈、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弹簧垫圈、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弹簧垫圈,其具有支承部和变形部,支承部与变形部以相互交叉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若变形部与支承部以接近相互平行的状态的方式被按压,则这种弹簧垫圈通过变形部的变形而产生排斥该按压的斥力。弹簧垫圈通过这种斥力而起到弹簧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7068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弹簧垫圈中,存在变形部过度变形而塑性变形的顾虑。若变形部塑性变形,则弹簧垫圈作为弹簧的功能受损,存在可靠性降低的顾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对提高了可靠性的弹簧垫圈、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弹簧垫圈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该弹簧垫圈具备:支承部,其包含沿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座面相反一侧的敞开面;变形部,其与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或者周向的端部连结,并以相对于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突出部,其设置于支承部和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支承部或者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可靠性的弹簧垫圈、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增压器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的(a)和图5的(b)分别是图4中的弹簧垫圈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的(a)和图7的(b)分别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簧垫圈的立体图。

图8是具备变形例所涉及的弹簧垫圈的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流量可变阀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弹簧垫圈是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的弹簧垫圈,并具备:支承部,其包含沿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座面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变形部,其与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或者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突出部,其设置于支承部和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支承部或者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

在该弹簧垫圈中,支承部包含沿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座面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变形部与支承部的径向或者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上述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弹簧垫圈例如在沿着轴线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两个部件之间。若该两个部件沿轴线方向相互接近,则变形部以接近上述平面(座面所接触的面)的方式变形并产生斥力。这里,突出部设置于支承部和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支承部或者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因此,在变形部到达上述平面之前,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与突出部抵接。由此,抑制了变形部的过度变形,从而抑制了弹簧垫圈的塑性变形。由此,通过该弹簧垫圈,能够提高可靠性。

在几个方式中,支承部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变形部与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连接,突出部设置在支承部的敞开面上。在该情况下,由于支承部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因此当以座面例如与一方的部件接触的方式配置弹簧垫圈时,弹簧垫圈的稳定性提高。

在几个方式中,变形部与支承部的径向的外端部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

在几个方式中,突出部通过将支承部的径向的内缘弯折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

在几个方式中,变形部与支承部的径向的内端部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

在几个方式中,突出部通过将支承部的径向的外缘弯折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

在几个方式中,支承部具备:多个第一支承部,它们分别包含沿与轴线垂直的第一平面形成的第一座面、和与第一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一敞开面;和多个第二支承部,它们分别包含沿与轴线垂直且在轴线方向上与第一平面分离的第二平面形成的第二座面、和与第二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敞开面,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在周向上分离并且沿周向交替配置,变形部具有多个倾斜部,多个倾斜部与第一支承部的周向的端部及第二支承部的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突出部设置于第一支承部的第一敞开面上和第二支承部的第二敞开面上中的至少一方。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例如在沿轴线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两个部件之间。若上述两个部件沿轴线方向相互接近,则第一座面及第二座面接近的同时倾斜部变形而产生斥力。这里,突出部设置于第一支承部的第一敞开面上和第二支承部的第二敞开面上的至少一方。因此,在倾斜部到达第一平面或者第二平面之前,上述两个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与突出部抵接。由此,抑制了倾斜部的过度变形,从而抑制了弹簧垫圈的塑性变形。由此,通过该弹簧垫圈,能够提高可靠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阀,其具有阀体和从阀体突出的阀轴;止动部件,其固定在阀轴的与阀体相反的一侧;阀安装部件,其在阀体与止动部件之间安装于阀轴,并与止动部件一起保持阀;以及上述弹簧垫圈,其配置在阀安装部件与止动部件之间、或者阀安装部件与阀体之间,并对阀安装部件和阀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若阀安装部件与止动部件、或者阀安装部件与阀体接近,则弹簧垫圈的变形部变形而产生斥力。这里,在变形部到达沿座面的平面之前,阀安装部件、止动部件、或者阀体中的任意一方与突出部抵接。由此,抑制了变形部的过度变形,从而抑制了弹簧垫圈的塑性变形。由此,通过该流量可变阀机构,能够提高可靠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阀;轴杆,其在第一端连结有阀;筒状的轴承,其将轴杆支承为能够旋转;连杆部件,其连结于轴杆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从轴承的与阀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突出;以及上述弹簧垫圈,其配置在轴承的端面与连杆部件之间,并对轴承和连杆部件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的弹力能够抑制轴承与连杆部件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流量可变阀机构中的轴承与连杆部件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阀;轴杆,其在第一端连结有阀;连杆部件,其在基端部连结有轴杆的第二端;动作杆,其连结于连杆部件的末端部;以及上述弹簧垫圈,其配置在连杆部件与动作杆之间,并对连杆部件和动作杆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的弹力能够抑制连杆部件与动作杆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流量可变阀机构中的连杆部件与动作杆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阀;轴杆,其在第一端连结有阀;第一连杆部件,其在基端部连结有轴杆的第二端;动作杆,其连结于第一连杆部件的末端部;第二连杆部件,其连结于动作杆的与第一连杆部件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以及上述弹簧垫圈,其配置在动作杆与第二连杆部件之间,并对动作杆和第二连杆部件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与第二连杆部件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流量可变阀机构中的动作杆与第二连杆部件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增压器具备上述流量可变阀机构。在该情况下,能够提供具备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的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3示出的增压器1例如是车辆用的增压器,其利用从未图示的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对供给至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如图1所示,增压器1具备涡轮2和压缩机3。涡轮2具备涡轮壳体4和收纳于涡轮壳体4的涡轮叶轮6。压缩机3具备压缩机壳体5和收纳于压缩机壳体5的压缩机叶轮7。

涡轮叶轮6设置于旋转轴14的第一端,压缩机叶轮7设置于旋转轴14的第二端。在涡轮壳体4与压缩机壳体5之间设置有轴承壳体13。旋转轴14经由轴承15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壳体13。增压器1具备涡轮转子轴16。涡轮转子轴16具备旋转轴14和涡轮叶轮6。涡轮转子轴16和压缩机叶轮7作为一体的旋转体进行旋转。

在涡轮壳体4设置有排出气体流入口8和排出气体流出口10。从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排出气体流入口8流入涡轮涡旋流路4a,使涡轮叶轮6旋转,之后通过排出气体流出口10而向涡轮壳体4外流出。

在压缩机壳体5设置有吸入口9和排出口11。如上述那样,若涡轮叶轮6旋转,则涡轮转子轴16和压缩机叶轮7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7对从吸入口9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压缩空气通过压缩机涡旋流路5a而从排出口11排出。从排出口11排出的压缩空气供给至发动机。

在涡轮壳体4的内部形成有旁通通路(参照图3)17,该旁通通路17用于使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导入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绕过涡轮叶轮6而向排出气体流出口10侧导出。旁通通路17是用于改变向涡轮叶轮6侧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量的气体流量可变通路。

如图2和图3所示,增压器1具备设置于涡轮壳体4的内部的废气减压阀20(流量可变阀机构的一个例子)。废气减压阀20构成为对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废气减压阀20具备:轴杆21,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阀安装部件22,其从轴杆21的第一端21a沿轴杆21的径向伸出;阀23,其保持于阀安装部件22的末端部22b;止动件(止动部件)26,其固定于阀23的一端,并与阀安装部件22一起保持阀23;以及弹簧垫圈30(参照图4),其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废气减压阀20还具备:轴承41,其将轴杆21支承为能够旋转;连杆部件(第一连杆部件)42,其连结于轴杆21;动作杆51,其连结于连杆部件42;以及连杆部件52(第二连杆部件,参照图9和图10),其连结于动作杆51。

在涡轮壳体4的外壁形成有沿外壁的板厚方向贯通的支承孔(贯通孔)4b。在支承孔4b内插通有圆筒状的轴承41。轴承41相对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固定。轴承41也可以在轴线方向上从第一端侧到第二端侧具有恒定的直径。位于涡轮壳体4内的轴承41的第一端面41a形成为平坦。位于涡轮壳体4外的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形成为平坦。轴承4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任何形状。轴承41也可以具有在涡轮壳体4内的第一端侧形成的小径部、和在涡轮壳体4外的第二端侧形成的大径部。轴承41也可以具有随着从第一端侧朝向第二端侧而扩径的倾斜部。

轴杆21插通于轴承4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轴杆21的在涡轮壳体4内配置的第一端21a插通于在阀安装部件22的基端部22a形成的筒状部。阀安装部件22的基端部22a通过焊接等方式接合于轴杆21的第一端21a。在阀安装部件22的基端部22a形成的筒状部的轴承41侧的端面与轴承41的第一端面41a平行,并与第一端面41a对置。轴杆21绕轴杆21的轴线旋转,使阀安装部件22摆动。在阀安装部件22的末端部22b设置有用于安装阀23的安装孔22c(参照图4)。

在轴杆21的配置于涡轮壳体4的外部、并从轴承41的与阀23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面41b突出的第二端21b,固定(连结)有沿轴杆21的径向突出的板状的连杆部件42的基端部。轴杆21的第二端21b将形成于连杆部件42的贯通孔贯通。连杆部件42的背面42a与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平行,并与第二端面41b对置。

在连杆部件42的末端部连结有动作杆51。具体而言,在连杆部件42的末端部形成有供连结销43插通的安装孔,在该安装孔插通有连结销43。另外,连结销43插通于在动作杆51的末端部51a形成的安装孔。连结销43的第一端部通过铆接而固定于动作杆51。在连结销43的第二端部安装有卡夹44,来防止连结销43从安装孔脱落。动作杆51的末端部51a和连结销43能够相对于连杆部件42旋转。伴随动作杆51的移动,连杆部件42的末端部以轴杆2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摆动。换言之,轴杆21经由连杆部件42和连结销43连结于动作杆51。

在动作杆51的与连杆部件42相反一侧的基端部连结有连杆部件52。具体而言,在连杆部件52的末端部形成有供连结销插通的安装孔,在该安装孔插通有连结销。另外,连结销插通于在动作杆51的基端部形成的安装孔。连结销的第一端部通过铆接而固定于动作杆51。在连结销的第二端部安装有卡夹,来防止连结销从安装孔脱落。动作杆51的基板部和连结销能够相对于连杆部件52旋转。

致动器50固定于从压缩机壳体5向侧方突出的托架18。致动器50例如具备:膜片,其对动作杆51进行驱动;低压室59和高压室58,它们在动作杆51的轴线方向上隔着膜片相邻;以及复位弹簧,其配置于低压室59内并对膜片施力。在致动器50中,若压缩机3的出口侧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则使动作杆51向末端侧移动,并且若压缩机3的出口侧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则使动作杆51向基端侧移动。

接下来,关于废气减压阀20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阀23能够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抵接或分离。周缘部17b是形成有旁通通路17的部件的表面。阀23具有阀体24和从阀体24突出的阀轴25。阀体24例如成为圆盘状。阀体24包含:与周缘部17b对置的密封面24a;与密封面24a相反侧的背面24b;以及从背面24b突出的支承面24c。阀轴25向阀体24的与旁通通路17相反的一侧突出。阀轴25从阀体24的支承面24c突出。阀轴25例如成为圆柱状。阀轴25例如与阀体24一体地形成。

阀轴25插通于阀安装部件22的安装孔22c。阀安装部件22包含:与阀体24对置的第一安装面22d、和与第一安装面22d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安装面22e。阀安装部件22的第一安装面22d抵接于阀体24的支承面24c。

止动件26固定于阀轴25的与阀体2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5a。止动件26例如通过铆接而固定于阀轴25。止动件26以阀安装部件22配置在阀体24与止动件26之间的方式,固定于阀轴25。止动件26包含与阀安装部件22对置的第一止动面26a、和与第一止动面26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止动面26b。

阀轴25的外径小于安装孔22c的内径。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与阀体24的支承面24c的距离大于阀安装部件22的厚度。即,在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之间设置有间隙。像这样,阀安装部件22在阀体24与止动件26之间安装于阀轴25,并与止动件26一起保持阀23。换言之,阀23经由阀安装部件22和止动件26连结于轴杆21的第一端21a。

弹簧垫圈30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并对阀安装部件22和阀23施加斥力(弹力)。如图5和图6所示,弹簧垫圈30是所谓的四分之一凸缘型(quarterbead)的碟形弹簧。弹簧垫圈30以轴线x(参照图4)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弹簧垫圈30具备形成为环状的支承部31、和与支承部31的径向的端部连接的变形部(弹性变形部)32。

支承部31以轴线x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支承部31包含沿与轴线x垂直的平面p形成的座面31a、和与座面31a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31b。支承部31包含径向的外端部31c、和径向的内端部31d。

变形部32以轴线x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变形部32包含第一面32a、和与第一面32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32b。变形部32包含径向的外端部32c、和径向的内端部32d。变形部32通过内端部32d与支承部31的外端部31c的连接,从而与支承部31一体地形成。此外,在图6中,通过假想线b示出了支承部31与变形部32的边界的一个例子。

变形部32以相对于平面p倾斜的方式延伸。变形部32在从支承部31的外端部31c沿平面p向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朝向敞开面31b侧弯折。即,变形部32包含弯折部。变形部32的第一面32a与支承部31的座面31a连续地形成。变形部32的第二面32b与支承部31的敞开面31b连续地形成。变形部32的厚度与支承部31的厚度相同。变形部32的应力-应变曲线(载荷-弯曲特性曲线)也可以是非线形。变形部32也可以是遵循胡克定律的线形弹性体。

弹簧垫圈30还具备设置于支承部31并在支承部31的厚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33。突出部33设置在支承部31的敞开面31b上。突出部33以轴线x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突出部33包含与支承部31对置的第三面33a、和与第三面33a相反的一侧的第四面33b。突出部33包含径向的外端部33c和径向的内端部33d。突出部33通过内端部33d与支承部31的内端部31d的连接而与支承部31一体地形成。突出部33通过将支承部31的径向的内缘例如弯折180°而形成。

突出部33的第三面33a与支承部31的敞开面31b连续地形成。突出部33的第三面33a与支承部31的敞开面31b接触。突出部33的第四面33b与支承部31的座面31a连续地形成。突出部33的厚度与支承部31的厚度相同。

如以上那样,弹簧垫圈30由厚度均匀的一张圆环状的部件一体地形成。弹簧垫圈30的设置有突出部33的区域的厚度是支承部31、变形部32、或者突出部33的厚度的2倍。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位于相对于突出部33构成与支承部31相反的一侧。即,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比突出部33的第四面33b突出。在沿轴线x的轴线方向上,变形部32的长度(从支承部31的座面31a至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为止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比支承部31的厚度与突出部33的厚度的总和大。在轴线方向上,安装前的自然状态下的变形部32的长度比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的最大距离大。

弹簧垫圈30的材质例如是具有弹性的金属。弹簧垫圈30的材质例如是铬镍铁合金[inconel(注册商标)]718。弹簧垫圈30配置为,支承部31的座面31a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触。弹簧垫圈30对阀安装部件22和止动件26施加斥力。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弹簧垫圈30被按压至安装位置并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的状态。即,在弹簧垫圈30的安装位置,变形部32处于以比自然状态接近平面p的方式移动的状态。

以上那样构成的废气减压阀20通过致动器50等的动作进行开闭。即,若通过致动器50等的动作而使阀安装部件22摆动,阀23抵接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则废气减压阀20成为关闭状态。若阀安装部件22摆动,而阀23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分离,则废气减压阀20成为打开状态。

在废气减压阀20的关闭状态下,存在阀安装部件22相对于周缘部17b倾斜的情况。即,在废气减压阀20的关闭状态下,存在阀体24的密封面24a相对于周缘部17b倾斜,旁通通路17未被完全密封的情况。考虑到这种情况,如上述那样,使阀轴25的外径比阀安装部件22的安装孔22c的内径小,并使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与阀体24的支承面24c的距离比阀安装部件22的厚度大。即,阀23能够微动(包括倾转)地支承于阀安装部件22。

因此,在废气减压阀20稍微打开的状态下,阀23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微动的结果,阀23与阀安装部件22或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接触,存在产生异响的担忧。此时,如上述那样,由于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30,因此抑制了阀23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的微动。其结果,抑制了由于阀23与阀安装部件22或者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接触而引起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由于阀23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的位置能够变化,因此在废气减压阀20的关闭状态,且阀安装部件22相对于周缘部17b倾斜的情况下,能够使阀体24的密封面24a向与周缘部17b变得平行的方向移动。若使阀体24的密封面24a向与周缘部17b变得平行的方向移动,则存在止动件26的位置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发生变化,而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近的情况。此时,弹簧垫圈30能够通过使变形部32以接近平面p的方式变形而经由止动件26对阀23施加斥力,使阀体24向密封面24a紧贴于周缘部17b的方向移动。此外,弹簧垫圈30的弹性能够设为:在使阀体24向密封面24a紧贴于周缘部17b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不阻碍阀23相对于安装部件22的微动的程度的大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弹簧垫圈30中,支承部31包含沿与轴线x垂直的平面p形成的座面31a、和与座面31a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31b。变形部32与支承部31的径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平面p倾斜的方式延伸。弹簧垫圈30在沿着轴线x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若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沿轴线方向相互接近,则变形部32以接近平面p的方式变形而产生斥力。这里,突出部33设置于支承部31,并在支承部31的厚度方向上突出。因此,在变形部32到达平面p之前,止动件26与突出部33抵接。即,弹簧垫圈30在弹性变形区域发生变形,在弹簧垫圈30到达塑性变形区域之前,止动件26与突出部33抵接。由此,抑制了变形部32的过度变形,从而抑制了弹簧垫圈30的塑性变形。由此,通过弹簧垫圈30,能够提高可靠性。此外,这样的效果在具备弹簧垫圈30的增压器1的运转处于热机状态时变得特别显著。

在弹簧垫圈30中,支承部31以轴线x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变形部32与支承部31的径向的端部连接,突出部33设置在支承部31的敞开面31b上。根据该结构,由于支承部31以轴线x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因此当以座面31a例如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的方式配置弹簧垫圈30时,弹簧垫圈30的稳定性提高。

在弹簧垫圈30中,变形部32与支承部31的径向的外端部31c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当地起到使可靠性提高的上述效果。

在弹簧垫圈30中,突出部33通过将支承部31的径向的内缘弯折而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

废气减压阀20具备:阀23,其具有阀体24和从阀体24突出的阀轴25;止动件26,其固定在阀轴25的与阀体24相反的一侧;阀安装部件22,其在阀体24与止动件26之间安装于阀轴25,并与止动件26一起保持阀23;以及弹簧垫圈30,其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并对阀安装部件22和阀23施加斥力。根据该结构,若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接近,则弹簧垫圈30的变形部32发生变形而产生斥力。这里,在变形部32到达沿座面31a的平面p之前,止动件26与突出部33抵接。由此,抑制了变形部32的过度变形,从而抑制了弹簧垫圈30的塑性变形。由此,根据废气减压阀20,能够提高可靠性。

增压器1具备废气减压阀20。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具备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的废气减压阀20的增压器1。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废气减压阀主要在代替弹簧垫圈30,而具备弹簧垫圈60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减压阀20不同。如图7所示,弹簧垫圈60是所谓的波形垫圈。弹簧垫圈60以轴线(未图示)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弹簧垫圈60具备支承部70、变形部80以及突出部90。

支承部70具备多个第一支承部71和多个第二支承部72。第一支承部71与第二支承部72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分离并且沿周向交替配置。第一支承部71包含沿与上述轴线垂直的第一平面形成的第一座面71a;和与第一座面71a相反的一侧的第一敞开面71b。第二支承部72包含沿与轴线垂直且在轴线方向上与第一平面分离的第二平面形成的第二座面72a;和与第二座面72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敞开面72b。第一座面71a和第二座面72a是轴线方向上的弹簧垫圈60的外侧的表面。第一敞开面71b和第二敞开面72b是轴线方向上的弹簧垫圈60的内侧的表面。第一支承部71的厚度与第二支承部72的厚度相同。

变形部80具有多个倾斜部81,多个倾斜部81与第一支承部71的周向的端部及第二支承部72的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倾斜部81与第一支承部71及第二支承部72一体地形成。倾斜部81在轴线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座面71a与第二座面72a之间。倾斜部81的一个表面与第一座面71a及第二敞开面72b连续地形成。倾斜部81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一敞开面71b及第二座面72a连续地形成。倾斜部81的厚度与第一支承部71及第二支承部72的厚度相同。

突出部90设置在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敞开面71b上。突出部90与第一支承部71的内端部连接,并与第一支承部71一体地形成。突出部90通过将第一支承部71的内缘例如弯折180°而形成。突出部90的一个表面与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敞开面71b连续地形成。突出部90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敞开面71b接触。突出部90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座面71a连续地形成。突出部90的厚度与第一支承部71的厚度相同。

如以上那样,弹簧垫圈60由厚度均匀的一张圆环状的部件一体地形成。弹簧垫圈60的设置有突出部90的区域的厚度是第一支承部71、第二支承部72、倾斜部81、或者突出部90的厚度的2倍。第一座面71a与第二座面72a的距离比第一支承部71的厚度、突出部90的厚度、以及第二支承部72的厚度的总和大。安装前的自然状态下的第一座面71a与第二座面72a的距离比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的最大距离大。

弹簧垫圈60例如配置为,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座面71a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第二支承部72的第二座面72a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触。若弹簧垫圈60沿轴线方向被按压,则变形部80以接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方式变形,由此产生排斥该按压的斥力。在弹簧垫圈60的安装位置,变形部80处于以比自然状态接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方式移动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阀23能够微动地支承于阀安装部件22。弹簧垫圈60与弹簧垫圈30同样地,抑制阀23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的微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阀23与阀安装部件22或者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接触而引起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阀23的位置能够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变化,因此在废气减压阀20的关闭状态下,且阀安装部件22相对于周缘部17b倾斜的情况下,能够使阀体24的密封面24a向与周缘部17b变得平行的方向移动。若使阀体24的密封面24a向与周缘部17b变得平行的方向移动,则止动件26的位置相对于阀安装部件22发生变化,存在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近的情况。此时,弹簧垫圈60通过以变形部80接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经由止动件26对阀23施加斥力,使阀体24向密封面24a紧贴于周缘部17b的方向移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弹簧垫圈60中,支承部70具备:多个第一支承部71,它们分别包含沿与轴线垂直的第一平面形成的第一座面71a、和与第一座面71a相反的一侧的第一敞开面71b;和多个第二支承部72,它们分别包含沿与轴线垂直且在轴线方向上与第一平面分离的第二平面形成的第二座面72a、和与第二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敞开面72b。第一支承部71与第二支承部72在周向上分离并且沿周向交替配置。变形部80具有多个倾斜部81,多个倾斜部81与第一支承部71的周向的端部及第二支承部72的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突出部90设置在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敞开面71b上。当弹簧垫圈60例如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时,若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沿轴线方向相互接近,则第一座面71a及第二座面72a接近的同时倾斜部81发生变形而产生斥力。这里,突出部90设置在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敞开面71b上。因此,在倾斜部81到达第一平面或者第二平面之前,止动件26与突出部90抵接。即,弹簧垫圈60在弹性变形区域发生变形,在弹簧垫圈60到达塑性变形区域之前,止动件26与突出部90抵接。由此,抑制了倾斜部81的过度变形,从而抑制了弹簧垫圈60的塑性变形。由此,根据弹簧垫圈60,能够提高可靠性。

[变形例]

以上,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变形部32与支承部31的外端部31c连接的例子,但变形部32也可以与支承部31的内端部31d连接。即,如图8所示,支承部31与变形部32也可以通过支承部31的内端部31d与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的连接而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起到提高可靠性的效果。另外,由于固定有止动件26的阀23能够以变形部32的内端部32d为支点微动,因此扩大了阀23的微动范围。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使阀23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周缘部17b紧贴。此外,此时,突出部33与支承部31的外端部31c连接。即,支承部31与突出部33通过支承部31的外端部31c与突出部33的外端部33c的连接而一体地形成。突出部33通过将支承部31的径向的外缘例如弯折180°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起到提高可靠性的上述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中,示出了突出部33与支承部31的内端部31d连接的例子,但突出部33也可以设置于支承部31的敞开面31b上的任意的位置。另外,突出部33也可以设置于变形部32,并在变形部32的厚度方向上突出。突出部33也可以通过将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参照图6)或者内端部32d(参照图8)弯折例如180°而形成。此外,弯折的方向是任意的。另外,突出部33也可以设置于变形部32的第一面32a或第二面32b的任意的位置。另外,突出部33也可以设置于支承部31和变形部32双方。像这样,突出部33只要设置于支承部31和变形部32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支承部31或者变形部32的厚度方向上突出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中,示出了弹簧垫圈30配置为,支承部31的座面31a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参照图6)或者内端部32d(参照图8)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触的例子,但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为,支承部31的座面31a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触,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参照图6)或者内端部32d(参照图8)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即,配置弹簧垫圈30的朝向是任意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中,示出了弹簧垫圈30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的例子,但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阀体24之间。即,弹簧垫圈30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或者阀安装部件22与阀体24之间。

如图9和图10所示,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在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与连杆部件42之间(图示a),对轴承41和连杆部件42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轴承41与连杆部件42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轴承41与连杆部件42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在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图示b),对连杆部件42和动作杆51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此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此外,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连杆部件42具有从主体突出的连杆销座面45,弹簧垫圈30配置在连杆销座面45与动作杆51之间的例子,但连杆部件42也可以不具有连杆销座面45。

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在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图示c),对动作杆51和连杆部件52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此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此外,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连杆部件52具有从主体突出的连杆销座面55,弹簧垫圈30配置在连杆销座面55与动作杆51之间的例子,但连杆部件52也可以不具有连杆销座面55。

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在动作杆51与用于连结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42的卡夹(止动部件)53之间(图示d),对动作杆51和卡夹53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在动作杆51与用于连结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的卡夹(止动部件)54之间(图示e),对动作杆51和卡夹54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此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在图10中,示出了弹簧垫圈30分别配置在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与连杆部件42之间(图示a)、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图示b)、以及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图示c)的例子,但弹簧垫圈30也可以配置于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与连杆部件42之间(图示a)、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图示b)、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图示c)、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图示d)、以及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图示e)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部分。无论哪种情况,均能够如上述那样,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从而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此外,在图9中,省略了弹簧垫圈30的图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中,示出了弹簧垫圈30为四分之一凸缘型的例子,但弹簧垫圈30例如也可以是半凸缘型(halfbead)。即,弹簧垫圈30也可以还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与变形部32的外端部32c(参照图6)或变形部32的内端部32d(参照图8)连接,并包含沿与平面p平行的面的座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突出部90与第一支承部71的内端部连接的例子,但突出部90也可以与第一支承部71的外端部连接。突出部90也可以通过将第一支承部71的外缘弯折例如180°而形成。另外,突出部9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敞开面71b上的任意的位置。另外,突出部90也可以设置于变形部80,并在变形部80的厚度方向上突出。突出部90也可以通过将倾斜部81的外端部或者内端部弯折例如180°而形成。此外,弯折的方向是任意的。另外,突出部90也可以设置于倾斜部81的一个表面或者另一个表面的任意的位置。另外。突出部90也可以设置于支承部70和变形部80双方。像这样,突出部90只要设置于支承部70和变形部80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支承部70或者变形部80的厚度方向上突出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弹簧垫圈60配置为,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座面71a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第二支承部的第二座面72a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触的例子,但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为,第一支承部71的第一座面71a与止动件26的第一止动面26a接触,第二支承部的第二座面72a与阀安装部件22的第二安装面22e接触。即,配置弹簧垫圈60的朝向是任意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弹簧垫圈60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的例子,但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阀体24之间。即,弹簧垫圈60配置在阀安装部件22与止动件26之间、或者阀安装部件22与阀体24之间。

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在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与连杆部件42之间,对轴承41和连杆部件42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60的弹力能够抑制轴承41与连杆部件42之间的碰撞。由此,由于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轴承41与连杆部件42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在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对连杆部件42和动作杆51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60的弹力能够抑制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在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对动作杆51和连杆部件52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60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在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对动作杆51和卡夹53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在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对动作杆51和卡夹54施加斥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垫圈30的弹力能够抑制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的碰撞。由此,减少废气减压阀20中的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的碰撞声(撞击声),因而能够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这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弹簧垫圈60也可以配置于轴承41的第二端面41b与连杆部件42之间、连杆部件42与动作杆51之间、动作杆51与连杆部件52之间、动作杆51与卡夹53之间、以及动作杆51与卡夹54之间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部分。无论哪种情况,均能够如上述那样,减少从增压器1产生的声音,从而能够提高增压器1的可靠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可靠性的弹簧垫圈、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

附图标记说明

1…增压器;20…废气减压阀;21…轴杆;21a…第一端;21b…第二端;22…阀安装部件;23…阀;24…阀体;25…阀轴;26…止动件;30、60…弹簧垫圈;31a…座面;31b…敞开面;31c…外端部;31d…内端部;31、70…支承部;32、80…变形部;33、90…突出部;41…轴承;41b…第二端面;42…连杆部件;51…动作杆;52…连杆部件;71…第一支承部;71a…第一座面;71b…第一敞开面;72…第二支承部;72a…第二座面;72b…第二敞开面;81…倾斜部;p…平面;x…轴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删除)

2.(删除)

3.(删除)

4.(删除)

5.(删除)

6.(删除)

7.(删除)

8.(修改后)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阀,其具有阀体和从所述阀体突出的阀轴;

止动部件,其固定在所述阀轴的与所述阀体相反的一侧;

阀安装部件,其在所述阀体与所述止动部件之间安装于所述阀轴,并与所述止动部件一起保持所述阀;以及

弹簧垫圈,其配置在所述阀安装部件与所述止动部件之间、或者所述阀安装部件与所述阀体之间,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并对所述阀安装部件和所述阀施加斥力,

所述弹簧垫圈具备:

支承部,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所述座面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

变形部,其与所述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或者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

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所述支承部或者所述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

9.(修改后)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阀;

轴杆,其在第一端连结有所述阀;

筒状的轴承,其将所述轴杆支承为能够旋转;

连杆部件,其连结于所述轴杆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从所述轴承的与所述阀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突出;以及

弹簧垫圈,其配置在所述轴承的所述端面与所述连杆部件之间,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并对所述轴承和所述连杆部件施加斥力,

所述弹簧垫圈具备:

支承部,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所述座面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

变形部,其与所述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或者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

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所述支承部或者所述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

10.(修改后)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阀;

轴杆,其在第一端连结有所述阀;

连杆部件,其在基端部连结有所述轴杆的第二端;

动作杆,其连结于所述连杆部件的末端部;以及

弹簧垫圈,其配置在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动作杆之间,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并对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动作杆施加斥力,

所述弹簧垫圈具备:

支承部,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所述座面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

变形部,其与所述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或者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

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所述支承部或者所述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

11.(修改后)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阀;

轴杆,其在第一端连结有所述阀;

第一连杆部件,其在基端部连结有所述轴杆的第二端;

动作杆,其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的末端部;

第二连杆部件,其连结于所述动作杆的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以及

弹簧垫圈,其配置在所述动作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部件之间,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并对所述动作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部件施加斥力,

所述弹簧垫圈具备:

支承部,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平面形成的座面、和与所述座面相反的一侧的敞开面;

变形部,其与所述支承部的径向的端部或者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

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变形部中的至少一方,并在所述支承部或者所述变形部的厚度方向上突出。

12.(删除)。

13.(追加)根据权利要求8~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

所述变形部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径向的端部连接,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敞开面上。

14.(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径向的外端部连接。

15.(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通过将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径向的内缘弯折而形成。

16.(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径向的内端部连接。

17.(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通过将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径向的外缘弯折而形成。

18.(追加)根据权利要求8~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

多个第一支承部,它们分别包含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第一平面形成的第一座面、和与所述第一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一敞开面;和

多个第二支承部,它们分别包含沿第二平面形成的第二座面、和与所述第二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敞开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轴线垂直且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平面分离,

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在所述周向上分离并且沿所述周向被交替配置,

所述变形部具有多个倾斜部,所述多个倾斜部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周向的端部及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周向的端部连接,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敞开面上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二敞开面上中的至少一方。

19.(追加)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8~11及13~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