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部件及空调装置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2558发布日期:2021-08-06 18:4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接头部件及空调装置用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接头部件及空调装置用机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应用于空调装置等的接头部件。接头部件具有螺母和收纳在螺母内部的套筒。在已将管道插入螺母内的状态下将螺母紧固于接头主体时,套筒会沿径向变形,套筒与管道紧密接触。由此管道即被固定在接头部件上。管道外周面与套筒内周面之间的密封是通过在套筒内周面设置密封层来进行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专利第527621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头部件中,接头主体顶端部的缩径锥面及套筒的与缩径锥面相对应的锥面之间的密封是通过两锥面彼此的压接来进行的。

然而,如果螺母相对于接头主体的压紧状态松了,则作用于接头主体与套筒之间的压接力就会减弱。其结果是会出现以下问题:接头主体顶端部的缩径锥面与套筒的锥面之间的密封变得不充分,导致水分或氧等从外部侵入管道内、或者制冷剂或冷冻机油等从管道向外部漏出去。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接头部件的密封性。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件具有螺母70及筒状部件80,所述螺母70具有内螺纹部73且供管道12插入,该内螺纹部73与具有外螺纹部62的接头主体61的该外螺纹部62紧固在一起,在所述螺母70紧固在所述接头主体61上并且所述管道12已插入所述螺母70中的连接状态下,所述筒状部件80布置在被所述接头主体61、所述螺母70以及所述管道12包围的空间s中,所述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具有形状逐渐变细的第一锥面63,所述筒状部件80具有在所述连接状态下压接于所述接头主体61的所述第一锥面63上的第二锥面81,在所述筒状部件80的所述第二锥面81上设置有对该第二锥面81与所述接头主体61的所述第一锥面63之间进行密封的接头密封部件83。

在第一方面中,被接头主体61、螺母70以及管道12包围的空间s中包括筒状部件80,筒状部件80具有在连接状态下压接于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的第一锥面63上的第二锥面81。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上设置有对该第二锥面81与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之间进行密封的接头密封部件83。因此,即使在螺母70相对于接头主体61的压紧状态松了,作用于接头主体61与筒状部件80之间的压接力减弱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的第一锥面63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的密封不充分。因此,能够提高接头部件的密封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接头密封部件83具有耐水性和耐氧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并且该接头密封部件83至少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80的所述第二锥面81的外周侧。

在第二方面中,具有耐水性和耐氧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的接头密封部件83至少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外周侧,故能够抑制水分和氧从外部侵入管道12内。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是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接头密封部件83具有耐制冷剂性和耐冷冻机油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并且该接头密封部件83至少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80的所述第二锥面81的内周侧。

在第三方面中,具有耐制冷剂性和耐冷冻机油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的接头密封部件83至少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内周侧,故能够抑制制冷剂和冷冻机油从管道12向外部漏出去。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接头密封部件83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第四方面中,由于使用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氧性、耐制冷剂性及耐冷冻机油性等的金属密封件作为接头密封部件83,因而能够抑制水分或氧等从外部侵入管道12内,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或冷冻机油等从管道12向外部漏出去。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四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接头密封部件(83)布置在形成于所述筒状部件(80)的所述第二锥面(81)的槽(86)中。

在第五方面中,能够将例如o型环作为接头密封部件83布置在形成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槽86中。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管道密封部件(85),该管道密封部件(85)布置在所述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对所述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与所述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在第六方面中,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设置有对该内周面与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管道密封部件85,故能够对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与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形成槽,将o型环作为管道密封部件85布置在该槽中。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接头密封部件(83)从所述筒状部件(80)的所述第二锥面(81)开始连续地形成到所述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

在第七方面中,通过接头密封部件83的形成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的部分,能够对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和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筒状部件(80)在所述连接状态下将所述管道(12)固定于所述接头主体(61)。

在第八方面中,通过筒状部件80将管道12固定于接头主体61,故不需要另外设置管道固定部件。结果能够减少接头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减小接头的尺寸。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是一种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该接头部件还包括管道固定部件90,该管道固定部件90布置在所述空间s中,在所述连接状态下将所述管道12固定于所述接头主体61。

在第九方面中,设置有将管道12固定于接头主体61的管道固定部件90,故能够更可靠地固定管道12。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是一种空调装置用机组,应用于空调装置10,包括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的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其特征在于:用第一到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接头部件将所述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与所述连接管道12a、12b连接在一起。

在第十方面中,用本公开的接头部件将空调装置用机组的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在一起,故能够抑制水分或氧等从外部侵入连接管道12a、12b内,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或冷冻机油等从连接管道12a、12b侧向外部漏出去。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尚未连接管道的未连接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筒状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示出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通过插入管道并且螺母紧固于接头主体而导致筒状部件变形后的连接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使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部件的空调装置的管道系统图。

图5是将变形例1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筒状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将变形例2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筒状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将变形例3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筒状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将变形例4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筒状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将变形例5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管道固定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将变形例6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管道固定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将变形例7所涉及的接头部件所处的管道插入后且管道固定部件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的意图。

〈接头部件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包括通过螺纹固定于接头主体61上的螺母70和包括在螺母70里的筒状部件80。

接头主体61例如设置在会成为制冷剂流路的管道60的端部。在接头主体6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62。在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形成有形状逐渐变细的第一锥面63。接头主体61不仅可以设置在管道60的端部,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常闭阀的端部等。

螺母70具有近似筒状的螺母主体71和伴随着从该螺母主体71朝向筒轴方向外侧而直径缩小的螺母缩径部72。连接在接头主体61(管道60的端部)的管道12被插入螺母70中。在螺母主体7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接头主体61的外螺纹部62紧固的内螺纹部73。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例如可以是伴随着朝向筒轴方向外侧而靠近筒轴中心的锥面。于螺母缩径部72形成有与管道60的内部连通的螺母侧开口75。

筒状部件80以包围管道12的外周面的方式,收纳在被接头主体61、螺母70以及管道12包围的空间s中。筒状部件80可以形成为筒状或近似筒状。筒状部件80的轴向长度可以比筒状部件80的直径短。

筒状部件80可以由受到轴向的压缩力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这样一来,如图3所示,筒状部件80在螺母70紧固在接头主体61上且管道12已插入螺母70的状态(以下称为连接状态)下,受到轴向的压缩力而发生塑性变形,由此能够将管道12固定于接头主体61。

筒状部件80在其筒轴方向上的靠近接头主体61的一侧端形成有第二锥面81。第二锥面81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远离筒轴中心。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呈与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平行的形状,在连接状态(参照图3)下,第二锥面81压接在第一锥面63上。

筒状部件80在其筒轴方向上的远离接头主体61的一侧端具有侧壁面82。侧壁面82例如可以是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远离筒轴中心的锥面。筒状部件80的侧壁面82形成为与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平行的形状。

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上设置有对该第二锥面81与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之间进行密封的接头密封部件83。接头密封部件83例如可以是由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氧性、耐制冷剂性以及耐冷冻机油性等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密封层。

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筒状部件80具有相同轴心的环状的槽84,在槽84的内部设置有在连接状态(参照图3)下与管道12的外周面接触的管道密封部件85。这样一来,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与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即得到密封。管道密封部件85例如可以是嵌合在槽84的内部的o型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接头部件100的尚未连接管道12的状态(以下称为未连接状态)下,可以将环状的隔离件150布置在管道60的基部60a和螺母70之间。隔离件150与管道60的台阶面60b相对。在未连接状态下,隔离件150会抑制螺母70被压紧到接头主体61侧。隔离件150可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在隔离件150上开槽,使其形成为“c”字形状。这样一来,即使不将螺母70卸下来,也能够容易地将隔离件150卸下来。

如图1所示,在未连接状态下,可以让盖部件151与螺母70的螺母侧开口75嵌合。盖部件151可以具有圆板状的封闭部152和从该封闭部152向螺母侧开口75的里侧突出的筒状插入部153。封闭部152将螺母侧开口75堵住。插入部153与螺母侧开口75的内部嵌合。盖部件151可以由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成。

〈用接头部件对管道进行连接〉

在用接头部件100将管道12连接到接头主体61(管道60的端部)上的情况下,首先,如图2所示,在拆下隔离件150和盖部件151之后,将管道12的笔直部14插入螺母70和筒状部件80的内部。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即在管道12插入接头部件100后且筒状部件80变形前的状态(以下称为连接中途状态)下,让管道12的笔直部14与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接触,管道12、管道60的内部相互连通,但在空间s中,筒状部件80沿轴向上具有游隙地嵌合。

如图3所示,若将处于连接中途状态的螺母70进一步紧固于接头主体61,则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就会推压筒状部件80的侧壁面82,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由此就会夹着接头密封部件83压接于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上。因此,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由接头密封部件83进行密封。

在图3所示的状态即连接状态下,筒状部件80在轴向上被压缩,筒状部件80因此而会在径向上发生塑性变形。这样一来,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就会与管道12的笔直部14的外周面强烈地进行面接触。筒状部件80的推压力作用于管道12的笔直部14,其结果是管道12的笔直部14被固定于接头主体61上,管道12、60的连接即告结束。

〈空调装置用机组的构成〉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用机组构成室外机组20及室内机组40,并且能够应用于空调装置10中。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用机组包括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的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将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在一起。

室外机组20及室内机组40在现场经由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a和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b相互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具有制冷剂回路11的空调装置10就组装好了。在制冷剂回路11中,通过所填充的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

空调装置10包括一个室外机组20、三个室内机组40、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a以及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b。室外机组20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室内机组40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室外机组20设置在室外。室内机组40设置在室内。本例的室内机组40是天花板设置式,埋入天花板内。室外机组20和多个室内机组40经由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a和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b相互连接起来。

在室外机组20中形成有室外制冷剂流路21。室外制冷剂流路21构成机组侧制冷剂流路。在室外制冷剂流路21上连接有压缩机22、四通换向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以及室外膨胀阀25。四通换向阀23具有四个通口p1、p2、p3、p4。四通换向阀23在图4的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图4的虚线所示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的四通换向阀23使第一通口p1和第四通口p4连通,同时使第二通口p2和第三通口p3连通。第二状态的四通换向阀23使第一通口p1和第二通口p2连通,同时使第三通口p3和第四通口p4连通。

在室外机组20中设置有室外风扇26。室外风扇26对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的空气进行输送。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室外制冷剂流路21的气态制冷剂侧的端部连接有气态制冷剂常闭阀50a。在室外制冷剂流路21的液态制冷剂侧的端部连接有液态制冷剂常闭阀50b。

本实施方式的接头主体61设在气态制冷剂常闭阀50a的端部,省略了图示。这样一来,如图4所示,室外制冷剂流路21的气态制冷剂侧端部和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a就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即第一接头部件100a连接在一起了。

本实施方式的接头主体61设在液态制冷剂常闭阀50b的端部,省略了图示。这样一来,如图4所示,室外制冷剂流路21的液态制冷剂侧端部和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b就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即第二接头部件100b连接在一起了。

在各室内机组40中分别形成有室内制冷剂流路41。室内制冷剂流路41构成机组侧制冷剂流路。在各室内制冷剂流路41上分别连接有室内热交换器42和室内膨胀阀43。在各室内机组40中分别设置有室内风扇44。室内风扇44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2的空气进行输送。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

本公开的接头主体61设在各室内制冷剂流路41的气态制冷剂侧端部,省略了图示。这样一来,如图4所示,各室内制冷剂流路41的气态制冷剂侧端部和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a就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即第三接头部件100c连接在一起了。

本公开的接头主体61设在各室内制冷剂流路41的液态制冷剂侧端部,省略了图示。这样一来,如图4所示,各室内制冷剂流路41的液态制冷剂侧端部和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12b就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即第四接头部件100d连接在一起了。

-运转情况-

空调装置10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四通换向阀23处于第一状态。已由压缩机22压缩过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放热而冷凝后,被送往各室内机组40。在各室内机组40中,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3减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2。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制冷剂从空气吸热而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冷却后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已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2中。

在制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23处于第二状态。已由压缩机22压缩过的制冷剂被送往各室内机组40。在各室内机组40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放热而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加热后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已冷凝过的制冷剂由室外膨胀阀25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蒸发。已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2中。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接头部件100包括有螺母70和筒状部件80。螺母70具有内螺纹部73并供管道12插入,该内螺纹部73与具有外螺纹部62的接头主体61的该外螺纹部62紧固在一起。筒状部件80布置在被接头主体61、螺母70以及管道12包围的空间s中,该筒状部件80具有在连接状态下压接在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的第一锥面63上的第二锥面81。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上设置有对该第二锥面81与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之间进行密封的接头密封部件83。

根据该构成方式,即使在螺母70相对于接头主体61的压紧状态松了,作用于接头主体61与筒状部件80之间的压接力减弱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接头密封部件83将接头主体61的顶端部的第一锥面63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密封起来。因此,能够提高接头部件100的密封性。

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中,作为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上的接头密封部件83,使用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氧性、耐制冷剂性以及耐冷冻机油性等的金属密封件。因此,能够抑制水分、氧等从外部侵入到管道12内,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冷冻机油等从管道12向外部漏出去。

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中,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对该内周面与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管道密封部件85,故能够对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与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在该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可以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形成槽84,将o型环作为管道密封部件85布置在该槽84中。或者,也可以不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形成槽84,而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设置例如由氟树脂等形成的密封层作为管道密封部件85。

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中,筒状部件80在连接状态下将管道12固定于接头主体61。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管道固定部件,故能够减少接头部件的部件数量,同时能够减小接头的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空调装置用机组(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40)包括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的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将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抑制水分、氧等从外部侵入到连接管道12a、12b内,并且能够抑制制冷剂、冷冻机油等从连接管道12a、12b侧向外部漏出去。

〈变形例1〉

图5是将变形例1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后且筒状部件8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变形例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5所示,接头密封部件83具有耐水性及耐氧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其至少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外周侧。例如可以设置由具有耐水性和耐氧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的树脂等形成的密封层作为接头密封部件83。

根据本变形例1,由于具有耐水性和耐氧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的接头密封部件83至少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外周侧,因此能够抑制水和氧从外部侵入管道12内。

〈变形例2〉

图6是将变形例2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且筒状部件8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变形例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6所示,接头密封部件83具有耐制冷剂性和耐冷冻机油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其至少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内周侧。例如可以设置由具有耐制冷剂性和耐冷冻机油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的树脂等形成的密封层作为接头密封部件83。

根据本变形例2,具有耐制冷剂性和耐冷冻机油性中的至少一种性能的接头密封部件83至少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的内周侧,故能够抑制制冷剂和冷冻机油从管道12向外部漏出去。

〈变形例3〉

图7是将变形例3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且筒状部件8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变形例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7所示,接头密封部件83布置在形成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上的槽86中。

根据本变形例3,能够将例如o型环作为接头密封部件83布置在形成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上的槽86中。

〈变形例4〉

图8是将变形例4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且筒状部件8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变形例4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8所示,接头密封部件83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开始连续地形成到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

根据本变形例4,通过接头密封部件83的设置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上的部分能够对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和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因此,不需要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置管道密封部件85,故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4中,为了提高对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和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的密封性,可以设置与管道12的外周面接触的管道密封部件。

〈变形例5〉

图9是将变形例5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且后述的管道固定部件9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在图9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本变形例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所述。

如图9所示,筒状部件80与螺母缩径部72之间保持有一段距离。在空间s中的筒状部件80和螺母缩径部72之间布置有包围管道12的外周面的管道固定部件90。管道固定部件90由受到轴向压缩力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管道固定部件90的筒轴方向长度可以比筒状部件80的筒轴方向长度短。

筒状部件80的靠近螺母缩径部72侧的侧壁面82是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靠近筒轴中心的锥面。管道固定部件90在其筒轴方向上靠近接头主体61的一侧端形成有第三锥面91。第三锥面91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靠近筒轴中心。管道固定部件90的第三锥面91呈与筒状部件80的侧壁面82平行的形状,在连接状态下第三锥面91压接在侧壁面82上。

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例如可以是垂直于管道12的外周面的面。管道固定部件90在其筒轴方向上的远离接头主体61的一侧端具有侧壁面92。侧壁面92例如可以是垂直于管道12的外周面的面。管道固定部件90的侧壁面92呈与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平行的形状,在连接状态下内壁面74压接在侧壁面92上。

若将处于图9所示的连接中途状态的螺母70进一步紧固于接头主体61,则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就会推压管道固定部件90的侧壁面92,管道固定部件90的第三锥面91由此就会推压筒状部件80的侧壁面82。这样一来,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就会隔着接头密封部件83压接在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上,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即被密封起来。

另一方面,筒状部件80的侧壁面82通过反作用推压管道固定部件90的第三锥面91,由此管道固定部件90的靠近筒状部件80侧的端部会朝着径向内侧发生位移。其结果是,管道固定部件90的内周侧边缘93咬入管道12的笔直部14的外周面,管道12即被固定于接头主体6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5,设置有将管道12固定于接头主体61的管道固定部件90,故能够更可靠地固定管道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5中,除了管道固定部件90可以固定管道12之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筒状部件80也可以固定管道12。

〈变形例6〉

图10是将变形例6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且后述的管道固定部件9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在图10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本变形例6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所述。

如图10所示,在空间s中的筒状部件80和螺母缩径部72之间布置有将管道12的外周面包围起来的管道固定部件90。管道固定部件90由受到轴向的压缩力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管道固定部件90的筒轴方向长度可以比筒状部件80的筒轴方向长度短。

螺母缩径部72具有与管道12的外周面垂直的外周侧内壁面74a和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远离筒轴中心的内周侧内壁面74b。

筒状部件80在螺母缩径部72侧具有垂直于管道12的外周面的外周侧侧壁面82a和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靠近筒轴中心的内周侧侧壁面82b。筒状部件80的外周侧侧壁面82a呈与螺母缩径部72的外周侧内壁面74a平行的形状,在连接状态下外周侧内壁面74a压接在外周侧侧壁面82a上。

管道固定部件90被筒状部件80的内周侧侧壁面82b、螺母缩径部72的内周侧内壁面74b以及管道12的外周面包围。

管道固定部件90在其筒轴方向上的靠近接头主体61的一侧端形成有第三锥面91。第三锥面91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靠近筒轴中心。管道固定部件90的第三锥面91呈与筒状部件80的内周侧侧壁面82平行的形状,在连接状态下第三锥面91压接在内周侧侧壁面82上。

管道固定部件90在其筒轴方向上的远离接头主体61的一侧端具有侧壁面92。侧壁面92例如可以是伴随着朝向接头主体61而远离筒轴中心的锥面。管道固定部件90的侧壁面92呈与螺母缩径部72的内周侧内壁面74b平行的形状,在连接状态下内周侧内壁面74b压接于侧壁面92。

若将处于图10所示的连接中途状态的螺母70进一步紧固在接头主体61上,螺母缩径部72的外周侧内壁面74a就会推压筒状部件80的外周侧侧壁面82a。这样一来,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就会隔着接头密封部件83压接在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上,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即被密封起来。

通过螺母缩径部72的内周侧内壁面74b推压管道固定部件90的侧壁面92,管道固定部件90的第三锥面91就会推压筒状部件80的内周侧侧壁面82b。这样一来,筒状部件80和接头主体61之间的压接力就会增大,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和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的密封性就会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筒状部件80的内周侧侧壁面82b通过反作用反推管道固定部件90的第三锥面91,管道固定部件90的筒状部件80侧的端部就会朝着径向内侧发生位移。其结果是,管道固定部件90的内周侧边缘93咬入管道12的笔直部14的外周面,管道12被固定于接头主体61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6,设置有固定管道12于接头主体61的管道固定部件90,故能够更可靠地固定管道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6中,除了管道固定部件90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筒状部件80也可以固定管道12。

〈变形例7〉

图11是将变形例7所涉及的接头部件100所处的管道12插入后且后述的管道固定部件90变形前的连接中途状态放大后示出的纵向剖视图。在图11中,对与图1到图3示出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本变形例7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如下所述。

如图11所示,筒状部件80与螺母缩径部72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在空间s中的筒状部件80和螺母缩径部72之间布置有将管道12的外周面包围起来的管道固定部件90。管道固定部件90例如由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孔的杠杆环(leveragering)和与该多个孔嵌合的多个杠杆锥(leveragecone)构成。

在螺母缩径部72的内周面形成有一个与螺母70具有相同轴心的环状的槽76,在筒状部件80的内周面形成有两个与筒状部件80具有相同轴心的环状的槽84。在各槽76、84的内部设置有在连接状态下与管道12的外周面接触的管道密封部件85。这样一来,螺母缩径部72和筒状部件80各自的内周面与管道12的外周面之间即被密封起来。管道密封部件85例如可以是嵌合在槽84的内部的o型环。

若将处于图11所示的连接中途状态的螺母70进一步紧固于接头主体61,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就会推压管道固定部件90,管道固定部件90由此就会推压筒状部件80的侧壁面82。这样一来,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就会隔着接头密封部件83压接在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上,接头主体61的第一锥面63与筒状部件80的第二锥面81之间即被密封起来。

通过螺母缩径部72的内壁面74推压管道固定部件90,由上述杠杆环支撑的多个杠杆锥就会咬入管道12的笔直部14的外周面,管道12即被固定于接头主体6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7,设置有将管道12固定于接头主体61的管道固定部件90,故能够更可靠地固定管道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7中,除了管道固定部件90可以固定管道12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筒状部件80也可以固定管道12。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螺母70和筒状部件80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然而,螺母70和筒状部件80也可以由一体化的由一个部件形成。

在图4所示的空调装置用机组(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40)中,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将机组侧制冷剂流路21、41与连接管道12a、12b连接在一起。然而,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气态流体、液态流体等流动的管道彼此的连接上。

例如,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100应用于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40以外的其他空调装置机组中。其他空调装置机组的例子如: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蓄热机组等。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是切换制冷剂的流路以进行在一部分室内机组40进行制冷的同时在其他室内机组40进行制热运转的机组,在机组侧制冷剂流路上连接有换向阀、开关阀等。蓄热机组是暂时储存热能或所谓冷能的机组,在机组侧制冷剂流路上连接有蓄热用罐。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应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或详细结构的各种变更。只要不降低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其他实施方式做适当的组合或替换。以上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包含这些词语的语句,并不是要限定该语句的数量、顺序等。

-产业实用性-

本公开对接头部件及空调装置用机组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空调装置

11制冷剂回路

12管道

12a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

12b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

14笔直部

20室外机组

21室外制冷剂流路

22压缩机

23四通换向阀

24室外热交换器

25室外膨胀阀

26室外风扇

40室内机组

41室内制冷剂流路

42室内热交换器

43室内膨胀阀

44室内风扇

50a气态制冷剂常闭阀

50b液态制冷剂常闭阀

60管道

61接头主体

62外螺纹部

63第一锥面

70螺母

71螺母主体

72螺母缩径部

73内螺纹部

74内壁面

75螺母侧开口

76槽

80筒状部件

81第二锥面

82侧壁面

83接头密封部件

84槽

85管道密封部件

86槽

90管道固定部件

91第三锥面

92侧壁面

93内周侧边缘

100、100a、100b、100c、100d接头部件

150隔离件

151盖部件

152封闭部

153插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