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尘的加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8659发布日期:2021-07-09 12:1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可防尘的加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滑轨;特别是指用于线性滑轨之一种可防尘的加强构造。


背景技术:

2.线性滑轨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线性滑轨包括一滑轨、一滑座、多列的滚动体、一加强片及二刮刷器,其中滑轨滑嵌通过滑座,滑轨与滑座可循着滑轨的轴向相对位移,滚动体则于滑座与滑轨相对应形成的轨道及滑座的循环状通道内运行,滑座两端分别设有一回流器,加强片的两端分别设于滑座之回流器的外侧,强化回流器对抗滚动体运行的强度,各刮刷器分别设于滑座的两端,用于对滑轨的两侧部分形成刮刷作用,移除滑轨的两侧部分所沾染的灰尘或异物,使得滑轨与滑座的相对位移顺畅。
3.线性滑轨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仍旧存在下述问题与缺弊:线性滑轨的底缘于滑座与滑轨相邻处,容易形成可提供灰尘渗入的狭隙,若灰尘通过此等狭隙进入滑座与滑轨之间,微小的灰尘也可能导致滚动体的运行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尘的加强构造。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防尘的加强构造用于一线性滑轨,线性滑轨包括一滑轨、一滑座、二回流器及二刮刷器,其中滑轨滑嵌通过滑座,各回流器分别设于滑座的两端,各刮刷器分别与各回流器相接;可防尘的加强构造,包括:
7.二立板,各立板彼此相对,各立板分别设于各刮刷器与各回流器之间,据使各立板相对夹设各回流器及滑座,各立板分别于底缘向上形成一缺口;
8.一衔接板,衔接板主要由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侧向相邻所构成,第一板部的两端分别与各立板的底缘相接,第二板部的两端分别指向各缺口;以及
9.具有弹性的一防尘片,防尘片主要由一搭接部、一遮盖部及二勾持部一体构成,其中搭接部与遮盖部侧向邻接,搭接部于顶缘凹陷一嵌槽,嵌槽的两端与搭接部的两端邻近,第二板部侧向嵌伸于嵌槽,各勾持部分别贴靠于第二板部的顶缘,且各勾持部分别与搭接部邻近两端处的顶缘相接,遮盖部遮盖滑座与滑轨相邻处,据此防止灰尘渗入滑座与滑轨之间,遮盖部的两端分别凸伸于各缺口并与各立板的底缘相对,据使遮盖部的两端分别与各刮刷器邻近。
10.本发明之主要效果与优点,系能够通过防尘片之遮盖部遮盖滑座与滑轨相邻处,防止灰尘渗入滑座与滑轨之间。
附图说明
11.图1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线性滑轨的立体图;
12.图2系两个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线性滑轨的立体分解图;
13.图3系两个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线性滑轨之部分剖视示意图,显示防尘片遮盖滑座与滑轨之间的状态;
14.图4系图3于防尘片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15.图5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于一端部分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16.图6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17.图7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18.图8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19.图9系图8于立板与防尘片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20.图10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系本发明可防尘的加强构造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
22.可防尘的加强构造系用于一线性滑轨01,线性滑轨01包括一滑轨02、一滑座03、二回流器04及二刮刷器05,其中滑轨02滑嵌通过滑座03,各回流器04分别设于滑座03的两端,各刮刷器05分别与各回流器04相接。
23.本发明可防尘的加强构造,包括二立板10、一衔接板20及具有弹性的一防尘片30,其中各立板10彼此相对,各立板10分别设于各刮刷器05与各回流器04之间,据使各立板10相对夹设各回流器04及滑座03,各立板10分别于底缘向上形成一缺口12;衔接板20主要由一第一板部22及一第二板部24侧向相邻所构成,第一板部22的两端分别与各立板10的底缘相接,各立板10可分别形成弯弧状的一衔接部16与第一板部22相接,第二板部24的两端分别指向各缺口12;防尘片30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且防尘片30选用软性材料成型而得为较佳,防尘片30主要由一搭接部32、一遮盖部34及二勾持部36一体构成,其中搭接部32与遮盖部34侧向邻接,搭接部32于顶缘凹陷一嵌槽38,嵌槽38的两端与搭接部32的两端邻近,第二板部24侧向嵌伸于嵌槽38,各勾持部36分别贴靠于第二板部24的顶缘,且各勾持部36分别与搭接部32邻近两端处的顶缘相接,据使衔接板20与防尘片30相接,遮盖部34遮盖滑座03与滑轨02相邻处,据此防止灰尘渗入滑座03与滑轨02之间,遮盖部34的两端分别凸伸于各缺口12并与各立板10的底缘相对,据使遮盖部34的两端分别与各刮刷器05邻近。
24.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型态与技术特征,本发明可防尘的加强构造使用上如图1至图5所示,主要系通过各立板10相对夹持限制滑座03及各回流器04,而可强化回流器04对抗滑座03所设之滚动体(图中未示)运行的强度。
25.本发明并通过防尘片30之遮盖部34遮盖滑座03与滑轨02相邻处,据此防止灰尘渗入滑座03与滑轨02之间;配合第二板部24嵌伸于搭接部32之嵌槽38,各勾持部36分别贴靠于第二板部24的顶缘,而可提高衔接板20与防尘片30的结合强度,且本发明所述可防尘的加强构造设置于线性滑轨01时,勾持部36夹设于搭接部32与滑座03、回流器04之间,衔接板20与滑座03相对夹挤各勾持部36,提高本发明可防尘的加强构造与滑座03相对定位的可靠度,滑座03与滑轨02相对线性运动时,通过勾持部36的材料弹性,避免衔接板20及防尘片30产生晃动现象,提高防止灰尘渗入滑座03与滑轨02之间的可靠度;通过缺口12的形成,遮盖部34的两端得以凸伸于缺口12而与各刮刷器05更为邻近,藉此提高遮盖部34遮盖防尘的范
围。
26.如图3及图7所示,沿着垂直第一板部22并与立板10平行的方向,搭接部32的底缘位于第一板部22的底缘与立板10之间,当外界异物由衔接板20的方向侧相对碰撞时,第一板部22对防尘片30形成侧向防护,避免外界异物直接碰触防尘片30。
27.如图2所示,各立板10分别贯穿一挂孔14,各立板10分别通过挂孔14与各回流器04之凸出部042挂接,据使本发明所述可防尘的加强构造设置于线性滑轨01。
28.如图3至图7所示,沿着垂直第一板部22并与立板10平行的方向,第一板部22与第二板部24形成高度落差,且衔接板20于第一板部22与第二板部24之间进一步形成一斜板部26,斜板部26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板部22及第二板部24邻接,据此构成衔接板20。
29.如图6所示,遮盖部34的两端分别向第一板部22的方向延伸于搭接部32的两端外部。
30.如图10所示,本发明可防尘的加强构造制作时,可先行利用金属板冲压形成立板10及衔接板20,且立板10与衔接板20呈展开状态,并于立板10与衔接板20邻接处预先形成缺口12,而后于衔接板20之第二板部24以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防尘片30,再将各立板10与衔接板20相对弯折,即可构成本发明所述可防尘的加强构造,由于缺口12的预先形成,使得各立板10与衔接板20相对弯折加工时,防尘片30不会造成干涉。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