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9014发布日期:2020-07-04 04:4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更详细地涉及配置于需要连接端部对端部的配管的连接端之间,从而密封地连接这些配管的连接端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将配管和配管以端部对端部的形态连接,在整列的两个配管之间配置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来使上述配管的连接端进行串联。

上述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包括:一对联轴节本体;环形垫片,配置于上述联轴节本体内,并套在配管的连接端;以及紧固部,使上述联轴节本体的两端相紧贴。

通过这种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配管的连接过程按如下顺序实现:将最初从联轴节本体分离的环形垫片配置于形成端部对端部的配管的连接端之间,并在上述环形垫片的外壁以分割的方式包围联轴节本体之后,在上述联轴节本体之间设置及紧固紧固部,来使联轴节本体逐渐紧贴于环形垫片及配管连接端的外径,从而将端部对端部配置的配管的连接端以物理方式限制而固定。

即,对于以往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而言,在环形垫片内过盈配合需要连接的配管的连接端,并且,在进入配管的过程中,联轴节本体不充分地隔开。

因此,上述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带来必须从联轴节本体分离环形垫片,并由工作人员将分离的环形垫片过盈配合于配管之后,需要将联轴节本体和紧固部重新组装的施工上麻烦和不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kr10-1508659b1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kr10-1916892b1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改良牵引附着于联轴节本体之间的环形垫片来将分别沿着长度方向装入配管的连接端而引起的环形垫片和配管连接端之间的干涉及摩擦发生率最小化,并在进入配管的连接端的过程中,联轴节本体以相互充分的间隔隔开,从而可使连接端稳定地进入形成于联轴节本体之间的装入空间部内。

上述的目的通过本发明中提供的以下结构实现。

本发明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包括:两个以上的联轴节本体,由具有皇冠形状的截面的圆弧形成型体构成,并在两侧端部形成有凸耳臂,在上述圆弧形成型体的两侧内壁分别形成有圆弧形的圆弧形弯曲端,在这些圆弧形弯曲端之间向外凹入地形成有收纳挤压槽;环形垫片,由可挠性材质的中空环形体形成,以被上述圆弧形弯曲端支撑两侧部的状态牵引附着及收纳在形成于联轴节本体的收纳挤压槽内;以及紧固部,贯通设置上述相向的联轴节本体的凸耳臂之间来使通过紧固相向的凸耳臂之间相互接近,从而对进入装入空间部内的配管的连接端的外径面和配置于收纳挤压槽内的环形垫片的外径面进行压迫,上述环形垫片由环形体构成,上述环形垫片一体形成有:分割带槽部,以“∪”形状向内凹入地形成于外径中央部,在外径部形成有防干涉空间;扩管密封边缘部,在上述分割带槽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以分割带槽部为中心向外回旋来向外倾斜,从而直径从中央部越向外侧部逐渐增加的形状的扩管进入路径。

优选地,上述扩管密封边缘部在不利用联轴节本体来进行挤压的配管的进入过程中形成以分割带槽部为中心向外展开来从两侧向长度方向进入的配管连接端的进入路径,即,形成扩管进入路径,当上述联轴节本体相互接近时,形成扩管进入路径的弹性密封圈部一边利用形成联轴节本体的内径面的收纳挤压槽的内壁和圆弧形弯曲端的内壁来向内压迫一边以分割带槽部为基准向内回旋,以实现缩管,从而使内径面紧密地紧贴于沿着扩管进入路径进入的配管连接端的外径。

更优选地,形成于上述分割带槽部的两侧的扩管密封边缘部一体形成有:外径压迫片,与联轴节本体的收纳挤压槽进行外接;内径紧贴片,与配管的连接端的外径片进行内接;以及侧壁部,形成于上述外径压迫片的外侧部和内径紧贴片的外侧部之间,将上述外径压迫片和内径紧贴片以同心结构隔开地进行支撑。

并且,通过上述侧壁部连接的外径压迫片和内径压迫片形成扩管进入路径,当不利用联轴节本体来压迫外径压迫片时,与外径压迫片一同以分割带槽部为中心向外进行回旋来形成向外倾斜的斜面结构,从而直径从中央部越向外侧逐渐变大。

并且,构成上述扩管密封边缘部的外径压迫片的内侧边与分割带槽部的外侧边一体相连接来进行成型,从而使上述扩管密封边缘部以一体连接成型的外径压迫片的内侧边和分割带槽部的外侧边为基准向内外侧进行回旋。

并且,在上述相向的联轴节本体的凸耳臂之间,以使相向的联轴节本体以设定间隔进行隔开的方式配置有支撑弹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改良联轴节本体和紧固部,当无法实现利用紧固部的牵引时,维持联轴节本体在以设定间隔以上隔开的状态下预组装的状态,从而一边在内径部牵引附着环形垫片的外侧部一边在形成于联轴节本体的弧形弯曲端之间形成直径大于配管的连接端的进入空间部。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预组装环形垫片和紧固部及联轴节本体的状态下,可向左右两侧装入配管的连接端,因而可解决从环形垫片完全分离以往的利用紧固部来组装的各个联轴节本体来将分离的环形垫片套在配管的连接端之间,然后将分解的联轴节本体分割地配置于环形垫片的外径之后,通过紧固部组装联轴节本体而引起的施工上的麻烦。

尤其,在本发明中,改良包括上述分割带槽部和扩管密封边缘部的环形垫片的结构。

因此,对于本发明而言,在配管连接端的装入过程中,在环形垫片的左右两侧确保扩管进入路径,从而在配管连接端和环形垫片之间不过于干涉或摩擦的情况下使配管连接端稳定地进入,并且,可通过利用联轴节本体的挤压确保配管连接端和环形垫片之间的稳定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施工状态。

图2和图3示出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整体结构。

图4示出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中环形垫片的详细结构。

图5至图7依次示出通过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配管连接端的连接过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10a、10b:联轴节本体

11:弧形弯曲端11a:截取部

12:收纳挤压槽13:凸耳臂

13a:组装孔13b:进入通道

13c:收纳槽14:铰链销

20:环形垫片21:分割带槽部

22:扩管密封边缘部23:划分边缘部

30:紧固部31:组装螺栓

31a:牵引附着头部31b:纠合部

31c:柄部31d:紧固端部

32:组装螺母33:支撑弹簧

100a、100b:配管110:连接端

111:牵引附着槽s:进入空间部

s1、s2:扩管进入路径s3:防干涉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

图1示出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施工状态,图2和图3示出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整体结构,图4示出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中环形垫片的详细结构,图5至图7依次示出通过本发明中以优选实施例提出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的配管连接端的连接过程。

本发明的确保施工的方便性的配管连接用接头组装体1配置于具有如图1所示需要连接的正圆形的截面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之间,从而对以上述端部对端部状态紧贴的一对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进行环形挤压来连接。

如图1至图2所示,上述接头组装体1包括:联轴节本体10a、10b,分割地包围由端部对端部连接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来进行环形压迫;环形垫片20,套在由上述端部对端部连接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从而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进行环形挤压;以及紧固部30,使分割地包围上述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的联轴节本体10a、10b相互接近,从而对进入装入空间部内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的外径和配置于收纳挤压槽12内的环形垫片20的外径面进行压迫。

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由具有皇冠形状的截面的圆弧形成型体构成,在两侧内壁分别形成有圆弧形的弧形弯曲端11,在这些弧形弯曲端11之间一体形成有收纳挤压槽12。

在本实施例中,将一对联轴节本体配置于由端部对端部连接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上述一对联轴节本体包括:联轴节本体10a,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弧形弯曲端11和收纳挤压槽12;联轴节本体10b,具有向下凹入的弧形弯曲端11和收纳挤压槽12。

其中,形成于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的两侧内壁的弧形弯曲端11为通过利用紧固部30的牵引进入形成于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的牵引附着槽111来以物理方式牵引附着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的结构要素。

形成于上述弧形弯曲端11之间的收纳挤压槽12为通过利用紧固部100的牵引压迫及收纳形成于内侧的环形垫片100的外径面的结构要素。

因此,当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相互隔开时,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向左右长度方向进入形成于如图5至图7所示隔开的联轴节本体10a、10b之间的进入空间部s,从而在配置于联轴节本体10a、10b之间的环形垫片20内插入连接端110。

之后,当通过上述紧固部30使相互隔开的联轴节本体10a、10b接近时,利用接近的联轴节本体10a、10b的收纳挤压槽12来套在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的环形垫片20一边压迫外径面一边紧贴于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面,并且,形成于上述收纳挤压槽12的两侧的弧形弯曲端11分别进入形成于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的牵引附着槽111来以物理方式牵引附着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而限制。

并且,在上述各个联轴节本体10a、10b的两侧端部分别突出地形成形成有组装孔13a的凸耳臂13,上述一对联轴节本体10a、10b一边利用通过组装孔13a贯通凸耳臂13的紧固部30来相互接近一边压迫形成于内径部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和环形垫片20。

更优选地,如图3b所示,向上述凸耳臂13的两侧开放地形成与组装孔13a相连通的进入通道13b,从而使组装有组装螺栓31和组装螺母32的紧固部30通过进入通道13b向侧向进入组装孔13a。

当然,如图3a所示,在上述上下相向的联轴节本体10a、10b的一侧端部通过铰链销14以铰链结构进行连接,并在联轴节本体10的另一侧端部形成使紧固部30贯通的凸耳臂13,从而通过紧固部30牵引配置于一侧的凸耳臂13来使分割地包围配管10a、10b的连接端110的联轴节本体10a、10b相互接近,还可对形成于内径部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和环形垫片20进行压迫,这预定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

并且,上述紧固部30包括:组装螺栓,贯通形成于凸耳部的组装孔;组装螺母32,紧固于上述组装螺栓31的端部来压迫隔开的凸耳臂13之间,从而使隔开的联轴节本体10a、10b相互接近。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凸耳臂13的组装孔13a和构成紧固部30的组装螺栓31之间设置纠合结构,以预防在组装螺母32的紧固过程中组装螺栓31空转的现象。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上述凸耳臂13的组装孔13a由多边形、椭圆形构成。

并且,上述组装螺栓31包括:牵引附着头部31a,牵引附着于组装孔13a的外壁;纠合部31b,形成于牵引附着头部31a的下部,与组装孔13a的内壁外接;棒状的柄部31c,长长地延伸在上述纠合部31b的下部;以及紧固端部31d,形成于上述柄部31c的端部,与组装螺母32相紧固。

因此,贯通上述相向的凸耳臂13的组装螺栓31通过纠合部31b纠合于组装孔13a来防止空转,在该状态下,通过紧固于紧固端部31d的组装螺母32的紧固来相互接近,因而可解除组装螺栓31的空转带来的施工上的麻烦。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上述环形垫片20由可挠性材质的中空环形体形成,以被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弧形弯曲端11支撑两侧部的状态牵引附着在形成于联轴节本体10a、10b的收纳挤压槽12内进行收纳。

在本发明中,改良上述环形垫片20的结构,从而在需要连接的配管100a、100b连接端110的插入过程中在内径两侧部分别形成扩管的扩管进入路径s1、s2,在不过于干涉或摩擦的情况下进入环形垫片20内,并且,若进入结束,则通过基于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外径压迫的定型化的缩管过程紧密地紧贴于配管100a、100b连接端110外径,以确保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密封状态,并将其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如图2和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环形垫片20的外径中央部向内凹入地形成有厚度薄的分割带槽部21,在上述分割带槽部21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厚度比上述分割带槽部21相对厚且直径从中央部越向外径部逐渐增加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

其中,上述分割带槽部21的两侧至少具有0.01mm至0.3mm的相对薄的厚度,以便于实现稳定的弹性弯折,在上述分割带槽部21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形成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具有0.02mm至0.5mm的厚的厚度。

并且,形成于上述弹性紧贴边缘部22之间的分割带槽部21以“∪”形状向内凹入地形成,在外径部形成防干涉空间s3,从而向外回旋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的内侧端进入防干涉空间s3来防止它们之间的物理干涉,致使弹性紧贴边缘部22以充分的角度向外进行回旋。

根据本实施例,上述“∪”形状的弹性紧贴边缘部的宽度形成为0.1mm至0.5mm的段差结构。

其中,对称地形成于上述分割带槽部21的左右两侧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具有由如下结构一体形成的倒斜“∪”字形的截面结构:外径压迫片22a,与联轴节本体10a、10b的收纳挤压槽12外接;内径紧贴片22b,与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的外径内接;侧壁部22c,形成于上述外径压迫片22a的外侧部和内径紧贴片22b的外侧部之间,将上述外径压迫片22a和内径紧贴片22b以同心结构隔开地进行支撑。

此时,上述外径压迫片22a和内径紧贴片22b由始终平行的平面的面状体形成,从而如图2c和图5a所示,当不进行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外径压迫时,以分割带槽部为基准向外进行回旋来形成以5°至30°的倾斜角向外倾斜的斜面结构,如图7a所示,当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来进行外径压迫时,以分割带槽部21为基准向外进行回旋,从而被形成于联轴节本体10a、10b的收纳挤压槽12的内径面以平面结构均匀地面状支撑,来使内径紧贴片22b被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紧密地面状支撑,以更确保配管连接端之间的密封性。

并且,对于上述弹性紧贴边缘部22而言,外径压迫片22a的内侧端与分割带槽部21的侧部相连接,弹性紧贴边缘部22根据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压迫与否以外径压迫片22a的内侧端为中心向内外侧进行弹性回旋。

即,形成于本发明的环形垫片20的左右两侧的扩管密封边缘部22根据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外径压迫与否以厚度相对薄的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外侧进行回旋而弹性扩管,或通过压迫以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内侧进行回旋来缩管,从而在将配管100a、100b进入环形垫片20内的过程中将与配管100a、100b的干涉及摩擦最小化,并且,若各个配管100a、100b的进入结束,则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来挤压,从而通过缩管紧密地紧贴于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

因此,当未利用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进行外径压迫时,包括外径压迫片22a和侧壁部22c及内径紧贴片22b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以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外进行回旋,最终,通过上述向外回旋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在环形垫片20的两侧内径分别形成直径从外侧越向内侧逐渐变窄的扩管进入路径s1、s2。

因此,如图5所示,上述弹性紧贴边缘部22在未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来进行挤压的配管100a、100b的进入过程中以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外展开,以确保从两侧进入的配管连接端的充分的扩管进入路径s1、s2,因而上述配管100a、100b连接端110可在不与环形垫片20过于干涉或摩擦的情况下通过扩管进入路径s1、s2稳定地进入环形垫片20内。

并且,如图6所示,上述配管进入过程结束之后,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来进行压迫,从而包括外径压迫片22a和侧壁部22c及内径紧贴片22b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通过利用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压迫以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内进行回旋,最终,扩管进入路径s1、s2一边缩管一边紧密地紧贴于内径紧贴片22b进入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外径。

并且,如上述图7所示,当利用紧固部30来使联轴节本体10a、10b相互接近时,一边利用形成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内径面的收纳挤压槽12的内壁和弧形弯曲端11的内侧壁来向内进行压迫一边以分割带槽部21为基准向内进行回旋,从而将内径面紧密地紧贴于进入的配管100a、100b连接端110的外径。

因此,本实施例的环形垫片20具有如下特异性:在从联轴节本体完全分离的状态下,并不是强制性地压迫来进入需要连接的配管的连接端,而是可在牵引附着于联轴节本体10a、10b之间来配置的状态下进入需要连接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而结合。

更优选地,在构成上述环形垫片20的分割带槽部21的内径还配置用于限制沿着扩管进入路径s1、s2进入的配管100a、100b连接端110的进入深度的划分边缘部23,从而使需要连接的配管100a、100b连接端110以设定的深度进入。

另一方面,在上述环形垫片20内进入配管110a、100b的连接端110的过程中,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维持以设定间隔以上的间隔隔开的状态,从而在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之间形成充分的直径的进入空间部s。

例如,在联轴节本体10a、10b之间未形成充分的进入空间部s时,引起配管的连接端和形成于联轴节本体的弧形弯曲端11之间的物理干涉,因而难以通过进入空间部s在环形垫片20内进入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

考虑到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管100a、100b的进入过程中,上述相向的联轴节本体10a、10b以设定间隔以上的间隔隔开地被支撑,从而维持以设定间隔以上隔开的状态。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凸耳臂13之间配置支撑弹簧33,当无法提供利用紧固部30的紧固的牵引力时,分割地包围上述环形垫片20的外壁的联轴节本体10a、10b如图5a所示借助支撑弹簧33的支撑力来相互隔开地得到支撑,从而在内径部形成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进入的充分的进入空间部s。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支撑弹簧33以使构成紧固部30的组装螺栓32的柄部31c贯通的方式配置,从而支撑弹簧33以由贯通凸耳臂13之间的组装螺栓32定型化的方式支撑,从而使相向的凸耳臂13之间以设定间隔以上隔开。

并且,在上述相向的凸耳臂13的相向面凹入地形成用于收纳压缩的支撑弹簧33的收纳部13c来收纳压缩的支撑弹簧33。

更优选地,在形成于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弧形弯曲端11的两端形成倾斜地截取的截取部11a,从而利用上述截取部11a来将联轴节本体10a、10b的隔开的间隔最小化,以确保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进入的充分的进入空间部s。

因此,在本发明配管的进入过程中,如图5a所示,利用支撑弹簧33来分割地包围环形垫片的一对联轴节本体10a、10b以设定间隔隔开,形成进入空间部s,此时,牵引附着于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内径部的环形垫片20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以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外进行回旋,在弹性紧贴边缘部22内形成扩管进入路径s1、s2。

该状态下,工作人员沿着长度方向将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进入进入空间部s,在形成于环形垫片20的两侧的扩管进入路径s1、s2内分别装入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来进行配置。

之后,如图7所示,工作人员将上述紧固部30的组装螺母32夹紧于组装螺栓31来使分割地包围环形垫片20的外径的联轴节本体10a、10b接近,通过使上述联轴节本体10a、10b接近,环形垫片20的弹性紧贴边缘部22一边以分割带槽部21为中心向内进行回旋一边形成缩管,从而紧密地紧贴于处于端部对端部状态的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外径。

在这种过程中,形成于各个联轴节本体10a、10b的弧形弯曲端11进入形成于配管100a、100b的连接端110的牵引附着槽111并进行牵引附着,从而以物理方式限制由端部对端部连接的配管100a、100b。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