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结构及具有其的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3971发布日期:2020-06-12 16: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底盘结构及具有其的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净化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盘结构及具有其的净化器。



背景技术:

净化器已成为居家使用的常见家用电器。在各种净化器产品中,常见的净化器底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轮式底盘,另外一种是不可移动底盘。轮式底盘是为了便于用户移动净化器,可以实现随意拖动的效果。不可移动底盘大多通过增加硅胶垫防滑,整机不可拖动。

然而,用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可能需要不同的功能,现有的净化器无法实现既可以便于移动,又可以防止整机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盘结构及具有其的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净化器无法实现既可以便于移动又可以防止整机滑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底盘结构,包括:底座,底座具有用于坐落在固定基础上的底部端面;脚轮,脚轮相对底座可移动地设置,脚轮具有工作位置和位于底部端面上方的避让位置;当脚轮位于工作位置时,脚轮的至少部分位于底部端面的下方;其中,在脚轮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与固定基础接触以带动底盘结构在固定基础上移动;在脚轮处于避让位置时,底部端面与固定基础接触。

进一步地,脚轮包括脚轮本体和脚轮连接杆,脚轮本体设置在脚轮连接杆的一端,脚轮连接杆插设在底座上;底盘结构还包括:支架,脚轮连接杆远离脚轮本体的一端与支架连接,支架位于底座的上方,支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止挡部,止挡部位于支架的上方;第一支撑杆插设在支架上,支架相对第一支撑杆可移动地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设在止挡部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设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架具有滑动部,滑动部上设置有滑动孔,第二支撑杆插设在滑动孔内,滑动部沿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连接;滑动部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滑动部具有限位组件,以在支架向上移动时使限位组件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并在限位组件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后压设在第一限位部的顶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顶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一顶面,第一导向面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限位组件包括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具有第三导向面和第一限位面,第三导向面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在脚轮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导向面压设在第三导向面上且与第三导向面相贴合;在脚轮处于避让位置时,第三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上方且第一限位面压设在第一顶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具有第二导向面和第二顶面,第二导向面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限位组件包括第四限位部,第四限位部具有第四导向面和第二限位面,第四导向面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四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适配,在脚轮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二导向面压设在第四导向面上且与第四导向面相贴合;在脚轮处于避让位置时,第四限位部位于第二限位部的上方且第二限位面压设在第二顶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为两个,两个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滑动部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相对两侧;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第一限位部相对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可移动地设置;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第二限位部相对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盘结构还包括:转动件,与底座连接,转动件包括转动本体和抬升部,抬升部设置在转动本体上;转动件相对底座可转动地设置,以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使抬升部带动支架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第一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第二限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且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其中,转动本体包括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第一转动体与第二转动体固定连接;抬升部设置在第一转动体上,第二转动体上设置有两个轮齿部,两个轮齿部相对转动本体的旋转中心线对称设置,以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使一个轮齿部与第一齿轮啮合,并使另一个轮齿部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防转部,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下方,第一防转部与第一限位部的底部相抵接;第二防转部,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二限位部的下方,第二防转部与第二限位部的底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支架上设置有避让孔,以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通过避让孔避让抬升部。

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在脚轮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的下方;在脚轮处于避让位置时,脚轮位于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脚轮为多个,多个脚轮间隔设置在所支架上,各个脚轮的脚轮连接杆均穿设过底座后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弹性件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杆间隔设置在底座上;多个第一弹性件与多个第一支撑杆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相应的第一支撑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包括底盘结构,其中,底盘结构为上述的底盘结构。

本发明的底盘结构适用于家用电器,尤其是净化器,该底盘结构的脚轮相对底座可移动地设置,脚轮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过,在脚轮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与固定基础接触以带动底盘结构在固定基础上移动;在脚轮处于避让位置时,底部端面与固定基础接触。该底盘结构既可以便于移动又可以防止整机滑动,满足了用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需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底盘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底盘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实施例的拆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拆除支架后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底盘结构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脚轮处于工作位置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底盘结构去除第一转动体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脚轮处于工作位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脚轮处于避让位置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底盘结构去除第一转动体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脚轮处于避让位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齿轮(或第二限位部和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盘结构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容纳部;12、脚轮安装孔;20、脚轮;21、脚轮本体;22、脚轮连接杆;30、支架;31、滑动部;311、限位组件;312、第三限位部;313、第三导向面;314、第一限位面;315、第四限位部;316、第四导向面;317、第二限位面;318、滑动孔;32、避让孔;33、第一支撑杆安装孔;34、脚轮安装孔;35、支架底面;40、第一支撑杆;41、止挡部;50、第一弹性件;60、第二支撑杆;70、第一限位部;71、第一导向面;72、第一顶面;73、第一底面;80、第二限位部;81、第二导向面;82、第二顶面;83、第二底面;90、第二弹性件;100、第一支撑部;110、第二支撑部;120、转动件;121、转动本体;122、抬升部;123、第一转动体;124、第二转动体;125、轮齿部;130、第一齿轮;140、第二齿轮;150、第三齿轮;160、第一防转部;170、第二防转部;180、电机安装座;19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盘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16,包括:底座10,底座10具有用于坐落在固定基础上的底部端面;脚轮20,脚轮20相对底座10可移动地设置,脚轮20具有工作位置和位于底部端面上方的避让位置;当脚轮20位于工作位置时,脚轮20的至少部分位于底部端面的下方;其中,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20与固定基础接触以带动底盘结构在固定基础上移动;在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底部端面与固定基础接触。

本发明的底盘结构适用于家用电器,尤其是净化器。该底盘结构的脚轮20相对底座10可移动地设置,脚轮20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20与固定基础接触以带动底盘结构在固定基础上移动;在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底部端面与固定基础接触。该底盘结构既可以便于移动又可以防止整机滑动,满足了用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脚轮20包括脚轮本体21和脚轮连接杆22,脚轮本体21设置在脚轮连接杆22的一端,脚轮连接杆22插设在底座10上;底盘结构还包括支架30,脚轮连接杆22远离脚轮本体21的一端与支架30连接,支架30位于底座10的上方,支架3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脚轮20沿竖直方向移动。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脚轮20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实施时,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本体21的至少部分位于底部端面的下方,脚轮本体21与固定基础接触以带动底盘结构在固定基础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杆40,第一支撑杆40的一端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40的另一端设置有止挡部41,止挡部41位于支架30的上方;第一支撑杆40插设在支架30上,支架30相对第一支撑杆40可移动地设置;第一弹性件50,第一弹性件50套设在第一支撑杆40上,第一弹性件50的一端抵设在止挡部41上,第一弹性件50的另一端抵设在支架30上。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压缩和复位使得支架30在竖直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50为弹簧;第一支撑杆40和止挡部41为固定销。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杆60,第二支撑杆60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架30具有滑动部31,滑动部31上设置有滑动孔318,第二支撑杆60插设在滑动孔318内,滑动部31沿第二支撑杆60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90,第二弹性件9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70连接,第二弹性件90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80连接;滑动部31设置在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之间,滑动部31具有限位组件311,以在支架30向上移动时使限位组件311通过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并在限位组件311通过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后压设在第一限位部70的顶部和第二限位部80的顶部。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90为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70具有第一导向面71和第一顶面72,第一导向面71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限位组件311包括第三限位部312,第三限位部312具有第三导向面313和第一限位面314,第三导向面313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三限位部312与第一限位部70相适配,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导向面71压设在第三导向面313上且与第三导向面313相贴合;在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第三限位部312位于第一限位部70的上方且第一限位面314压设在第一顶面72上。

具体地,第一导向面71与第三导向面313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80具有第二导向面81和第二顶面82,第二导向面81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限位组件311包括第四限位部315,第四限位部315具有第四导向面316和第二限位面317,第四导向面316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四限位部315与第二限位部80相适配,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二导向面81压设在第四导向面316上且与第四导向面316相贴合;在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第四限位部315位于第二限位部80的上方且第二限位面317压设在第二顶面82上。

具体地,第二导向面81与第四导向面316相平行。

优选地,第二弹性件90为两个,两个第二弹性件90设置在滑动部31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第二弹性件90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0和滑动部31之间,另一个第二弹性件90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10和滑动部3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10,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10设置在第二支撑杆60的相对两侧;第一限位部70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10上,第一限位部70相对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10均可移动地设置;第二限位部80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10上,第二限位部80相对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110可移动地设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限位部70包括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第二杆段位于第一杆段和第三杆段之间;其中,第二杆段为矩形杆,沿该矩形杆的延伸方向,矩形杆的截面呈矩形;第一杆段和第三杆段均与圆杆。其中,第一导向面71、第一顶面72和第一底面73位于第二杆段上。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70通过第一杆段与第一支撑部100连接;第一杆段插设在第一支撑部100上;第一限位部70通过第三杆段与第二支撑部110连接;第三杆段插设在第二支撑部110上。

具体实施时,第二限位部80包括第四杆段、第五杆段和第六杆段,第五杆段位于第四杆段和第六杆段之间;其中,第五杆段为矩形杆,沿该矩形杆的延伸方向,矩形杆的截面呈矩形;第四杆段和第六杆段均与圆杆。其中,第二导向面81、第二顶面82和第二底面83位于第五杆段上。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80通过第四杆段与第一支撑部100连接;第四杆段插设在第一支撑部100上;第二限位部80通过第六杆段与第二支撑部110连接;第六杆段插设在第二支撑部110上。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杆段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五杆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结构还包括转动件120,与底座10连接,转动件120包括转动本体121和抬升部122,抬升部122设置在转动本体121上;转动件120相对底座10可转动地设置,以在转动件120转动过程中使抬升部122带动支架30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7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30,第一齿轮130位于第一支撑部100远离第二支撑部110的一侧;第二限位部8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40,第二齿轮140位于第一支撑部100远离第二支撑部110的一侧;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三齿轮150,第三齿轮150与第一支撑部100连接且设置在第一齿轮130和第二齿轮140之间,第三齿轮150与第二齿轮140相啮合;其中,转动本体121包括第一转动体123和第二转动体124,第一转动体123与第二转动体124固定连接;抬升部122设置在第一转动体123上,第二转动体124上设置有两个轮齿部125,两个轮齿部125相对转动本体121的旋转中心线对称设置,以在转动件120转动过程中,使一个轮齿部125与第一齿轮130啮合,并使另一个轮齿部125与第三齿轮150相啮合。其中,第三齿轮150可转动地设置。

具体地,轮齿部125也为轮齿段,两个轮齿部125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一转动体123和第二转动体124均为柱状结构,抬升部122为两个,两个抬升部122绕第一转动体123的周向均匀设置;两个轮齿部125绕第二转动体124的周向均匀设置;其中,第一转动体123的直径大于第二转动体124的直径。

具体地,第一齿轮130设置在第一杆段上且相对第一杆段可转动地设置;第二齿轮140设置在第四杆段上且相对第四杆段可转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结构还包括:第一防转部16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位于第一限位部70的下方,第一防转部160与第一限位部70的底部相抵接;第二防转部17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位于第二限位部80的下方,第二防转部170与第二限位部80的底部相抵接。这样的设置防止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转动。

具体地,第一防转部160为两个,两个第一防转部160沿第一限位部7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二防转部170为两个,两个第二防转部170沿第二限位部8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一防转部160与第一限位部70相适配,第一限位部70的第一底面73压设在第一防转部160的顶面上且第一底面73与第一防转部160的顶面相贴合;其中,第一底面73与第一顶面72相对设置。

具体地,第二防转部170与第二限位部80相适配,第二限位部80的第二底面83压设在第二防转部170的顶面上且第二底面83与第二防转部170的顶面相贴合;其中,第二底面83与第二顶面82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上设置有避让孔32,以在转动件120转动过程中通过避让孔32避让抬升部122。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2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的下方;在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脚轮20位于容纳槽内。

具体地,容纳槽为多个,多个脚轮20与多个容纳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脚轮20设置在相应的容纳槽内。

具体地,底座10上设置有容纳部11,容纳部11和底座10围成上述的容纳槽;容纳部11上设置有脚轮安装孔12,脚轮连接杆22插设在脚轮安装孔12内。

在本实施例中,脚轮20为多个,多个脚轮20间隔设置在所支架30上,各个脚轮20的脚轮连接杆22均穿设过底座10后与支架30连接。优选地,脚轮20为四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40和第一弹性件50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杆40间隔设置在底座10上;多个第一弹性件50与多个第一支撑杆4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弹性件50套设在相应的第一支撑杆40上。优选地,第一支撑杆40和第一弹性件50均为四个。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结构还包括电机安装座180和电机190,电机190设置在电机安装座180上,电机190与转动件120驱动连接,以带动转动件120转动。

具体实施时,当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抬升部122位于支架底面35的下方,当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抬升部122位于避让孔32内。

具体实施时,支架30上设置有脚轮安装孔34和第一支撑杆安装孔33,第一支撑杆40远离止挡部4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安装孔33连接,脚轮连接杆22远离脚轮本体21的一端与脚轮安装孔34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7至图9所示,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第二弹性件连接第一限位部70的内侧和第二限位部80的内侧,使二者向内倾斜,第一防转部和第二防转部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仍保持固有状态,如图6所示;支架30在第一支撑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原始状态,此时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脚轮外露,可以自由推动。并且,此时,转动件的抬升部刚好处于支架底面35之下,轮齿部125与第一齿轮130和第三齿轮150均处于非啮合分离状态。

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脚轮需要切换到避让位置时,通过控制器带动电机,再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顺时针转动,抬升部支架30顶起,第三导向面313滑过第一导向面71,第四导向面316滑过第二导向面81,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往两侧张开,当支架30完全伸起后,第一限位部70和第二限位部80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原;此时,第一限位面314与第一顶面72接触,第二限位面317与第二顶面82接触,第一弹性件受压,此时处于脚轮收缩状态。并且,此时,抬升部越过支架30的支架底面35,轮齿部125跟随转动,轮齿部125与第一齿轮130和第三齿轮150仍均处于非啮合分离状态。

当要切换成原始状态时,转动件继续顺时针转动,一个轮齿部125与第一齿轮130啮合,另一个轮齿部125与第三齿轮150啮合,在两个轮齿部125与第三齿轮150的作用下挤压第一齿轮130和第二齿轮140向外张开,进而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拉动第二弹性件呈向外张开的趋势,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支架30等零件的重力作用下,支架30的滑动孔318沿着第二支撑杆向下滑动,当第三导向面313越过第一导向面71,第四导向面316越过第二导向面81后,第二弹性件恢复原状,整个装置恢复到如图7至图9所示的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包括底盘结构,其中,底盘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底盘结构。

本申请的底盘结构兼有两个功能,在不需要推动的时候,脚轮可以收缩起来,底部端面与地面直接接触,从而防止了整机的滑动。当需要推动时,脚轮可伸出来,底座离开地面一定距离,来实现轮滑动。

本申请的底盘结构可以实现脚轮的可伸缩,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当脚轮伸出时,可实现整机自由推动;当脚轮收缩时,底座直接与地板接触,从而整机不能自由推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底盘结构适用于家用电器,尤其是净化器,该底盘结构的脚轮20相对底座10可移动地设置,脚轮20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过,在脚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脚轮20与固定基础接触以带动底盘结构在固定基础上移动;在脚轮20处于避让位置时,底部端面与固定基础接触。该底盘结构既可以便于移动又可以防止整机滑动,满足了用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