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8712发布日期:2020-10-20 18:0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



背景技术:

缆绳,过去常用钢索、麻或棉绳;合成纤维出现以后,已大多用锦纶、丙纶、维纶、涤纶等制做。合成纤维缆绳除比重轻、强度高、抗冲击和耐磨性好以外,有耐腐蚀、耐霉烂、耐虫蛀等优点。如锦纶缆绳的强度和耐磨牢度超过麻、棉缆绳数倍,丙纶缆绳比重小于水,可浮于水面,操作方便安全。化纤缆绳按加工结构分为3股、多股拧绞缆绳和8股、多股编绞缆绳两类。3股缆绳一般直径为4~50毫米,8股缆绳一般直径为35~120毫米。化纤缆绳除用于船舶系缆外,还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矿山、体育和渔业等方面。根据特种用途需要,还可在缆芯内编入金属材料,缆绳的用途非常广,用在吊缆上则其中的一种用途,但吊缆长时间的使用,吊缆上的缆绳需要定期进行养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目前,大多数都是通过人工对吊缆的缆绳进行养护,则需要人手拿着刷子将润滑油涂抹在缆绳上,由于缆绳都是卷在筒体上,需要人不断的来回移动刷子将润滑油全面的涂抹在缆绳上,如此操作比较费力,且人在涂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移动位置才方便涂抹润滑油,比较麻烦,卷在内部的缆绳也不能全面的涂抹到润滑油。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更方便人们对吊缆的缆绳涂抹润滑油,比较省力,润滑油还能涂抹全面的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人不断的来回移动刷子将润滑油全面的涂抹在缆绳上,操作比较费力,且卷在内部的缆绳也不能全面的涂抹到润滑油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人们对吊缆的缆绳涂抹润滑油,比较省力,润滑油还能涂抹全面的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

一种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包括有:竖板,所述竖板一侧边缘位置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安装于所述远离竖板的安装板一侧,其上开有可使缆绳穿过的孔;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至少为三根,其中两根安装于所述与安装板同一侧且远离安装板的竖板上,另一根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一侧,其远离所述竖板;喷油机构,安装于所述竖板上,用于将润滑油喷在缆绳上;清除机构,安装于所述靠近竖板的固定板一侧,用于对缆绳上的杂质进行清除。

进一步说明,喷油机构包括有:缸体,所述缸体安装于所述靠近安装板的竖板一侧,其呈竖直设置,所述双通管连接于所述朝向支撑腿的缸体端部,其与所述缸体内连通;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缸体内;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连接于所述双通管两端,且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双通管内连通;导套,所述导套的数量至少为四根,其每两个为一组,所述每一组导套安装于所述远离缸体的竖板一侧,所述两组导套为对称设置;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导套内,所述活动杆的其中一端之间固接有弧形喷油板,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之间固接有横板,所述两侧弧形喷油板相互配合,所述两根出油管分别与所述两侧弧形喷油板连接且与其连通;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活动杆上,其一端与所述远离弧形喷油板的活动杆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远离弧形喷油板的导套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说明,清除机构包括有:清除轮,所述清除轮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靠近竖板的固定板的孔内,用于对缆绳上的杂质进行清除,所述外齿圈固定套装于所述靠近固定板的清除轮外侧周向;齿轮,所述齿轮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靠近竖板的固定板一侧,其与所外齿圈啮合;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靠近竖板的安装板一侧,其输出轴与所述朝向导套的齿轮一侧圆心位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导杆,所述导杆安装于所述两侧固定板之间的安装板一侧,所述压板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导杆上;海绵轮,所述海绵轮安装于所述远离竖板的固定板上的孔内,其与所述压板配合;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装于所述导杆上,其一端与所述远离海绵轮的压板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远离支撑腿的导杆一部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于两侧固定板之间的安装板一侧,其远离所述压板,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海绵轮接触;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远离驱动电机的固定板上,其尾端与所述齿轮的轴端部固定连接;凸轮,所述与压板配合的凸轮安装于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安装于所述远离导杆的安装板一侧,其与海绵轮对应,用于对掉落的水进行收集;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接于所述远离安装板的收集框一侧,其与所述收集框内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使缆绳与清除轮和弧形喷油板接触,启动驱动电机,清除轮则不断的转动对缆绳上的杂质进行清除,且推动活塞板向下移动,即可使得润滑油全面的喷在缆绳上,无需人手动将润滑油涂抹在缆绳上,比较省力,润滑油还能全面的喷在缆绳上。

2、通过海绵轮的作用,能在缆绳收线或者放线时,对缆绳上的水进行吸收,避免水影响缆绳的使用,还能避免因大量的水导致缆绳生锈。

3、通过收集框的作用,能对从海绵轮内挤出掉落的水进行收集,避免水掉落至地面上影响周围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腿,2竖板,3安装板,4喷油机构,401导套,402活动杆,403第一弹簧,404横板,405弧形喷油板,406缸体,407双通管,408出油管,409活塞板,5固定板,6清除机构,601驱动电机,602齿轮,603外齿圈,604清除轮,7海绵轮,8限位板,9导杆,10压板,11第二弹簧,12转轴,13凸轮,14收集框,15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看图1和图2,一种吊缆清洁除水养护设备,包括有支撑腿1、竖板2、安装板3、喷油机构4、固定板5和清除机构6,竖板2后侧面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底部左侧与竖板2后侧面下部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安装板3前侧面左侧对称式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下部开设有孔,安装板3前侧面右部与右侧固定板5的孔之间设有清除机构6,竖板2上安装有喷油机构4。

喷油机构4包括有导套401、活动杆402、第一弹簧403、横板404、弧形喷油板405、缸体406、双通管407、出油管408和活塞板409,竖板2前侧面上下两侧都对称式的固定连接有导套401,导套401内滑动式的设有活动杆402,上方活动杆402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喷油板405,下方活动杆402顶端之间也固定连接有弧形喷油板405,上下两侧弧形喷油板405相互配合,上方活动杆402上部与上方导套401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403,下方活动杆402下部与下方导套401底部之间也绕接有第一弹簧403,上方活动杆402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404,下方活动杆402底端之间也固定连接有横板404,竖板2右侧面上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缸体406,缸体406内滑动式的设有活塞板409,缸体406底端连接有双通管407,双通管407与缸体406内连通,双通管407的左右两端都连接有出油管408,出油管408与双通管407内连通,右侧出油管408尾端与上方弧形喷油板405顶部中间连接,左侧出油管408尾端与下方弧形喷油板405底部中间连接,出油管408与弧形喷油板405内连通。

清除机构6包括有驱动电机601、齿轮602、外齿圈603和清除轮604,右侧固定板5的孔内转动安装有清除轮604,清除轮604外侧面左部固定连接有外齿圈603,右侧固定板5右侧面上部中间转动式的连接有齿轮602,齿轮602位于外齿圈603上方与其啮合,安装板3前侧面上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驱动电机601,驱动电机6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齿轮602右侧面圆心位置固定连接。

首先操作人员拉动喷油机构4向外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再将吊缆的缆绳头端依次穿过左侧固定板5的孔、右侧固定板5的孔和喷油机构4,缆绳与清除机构6接触,松开喷油机构4,喷油机构4复位与缆绳接触,当缆绳开始放线时,启动清除机构6,清除机构6对向右移动的缆绳上的杂质进行清除,且当缆绳需要涂抹润滑油时,操作人员可推动喷油机构4运作,喷油机构4运作则将润滑油喷在缆绳上,如此,能使得缆绳更好的使用,当缆绳喷有适量的润滑油时,停止推动喷油机构4。当缆绳无需使用收线时,清除机构6运作则再次对缆绳上的杂质进行清除,缆绳停止收线后,即可关闭清除机构6。

初始时,缸体406内有适量的润滑油,首先操作人员拉动弧形喷油板405向外移动,弧形喷油板405向外移动带动活动杆402向外移动,第一弹簧403拉伸,弧形喷油板405向外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停止拉动弧形喷油板405,进而拉动缆绳头端穿过两个固定板5的孔且穿过两个弧形喷油板405之间,松开弧形喷油板405,因第一弹簧403的作用,弧形喷油板405向内移动与缆绳接触,进而当缆绳需要涂抹润滑油时,即可推动活塞板409向下移动,活塞板409向下移动将缸体406内的润滑油推入双通管407内,双通管407内的润滑油排入出油管408内,出油管408内的润滑油排入弧形喷油板405内,弧形喷油板405则将润滑油全面的喷在缆绳上,使得缆绳更好的使用。当缆绳上喷有适量的润滑油时,停止推动活塞板409即可。当缸体406内的润滑油都使用完后,拉动活塞板409向上移动复位,再将适量的润滑油倒入缸体406内。

当缆绳的头端穿过右侧固定板5的孔时,缆绳位于清除轮604内与其接触,启动驱动电机601,驱动电机601转动带动齿轮602转动,齿轮602转动带动外齿圈603转动,外齿圈603转动带动清除轮604转动,清除轮604转动对缆绳上的杂质进行清除,避免杂质影响缆绳的使用,缆绳收线或者放线使得清除轮604更全面的对杂质进行清除。当缆绳无需使用时,关闭驱动电机601,清除轮604也就停止转动。

实施例2

参看图1和图3,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海绵轮7、限位板8、导杆9、压板10、第二弹簧11、转轴12和凸轮13,左侧固定板5的孔内安装有海绵轮7,安装板3前侧面左侧下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限位板8位于海绵轮7下方与其接触,安装板3前侧面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导杆9,导杆9位于两侧固定板5之间,导杆9上滑动式的设有可对海绵轮7挤压的压板10,压板10顶部与导杆9上部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11,左侧固定板5右侧上部中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右端与齿轮602的轴左端固定连接,转轴12右部固定连接有凸轮13,凸轮13位于压板10上方与其配合。

当缆绳穿过左侧固定板5的孔内时,缆绳与海绵轮7接触,进而缆绳收线或者放线时,海绵轮7则对缆绳上的水进行吸收,同时,当驱动电机601启动时,齿轮602转动还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转动带动凸轮13转动,因第二弹簧11的作用,凸轮13转动带动压板10上下移动,压板10向下移动时,压板10对海绵轮7进行挤压,压板10也就将海绵轮7内的水挤出掉落至地面上。当缆绳不使用时,驱动电机601关闭,凸轮13也就停止转动。如此,可避免缆绳上有大量的水导致生锈影响使用。

还包括有收集框14和出料管15,安装板3前侧面左侧下部安装有收集框14,收集框14位于限位板8正下方,收集框14前侧中部连接有出料管15,出料管15与收集框14内连通。

当压板10将海绵轮7内的水挤出时,水掉落至收集框14内,进而收集框14内装有适量的水时,即可将收集容器放置在出料管15下方,再打开出料管15的阀门,收集框14内的水则排入收集容器内。当收集框14内的水全部排出后,关闭出料管15的阀门。如此,可避免水掉落至地面上影响周围环境。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