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3627发布日期:2020-12-18 16:4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

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输水管道进行运输,在输水管道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支护装置对管道进行支护,但是现有的支护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铺设管道时,需要移动装置上的管道将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移动过程中管道会与装置之间产生磨损,对管道外表面造成伤害,且移动时阻力较大,导致管道铺设十分困难,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和固定框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柱、转动杆和万向球,所述固定框的四周外壁均开有螺纹口,且螺柱转动设置于螺纹口中,所述螺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座,且万向球转动设置于万向座中,所述转动杆等距离呈环形分布于螺柱的外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球上开有插槽,所述螺柱的一端开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壁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壁和插槽的内壁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杆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限位杆,所述螺柱的一端开有和限位杆相契合的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方柱和方筒,所述方筒固定设置于底板顶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方柱固定设置于固定框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且方柱的外壁和方筒的内壁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筒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板,且竖板上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轮,且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托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筒的两侧外壁均开有固定口,且固定口的内壁和托块的外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块的剖面为直角梯形,所述方柱的两侧边均开有和托块斜面相契合的斜倒角。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开有安装口,且安装口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转盘,活动柱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螺柱、万向座、转动杆和万向球,输水管道可以放置于固定框中,然后转动转动杆带动螺柱转动,使得万向座上的万向球与管道外壁接触,当管道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万向座上的万向球转动,有效减小管道移动时的阻力,使得管道铺设时十分轻松,且当不同管道之间需要进行转动拼接时,转动管道时仍可以保持万向球在万向座上转动,使得管道的移动和转动过程均十分流畅,有效提高了输水管道的铺设效率,且不会对管道外表面造成损伤,使用效果更佳;

2.通过设置的插槽、插杆、限位槽和限位杆,当管道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需要固定时,可以先拨动万向座上的万向球,使得万向球上的插槽对准插杆,然后推动插杆,使得插杆插入插槽中,同时位于插杆上的限位杆可以进入螺柱上的限位槽中,便可以对万向球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其不再发生转动,再转动螺柱上的转动杆,便可以带动万向球移动实现对管道的固定夹持,方便固定不同口径的管道,使用更具灵活性;

3.通过设置的方柱、方筒、托块、丝杆和固定口,由于不同支护装置安装时的地势高低不同,在铺设管道前可以转动调节轮,调节轮带动活动板转动,活动板可以带动托块移动,使得托块从固定口进入方筒中,可以实现对方柱的托举,并随着托块的持续移动,可以不断将方柱向上托起,方便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且调节后支撑十分稳定,相较于传统的支护装置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力,使用效果更佳;

4.通过设置的转盘、螺杆和活动柱,安装支护装置时,可以转动转盘带动活动柱转动,活动柱可以带动螺杆转动,使得螺杆旋转进入固定面中,有效增大装置的抓地力,使得装置在对输水管道进行支护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的螺柱和万向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固定框、3万向座、4万向球、5螺柱、6插杆、7限位杆、8插槽、9转动杆、10限位槽、11方筒、12方柱、13固定口、14竖板、15丝杆、16活动板、17托块、18调节轮、19活动柱、20转盘、2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固定框2,固定框2上设置有夹持机构,底板1和固定框2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

夹持机构包括螺柱5、转动杆9和万向球4,固定框2的四周外壁均开有螺纹口,且螺柱5转动设置于螺纹口中,螺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座3,且万向球4转动设置于万向座3中,转动杆9等距离呈环形分布于螺柱5的外壁。

万向球4上开有插槽8,螺柱5的一端开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壁插接有插杆6,插杆6的外壁和插槽8的内壁相契合,可以限定万向球4的位置。

插杆6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限位杆7,螺柱5的一端开有和限位杆7相契合的限位槽10,可以防止插杆6从限位孔中滑移而脱落。

支撑机构包括方柱12和方筒11,方筒11固定设置于底板1顶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方柱12固定设置于固定框2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且方柱12的外壁和方筒11的内壁相契合。

方筒11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板14,且竖板14上螺纹连接有丝杆15,丝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轮18,且丝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6,活动板16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托块17。

方筒11的两侧外壁均开有固定口13,且固定口13的内壁和托块17的外壁滑动连接。

托块17的剖面为直角梯形,方柱12的两侧边均开有和托块17斜面相契合的斜倒角,使得移动的托块17将方柱12托起时更加流畅。

工作原理:使用时,输水管道可以放置于固定框2中,然后转动转动杆9带动螺柱5转动,使得万向座3上的万向球4与管道外壁接触,当管道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万向座3上的万向球4转动,有效减小管道移动时的阻力,使得管道铺设时十分轻松,且当不同管道之间需要进行转动拼接时,转动管道时仍可以保持万向球4在万向座3上转动,使得管道的移动和转动过程均十分流畅,有效提高了输水管道的铺设效率,且不会对管道外表面造成损伤,使用效果更佳,当管道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需要固定时,可以先拨动万向座3上的万向球4,使得万向球4上的插槽8对准插杆6,然后推动插杆6,使得插杆6插入插槽8中,同时位于插杆6上的限位杆7可以进入螺柱5上的限位槽10中,便可以对万向球4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其不再发生转动,再转动螺柱5上的转动杆9,便可以带动万向球4移动实现对管道的固定夹持,方便固定不同口径的管道,使用更具灵活性,由于不同支护装置安装时的地势高低不同,在铺设管道前可以转动调节轮18,调节轮18带动活动板16转动,活动板16可以带动托块17移动,使得托块17从固定口13进入方筒11中,可以实现对方柱12的托举,并随着托块17的持续移动,可以不断将方柱12向上托起,方便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且调节后支撑十分稳定,相较于传统的支护装置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力,使用效果更佳。

实施例2

参照图5,一种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支护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底板1顶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开有安装口,且安装口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柱19,活动柱19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转盘20,活动柱1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杆21。

工作原理:安装支护装置时,可以转动转盘20带动活动柱19转动,活动柱19可以带动螺杆21转动,使得螺杆21旋转进入固定面中,有效增大装置的抓地力,使得装置在对输水管道进行支护时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