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8724发布日期:2021-03-05 13:5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先导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先导式电磁阀。


背景技术:

[0002]
先导式电磁阀具有滑阀芯,滑阀芯在具有多个端口的壳体内来回移动从而切换端口间的连通。在壳体内,在滑阀芯的两端部所在的一侧分别设有第1先导压作用室及第2先导压作用室。先导式电磁阀具有第1先导阀和第2先导阀,第1先导阀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第2先导阀对第2先导压作用室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此外,由第1先导阀进行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的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及第2先导阀进行对第2先导压作用室的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滑阀芯会来回移动,能够切换端口间的连通。
[0003]
作为用于向分别设置于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的螺线管供给电力的配线结构方面,目前已知有一种插入式(plug-in)结构。插入式结构中,例如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组装于歧管块(manifold block)上,使第1先导阀的连接端子及第2先导阀的连接端子与设置于歧管块上的主电源所连结的连接端子连接。像这样的插入式结构不会有配线露出在外部,因此在美观上较佳,且能够简化线路连接作业。
[0004]
此外,例如德国专利第102007040929号公报所揭示,目前已知有一种先导式电磁阀,其是第1先导阀与第2先导阀以互相连接的状态配置。该公报的先导式电磁阀是一种单侧螺线管型电磁阀,其中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相对于壳体集中配置于单侧。像这样的单侧螺线管型电磁阀当采用插入式结构时,具有容易将歧管块的连接端子等供电结构集合在1处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发明第10200704092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6]
在如上述公报这样的单侧螺线管型电磁阀的情形,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分别具有矩形块状的阀体,该阀体具有第1面及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各阀体配置成第1先导阀的阀体的第1面与第2先导阀的阀体的第2面抵接,且第2先导阀的阀体的第1面与壳体抵接。此处针对第1先导阀的阀体所形成的先导流体所流动的流路是朝第1先导阀的阀体的第2面开口的情形进行检讨。这种情形,为了使在第1先导阀的阀体的朝第2面开口的流路中流动的先导流体不会泄漏至外部,需要在确保高密封性的状态下将第1先导阀的阀体的朝第2面开口的流路封闭。
[0007]
此外,目前期望能够将各阀体上所形成的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加以扩大。然而,例如当使用螺钉将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固定至壳体时,需要在各阀体上形成供螺钉插通的螺钉插通孔。因此,当想要扩大各阀体的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时,螺钉插通孔会造成妨碍而限制
了流路的流路截面积的扩大。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高密封性同时抑制先导流体泄漏至外部,并且能够扩大流路的流路截面积的先导式电磁阀。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
解决上述课题的先导式电磁阀,其具备壳体、滑阀芯、第1先导压作用室及第2先导压作用室、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所述壳体具有多个端口;所述滑阀芯在所述壳体内来回移动,从而切换所述端口间的连通;所述第1先导压作用室及第2先导压作用室在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于所述滑阀芯的两端部侧;所述第1先导阀对所述第1先导压作用室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所述第2先导阀对所述第2先导压作用室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所述第1先导阀与所述第2先导阀以互相连接的状态配置;所述第1先导阀及所述第2先导阀分别具有矩形块状的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1面、及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所述阀体配置为:所述第1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所述第2面抵接,且所述第2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壳体抵接;各个所述阀体形成有供先导流体流动的多个流路;所述多个流路包含向各个所述阀体的所述第2面开口的流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将所述第1先导阀及所述第2先导阀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夹具有一对延设部、封闭部、及弹压部,所述一对延设部固定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一对延设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从而所述封闭部在与所述壳体协作而将所述第1先导阀及所述第2先导阀夹住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朝所述第2面开口的所述流路封闭,所述弹压部将所述封闭部朝所述第1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所述第2面弹压,所述封闭部与所述第1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所述第2面之间配置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将所述封闭部与所述第1先导阀的所述阀体的所述第2面之间密封。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歧管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壳体及歧管块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3的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的立体图。图5是从第1面侧观看流路形成块的剖视图。图6是从第2面侧观看流路形成块的剖视图。图7是图3的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的剖视图。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夹的立体图。图9是局部表示图3的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的立体图。图10是壳体的卡定突起的侧面图。图11是表示图9的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被固定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在将固定夹固定于壳体之前的状态、即第1状态下的折弯部与连接部间的距离的剖视图。图12b是表示在由固定夹将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固定于壳体之后的状态、即第2状态下的折弯部与连接部间的距离的剖视图。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夹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由图13的固定夹将第1先导阀及第2先导阀固定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先导式电磁阀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固定夹的立体图。图17a是表示在将图16的固定夹固定于壳体之前的状态、即第1状态下的折弯部与连接部间的距离的剖视图。图17b是表示在将图16的固定夹固定于壳体之后的状态、即第2状态下的折弯部与连接部间的距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第1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12b对具体化的先导式电磁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先导式电磁阀与歧管块一起构成电磁阀歧管(solenoid valve manifold)。
[0012]
如图1所示,先导式电磁阀10搭载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先导式电磁阀10具备主阀部v1、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主阀部v1的壳体11搭载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呈细长四角块状。
[0013]
壳体11具有细长四角块状的壳体本体12、与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连结的第1连结块13、及与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2端连结的第2连结块14。壳体本体12、第1连结块13、及第2连结块14为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壳体本体12具有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相对的本体相对面12a。第1连结块13具有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相对的第1相对面13a。第2连结块14具有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相对的第2相对面14a。
[0014]
第1连结块13具有第1块本体131及第1接头(adaptor)132。第1块本体131与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连结。第1接头132与第1块本体131中的与壳体本体12相反的一侧的面连结。第2连结块14具有第2块本体141及第2接头142。第2块本体141与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2端连结。第2接头142与第2块本体141中的与壳体本体12相反的一侧的面连结。
[0015]
如图2所示,壳体本体12形成有收容滑阀芯15的圆孔状的阀孔16。阀孔16往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延伸。阀孔16的第1端朝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面开口,并且阀孔16的第2端朝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2端面开口。因此,阀孔16沿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贯通壳体本体12。滑阀芯15以能够在阀孔16内来回移动的方式收容于阀孔16。
[0016]
壳体本体12形成有供给端口17、第1输出端口18、第2输出端口19、第1排出端口20、及第2排出端口21。因此,壳体11具有多个端口。本实施方式的先导式电磁阀10为五端口电磁阀。
[0017]
从壳体本体12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往第2端,五个端口17~21以依次为第1排出端口20、第1输出端口18、供给端口17、第2输出端口19、第2排出端口21的顺序形成于壳体本体12上。各端口17~21的第1端与阀孔16连通。各端口17~21的第2端朝壳体本体12的本体相对面12a开口。
[0018]
在阀孔16的内周面,供给端口17与第1输出端口18之间设有第1阀座部22。在阀孔16的内周面,第1输出端口18与第1排出端口20之间设有第2阀座部23。在阀孔16的内周面,供给端口17与第2输出端口19之间设有第3阀座部24。此外,在阀孔16的内周面,第2输出端口19与第2排出端口21之间设有第4阀座部25。第1阀座部22、第2阀座部23、第3阀座部24、及
第4阀座部25各自成为环状,并形成阀孔16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0019]
阀孔16具有形成阀孔16的第1端部的第1孔部16a。第1孔部16a与第1排出端口20连通,并且隔着第1排出端口20而位于与第2阀座部23相反的一侧。阀孔16具有形成阀孔16的第2端部的第2孔部16b。第2孔部16b与第2排出端口21连通,并且隔着第2排出端口21而位于与第4阀座部25相反的一侧。第1阀座部22、第2阀座部23、第3阀座部24、第4阀座部25、第1孔部16a、及第2孔部16b的内径互相一致。
[0020]
滑阀芯15具有在滑阀芯15的轴线方向互相分开的第1阀部151、第2阀部152、第3阀部153、第4阀部154、第5阀部155、及第6阀部156。从滑阀芯15的轴线方向的第1端往第2端,第1~第6阀部151~156依序排列为第5阀部155、第2阀部152、第1阀部151、第3阀部153、第4阀部154、及第6阀部156。第1~第6阀部151~156的外径互相一致。
[0021]
滑阀芯15具有第1轴部15a、第2轴部15b、及第3轴部15c。第1轴部15a将第1阀部151与第3阀部153相互连结;第2轴部15b将第1阀部151与第2阀部152相互连结;第3轴部15c将第3阀部153与第4阀部154相互连结。此外,滑阀芯15具有第4轴部15d及第5轴部15e。第4轴部15d将第2阀部152与第5阀部155相互连结;第5轴部15e将第4阀部154与第6阀部156相互连结。
[0022]
滑阀芯15具有柱状的第1突出部15f。第1突出部15f从与第4轴部15d相反的一侧的第5阀部155的端面突出。第1突出部15f为滑阀芯15的轴线方向的第1端部。此外,滑阀芯15具有柱状的第2突出部15g。第2突出部15g从与第5轴部15e相反的一侧的第6阀部156的端面突出。第2突出部15g为滑阀芯15的轴线方向的第2端部。
[0023]
第1~第5轴部15a~15e、第1突出部15f、及第2突出部15g的外径互相一致。第1~第6阀部151~156的外径大于第1~第5轴部15a~15e、第1突出部15f、及第2突出部15g的外径。
[0024]
第1阀部151的外周面安装有第1阀芯密封件(spool packing)26。当第1阀部151入座第1阀座部22时,第1阀芯密封件26将供给端口17与第1输出端口18之间密封。第2阀部152的外周面安装有第2阀芯密封件27。当第2阀部152入座第2阀座部23时,第2阀芯密封件27将第1输出端口18与第1排出端口20之间密封。第3阀部153的外周面安装有第3阀芯密封件28。当第3阀部153入座第3阀座部24时,第3阀芯密封件28将供给端口17与第2输出端口19之间密封。第4阀部154的外周面安装有第4阀芯密封件29。当第4阀部154入座第4阀座部25时,第4阀芯密封件29将第2输出端口19与第2排出端口21之间密封。第1~第4阀芯密封件26~29为橡胶制,呈环状。
[0025]
第1连结块13的第1块本体131形成有与第1孔部16a连通的圆孔状的第1活塞收容凹部31。滑阀芯15的第1突出部15f能够以从第1孔部16a进入第1活塞收容凹部31内且从第1活塞收容凹部31没入第1孔部16a内的方式移动。第1活塞收容凹部31内收容有能够来回移动的圆板状的第1活塞32。第1活塞32安装于滑阀芯15的第1端部的第1突出部15f。第1活塞32的外周面安装有第1唇形密封件33。第1唇形密封件33将第1活塞32与第1活塞收容凹部31的内周面之间密封。利用第1活塞32,在第1活塞收容凹部31内被划分出第1先导压作用室34。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34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
[0026]
第2连结块14的第2块本体141形成有与第2孔部16b连通的圆孔状的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的内径与第1活塞收容凹部31相同。滑阀芯15的第2突出部15g
能够以从第2孔部16b进入第2活塞收容凹部35内且从第2活塞收容凹部35没入第2孔部16b内的方式移动。第2活塞收容凹部35内收容有能够来回移动的圆板状的第2活塞36。第2活塞36安装于滑阀芯15的第2端部的第2突出部15g。第2活塞36的外径与第1活塞32的外径相同。第2活塞36的外周面安装有第2唇形密封件37。第2唇形密封件37将第2活塞36与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的内周面之间密封。利用第2活塞36,在第2活塞收容凹部35内被划分出第2先导压作用室38。因此,第1先导压作用室34及第2先导压作用室38在壳体11内分别设置于滑阀芯15的两端部侧。对第2先导压作用室38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
[0027]
由于第1活塞32的外径与第2活塞36的外径相同,因此第1活塞32的受压面积与第2活塞36的受压面积相同,第1活塞32的受压面积是第1先导压作用室34内承受先导流体的压力的第1活塞32的部位的面积,第2活塞36的受压面积是第2先导压作用室38内承受先导流体的压力的第2活塞36的部位的面积。
[0028]
第5阀部155的外周面安装有第1密封构件39a,第1密封构件39a将第5阀部155与第1孔部16a之间密封。第1密封构件39a呈环状且为橡胶制。利用第1密封构件39a,得以抑制流体从第1排出端口20通过第1孔部16a往第1活塞收容凹部31的泄漏。
[0029]
第6阀部156的外周面安装有第2密封构件39b,第2密封构件39b将第6阀部156与第2孔部16b之间密封。第2密封构件39b呈环状且为橡胶制。利用第2密封构件39b,从而能够抑制流体从第2排出端口21通过第2孔部16b往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的泄漏。
[0030]
如图3所示,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为相同的结构。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分别具有矩形块状的阀体60。各阀体60分别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四角筒状的螺线管壳43及与螺线管壳43连结的四角块状的流路形成块44。螺线管壳43及流路形成块44例如为合成树脂材料制。因此,螺线管壳43及流路形成块44为非磁性材制。
[0031]
螺线管壳43具有四角板状的端壁43a及从端壁43a的外周部延伸成四角筒状的周壁43b。流路形成块44连结于周壁43b中与端壁4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开口端部。流路形成块44将周壁43b的开口封闭。螺线管壳43固定有磁性材制的磁性框45。磁性框45具有板状的端壁45a、筒状的延长部45b、及开口端。端壁45a沿着螺线管壳43的端壁43a的内表面延伸。延长部45b从端壁45a的周缘部沿着螺线管壳43的周壁43b的内周面延伸。开口端为位于与端壁45a相反的一侧的延长部45b的端部。
[0032]
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分别具备螺线管(solenoid)46。各螺线管46具有线圈47、固定铁心48、柱塞(plunger)49、及柱塞弹簧50。固定铁心48及柱塞49为磁性材制。螺线管壳43内收容有卷绕着线圈47的筒状的绕线管(bobbin)51。绕线管51的轴线与磁性框45的延长部45b的轴线一致。
[0033]
固定铁心48收容于螺线管壳43内。固定铁心48为柱状。固定铁心48以插入于绕线管51的内侧的状态固定于绕线管51。固定铁心48的轴线与绕线管51的轴线一致。固定铁心48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比绕线管5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短。固定铁心48中的与磁性框45的端壁45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48e为平坦面状。固定铁心48的端面48e位于绕线管51的内侧。
[0034]
柱塞49为柱状,插入于绕线管51的内侧。柱塞49位于固定铁心48与流路形成块44之间。柱塞49的轴线与固定铁心48的轴线一致。柱塞49中的与固定铁心48相对的端面49e为平坦面状。柱塞49的端面49e能够与固定铁心48的端面48e面接触。柱塞49中的与固定铁心4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绕线管51突出。从柱塞49的外周面中的与固定铁心48相反的一侧的
端部往径方向外侧延伸有环状的凸缘部49f。
[0035]
磁性框45的开口端的内周侧配置有筒状的磁性芯52。磁性芯52位于绕线管51与流路形成块44之间。磁性芯52的外周面与磁性框45的延长部45b的内周面接触。柱塞49通过磁性芯52的内侧。
[0036]
柱塞弹簧50介于磁性芯52与柱塞49的凸缘部49f之间。柱塞弹簧50的第1端被支承于磁性芯52的端面,并且柱塞弹簧50的第2端被支承于柱塞49的凸缘部49f。柱塞弹簧50朝使柱塞49的端面49e远离固定铁心48的端面48e的方向对柱塞49弹压。
[0037]
流路形成块44中的与螺线管壳43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形成有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圆孔状的2个收容孔44h。各收容孔44h的轴线与对应的柱塞49的轴线一致。各阀体60具有能够安装于收容孔44h的圆柱状的栓54。各栓54经由密封构件53而安装于各收容孔44h。栓54将收容孔44h的开口封闭。栓54与收容孔44h协作而划分出阀室55。
[0038]
阀室55内收容有先导阀芯56。栓54中朝向阀室55内的端面形成有第1阀座57,先导阀芯56入座到第1阀座57。此外,收容孔44h的内端面形成有第2阀座58,先导阀芯56入座到第2阀座58。先导阀芯56能够与第1阀座57及第2阀座58接触和分开。因此,先导阀芯56以能够在第1阀座57与第2阀座58之间移动的方式收容在阀室55内。此外,第1阀座57及第2阀座58在阀室55内的先导阀芯56的移动方向上互相相对地配置。
[0039]
在阀室55内,在先导阀芯56与栓54之间隔着阀芯弹簧59。阀芯弹簧59朝使先导阀芯56远离第1阀座57的方向对先导阀芯56进行弹压。阀芯弹簧59的弹压力小于柱塞弹簧50的弹压力。
[0040]
柱塞49具有长板状的一对阀按压部49a。一对阀按压部49a从柱塞49中的与固定铁心48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突出。一对阀按压部49a贯通流路形成块44而往阀室55内突出。此外,一对阀按压部49a的前端与先导阀芯56抵接。
[0041]
如图3及图4所示,各流路形成块44具有供给流路61、第1输出流路62、第2输出流路63、第1排出流路64、及第2排出流路65。供给流路61由第1孔611、第2孔612、第3孔613、槽614、及贯通孔615形成。第1孔611具有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开口的第1端和朝收容孔44h开口的第2端。第1孔611从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往收容孔44h笔直地延伸而贯通流路形成块44。第2孔612具有朝流路形成块44中的与第1面441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442开口的第1端和朝收容孔44h开口的第2端。其中,第1面441及第2面442相互平行。第2孔612从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往收容孔44h笔直地延伸而贯通流路形成块44。
[0042]
槽614形成于栓54的外周面的整个周向。第1孔611及第2孔612与槽614内连通。贯通孔615与槽614连通,并且在栓54的径方向延伸而贯通栓54。第3孔613具有朝贯通孔615开口的第1端和朝第1阀座57的前端开口的第2端。第3孔613从贯通孔615往第1阀座57的前端笔直地延伸而贯通栓54。第3孔613与阀室55连通。因此,供给流路61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及第2面442开口,并且与阀室55连通。
[0043]
第1排出流路64由第1孔641及第2孔642形成。第1孔641具有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开口的第1端和延伸至流路形成块44的内部的第2端。第2孔642具有与第1孔641的第2端连通的第1端和朝第2阀座58的前端开口的第2端。第2孔642与阀室55连通。因此,第1排出流路64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开口,并且与阀室55连通。
[0044]
如图5所示,从靠近收容孔44h的开口侧往先导阀芯56的移动方向上以供给流路
61、第1输出流路62、及第1排出流路64这样的顺序排列而分别地配置。供给流路61中朝向第1面441的开口、及第1排出流路64中朝向第1面441的开口,相对于第1输出流路62中朝向第1面441的开口而位于先导阀芯56的移动方向的两侧。
[0045]
如图4及图5所示,第2输出流路63具有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开口的第1端和往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延伸的第2端。第2输出流路63从第1面441往第2面442笔直地延伸。第2输出流路63的延设方向为相对于第1面441及第2面442垂直的方向。流路形成块44的一对侧面443在相对于先导阀芯56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将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和第2面442互相连结。如图5所示,第2输出流路63相对于第1排出流路64位于靠近一对侧面443中的第1侧面。
[0046]
如图4及图5所示,第2排出流路65具有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开口的第1端和往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延伸的第2端。第2排出流路65从第1面441往第2面442笔直地延伸。第2排出流路65的延设方向为相对于第1面441及第2面442垂直的方向。第2排出流路65与第2输出流路63平行地延伸。如图5所示,第2排出流路65相对于第1排出流路64位于靠近一对侧面443中的第2侧面。
[0047]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各流路形成块44具有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形成于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中的以下部分,该部分包括与第1输出流路62中朝第1面441开口的开口区域z1重合的部位、及与第2输出流路63重合的部位。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与第2输出流路63的第2端连通。
[0048]
此外,流路形成块44具有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形成于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中的以下部分,该部分包括与第1排出流路64中朝第1面441开口的开口区域z2重合的部位、及与第2排出流路65重合的部位。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与第2排出流路65的第2端连通。
[0049]
如图3所示,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以彼此邻接的状态配置于壳体11。第2先导阀42配置于比第1先导阀41靠近壳体11的第1连结块13。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集中配置于相对于第1连结块13而言与壳体本体12相反的一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先导式电磁阀10是单侧螺线管型电磁阀,即、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集中在单侧配置于壳体11。
[0050]
第2先导阀42以在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第1连结块13的第1接头132中的与壳体本体12相反的一侧的面对接的状态配置。此外,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以在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互相对接的状态配置。因此,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及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1面441与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第2面442互相抵接,且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第1面441与壳体11抵接。
[0051]
接着,如图4所示,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与第2先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互相连通。此外,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与第1先导阀41的第1输出流路62连通。因此,第1先导阀41的第1输出流路62通过第2先导阀42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而与第2先导阀42的第2输出流路63连通。此外,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与第1先导阀41的第1排出流路64连通。因此,第1先导阀41的第1排出流路64通过第2先导阀42的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而与第2先导阀42的第2排出流路65连通。因此,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及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形成有供先导流体流动的多个流路。此外,该多个流路
包含朝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及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开口流路。
[0052]
如图3所示,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部分、第1先导阀41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被固定夹70封闭。其中,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部分、第1先导阀41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为先导式电磁阀10的朝外部开口的先导流体的流路。
[0053]
如图8所示,固定夹70为金属制。固定夹70具有一对延设部70a、封闭部70b、连接部70c、及折弯部70d。连接部70c呈长四角平板状。一对延设部70a为细长薄板平板状,并互相平行延伸。连接部70c为薄板平板状,将一对延设部70a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彼此连接。连接部70c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连接有一对延设部70a的第1端。连接部70c以与一对延设部70a垂直的方式连接一对延设部70a。将从连接部70c往一对延设部70a的延伸方向设为第1方向a,将连接部70c在一对延设部70a之间延伸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b,将与第1方向a和第2方向b垂直的方向设为第3方向c。各延设部70a中与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设有作为被卡定部的卡定孔70h。卡定孔70h为在延设部70a的板厚方向贯通延设部70a的圆孔状的贯通孔。
[0054]
连接部70c的长边方向为第2方向b,连接部70c的短边方向为第3方向c。连接部70c具有朝向与一对延设部70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70。折弯部70d呈弯曲板状。折弯部70d从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的第1端延伸。折弯部70d具有超过沿着连接部70c的板面70i延伸的假想面vp而往与一对延设部70a相反的一侧突出的部分。折弯部70d朝一对延设部70a之间折弯。折弯部70d折弯成圆弧状。折弯部70d具有与连接部70c相连的第1端、及与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封闭部70b呈板状。封闭部70b从折弯部70d的第2端朝一对延设部70a之间延伸。封闭部70b配置在一对延设部70a之间。封闭部70b的前端从一对延设部70a之间超出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的第2端而往外侧延伸。其中,图8表示固定夹70固定于壳体11之前的状态,即第1状态。
[0055]
如图9所示,各流路形成块44的一对侧面443形成有第1引导槽71a。一对第1引导槽71a互相平行。一对第1引导槽71a从第1面441延伸至第2面442。第1接头132具有一对侧面,该一对侧面分别连结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一对侧面443,第1接头132的一对侧面形成有与第1引导槽71a连结的第2引导槽71b。各第1引导槽71a和与其连结的第2引导槽71b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
[0056]
如图5所示,当从第1面441观看时,一对第1引导槽71a配置于隔着供给流路61中朝向第1面441的开口及第1输出流路62中朝向第1面441的开口的位置。
[0057]
如图9所示,在各第2引导槽71b突设有作为卡定部的柱状的卡定突起71f,卡定突起71f将卡定孔70h卡定。卡定突起71f的外周面中的与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形成为追随卡定孔70h的内周面的圆弧状。
[0058]
如图10所示,卡定突起71f的外周面中的朝向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部分形成为锥面71g。锥面71g以如下方式倾斜:从卡定突起71f的基端起越靠前端越远离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
[0059]
如图11所示,在第1先导阀41与第2先导阀42互相邻接的状态下,一对延设部70a经由一对第1引导槽71a而被导引至一对第2引导槽71b。然后,各卡定孔70h被卡定在各卡定突起71f。也就是说,由第1引导槽71a及第2引导槽71b而构成导引一对延设部70a的引导槽。如此一来,各卡定孔70h与各卡定突起71f卡合,一对延设部70a固定于第1接头132,藉此固定
夹70固定于壳体11。
[0060]
如图5所示,当从第1面441观看时,一对延设部70a配置于隔着供给流路61中面对第1面441的开口、及第1输出流路62中面对第1面441的开口的位置。
[0061]
如图3所示,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抵接。封闭部70b将第1先导阀41中朝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开口的开口流路封闭,也就是说将供给流路61、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封闭。然后,通过一对延设部70a被固定于第1接头132,从而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以被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和第1接头132夹住的状态通过固定夹70而被固定于第1接头132。因此,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此外,由一对延设部70a被固定于壳体11,封闭部70b在与壳体11协作而夹住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的状态下将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封闭。其中,图3表示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的状态,即第2状态。
[0062]
接着,针对固定夹70的第1状态及第2状态进行说明。
[0063]
如图12a所示,在第1状态下,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和连接部70c分开。在第1状态下,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d1在第3方向c上随着远离折弯部70d而渐渐变大。也就是说,第1状态是封闭部70b相对于连接部70c倾斜的状态。
[0064]
如图12b所示,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在第2状态下比在第1状态下靠近连接部70c。此外,第2状态中封闭部70b和连接部70c也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在第2状态中,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d2小于第1状态时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d1。在第2状态中,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为平行。也就是说,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在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是固定的。
[0065]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从第1状态行进至第2状态时,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会以折弯部70d的第2端为起点而变形。因此,在封闭部70b会产生要恢复至第1状态的恢复力。因此,由于是由折弯部70d而形成弹簧结构的,因此在第2状态下封闭部70b会被按压到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因此,折弯部70d会起到弹压部的作用,将封闭部70b朝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弹压。折弯部70d会产生弹压力,将封闭部70b朝第2面442弹压。
[0066]
如图3所示,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配置有衬垫72。此外,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之间、及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壳体11之间也分别配置有衬垫72。
[0067]
在配置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的衬垫72被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按压到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因此,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中的与连接部70c相反的一侧的面成为将衬垫72往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按压的按压面。其中,在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之间所设置的衬垫72作为密封构件,将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之间密封。
[0068]
如图5及图6所示,衬垫72具有第1衬垫孔72a、第2衬垫孔72b、第3衬垫孔72c、第4衬垫孔72d、及第5衬垫孔72e。当俯视第1面441时,第1衬垫孔72a围住供给流路61的开口。当俯视第1面441时,第2衬垫孔72b围住第1输出流路62的开口。当俯视第1面441时,第3衬垫孔72c围住第1排出流路64的开口。当俯视第1面441时,第4衬垫孔72d围住第2输出流路63的开口。当俯视第1面441时,第5衬垫孔72e围住第2排出流路65的开口。
[0069]
配置于第2引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壳体11之间的衬垫72,在第1面441侧将第2引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第1输出流路62、第2输出流路63、第1排出流路64、及第2排出流路65之间分别密封。配置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之间的衬垫72,在第1面441侧将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第1输出流路62、第2输出流路63、第1排出流路64、及第2排出流路65的各自之间密封。此外,该衬垫72在第2面442侧将第2先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的各自之间密封。配置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与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之间的衬垫72,在第2面442侧将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的各自之间密封。
[0070]
如图1所示,壳体11形成有先导流体供给流路73,先导流体供给流路73通过阀孔16而与供给端口17连通。先导流体供给流路73在阀孔16中以与滑阀芯15的位置无关联的方式始终朝连通供给端口17的位置开口。此外,先导流体供给流路73与第2先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连接。
[0071]
此外,壳体11形成有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4,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4将第2先导阀42的第1输出流路62与第2先导压作用室38连接。其中,为了方便图示制作,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4的具体的路径的图标已经省略。此外,壳体11形成有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与第2先导阀42的第1排出流路64连通。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在与第2先导阀42相反的一侧分支成为:第1连结块13中朝与壳体本体12相对的端面开口的流路、及第1连结块13朝第1相对面13a开口的流路。
[0072]
如图1及图7所示,壳体11形成有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6,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6将第2先导阀42的第2输出流路63与第1先导压作用室34连接。此外,壳体11形成有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7,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7与第2先导阀42的第2排出流路65连通。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7中的与第2先导阀42的第2排出流路6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连通。其中,为了方便图示制作,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6及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7的具体的路径的图标已省略。
[0073]
如图1所示,壳体11的第2连结块14形成有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分支成为:朝第2连结块14中的与壳体本体12相对的端面开口的流路,及朝第2连结块14的第2相对面14a开口的流路。例如,当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集中在与壳体本体12相反的一侧配置于第2连结块14,且第2先导阀42配置于比第1先导阀41靠近第2连结块14时,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与第2先导阀42的第1排出流路64连通。
[0074]
如图1及图2所示,歧管块mb形成有块供给流路81、第1块输出流路82、第2块输出流路83、第1块排出流路84、及第2块排出流路85。上述流路81~85朝载置面b1开口。块供给流路81中朝载置面b1开口的端部与供给端口17连通。第1块输出流路82中朝载置面b1开口的端部与第1输出端口18连通。第2块输出流路83中朝载置面b1开口的端部与第2输出端口19连通。第1块排出流路84中朝载置面b1开口的端部与第1排出端口20连通。第2块排出流路85中朝载置面b1开口的端部与第2排出端口21连通。
[0075]
块供给流路81中与载置面b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例如配管等而与未图示的流体供给源连接。第1块输出流路82中与载置面b1相反一侧的端部、及第2块输出流路83中与载置面b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例如配管等而与未图示的流体压机器连接。第1块排出流
路84中与载置面b1相反一侧的端部、及第2块排出流路85中与载置面b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例如配管等而与大气连通。
[0076]
此外,歧管块mb形成有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及第2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7。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的第1端在载置面b1上朝与第1连结块13的第1相对面13a相对的部分开口,并且与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连通。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的第2端与第1块排出流路84连通。第2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7的第1端在载置面b1上朝与第2连结块14的第2相对面14a相对的部分开口,并且与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连通。第2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7的第2端与第2块排出流路85连通。
[0077]
在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与壳体本体12之间设有块侧衬垫88。块侧衬垫88将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与壳体本体12之间密封。
[0078]
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的第1端安装有第1单向阀89a。当第1单向阀89a内的压力达到既定的压力时,第1单向阀89a开阀,允许流体从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流向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的流动。此外,当第1单向阀89a内的压力小于既定的压力时,第1单向阀89a闭阀,阻止流体从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流向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的流动。
[0079]
第2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7的第1端安装有第2单向阀89b。当第2单向阀89b内的压力达到既定的压力时,第2单向阀89b开阀,允许流体从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流向第2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7的流动。此外,当第2单向阀89b内的压力达到既定的压力时,第2单向阀89b闭阀,阻止流体从第2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7流向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的流动。
[0080]
如图1所示,第1先导阀41具有第1连接端子91。第1连接端子91与第1先导阀41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电连接。第1连接端子91从第1先导阀41的螺线管壳43中与流路形成块44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突出。此外,第2先导阀42具有第2连接端子92。第2连接端子92与第2先导阀42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电连接。第2连接端子92从第2先导阀42的螺线管壳43中的与流路形成块44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突出。
[0081]
歧管块mb具有电路基板93、第1端子94、及第2端子95。电路基板93的电力例如是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外部控制机器供给。第1端子94及第2端子95与电路基板93电连接。此外,在先导式电磁阀10搭载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的同时,第1连接端子91与第1端子94连接。此外,在先导式电磁阀10搭载于歧管块mb的载置面b1的同时,第2连接端子92与第2端子95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歧管为插入式结构,在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组装于歧管块mb的同时,第1先导阀41的第1连接端子91及第2先导阀42的第2连接端子92分别与歧管块mb的第1端子94及第2端子95连接。
[0082]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83]
如图3所示,例如从电路基板93经由第1端子94及第1连接端子91向第1先导阀41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的电力供给被切断,而从电路基板93经由第2端子95及第2连接端子92向第2先导阀42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供给电力。
[0084]
此时,第2先导阀42的线圈47被激磁,在线圈47的周围会产生通过磁性框45、固定铁心48、柱塞49、及磁性芯52的磁束。然后,随着线圈47的激磁作用,固定铁心48产生吸引力,柱塞49克服柱塞弹簧50的弹压力而被吸附于固定铁心48。因此,第2先导阀42的先导阀芯56因阀芯弹簧59的弹压力而往远离第1阀座57的方向移动,并且入座至第2阀座58。
[0085]
以此方式,第2先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与第1输出流路62通过阀室55而互相连通,
并且第1输出流路62与第1排出流路64间的经由阀室55d的连通被切断。然后,来自流体供给源的压缩流体作为先导流体通过先导流体供给流路73、第2先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阀室55、第1输出流路62、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4而供给至第2先导压作用室38。
[0086]
另一方面,第1先导阀41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未被供给电力,第1先导阀41中线圈47的激磁作用所引起的固定铁心48的吸引力会消失。如此一来,柱塞49因柱塞弹簧50的弹压力而往远离固定铁心48的方向移动。此外,利用柱塞49的一对阀按压部49a,第1先导阀41的先导阀芯56克服阀芯弹簧59的弹压力而朝第1阀座57按压,然后入座至第1阀座57。
[0087]
以此方式,第1先导阀41的第1输出流路62与第1排出流路64经由阀室55而互相连通,并且供给流路61与第1输出流路62间的经由阀室55的连通被切断。第1先导压作用室34内的先导流体经由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6、第2先导阀42的第2输出流路63、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第1先导阀41的第1输出流路62、阀室55、第1排出流路64、第2先导阀42的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及第2排出流路65而排放至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7。排放至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7的先导流体经由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第1单向阀89a、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及第1块排出流路84而排放至大气。
[0088]
如此一来,能够通过第1先导阀41将第1先导压作用室34内的先导流体排出、及通过第2先导阀42向第2先导压作用室38供给先导流体。藉此方式,滑阀芯15朝第1活塞收容凹部31移动。结果使得供给端口17与第2输出端口19互相连通,并且第1输出端口18与第1排出端口20互相连通。此外,供给端口17与第1输出端口18之间被第1阀部151的第1阀芯密封件26密封,并且第2输出端口19与第2排出端口21之间被第4阀部154的第4阀芯密封件29密封。
[0089]
当滑阀芯15朝第1活塞收容凹部31移动时,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内的流体通过第1连结块13与壳体本体12之间而流入第1活塞收容凹部31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第1活塞32位于与第1先导压作用室34相反的一侧的空间。此外,当滑阀芯15朝第1活塞收容凹部31移动时,第2活塞收容凹部35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第2活塞36位于与第2先导压作用室38相反的一侧的空间的流体通过第2连结块14与壳体本体12之间而流入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
[0090]
然后,来自流体供给源的流体经由块供给流路81、供给端口17、第2输出端口19、及第2块输出流路83而供给至流体压机器。此外,来自流体压机器的流体经由第1块输出流路82、第1输出端口18、第1排出端口20、及第1块排出流路84而排放至大气。
[0091]
例如从电路基板93经由第1端子94及第1连接端子91对第1先导阀41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供给电力。另一方面,从电路基板93经由第2端子95及第2连接端子92对第2先导阀42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的电力供给被切断。
[0092]
此时,第1先导阀41的线圈47被激磁,在线圈47的周围产生通过磁性框45、固定铁心48、柱塞49、及磁性芯52的磁束。然后,随着线圈47的激磁作用,固定铁心48产生吸引力,柱塞49克服柱塞弹簧50的弹压力而吸附于固定铁心48。因此,第1先导阀41的先导阀芯56因阀芯弹簧59的弹压力而往远离第1阀座57的方向移动,并且入座至第2阀座58。
[0093]
以此方式,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与第1输出流路62通过阀室55互相连通,并且第1输出流路62与第1排出流路64间的经由阀室55的连通被切断。来自流体供给源的压缩流体作为先导流体经由先导流体供给流路73、第2先导阀42的供给流路61、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阀室55、第1输出流路62、第2先导阀42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第2输出流路63、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6而供给至第1先导压作用室34。
[0094]
另一方面,由于第2先导阀42的螺线管46的线圈47未被供给电力,因此第2先导阀42中,线圈47的激磁作用所引起的固定铁心48的吸引力消失。如此一来,柱塞49因柱塞弹簧50的弹压力而往远离固定铁心48的方向移动。因此,利用柱塞49的一对阀按压部49a,第2先导阀42的先导阀芯56克服阀芯弹簧59的弹压力而朝第1阀座57按压,然后入座至第1阀座57。
[0095]
以此方式,第2先导阀42的第1输出流路62与第1排出流路64经由阀室55而互相连通,并且供给流路61与第1输出流路62间的经由阀室55的连通被切断。第2先导压作用室38内的先导流体经由先导流体输出流路74、第2先导阀42的第1输出流路62、阀室55、第1排出流路64、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第1单向阀89a、第1块侧先导流体排出流路86、及第1块排出流路84而排放至大气。
[0096]
如此一来,利用第1先导阀41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34供给先导流体、及利用第2先导阀42将第2先导压作用室38内的先导流体排出,滑阀芯15朝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移动。结果使得供给端口17与第1输出端口18互相连通,并且第2输出端口19与第2排出端口21互相连通。此外,供给端口17与第2输出端口19之间被第3阀部153的第3阀芯密封件28密封,并且第1输出端口18与第1排出端口20之间被第2阀部152的第2阀芯密封件27密封。
[0097]
当滑阀芯15朝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移动时,在第1活塞收容凹部31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第1活塞32位于与第1先导压作用室34相反的一侧的空间的流体经由第1连结块13与壳体本体12之间而流入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5。此外,当滑阀芯15朝第2活塞收容凹部35移动时,先导流体排出流路78内的流体经由第2连结块14与壳体本体12之间而流入第2活塞收容凹部35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第2活塞3位于与第2先导压作用室38相反的一侧的空间。
[0098]
然后,来自流体供给源的流体经由块供给流路81、供给端口17、第1输出端口18、及第1块输出流路82而供给至流体压机器。此外,来自流体压机器的流体经由第2块输出流路83、第2输出端口19、第2排出端口21、及第2块排出流路85而排放至大气。
[0099]
因此,第1先导阀41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34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第2先导阀42对第2先导压作用室38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第1输出流路62及第2输出流路63进行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34或第2先导压作用室38的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此外,第1排出流路64及第2排出流路65将第1先导压作用室34或第2先导压作用室38的先导流体排出。
[0100]
本实施方式的先导式电磁阀10为内部先导式,将供给端口17所供给的流体的一部分供给至第1先导压作用室34及第2先导压作用室38。此外,先导式电磁阀10中,利用先导流体使滑阀芯15在壳体11内来回移动,从而能够切换端口间的连通。
[0101]
然而,供给流路61、第1先导阀41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处于朝第1先导阀41的第2面442开口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将第1先导阀41的供给流路61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部分、第1先导阀41的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封闭。固定夹70的折弯部70d处于以自身的恢复力作为弹压力而将封闭部70b往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按压的状态。因此,成为如下状态:由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将第1先导阀41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封闭,同时由折弯部70d的弹压力而在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之间将衬垫72压缩。
[0102]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0103]
(1-1)先导式电磁阀10中朝外部开口的流路、即第1先导阀41中朝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被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封闭。此外,折弯部70d处于将封闭部70b往第1先导阀41中阀体60的第2面442按压的状态。因此,呈现衬垫72被压缩在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确保高密封性同时抑制先导流体泄漏至外部。此外,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由固定夹70而固定于壳体11。以此方式,则不需要例如像使用螺钉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的情形般地在流路形成块44形成供螺钉插通的螺钉插通孔。因此,由于能够节省用于在流路形成块44中形成螺钉插通孔的空间,因此能够扩大各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因此,能够确保高密封性,同时抑制先导流体泄漏至外部,并且能够扩大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0104]
(1-2)固定夹70的折弯部70d具有弹簧结构。因此,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的状态、即第2状态中,作用于折弯部70d的恢复力作为弹压力而使封闭部70b密接于第1先导阀41中朝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也就是说,能够更稳固地封闭第1先导阀41中朝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因此,能够提升固定夹70对于第1先导阀41的密封性。
[0105]
(1-3)为了成为封闭部70b往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按压的状态,优选以封闭部70b以折弯部70d的与连接部70c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为起点转动的方式变形。
[0106]
关于此点,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折弯部70d被折弯成圆弧状,因此当固定夹70从第1状态行进至第2状态时,封闭部70b容易转动。进而,由于在折弯部70d容易产生恢复力,因此能够利用封闭部70b稳固地封闭第1先导阀41中朝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
[0107]
(1-4)由于一对延设部70a呈平板状,因此当矩形块状的各阀体60被一对延设部70a夹住时,能够使一对延设部70a对各阀体60进行面接触。也就是说,能够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稳定地固定于壳体11。
[0108]
(1-5)各阀体60的一对侧面443设有第1引导槽71a。与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中一对侧面443分别连结的壳体11的侧面,也就是第1接头132的侧面设有第2引导槽71b。由第1引导槽71a及第2引导槽71b而构成引导槽。因此,能够利用一对延设部70a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容易地固定于壳体11。
[0109]
(1-6)当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时,有时固定夹70的一对延设部70a与壳体11的卡定突起71f会处于位置偏移的状态。这种情形,即使卡定突起71f没有嵌进在一对延设部70a形成的圆形的卡定孔70h中所需的位置,由于一对延设部70a的卡定孔70h的内周面沿着卡定突起71f的圆弧状的外周面移动,因此卡定突起71f相对移动至卡定孔70h的所需的位置。也就是说,由于一对延设部70a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到壳体11的固定状态稳定。
[0110]
(1-7)卡定突起71f的外周面中的面向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部分形成为锥面71g。因此,当固定夹70中一对延设部70a的卡定孔70h与壳体11的卡定突起71f嵌合时,一对延设部70a受到卡定突起71f的锥面71g导引而使一对延设部70a间的间隔扩大。接着,当卡定突起71f到达与卡定孔70h重合的位置时,卡定突起71f嵌进卡定孔70h,使一对延设部70a固定于壳体11。也就是说,不需要操作者自己用力将固定夹70的一对延设部70a间的间隔扩大从而将卡定突起71f嵌进卡定孔70h,就能够容易地将固定夹70固定于壳体11。
[0111]
(1-8)由于能够在流路形成块44中节省用于形成螺钉插通孔的空间,因此能够使
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小型化。
[0112]
(1-9)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的各流路形成块44具有相同的流路结构。因此,不需要为了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34进行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及对第2先导压作用室38进行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而准备流路结构不同的2种类的流路形成块,因此,能提升先导式电磁阀10的生产效率。
[0113]
(1-10)使用螺钉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时,有可能因螺钉的紧固力而在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产生局部变形。如此一来,可能造成配置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的衬垫72的密封性不稳定。
[0114]
关于此点,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先导阀41是由封闭部70b而以平面的方式接收固定夹70的弹压力,因此能够抑制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变形。因此,配置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的衬垫72的密封性得以稳定。
[0115]
<第2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3及图14对具体化的先导式电磁阀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6]
如图13所示,固定夹70由一对延设部70a、连接部70c、弹簧部70g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连接部70c在第3方向c延伸。俯视时,连接部70c与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为相同的形状。
[0117]
弹簧部70g分别设于一对延设部70a。一对弹簧部70g设于第2方向b上互相相对的位置。弹簧部70g在第1方向a以呈波形状的方式延伸。弹簧部70g在第3方向c的延设部70a的第1缘部与第2缘部之间以蛇行的方式构成而形成为波形状。弹簧部70g具有在第3方向c延伸的多个部分。在固定夹70固定于壳体11之前的第1状态中,弹簧部70g的这些多个部分在第1方向a的间隔实质上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弹簧部70g具有在第3方向c实质上互相平行延伸的多个部分。
[0118]
如图14所示,在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的状态的第2状态中,固定夹70的连接部70c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的整个面抵接。连接部70c将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封闭。也就是说,连接部70c作为封闭部,在第2状态下将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封闭。然后,一对延设部70a固定于第1接头132。以此方式,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在被固定夹70的连接部70c与第1接头132夹住的状态下,由固定夹70而固定于第1接头132。因此,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配置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的衬垫72被固定夹70的连接部70c往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按压。
[0119]
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第2状态中,弹簧部70g在第3方向c延伸的多个部分中的第1方向a的间隔比第1状态时的间隔大。因此,在第2状态下的弹簧部70g的长度l2比在第1状态下的弹簧部70g的长度l1长。也就是说,在第2状态中,弹簧部70g比第1状态延伸得长。
[0120]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21]
弹簧部70g产生要恢复成第1状态而收缩的恢复力。因此,利用固定夹70的弹簧部70g的恢复力,从而呈现连接部70c被往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按压的状态。也就是说,弹簧部70g发挥弹压部的功能,将连接部70c朝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弹压。弹簧部70g产生弹压力,将连接部70c朝第2面442弹压。因此,由固定夹70
的连接部70c将第1先导阀41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封闭,并且利用弹簧部70g的弹压力从而呈现衬垫72被压缩在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之间的状态。
[0122]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0123]
(2-1)固定夹70的弹簧部70g具有弹簧结构。因此,在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的状态、即第2状态中,作用于弹簧部70g的恢复力作为弹压力而使连接部70c密接于第1先导阀41中朝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也就是说,能够更稳固地封闭第1先导阀41中朝阀体60的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因此,能够提升固定夹70对第1先导阀41的密封性。
[0124]
<第3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5对具体化的先导式电磁阀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25]
如图15所示,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的各阀体60的一对侧面443设有第1导引壁71c。第1导引壁71c从各阀体60在第3方向c的缘部突出。第1导引壁71c呈现于第1方向a延伸的矩形板状。第1导引壁71c以构成第1引导槽71a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固定夹70的一对延设部70a分别具有第1缘部及第2缘部,第1缘部位于与折弯部70d(或者,封闭部70b的基端)对应的一侧,第2缘部位于与封闭部70b的前端对应的一侧。第1导引壁71c沿着一对延设部70a的第1缘部设置。第1接头132中分别与第2先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一对侧面443连结的侧面设有第2导引壁71d,第2导引壁71d以连结第1导引壁71c的方式延伸。第2导引壁71d从第1接头132的第3方向c的缘部突出。第2导引壁71d呈现于第1方向a延伸的矩形板状。第2导引壁71d以构成第2引导槽71b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第2导引壁71d沿着一对延设部70a的第1缘部设置。在第1导引壁71c与第2导引壁71d连结的状态中,第1导引壁71c的内表面与第2导引壁71d的内表面齐平。因此,利用第1导引壁71c及第2导引壁71d,各阀体60的一对侧面443、及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中分别与一对侧面443连结的壳体11的侧面构成了导引壁,该导引壁用于导引一对延设部70a的第1缘部。
[0126]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27]
当固定夹70固定于壳体11时,固定夹70的一对延设部70a的第1缘部被第1导引壁71c及第2导引壁71d导引。在一对延设部70a的卡定孔70h中嵌进卡定突起71f之前,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的前端与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抵接。在该状态下,若将固定夹70朝壳体11移动,则封闭部70b变形而接近连接部70c。此时,封闭部70b变形而以折弯部70d的第2端为起点转动。伴随于此,一对延设部70a被赋予旋转力,使延设部70a以封闭部70b为起点从该第2缘部朝第1缘部的方向转动。此处,即使一对延设部70a被赋予了该旋转力,因一对延设部70a的第1缘部与第1导引壁71c及第2导引壁71d抵接,从而限制了一对延设部70a的转动。
[0128]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0129]
(3-1)利用第1导引壁71c及第2导引壁71d能够对由作用于封闭部70b的恢复力所导致的一对延设部70a的转动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将固定夹70更加正确地固定于壳体11。
[0130]
(3-2)当一对延设部70a被导引壁导引时,一对延设部70a会因作用于封闭部70b的恢复力而转动,而呈现相对于第1方向a倾斜的状态。即使成为像这样的状态,当卡定突起
71f嵌进卡定孔70h时,卡定孔70h的内周面沿着卡定突起71f的圆弧状的外周面移动。因此,卡定突起71f往卡定孔70h的所需位置相对移动。也就是说,由于一对延设部70a往所需的位置移动,从而当一对延设部70a固定于壳体11时,能够矫正一对延设部70a相对于第1方向a的倾斜。因此,利用第1导引壁71c及第2导引壁71d、卡定突起71f及卡定孔70h,能够提升固定夹70对壳体11的安装正确度。
[0131]
<第4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6及图17a、17b对具体化的先导式电磁阀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32]
如图16所示,连接部70c呈长四角板状。连接部70c的长边方向为第3方向c,连接部70c的短边方向为第2方向b。在连接部70c的第2方向b的两端部,且在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靠第1端的部分连接有一对延设部70a。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的第2端配置于:在第3方向c中从一对延设部70a分开的位置。
[0133]
在连接部70c中的被一对延设部70a夹住的部分中,连接部70c的板面70i形成有朝连接部70c的板厚方向凹陷的凹部70e。凹部70e的底面形成有螺钉孔70f。螺钉孔70f于板厚方向贯通连接部70c。螺钉孔70f供螺钉80螺合。螺钉80具有轴部811及头部812,轴部811呈圆柱状并且于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纹811a,头部812设于轴部811的第1端侧。
[0134]
如图17a所示,螺钉80具有不完全螺钉部813。不完全螺钉部813与轴部811的第1端一体形成。头部812与不完全螺钉部813一体形成。不完全螺钉部813呈圆锥台状。不完全螺钉部813的外周面没有形成公螺纹。不完全螺钉部813的外周面以从轴部811起越靠近头部812直径越大的方式倾斜。
[0135]
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的第2端设有折弯部70d。折弯部70d相对于沿着连接部70c的板面70i延伸的假想面vp而设于与一对延设部70a相同的一侧。也就是说,折弯部70d以不会向与一对延设部70a相反一侧突出超出假想面vp的方式折弯成圆弧状。
[0136]
封闭部70b的前端配置于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中与第1端相同的位置。其中,图16表示在固定夹70固定于壳体11之前的状态,即第1状态。
[0137]
如图17a所示,在第1状态中,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和连接部70c分开。在第1状态中,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d1在第3方向c上随着离折弯部70d越远渐渐变大。也就是说,在第1状态中封闭部70b相对于连接部70c为倾斜的状态。
[0138]
如图17b所示,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在第2状态下比第1状态接近连接部70c。此外,第2状态中封闭部70b和连接部70c也是分开。也就是说,在第2状态下的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d2小于第1状态下的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d1。在第2状态中,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为平行。也就是说,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间隔在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是固定的。
[0139]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从第1状态行进至第2状态时,固定夹70的封闭部70b以折弯部70d的第2端为起点而变形。因此,在封闭部70b产生想要恢复至第1状态的恢复力。因此,由于是由折弯部70d而形成弹簧结构,因此在第2状态下封闭部70b往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被按压。因此,折弯部70d作为将封闭部70b朝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弹压的弹压部而发挥功能。此外,在第2状态下,螺钉80的轴部811插通于螺钉孔70f。当轴部811插通至螺钉孔70f时,轴部811的公螺纹811a与螺钉孔70f螺合。此时,螺钉80的不完全螺
钉部813进入连接部70c的凹部70e内。也就是说,凹部70e作为能够使螺钉80中的不完全螺钉部813退避的空间而发挥功能。在轴部811的第2端与封闭部70b抵接的状态下,轴部811旋入螺钉孔70f,从而螺钉80的轴力经由封闭部70b而传递至第2面442。也就是说,螺钉80的轴力成为将封闭部70b往第2面442按压的弹压力。
[0140]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0141]
(4-1)由于除了折弯部70d的弹压力之外,螺钉80的轴力也能够将封闭部70b往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按压,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先导流体泄漏至外部。
[0142]
(4-2)折弯部70d以向与一对延设部70a相反的一侧突出不超出连接部70c的板面70i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使固定夹70小型化,而能够抑制先导式电磁阀10的大小的增大。
[0143]
(4-3)当螺钉80插通于螺钉孔70f时,不完全螺钉部813进入凹部70e的内部。因此,能够使不完全螺钉部813不受到连接部70c的板面70i干渉,而将螺钉80螺合至螺钉孔70f。因此,容易将螺钉80的轴力传递至封闭部70b,结果使得弹压力容易传递至第2面442。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先导流体泄漏至外部。
[0144]
其中,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变更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互相组合实施。
[0145]
第1实施方式中是以折弯部70d作为弹压部发挥功能的,第2实施方式中是以弹簧部70g作为弹压部发挥功能的,然而例如固定夹70也能够具备折弯部70d及弹簧部70g的两者作为弹压部发挥功能。此时,由固定夹70的折弯部70d及弹簧部70g而构成弹簧结构。因此,在由固定夹70将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固定于壳体11的状态、即第2状态下,作用于折弯部70d及弹簧部70g的恢复力作为弹压力而使封闭部70b与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密合。也就是说,能够更稳固地封闭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因此,能够提升固定夹70对于第1先导阀41的密封性。
[0146]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卡定突起71f的锥面71g变更为例如与壳体11的第1接头132的侧面垂直的垂直面。也就是说,从第2方向b观看卡定突起71f也能够呈半月状。当采用本变更例时,只要变更卡定突起71f的突出量使固定夹70中一对延设部70a能够容易地固定于壳体11即可。
[0147]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卡定突起71f变更为圆柱状。此时,卡定突起71f的外周面中的与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能够是追随卡定孔70h的内周面的圆弧状,也能够是不追随卡定孔70h的内周面的圆弧状。也就是说,只要当卡定突起71f嵌进卡定孔70h时固定夹70能够固定于壳体11,则卡定突起71f的形状能够任意地变更。
[0148]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要当卡定突起71f嵌进卡定孔70h时固定夹70能够固定于壳体11,则卡定孔70h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孔状,能够变更为任意形状,例如能够呈矩形孔状。
[0149]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一对延设部70a呈平板状,但也能够呈例如棒状。此外,连接部70c为长四角平板状,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呈板状即可。此外,第1~第3实施方式中,连接部70c也能够为棒状。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折弯部70d也能够为棒状。
[0150]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舍弃第1引导槽71a及第2引导槽71b所构成的引导槽。此时,固定夹70的一对延设部70a安装于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的阀体60的一对侧面443及与一对侧面443连结的第1接头132的侧面。此外,将卡定突起71f变更为设于与一对侧面443连结的第1接头132的侧面。
[0151]
·
第1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折弯部70d折弯成圆弧状,但不限于此。折弯部70d也能够为例如由:从连接部70c的第3方向c中的两缘部的一方沿第3方向c以远离连接部70c的方式延伸的第1延出部、从第1延出部的端部朝一对延设部70a的前端延伸的第2延出部、以及从第2延出部的端部朝一对延设部70a之间延伸的第3延出部构成。也就是说,折弯部70d的构成也能够为从第2方向b观看时具有四角部分。此外,折弯部70d的形状只要能够产生用于将封闭部70b往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的第2面442按压的弹压力,则也能够变更为任意形状。
[0152]
·
第1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2状态下,封闭部70b仍与连接部70c分开,但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变更为在第2状态下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接触。重点在于,只要在第1状态及第2状态中的至少第1状态中,封闭部70b与连接部70c分开即可。
[0153]
·
第3实施方式中,导引壁也能够为仅由设于第1及第2引导阀41、42的第1导引壁71c构成。也就是说,第1接头132的第2导引壁71d也能够省略。此外,例如也能够仅由设于第1先导阀41的第1导引壁71c及设于第1接头132的第2导引壁71d构成导引壁。也就是说,第2先导阀42的第1导引壁71c也能够省略。
[0154]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引导阀41及第2引导阀42的各流路形成块44也能够为不具有第1排出流路64、第2排出流路65、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的构成。此外,第1先导阀41及第2先导阀42也能够为在各流路形成块44上形成有朝第1面441及第2面442开口且与阀室55连通的排出流路的构成。
[0155]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配置于第1引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上的衬垫72也能够为和在第1引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1面441与第2引导阀42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之间所配置的衬垫72不同形状的衬垫。重点在于,第1先导阀41的流路形成块44的第2面442上所配置的衬垫只要是能够于第2面442侧将供给流路61、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6、及排出流路连通凹部67的各自之间分别密封的形状即可。
[0156]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固定夹70也能够为例如树脂制。
[0157]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引导阀41及第2引导阀42的两流路形成块44具有互为相同的流路结构,但不限于此,第1引导阀41及第2引导阀42的两流路形成块44也能够具有互为不同的流路结构。即使是像这样变更,只要例如第1先导阀41的阀体60中朝第2面442开口的流路存在,则能够利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上述变更例的固定夹70进行封闭。
[0158]
·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先导式电磁阀10的主阀部v1也能够为例如在阀孔16收容有二个滑阀芯的双重三端口型的方向控制阀的构成。二个滑阀芯受到第1先导阀41中对第1先导压作用室34的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及第2先导阀42中对第2先导压作用室38的先导流体的供给和排出,而各自独立地动作。附图标记说明
[0159]
10 先导式电磁阀11 壳体15 滑阀芯17 供给端口18 第1输出端口19 第2输出端口
20 第1排出端口21 第2排出端口34 第1先导压作用室38 第2先导压作用室41 第1先导阀42 第2先导阀55 阀室56 先导阀芯57 第1阀座58 第2阀座60 阀体61 供给流路62 第1输出流路63 第2输出流路64 第1排出流路65 第2排出流路66 输出流路连通凹部67 排出流路连通凹部70 固定夹70a 延设部70b 封闭部70c 连接部70d 折弯部70g弹簧部70h 卡定孔70i 板面71c第1导引壁71d 第2导引壁71f 卡定突起71g锥面72 衬垫80 螺钉441 第1面442 第2面443 侧面z1,z2开口区域a 第1方向b 第2方向c 第3方向
vp 假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