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9177发布日期:2020-12-08 15:1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润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



背景技术:

润滑是摩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润滑的目的,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等作用,机械运动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机械摩擦,因此润滑剂的使用广泛植根于交通、车辆、航天、特种机械等各行各业,各种润滑设备应运而生。

在传统的润滑中,使用集中润滑等系统对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润滑,在润滑时利用压力将润滑剂输送至机械传动部位,一般采取设定润滑工作时间和工作间隔的形式保证充分的润滑,润滑剂输出剂量由润滑工作的时间来确定,但此种润滑方法剂量的波动很大,在一些特殊部位,润滑剂供给过多会造成在润滑区域外散开,润滑剂的粘性会使空气中的灰尘附着,并带入工作区域造成额外磨损,而润滑剂过少会造成润滑不充分,因此需要对润滑进行定量。

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定量润滑的阀体,可以解决对润滑剂的定量,但润滑剂定量不方便调节,且需要精确定量润滑的区域一般空间不富裕,而现有定量阀体都通过柱塞体或活塞体等实现定量,在润滑剂注入口之外设有额外的定量阀体,增大了定量阀体的体积,不便于安装使用。

中国专利文献cn203348888u记载了一种可调式油脂定量阀,,由定量阀本体、定量活塞、注油完成检测开关、活塞行程调节装置、换向阀芯驱动装置、换向阀芯和待机位置检测开关组成。定量阀本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定量阀本体内部有储油腔和换向腔,进油口连通储油腔,出油口连通换向腔。储油腔两端设置油路连通储油腔和换向腔。定量活塞安装在储油腔内,换向阀芯安装在换向腔内,换向阀芯两端安装有复位弹簧。换向阀芯驱动装置安装在定量阀本体上,活塞行程调节装置安装在定量活塞的出轴侧。定量活塞的出轴侧装有注油完成检测开关和待机位置检测开关。本发明实现了润滑油脂精确定量,不同润滑点的润滑油脂量可调,各个润滑点可实时监控,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可以实现润滑剂的输出量可调,且输入输出端口共轴的润滑阀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包括阀体和调节旋钮,阀体内依次设有注油腔、储油腔、阀杆腔、储油调节腔和出油腔,注油腔和储油腔贯通连接,储油腔内设有出油阀芯,出油阀芯与储油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回油弹簧,储油调节腔内设储油阀芯,出油腔和储油调节腔通过隔板隔开,储油调节腔一端设有储油调节堵,储油调节堵与储油调节腔滑动接触,储油调节堵与调节旋钮滑动接触,储油阀芯与储油调节堵之间设有第二回油弹簧,储油调节堵与调节旋钮内侧滑动接触,注油腔向储油调节腔单向联通,储油调节腔向储油腔单向联通,储油腔向出油腔单向联通。

上述的注油腔和储油调节腔之间设有注油道,注油道内设有单向阀芯,用于使油料从注油腔向储油调节腔单向流动;

上述的储油调节腔和储油腔之间设有储油道,储油道内设有单向阀芯,用于使油料从储油调节腔向储油腔单向流动;

上述的储油腔和出油腔之间设有出油道,出油道内设有单向阀芯,用于使油料从储油腔向出油腔单向流动。

上述的储油腔的后端设有弹簧槽,第一回油弹簧后端与弹簧槽固定连接,所述的储油道和出油道均与弹簧槽连通,所述的出油阀芯前端设有压油活塞,压油活塞与储油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出油阀芯的阀杆伸出弹簧槽并密封。

上述的储油阀芯前端设有回油活塞,回油活塞与储油调节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储油调节堵与储油调节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的储油道与储油调节腔前端连接。

上述的调节旋钮与储油调节堵的连接结构为:储油调节堵后端设有呈“l”型的连接杆,连接杆“l”型的竖直部分与储油调节堵滑块固定连接,“l”型的横向部分伸出阀体上的滑槽并进入调节旋钮内的凹槽,调节旋钮与阀体外壳螺纹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上述的调节旋钮为圆环形结构,圆环内圈设有与阀体外壳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凹槽和内螺纹之间设有顶丝孔。

上述的注油道与储油调节腔前端连通。

上述的单向阀芯包括与阀体底部连接的弹簧,弹簧上设有滑堵,滑堵两侧设有油孔,油孔正对通油槽,滑堵顶部为锥台结构,滑堵处于顶起状态时,锥台封住油道。

上述的注油腔和出油腔处阀体阀体外壳为锥形,锥形连接有连接螺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通过在输油口有油压,即存在润滑指令时,推动出油阀芯将储油腔内的润滑剂挤出实现润滑,并向储油调节腔内注入润滑剂,在输油口油压消失时,弹簧推动储油阀芯将储油调节腔内的润滑剂注入储油腔,待下次输油口有油压时将该剂量的润滑剂输出,通过调节储油调节堵的位置可以实现储油剂量的调节,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简单,便于在空间狭小处安装使用,适合在润滑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阀体的主视图;

图7为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优化的调节旋钮结构剖视图;

图9为储油调节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阀体1、调节旋钮2、注油腔3、储油腔4、阀杆腔5、储油调节腔6、出油腔7、出油阀芯8、储油阀芯9、储油调节堵10、压油活塞11、第一回油弹簧12、第二回油弹簧13、注油道14、单向阀芯15、弹簧151、滑堵152、油孔153、油槽154、储油道16、出油道17、回油活塞18、滑槽19、凹槽20、隔板21、弹簧槽22、顶丝孔23、连接螺纹24、连接杆2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所示,共轴式可调定量润滑阀,包括阀体1和调节旋钮2,阀体1内依次设有注油腔3、储油腔4、阀杆腔5、储油调节腔6和出油腔7,注油腔3和储油腔4贯通连接,储油腔4内设有出油阀芯8,出油阀芯8与储油腔4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回油弹簧12,储油调节腔6内设储油阀芯9,出油腔7和储油调节腔6通过隔板21隔开,储油调节腔6一端设有储油调节堵10,储油调节堵10与储油调节腔6滑动接触,储油调节堵10与调节旋钮2滑动接触,储油阀芯9与储油调节堵10之间设有第二回油弹簧13,储油调节堵10与调节旋钮2内侧滑动接触,注油腔3向储油调节腔6单向联通,储油调节腔6向储油腔4单向联通,储油腔4向出油腔7单向联通,当注油腔3处有输入油压时,出油阀芯8向后运动将储油腔4内润滑剂向出油腔7输出,注油腔3向储油调节腔6内注入润滑剂,当注油腔3处有输入油压丢失时,第一回油弹簧12和第二回油弹簧13分别推动出油阀芯8和储油阀芯9复位,由于储油腔4内产生“真空”空间使得储油腔4对储油调节腔6内的润滑剂存在吸力,润滑剂向储油腔4内流动。

如图4中所示,上述的注油腔3和储油调节腔6之间设有注油道14,注油道14内设有单向阀芯15,用于使油料从注油腔3向储油调节腔6单向流动;

如图3中所示,上述的储油调节腔6和储油腔4之间设有储油道16,储油道16内设有单向阀芯15,用于使油料从储油调节腔6向储油腔4单向流动;

如图3中所示,上述的储油腔4和出油腔7之间设有出油道17,出油道17内设有单向阀芯15,用于使油料从储油腔4向出油腔7单向流动。

如图3和4中所示,上述的储油腔4的后端设有弹簧槽22,第一回油弹簧12后端与弹簧槽22固定连接,所述的储油道16和出油道17均与弹簧槽22连通,所述的出油阀芯8前端设有压油活塞11,压油活塞11与储油腔4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出油阀芯8的阀杆伸出弹簧槽22并密封,通过储油道16和出油道17连接在弹簧槽22底部,能够在有压力时实现储油腔4内全部润滑剂向出油腔7输出,无压力时,储油调节腔6内润滑剂从储油腔4底部开始注入。

如图3和4中所示,上述的储油阀芯9前端设有回油活塞18,回油活塞18与储油调节腔6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储油调节堵10与储油调节腔6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的储油道16与储油调节腔6前端连接,通过回油活塞18实现有油压时通过活塞产生的压力推动储油腔4内润滑剂向外输出,并使储油道16内单向阀芯15关闭。

如图3-9中所示,上述的调节旋钮2与储油调节堵10的连接结构为:储油调节堵10后端设有呈“l”型的连接杆25,连接杆25“l”型的竖直部分与储油调节堵10滑块固定连接,“l”型的横向部分伸出阀体1上的滑槽19并进入调节旋钮2内的凹槽20,调节旋钮2与阀体1外壳螺纹连接,当调节旋钮2旋动时,调节旋钮2相对于阀体1产生位移,凹槽20带动连接杆25沿着滑槽19滑动,实现对储油调节腔6的大小进行调节,当有油压时,由螺纹的横截面保持储油调节堵10不产生轴向位移,维持润滑剂量的稳定。

优选的方案如图8中所示,上述的调节旋钮2为圆环形结构,圆环内圈设有与阀体1外壳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凹槽20和内螺纹之间设有顶丝孔23,通过顶丝孔23在调节旋钮2调节完毕后进行固定,防止轴向窜动。

如图4中所示,上述的注油道14与储油调节腔6前端连通。

如图10中所示,上述的单向阀芯15包括与阀体底部连接的弹簧151,弹簧151上设有滑堵152,滑堵152两侧设有油孔153,油孔153正对通油槽154,滑堵152顶部为锥台结构,滑堵152处于顶起状态时,锥台封住油道。

如图1-6中所示,上述的注油腔3和出油腔7处阀体1阀体外壳为锥形,锥形连接有连接螺纹24。

在阀体1的注油口存在润滑压力时,即代表需要进行润滑,润滑压力推动出油阀芯8向后端移动,储油腔4内润滑剂受到挤压推动出油道17上的单向阀芯15打开,储油腔4内润滑剂向出油腔7流动,由于出油阀芯8面积大产生压力大,推动储油道16上单向阀芯15关闭截止;同时注油道14上的单向阀芯15打开,向储油调节腔6内注入润滑剂,直到回油活塞18与储油调节堵10接触;

当阀体1的注油口润滑压力失去时,第一回油弹簧12和第二回油弹簧13分别推动出油阀芯8和储油阀芯9复位,由于储油腔4内产生“真空”空间使得储油腔4对储油调节腔6内的润滑剂存在吸力,润滑剂向储油腔4内流动,储油调节腔6内的润滑剂全部注入储油腔4,因此通过对储油调节腔6容积的调节可以实现润滑剂剂量的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