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0267发布日期:2021-01-30 05:0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医院经常会安排医护人员到社区内部,对人们进行预检,预检的一般步骤为,先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对检查人员进行信息进行录入,录入过信息后,在通过检测模块对人们进行检测,最后通过预检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分类,将信息传递到终端,从而便于患者的后续检查,因此可知现在的预检装置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0003]
由于信息录入模块和检测模块一般为两个单独的主体,因此医护人员在前往社区预检时,往往需要将两组装置进行携带,使用时需要在检测现场对设备进行组装和放置,在放置时还需要额外借助桌子等辅助装置,较为麻烦不便,并且检测地所配备的桌子在放置时稳定性较差,使得设备放置不够稳定,并且由于社区地理位置不同,医护人员需要经常转移位置,但设备在转移时往往较为麻烦不便,因此亟需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时需要在检测现场对设备进行组装和放置,在放置时还需要额外借助桌子等辅助装置,较为麻烦不便,并且检测地所配备的桌子在放置时稳定性较差,使得设备放置不够稳定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信息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信息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且装置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前方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套杆、螺纹杆、第一连接杆、固定套杆、传动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动杆、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转动块、第一活动板、限位卡槽、第二转动杆和第一固定杆,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底端前后两侧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块,两组所述螺纹套杆内部皆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装置主体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杆,且固定套杆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两组所述转动块外侧中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两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分别与两组第二锥形齿轮互相啮合,且装置主体前端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延伸至装置主体内部,且第一转动杆靠近传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传动杆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与第四锥形齿轮互相啮合,且第一转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两组所述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且信息收集模块放置在第一活动板顶端左侧,所述检测模块放置在第一活动板顶端右侧上,且装置主体中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装置主
体前端上侧设置有限位机构,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装置可对信息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进行收纳和移动。
[0006]
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限位块、活动卡块、第一抵接块、第一齿条板、第二固定杆、传动齿轮、第三固定杆、限位套杆、第一活动杆、第二抵接块、第一弹簧、抵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齿条板、槽口和防护垫,所述装置主体底端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部卡合有活动卡块,且活动卡块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远离活动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且装置主体内部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外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互相啮合,所述第二固定杆下方的装置主体内部上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且第三固定杆互相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有限位套杆,两组所述限位套杆内部皆插设有第一活动杆,且第一活动杆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抵接块,两组所述第一活动杆外部皆套设有第一弹簧,两组所述第一弹簧两端皆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套杆和第二抵接块上,且第一活动杆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抵接板,两组所述抵接板两侧的装置主体上皆开设有与抵接板相互配合的槽口,且传动齿轮前方的装置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传动齿轮一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且第二齿条板与传动齿轮互相配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装置进行辅助固定。
[0007]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活动杆、防护板、限位槽、连接块、第二活动板、第二固定板、第二弹簧、限位卡块、按动板和拉动块,所述装置主体顶端内部插设有第二活动杆,且装置主体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杆相互配合槽孔,所述第二活动杆后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且防护板底端前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装置主体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内部插设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活动板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和连接块上,且第二固定板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第二活动板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动板,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防护板进行固定。
[0008]
优选的,所述信息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外侧的第一活动板上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槽,且限位卡槽分别与信息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互相配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信息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进一步限位,使得放置更加稳定。
[0009]
优选的,所述转动块前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且第一固定杆外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人们便于转动转动块。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块正视截面的两侧和限位卡块的正视截面皆为“滑坡式”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抵接时更加顺畅。
[0011]
优选的,两组所述抵接板底端皆胶粘有防护垫,且防护垫的主要材质由橡胶构成,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抵接板与地面抵接时更加稳定。
[0012]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拉动块,且拉动块的俯视截面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人们移动防护板。
[0013]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左端前后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弧形杆,且弧形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人们推动整个装置。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该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设置有第一活动板、螺纹杆、第二抵接块、第一固定板和抵接板,当需要使用移动装置时,可推动推动杆,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需要使用内部的设备时,首先拉动两组拉动块,使得限位卡块向下运动,当限位卡块向下运动时会使得螺纹杆向上运动,当螺纹杆向上运动时会带动第一活动板向上运动,从而将信息收集模块和信息收集模块位置外侧供医护人员使用,当第一活动板向上运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第一固定板向上运动,使得第二抵接块向下运动,当第二抵接块向下运动时会使得抵接板向下运动,使得抵接板与地面抵接从而完成辅助固定,采用这种设计避免了由于信息录入模块和检测模块为两个单独的主体,因此医护人员在前往社区预检时,往往需要将两组装置进行携带,使用时需要在检测现场对设备进行组装和放置,在放置时还需要额外借助桌子等辅助装置,较为麻烦不便,并且检测地所配备的桌子在放置时稳定性较差,使得设备放置不够稳定,并且由于社区地理位置不同,医护人员需要经常转移位置,但设备在转移时往往较为麻烦不便的问题,带来了需要使用将装置,将装置从从装置主体内部移出的同时可自动对整个装置进行辅助固定,使得放置时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并且不使用时很好将设备收纳到装置内部,对装置进行防护,收纳的同时可自动解除辅助定位,整个装置具有联动性,使用和收纳时方便快捷,便于医护人员进行位置转移,转移时方便快捷,整个装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左侧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左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图1中装置主体、弧形杆、推动杆和限位机构的局部隐藏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图5的背面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图5中升降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图7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4]
图9为本发明图5中辅助固定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本发明图9的结构背面剖面示意图;
[0026]
图11为本发明图1中限位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11、装置主体;112、信息收集模块;113、检测模块;114、万向轮;2、升降机构;211、螺纹套杆;212、螺纹杆;213、第一连接杆;214、固定套杆;215、传动杆;216、第一锥形齿轮;217、第二锥形齿轮;218、第一转动杆;219、第三锥形齿轮;220、第四锥形齿轮;221、转动块;222、第一活动板;223、限位卡槽;224、第二转动杆;225、第一固定杆;3、辅助固定机构;311、第二连接杆;312、限位块;313、活动卡块;314、第一抵接块;315、第一齿条板;316、第二固定杆;317、传动齿轮;318、第三固定杆;319、限位套杆;320、第一活动杆;321、第二抵接块;322、第一弹簧;323、抵接板;324、第一固定板;325、第二齿条板;326、槽口;327、防护垫;4、限位机构;411、第二活动杆;412、防护板;413、限位槽;414、连接块;415、第二活动板;416、第二固定板;417、第二弹簧;418、限位卡块;419、按动板;420、拉动块;511、弧形杆;
512、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社区护理用预检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1、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装置主体111内部设置有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且装置主体111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14,由于万向轮114具有自锁功能,采用这种设计可使得不使用装置时对装置进行固定,装置主体111内部前方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包括螺纹套杆211、螺纹杆212、第一连接杆213、固定套杆214、传动杆215、第一锥形齿轮216、第二锥形齿轮217、第一转动杆218、第三锥形齿轮219、第四锥形齿轮220、转动块221、第一活动板222、限位卡槽223、第二转动杆224和第一固定杆225,装置主体111内部底端前后两侧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块221,两组螺纹套杆211内部皆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12,且装置主体111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3,第一连接杆2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杆214,且固定套杆214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杆215,且传动杆215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16,两组转动块221外侧中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17,两组第一锥形齿轮216分别与两组第二锥形齿轮217互相啮合,且装置主体111前端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18,第一转动杆218延伸至装置主体111内部,且第一转动杆218靠近传动杆2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219,传动杆215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220,第三锥形齿轮219与第四锥形齿轮220互相啮合,且第一转动杆2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21,两组螺纹杆212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22,且信息收集模块112放置在第一活动板222顶端左侧,检测模块113放置在第一活动板222顶端右侧上,且装置主体111中部设置有辅助固定机构3,装置主体111前端上侧设置有限位机构4,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装置可对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整体进行收纳和移动,使得医护人员在转移和使用装置更加方便,便于移动人员操作使用。
[0030]
辅助固定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杆311、限位块312、活动卡块313、第一抵接块314、第一齿条板315、第二固定杆316、传动齿轮317、第三固定杆318、限位套杆319、第一活动杆320、第二抵接块321、第一弹簧322、抵接板323、第一固定板324、第二齿条板325、槽口326和防护垫327,装置主体111底端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11,且第二连接杆311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2,限位块312外部卡合有活动卡块313,且活动卡块313远离第二连接杆3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块314,第一抵接块314远离活动卡块3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315,且装置主体111内部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316,第二固定杆316外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齿轮317,且传动齿轮317与第一齿条板315互相啮合,第二固定杆316下方的装置主体111内部上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318,且第三固定杆318互相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有限位套杆319,两组限位套杆319内部皆插设有第一活动杆320,且第一活动杆320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抵接块321,两组第一活动杆320外部皆套设有第一弹簧322,两组第一弹簧322两端皆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套杆319和第二抵接块321
上,且第一活动杆320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抵接板323,两组抵接板323两侧的装置主体111上皆开设有与抵接板323相互配合的槽口326,且传动齿轮317前方的装置主体11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24,第一固定板324靠近传动齿轮317一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325,且第二齿条板325与传动齿轮317互相配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装置进行辅助固定,并且固定时,无需额外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装置时更加稳定。
[0031]
限位机构4包括第二活动杆411、防护板412、限位槽413、连接块414、第二活动板415、第二固定板416、第二弹簧417、限位卡块418、按动板419和拉动块420,装置主体111顶端内部插设有第二活动杆411,且装置主体111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杆411相互配合槽孔,第二活动杆411后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412,且防护板412底端前侧开设有限位槽413,装置主体111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14,且连接块414内部插设有第二活动板415,第二活动板415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16,且第二活动板415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417,第二弹簧41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416和连接块414上,且第二固定板416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418,第二活动板415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动板419,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防护板412进行固定,从而增加装置主体111顶端的使用面积,同时医护人员在为人们检查时,人们可将手部放置防护板412上,使得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0032]
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外侧的第一活动板222上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槽223,且限位卡槽223分别与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互相配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进一步限位,使得放置更加稳定,使得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在装置内部时位置不会发生偏移,更好的对装置进行防护。
[0033]
转动块221前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225,且第一固定杆225外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24,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人们便于转动转动块221,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杆224带动转动块221转动,由于第二转动杆224更易握持,使得转动时更加便捷。
[0034]
第一抵接块314正视截面的两侧和限位卡块418的正视截面皆为“滑坡式”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抵接时更加顺畅,更利于装置正常运转。
[0035]
两组抵接板323底端皆胶粘有防护垫327,且防护垫327的主要材质由橡胶构成,采用这种设计是由于橡胶的摩擦力较大,使得抵接板323与地面抵接时更加稳定。
[0036]
防护板412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拉动块420,且拉动块420的俯视截面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人们移动防护板412,使得握持时更加舒适。
[0037]
装置主体111左端前后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弧形杆511,且弧形杆511顶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512,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人们推动整个装置,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
[0038]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移动装置时,可推动推动杆512,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需要使用内部的设备时,首先拉动两组拉动块420,当向前拉动两组拉动块420时,会带动防护板412向前,当防护板412向前运动时会使得防护板412与限位卡块418发生抵接,使得限位卡块418向下运动,当限位卡块418向下运动时会使得第二弹簧417发生形变,继续拉动拉动块420,当限位槽413位于限位卡块418上方时,第二弹簧417会发生形变使得限位卡块418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限位卡块418进入限位槽413内部,完成防护板412的固定,然后在转动转动块221,当转动螺纹套杆211时会带动第一转动杆218转动,当第一转动杆218转动时会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19转动,当第三锥形齿轮219转动时会带动第四锥形齿轮220转动,当第四锥形齿轮220转动时会带动传动杆215转动,当传动杆215转动时会带动两组第一锥形齿轮
216同时转动,当两组第一锥形齿轮216转动时会带动两组第二锥形齿轮217转动,当两组第二锥形齿轮217转动时会带动两组螺纹套杆211转动,当两组螺纹套杆211转动时会使得两组螺纹杆212向上运动,当螺纹杆212向上运动时会带动第一活动板222向上运动,当第一活动板222与装置主体111顶端齐平时即可停止转动,从而将信息收集模块112和信息收集模块112位置外侧供医护人员使用。
[0039]
当第一活动板222向上运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第一固定板324向上运动,当第一固定板324向上运动时会带动第二齿条板325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齿条板325与传动齿轮317互相啮合,使得传动齿轮317逆时针转动,当传动齿轮317逆时针转动时会使得第一齿条板315向下运动,当第一齿条板315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一抵接块314向下运动,当第一抵接块314向下运动时会使得第一抵接块314与第二抵接块321抵接,从而使得第二抵接块321向下运动,当第二抵接块321向下运动时会使得抵接板323向下运动,使得抵接板323与地面抵接从而完成辅助固定,同时还会使得第一弹簧322发生形变,当需要将信息收集模块112和检测模块113收纳时,只需往反方向转动转动块221,当转动转动块221,使得第一活动板222向下运动,将装置主体111和信息收集模块112带入装置内部,第一活动板222向下运动的同时会使得第一抵接块314向上运动从而解除第一抵接块314与第二抵接块321的抵接,当第一抵接块314与第二抵接块321解除抵接时,第一弹簧322会恢复形变,使得抵接板323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完成收纳,再向下按动按动板419,使得限位卡块418解除与限位槽413的卡合,在推动防护板412将整个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
[004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