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3844发布日期:2022-05-07 10:2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换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组件。


背景技术:

2.变速箱的润滑油冷却系统包括调温阀部件和换热器,在润滑油冷却系统内,调温阀根据润滑油温度控制润滑油流路的开和关,而冷却液的流路不受调温阀的控制,润滑油和冷却液在换热芯体内的换热量会出现一定范围的波动,可能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能够更好的控制换热组件的换热量。
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包括阀模块、连接块和换热芯体,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具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阀模块位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换热芯体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对不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流体在所述换热芯体能够热交换,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孔道,所述阀模块包括热动部和阀芯,所述热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孔道,所述换热组件具有第一连通通道、阀口和第一口,所述第一口能够通过所述阀装置与所述阀口配合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热动部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孔道内的第一流体的温度变化使所述阀芯动作,当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处于预定范围时,随着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的升高,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口,随着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降低,所述阀芯靠近所述阀口。
5.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组件,热动部位于用于流通第一流体的第一孔道,第一口能够通过阀口与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一连通通道与用于流通第二流体的第二流道连通,热动部能够根据第一孔道内的第一流体的温度变化驱动阀芯动作,当第一流体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随着第一流体的温度的升高,阀芯远离阀口,第二流体进入换热芯体的流量变大,随着第一流体的温度的降低,阀芯靠近阀口,第二流体进入换热芯体的流量变小,根据第一流体的温度控制流经换热芯体的第二流体的流量,进而调节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换热量,,实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换热芯体内的换热量相匹配,能够更好的控制换热组件的换热量,提高润滑油性能。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技术的换热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中换热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8.图3是图2中换热组件沿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9.图4是图1中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5是图4中连接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图6是图5中连接块沿b-b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7是图1所示换热芯体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8是本技术的换热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14.图9是图8中热动组件沿c-c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10是图8中阀模块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16.图11是图10中阀模块沿d-d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12是图8中阀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18.图13是图12中阀模块沿e-e截面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本说明书所述的上方、下方是按照附图中的相应方位关系进行阐述的。
20.如图1至图3所示,换热组件100,能够用于变速箱的润滑油冷却系统,换热组件100包括阀模块1、连接块2和换热芯体3,连接块2与换热芯体3固定连接,连接块2具有安装孔21,至少部分阀模块1位于安装孔21,换热芯体3具有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相对不连通,第一流道31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道32内的第二流体能够在换热芯体热交换,第一流道31包括第一孔道311,阀模块1包括热动部11和阀芯12,热动部1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孔道311,换热组件具有第一连通通道10、阀口134和第一口130,第一口130能够通过阀口134与阀芯12的配合实现与第一连通通道10连通,第一连通通道10与第二流道32连通。当第一孔道311内的第一流体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阀芯12关闭阀口134,冷却液不能经第一连通通道10进入换热芯体3,润滑油不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当第一孔道311内的第一流体的温度高于或等于设定温度时,热传部中的热敏物质膨胀,带动阀芯向上运动,阀芯12打开阀口134,冷却液经第一连通通道10进入换热芯体3与第一流体进行换热,降低润滑油温度。热动部11能够根据第一孔道311内流体的温度变化驱动阀芯12动作,并且随着第一流体温度的升高,阀芯远离阀口,也即阀口的开度增大,随着第一流体的温度降低,阀芯靠近阀口,也即阀口的开度减小。因此,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能根据第一流道31内的第一流体的温度控制第二流道32内第二流体的流量。这里应当说明,第一流体可以是变速箱润滑油,第二流体可以是冷却液。当润滑油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阀口的开度较小,冷却液进入换热芯体的流量较小;随着润滑油的温度的升高,阀口的开度增加大,冷却液进入换热芯体的流量也较大,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液在换热芯体内的换热量相匹配,避免变速箱润滑油被过度冷却或者温度过高;部分阀模块位于换热芯体,提高换热组件的集成度。
21.如图1至图7所示,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板体33和第二板体34,连接块2的底壁与第一板体33焊接固定。换热芯体具有第一孔道311和第二孔道321,第二孔道321在第一板体33的壁形成第二孔道口3210。第二板体34具有第二口341,第二口341可以是第一孔道入口,第二板体34还具有第三口342,第三口342可以是第二孔道入口,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二口341也可以是第一孔道的出口,第三口342可以是第二孔道入口。
22.连接块与换热芯体焊接固定,连接块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安装孔,安装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比第一配合部靠近换热芯体。阀模块1还包括阀体13和弹簧14,至少部分阀体位于安装孔,具体地,阀体13包括第一连接部131,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且在连接处相对密封,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纹连接或者
其他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2为内螺纹,第一连接部131为外螺纹,阀体与连接块2通过螺纹连接。
23.阀体具有第一口130、阀腔132和阀口134,阀腔与第一口连通,阀芯位于阀腔内,阀芯打开阀口时,阀腔与阀口连通。弹簧14位于阀腔132,弹簧14相对靠近第一口130的一端通过挡圈限位,弹簧14相对远离第一口130的一端与阀芯12相抵接。
24.热动部11包括热动本体111、第二连接部112和阀杆114,阀芯12与阀杆114为一体结构或者连接设置,热动本体111位于第一孔道内,热动本体能够根据第一孔道内的流体温度使阀杆114动作,进而阀杆带动阀芯在阀腔内动作。沿第一孔道311的轴向,第一连接部131比第二连接部112靠近第一口130,第二连接部比热动本体靠近阀体,至少部分阀杆比第二连接部靠近阀体,第二连接部也位于安装孔内,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且在连接处相对密封。在本实施方式,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凹槽1121和第二凹槽1122,第一凹槽1121和第二凹槽1122内均设置密封圈。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二配合部213过盈配合,第一凹槽1121和第二凹槽1122内设置的密封圈对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配合部的连接进行密封。
25.如图3至图7所示,换热组件具有第一连通通道10,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一孔道311。具体地,连接块的底壁与换热芯体的第一板体焊接固定,连接块2还包括凹部22,凹部22具有凹腔23,凹腔在连接块的底壁具有朝向第一板体的开口,部分凹腔的开口朝向第二孔道,第二孔道与凹腔连通,在本实施方式,形成第一连通通道的壁包括凹部的壁和相应的第一板体的壁。凹腔在安装部的内壁具有开口,凹腔与安装孔连通。
26.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方式,凹部22还可以包括第一子部221和第二子部222,沿第一孔道311轴向方向上,第一子部221比第二子部222靠近第一口130。第一子部221具有第一子腔2210,第二子部222具有第二子腔2220,第二子腔2220在连接块2的底壁上具有开口,第一子腔2210在第二子部222的壁具有开口,第一子腔2210与第二子腔2220相连通,第一子腔2210在安装孔21的壁具有开口211,第一子腔2210经开口211与安装孔21连通。设置第一子部,能够减小第二流体在第一连通通道内流动的阻力,第二子部在阀体轴向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子部,减小了连接块的安装空间,因此,将凹部分为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两个部分,既能减小第二流体的流动阻力,又能节省连接块的安装空间。这里应当说明,第一子部221与第二子部222也可以一体设置。
27.实施例二:
28.如图8至图9所示,阀体13包括第三连接部133,热动部11包括第三配合部113,第三连接部133与第三配合部113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阀体13还具有连通孔135,连通孔与阀口连通,连通孔比阀口靠近热动部,沿第一孔道311的轴向,连通孔135位于第一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12之间,连通孔135在阀体的外壁具有与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的连通口。
29.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部133为内螺纹,内螺纹1331位于阀体13的内部,沿阀体13的轴向,内螺纹位于连通孔135的下方。第三配合部为外螺纹1131,外螺纹比第二连接部靠近阀体,第三连接部与第三配合部螺纹连接。
30.在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部分热动部位于阀体内,第三连接部为第一通孔1332,第三配合部为第三凹槽。第一通孔1332贯穿阀体13,沿阀体13的轴向,第一通孔1332位于连通孔135的下方,第三凹槽1132位于热动部11远离热动本体111
的端部的周壁。阀模块还包括一对销钉15,销钉15穿过第一通孔1332且部分位于第三凹槽1132,第三连接部与第三配合部通过销钉连接。这里应当说明,第三配合部也可以为盲孔,盲孔位于热动部11远离热动本体111的端部且与第一通孔1332连通,销钉15穿过第一通孔1332且部分位于盲孔,第三连接部与第三配合部通过销钉连接。
31.在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三连接部为阀体13远离第一口130的端部,第三配合部具有第四凹槽1133,第四凹槽1133具有面向阀体13的开口,第三连接部位于第四凹槽1133。第三连接部与第三配合部过盈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三配合部为热动部远离热动本体的端部,第三配合部位于第三连接部内,第三连接部与第三配合部过盈配合。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文中所述的顶部、底部和上下左右等方位性词汇均是结合附图进行的表述,并不构成对其方位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