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0043发布日期:2021-02-09 13:1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支架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几乎成了人们、尤其是中青年人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电脑病”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以颈椎病最为常见,多表现为颈项僵痛,肩臂酸痛、手指麻木、头晕目眩等,主要是由于电脑使用不当而造成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与劳损,颈椎间盘与小关节的退变,现有普通的电脑支架不具有调节角度功能,想站着办公,还需要低着头看着电脑,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时支架移动不便,换区域时操作时比较麻烦,增加了劳动强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普通的电脑支架不具有调节角度功能,想站着办公,还需要低着头看着电脑,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时支架移动不便,换区域时操作时比较麻烦,增加了劳动强度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包括基座、固定套a和固定套b,所述基座下端面四角对称设有转动孔,转动孔的上端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有转轮杆,所述转轮杆上端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限位槽转动连接,所述转轮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前端转动连接有锁紧杆,所述横杆左右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基座上端面左右两端中间对称设有两根立杆,两根所述立杆的中间外表面与固定套a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a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栓a,所述固定套a的前表面设有支座a,所述支座a铰接有横支杆,所述横支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桌面,所述横支杆的前端铰接有斜支杆,所述斜支杆的下端铰接有支座b,所述支座b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b,所述固定套b与立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b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栓b,所述桌面的上表面四周设有挡板,所述立杆上端中间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立杆上端中间且在背板上端内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背板的后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两侧对称设有工作槽,所述操作块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且在工作槽内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滚轮外表面接触,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桌面的上表面左右两侧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边缘滑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设有挡位环,所述操作块的右表面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挡位环间隙配合,所述背板的前表面下端设有置物板。
[0005]
优选的,所述基座为金属材质,所述立杆为长方体,所述立杆表面光滑,所述固定套a和固定套b为长方体。
[0006]
优选的,所述斜支杆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斜支杆上端为圆角。
[0007]
优选的,所述桌面为木板木板材质。
[0008]
优选的,所述基座边缘为圆角。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固定套a与固定套b与立杆之间的滑动,能够调节桌面的整体高度,当高度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通过螺栓b与固定套b之间螺纹连接,把紧固块b固定到立杆上,在通过摇把旋转转盘,带动转动杆转动,把固定在表面的钢丝绳旋转缠绕,带动桌面的角度调整,当角度调整好后,把摇杆插入限位孔内,进行角度固定,再通过螺栓a与紧固块a的螺纹配合,使其固定在立杆上,方便调整高度与角度,让使用者能够站着办公,推动整体支架,基座下方转动连接的转轮杆能够对防护罩施加一个横向的力,带动横杆移动,横杆带动移动轮转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下压缩紧杆,使其固定,不会发生位移,这样使其移动方便,不会给使用者增加劳动强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基座、2-转动孔、3-限位槽、4-转轮杆、5-限位片、6-防护罩、 7-横杆、8-锁紧杆、9-移动轮、10-立杆、11-固定套a、12-固定套b、13-螺栓a、14-支座a、15-横支杆、16-桌面、17-斜支杆、18-支座b、19-螺栓b、 20-挡板、21-背板、22-固定杆、23-滚轮、24-操作块、25-工作槽、26-转动杆、27-钢丝绳、28-转盘、29-摇杆、30-挡位环、31-限位孔、32-置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电脑支架,包括基座1、固定套a11和固定套b12,所述基座下端面四角对称设有转动孔2,转动孔2的上端设有限位槽3,所述转动孔2转动连接有转轮杆4,所述转轮杆4上端设有限位片5,所述限位片5与限位槽3转动连接,限位片5与限位槽3之间的配合,限制了转轮杆4不能发生上下位移,只能转动,所述转轮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杆7,所述横杆7中间前端转动连接有锁紧杆8,所述横杆7左右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移动轮9,下压缩紧杆8时,能够阻止移动轮9的转动,所述基座1上端面左右两端中间对称设有两根立杆10,起支撑作用,两根所述立杆10的中间外表面与固定套a1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a1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栓a13,拧紧螺栓a13,能够使固定套a11与立杆10贴紧,不能发生位移,使固定套a11 固定在立杆10上,所述固定套a11的前表面设有支座a14,所述支座a14铰接有横支杆15,横支杆15与支座a14铰接,所述横支杆15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桌面16,桌面16能够放置电脑,所述横支杆15的前端铰接有斜支杆17,所述斜支杆17的下端铰接有支座b18,起支撑作用,调节角度,所述支座b18 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b12,所述固定套b12与立杆10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b12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栓b19,拧紧螺栓b19,能够使固定套b12与立杆10贴
紧,不能发生位移,使固定套b12固定在立杆10上,所述桌面16的上表面四周设有挡板20,防止放置在桌面16上的电脑掉落,所述立杆10上端中间固定连接有背板21,所述立杆10上端中间且在背板21上端内部设有固定杆22,所述固定杆22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3,滚轮23在固定杆22 上转动,所述背板21的后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块24,所述操作块24两侧对称设有工作槽25,所述操作块24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6,所述转动杆 26的两端且在工作槽25内连接有钢丝绳27,所述钢丝绳27与滚轮23外表面接触,所述钢丝绳27另一端与桌面16的上表面左右两侧连接,钢丝绳27 起调节角度与支撑作用,所述转动杆2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8,转盘28 转动,能够带动转动杆26转动,所述转盘28边缘滑动连接有摇杆29,摇杆 29能够带动转盘28转动,所述摇杆29设有挡位环30,所述操作块24的右表面设有限位孔31,所述限位孔31与挡位环30间隙配合,所述背板21的前表面下端设有置物板32,能够放置备用物品。
[0017]
具体而言,所述基座1为金属材质,所述立杆10为长方体,所述立杆10 表面光滑,所述固定套a11和固定套b12为长方体。
[0018]
具体而言,所述斜支杆17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斜支杆17上端为圆角,防止磕伤,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0019]
具体而言,所述桌面16为木板木板材质。
[0020]
具体而言,所述基座1边缘为圆角,防止磕伤,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0021]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上下移动固定套b12和固定套a11的上下移动,来调节桌面16的高度,当高度调节好时,固定套b12与螺栓b19 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其固定拧紧在立杆10上进行固定,再通过摇杆29带动转盘28转动,转动杆26同时随着转动盘28转动,当转动杆26转动时,能够使固定在表面的钢丝绳27在转动杆26上缠绕,钢丝绳27能够带动滚轮23 转动,防止钢丝绳27长时间工作断裂,钢丝绳27的缩短,能够带动桌面16 向上方倾斜,调整角度,当调节到合适的角度时,把摇杆29插入限位孔31 内,在通过固定套a11与螺栓a13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其固定拧紧在立杆10 上进行固定,在移动时,推拉整体支架,基座1下的移动轮9转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向下按压缩紧杆8,使缩紧杆8与移动轮9接触产生摩擦,使其不能移动,达到固定位置的效果,当需要再次移动时,向上抬起缩紧杆8,进行移动。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3]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